小學數學教改論文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包括各級各類教育。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
小學數學教改論文1
自 20xx 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以來,核心素養已引起了國內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事實上,最早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它將核心素養用來描述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共同素養中那些處于核心地位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表明了人們對“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數學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需要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完成。本文將在探討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提出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1 關于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探討
數學核心素養是大數據時代下,人適應現代社會、迎接新挑戰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數學能力,因而不能簡單地描述。透過國內和國外兩個視角,可以幫助我們初步把握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從國外來看,美國 21世紀核心素養聯盟于 20xx 年發布了《P21 共同核心工具包》(以下簡稱 P21)。P21 建立了關于數學的具體化的素養指標體系,分別從創造與創新、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交流與合作、信息素養、媒介素養、信息、媒介與通信技術素養、靈活性與適應性、主動性與自我導向、社會與跨文化素養、創作與責任和領導與職責這十一個方面對數學核心素養指標進行了詳細描述。這些具備操作性的指標體系將強有力地指導數學教育者更好地將數學核心素養落實到工作中去。由此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不能僅從數學這一門學科來考慮,更應該跨學科、多角度、全方位來審視它的真正內涵。數學核心素養要體現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更要立足于一個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應該具備怎樣的數學核心素養來思考。
從國內來看,目前對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研究者們并沒有給出明確統一的定義。朱立明認為,數學核心素養是以數學核心知識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能力、數學思維與數學態度,并能為后續的學習提供持續性支持的動態發展系統。[1]與此不同的是,馬云鵬認為可以將《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 版)》中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理解為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數學所達成的綜合性能力,并提出了數學核心素養的三個特征:綜合性、階段性與持久性。[2]也有研究者認為,數學核心素養是指數學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這些定義都從不同角度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一方面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本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仍然需要研究者們進行不斷深入地探究來準確把握。
2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2.1 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
雖然目前對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但可以明確的是,數學核心素養是復雜的能力,能夠妥善解決各種數學實際問題的高級能力。正因如此,數學核心素養不能只通過教師直接講授來培養,而要將學生置于各種真實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實踐來培養。這里特別強調問題情境的真實性,因為在小學數學中有許多題目被稱為“問題解決”,實際上,數學題目中的“問題解決”大多數不是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故意設置的虛擬問題。這類數學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準確的答案。而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往往會產生許多真實問題,一方面這樣的真實問題沒有準確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在啟發我們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路徑。
真實的問題情境需要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多留意社會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并在課堂上創設這樣真實的問題情境。因為只有真實的問題,才能夠讓學生感悟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復雜問題,而不是練習中的虛擬問題。另外,教師也應該關注小學生問題解決的過程,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比如詢問學生是否確定自己理解這個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注重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思考方法等。只有讓學生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而不是大量的虛擬問題情境,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2.2 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任何能力的培養都不能通過知識的直接灌輸來進行,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如此。雖然教師講授是小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學習方式,但是學生也需要通過與周圍學生的互動來構建個人的知識,為此倡導合作學習。皮亞杰理論和維果茨基理論都認為,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并幫助學生建構更高的認知水平。由此看來,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理論支持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表達數學思想和觀念的能力,而且能夠加深對數學問題解決的理解。
自主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獨立的、主動的、批判的思考。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面臨諸多挑戰時做出各種復雜的選擇,尋求有力的證據來為自己的選擇辯護,而且能夠使學生自主監控、確定和安排任務,均衡策略、技巧與目標以解決數學問題。此外,在互聯網 + 的時代下,網絡學習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式。通過網絡學習,學生能夠從可靠的網站上學習數學并與他人分享學習到的知識,能借助網絡媒體的幫助探究數學的新領域及其應用,擴大數學學習的視野,學會使用圖形計算器、電子表格、計算機繪圖等與數學相關的應用軟件。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都值得教師鼓勵學生去嘗試。
2.3 整合綜合性的教學內容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就不能僅僅依靠教科書來進行,而要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將之與教科書中的內容進行合理整合。傳統的教學將教科書視為一種權威,唯“材”是教,這樣導致的后果是窄化了學生的知識面,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師的教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個人的完善,知識只是達成這一目的的中介,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這種唯“材”是教的教學理念,然后利用資源,結合教材進行有效整合。
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素養,因此教學內容不能僅體現數學性,更要與其他學科、與生活進行聯系。比如將數學與道德進行聯系,數學本身是不涉及道德問題的,但人處于社會之中,在應用數學的時候可能就會引發道德問題,在做數學決策時也必須要考慮道德性。將數學與文化相結合,幫助學生了解其他文化中數學的應用,從多文化的角度來理解數學的貢獻及其實踐需要,并且能夠利用數學的工具來理解跨文化的問題與議題等等。整合教學內容對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需要教師具備全局意識和綜合性的整合能力。
2.4 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紙筆測驗,這種評價方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過于知識的評價,不注重能力的評價,不能客觀準確地評價一個學生。教師應該要明白評價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做最終的審判,也不是為了要劃分學生的優劣等級,而是為了要讓學生對自己有個清楚的了解,并以此評價為出發點,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既然要讓學生能更進一步地學習,就要給學生以信心,要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教師要改進傳統的評價方式,不能僅僅依賴紙筆測驗來評價學生。
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表現性評價,它是一種新的學習評價模式,目前有兩種解釋:從狹義來看,表現性評價是指在某一表現性課題中,對學生活動的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從廣義上來看,對學生在教學中的發言與行為、日常學習活動過程、筆記等進行不拘形式的形成性評價。[3]相比于傳統注重結果的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最大的特點是不僅關注結果,而且更注重的是過程本身,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檔案袋評價也同樣是注重過程的評價,通過收集學生的作品,來記錄學生的努力狀況、學習情況及成長歷程。這兩種評價方式相較傳統的紙筆測驗,都能較好全面地評價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5 培養高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
教師是影響數學核心素養落實的重要因素,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轉化者的重要角色。為了將數學核心素養融入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培養具有高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高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不僅應具備數學素養,還應具有數字化素養、社會素養、公民素養、文化表達素養、團結合作素養、運用知識技術和信息素養等。因此,如何培養這樣高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值得深入思考。
目前,培養小學數學教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職前培養,即師范教育,二是職后培養,即在職培訓。這是兩種很重要的小學數學教師的培養方式,以數學核心素養為要求,需要改進和優化這兩種培養方式;诤诵乃仞B的小學數學教師職前培養要注重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的建構,加強與小學數學課程的聯系,并突出實踐類課程的反思性與合作性。[4]職后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師職業發展生涯中最重要的培養,因此要注重開展有效的教師教研活動和各類教師進修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立明。基于深化課程改革的數學核心素養體系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xx(5):77.
[2] 馬云鵬。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xx(9):36.
[3] 鐘啟泉;诤诵乃仞B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xx(1):21.
[4] 李星云。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1):45.
小學數學教改論文2
部分教師缺少“學情分析、板書設計”的編寫內容,個別教師課課反思的編寫不到位。有部分教案因照搬教學過程(引用優質教學資源偏多)而脫離本班(農村小學)教學實際,較少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設計環節。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較膚淺,部分練習題缺乏篩選或精選程序,較少出現自己創造性改編的習題。優秀數學教案匯編的數量偏少,大部分出現“手抄稿優秀教案”現象。同時,教師對“概念”教學研究力度不到位,出現只重“結論”講解,忽視“過程”探索的現象。如教學《角的分類》、“互為倒數”意義,學生主體地位落實不到位,出現“老師的思維代替學生思維、老師的操作代替學生的操作”,缺乏數學語言能力、數學思維分析能力、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對教材內容、編排意圖研讀不透,出現“知識傳授沒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知識應用沒突破解題難點”,缺乏對知識理解、應用的深度與廣度。課堂練習設計與訓練不到位,出現練習設計不嚴密、練習訓練不科學,嚴重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常規整改。
1加強備課管理,進一步優化備課環節。
各校要高度重視備課管理,進一步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備課。加強“自主編寫教案”的規范性管理,嚴格按照表格式教案簿(紙)備課格式要求撰寫,每一位教師做到課課有一份完整自備教案,學校注意收集教師編寫的優秀教案。加強“教學過程的撰寫”的實效性管理,鼓勵教師結合“優質教學資源”實行“二次備課”,做到“三個”結合,即優質教學資源與本班生源質量相結合,優質教學資源與自身教學風格相結合,優質教學資源與加工、改造、提升相結合,堅決杜絕抄襲他人教案現象。加強“課堂作業設計”有效性研究,充分體現“層次性、多樣性、趣味性、實效性、過程性”的習題設計原則,并在教案中體現作業設計內容。加強“教學反思的撰寫”研究,備注欄(教學隨筆)側重撰寫教學設計意圖,教學反思(教學后記)欄側重撰寫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加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設計”探討,“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落實側重于“傳授”,“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側重于“操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側重于“體驗”。加強“集體備課”有效性研討,充分發揮學科教研組作用,在自主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磨課),并把各類型教研活動的集體備課優秀教案以學期為單位匯編成冊。備課可分為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教學理論與實踐證明: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也是突出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的一種表現。
2加強教學管理,進一步強化教學過程。
加強對教材內容、編排意圖的解讀,尤其是對新一輪《課程標準》的解讀,準確把握與真正落實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加強教材教法的研究,妥善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流程(各個環節)的教學效果。加強直觀教學研究,提高教具、學具的利用率,適當增加現代教學設備的運用。加強板書設計的研討,提高板書“啟發與引導、再現與回憶”功能。加強課堂教學信息的反饋,重視錯誤資源的利用,不斷在對比教學中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加強練習訓練的研究,練習題訓練應體現層次性、過程性、多樣性、挑戰性原則。加強“探索知識過程”的教學研究,加大自主與合作探索知識過程的空間,加大思維、語言及實踐操作訓練力度。加強低年級組織教學管理,多運用教學評價激勵機制,培養課前預習、敢提(答)問題、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加強創設和諧課堂氛圍的研究。加強“課改理念”研究,注意滲透“縣級管理課題”或“校級管理課題”理念,重視自主預習策略的培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3加強作業管理,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
加強“作業設置”規范化管理,重視格式書寫要求的訓練,更要重視書寫字跡、書寫位置(答題安排)、答題質量的訓練。加強“作業批改”人性化管理,重視評價等級、批改日期的格式書寫,更要重視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愛、引領與輔導,堅持使用短語進行激勵。加強“作業質量”監控管理,重視“培優補差”作業跟蹤訓練,更要重視抓“錯例講評或典型題講解”和“二次作業、二次批改”環節訓練,杜絕抄襲作業現象,力促作業質量達到“課課過關”、“人人過關”水平。加強“作業展評”激勵研究,各校要設置優秀作業展評欄或展評室,對高標準、高質量、有創意(自主設計作業)的作業進行展示,真正起到榜樣示范與引領作用。加強“良好作業習慣”培養研究,重視答題思維習慣和書寫工整習慣的培養,避免出現亂涂、亂改、亂畫現象。加強“作業布置量與批改量”監控管理,重視作業訓練形式的研究,更要重視作業的針對性、彈性的研究。同時,嚴格控制作業時間,做到及時、全面批改作業。
小學數學教改論文3
一、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诮虒W目標上以書本知識為本位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仍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俗稱“雙基”.“雙基”是我國傳統教學中積累的優秀經驗,但數學教學不應該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更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最終完成知識的積累和理解,提高思考能力。現階段的數學教學,是把整個教材中的數學知識依據內容劃分為不同部分,分段落教學,系統性不足,學生很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連接在一起,只是硬性地記憶和了解。這種教學方案并不科學,極易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ǘ┰诮虒W模式上以教師為中心
“填鴨式”教學仍是當前小學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和信息,沒有一點主動性,老師教過了就去學習,反之亦然。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消磨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的熱情,對于自身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負面作用。
二、創新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ㄒ唬┏浞职l揮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課程,還有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為小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幫助其發現數學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投身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
。ǘ┖侠響枚嗝襟w進行教學
科技的進步為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因為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將原本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變為更加直觀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標已經對此有所說明 :在保持以往全面教授小學數學內容的方針不變,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制作相關的教學輔助試聽素材,便于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進行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學生的進度、教學安排等因素,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之中,將課本中古板、枯燥的內容變成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動態視頻教學。多媒體科技教學,這是教育模式進步的表現,是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與傳統手段相比,這種方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ㄈ└鶕煌那闆r采取不同的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基礎有所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所以教學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要因材施教。教師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對于成績好的和較差的都要兼顧,盡力使那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更好地完成數學知識的掌握。
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了提升學生的自學和思考能力,可以用分組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即老師給出問題,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自由探討,這樣給予學生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發現數學中的趣味,使學習任務變得更加簡單、輕松有效率,養成獨立思考鉆研的能力。
。ㄋ模⿷们榫敖虒W模式
情景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
7-12 歲是青少年養成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重要時間段,這個期間主要是在小學度過的,老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情景教學的引導作用就非常好。其作業流程為 :情景設立、問題研究、成果總和和實際應用四個部分。教師需要根據應該教授的知識內容選取相應的情景,二者結合開展教學工作,由學生進入情景之中,然后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比如,商品打折問題,學生分演買方和賣方兩個角色,買方 :這些小商品怎么賣?賣方 :統一價格每件商品 10 元,兩件及兩件以上商品打八折并且買三件送一件。問 :買方花了 40 元買了幾件商品?平均每件商品花了多少錢?這樣在學生融入情景之中后,就會迅速開動腦筋,并在學習小組中相互討論,最終得到結果。情景教學是對于教育教學的一次創新,寓教于樂,既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趣味,加深了知識的印象,還提升了對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三、結束語
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把握小學生在學習中的常見特性,對于教學的內容、方法及教學成果等信息進行積極收錄、研究和分析,不斷提升教學效率,獲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參考文獻 :
[1] 王新波 .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 [J]. 中國校外教育,20xx,(29)。
[2] 劉忠鋒 .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J]. 中外企業家,20xx,(22)。
[3] 王毛雨 . 探討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模式 [J]. 教育教學論壇,20xx,(34)。
小學數學新課程教改的創新對策研究論文
一、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教學目標上以書本知識為本位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重點仍是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俗稱“雙基”.“雙基”是我國傳統教學中積累的優秀經驗,但數學教學不應該只看到眼前利益,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更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最終完成知識的積累和理解,提高思考能力,F階段的數學教學,是把整個教材中的數學知識依據內容劃分為不同部分,分段落教學,系統性不足,學生很難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連接在一起,只是硬性地記憶和了解。這種教學方案并不科學,極易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降低學習的積極性。
(二)在教學模式上以教師為中心
“填鴨式”教學仍是當前小學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遞的知識和信息,沒有一點主動性,老師教過了就去學習,反之亦然。這種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消磨了學生的進取心和學習的熱情,對于自身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負面作用。
二、創新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ㄒ唬┏浞职l揮小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課程,還有對于學生思維的開發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為小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幫助其發現數學的趣味性,提升其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投身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
。ǘ┖侠響枚嗝襟w進行教學
科技的進步為網絡與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多媒體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因為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和學習的方式,將原本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變為更加直觀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新課標已經對此有所說明 :在保持以往全面教授小學數學內容的.方針不變,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制作相關的教學輔助試聽素材,便于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進行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如學生的進度、教學安排等因素,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之中,將課本中古板、枯燥的內容變成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更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動態視頻教學。多媒體科技教學,這是教育模式進步的表現,是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體現,與傳統手段相比,這種方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下小學數學教改思考論文
自 2014 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以來,核心素養已引起了國內眾多研究者的關注。事實上,最早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它將核心素養用來描述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共同素養中那些處于核心地位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表明了人們對“教育究竟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數學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系是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需要通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完成。本文將在探討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提出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1 關于數學核心素養內涵的探討
數學核心素養是大數據時代下,人適應現代社會、迎接新挑戰所必須具備的素養。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數學能力,因而不能簡單地描述。透過國內和國外兩個視角,可以幫助我們初步把握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從國外來看,美國 21世紀核心素養聯盟于 2011 年發布了《P21 共同核心工具包》(以下簡稱 P21)。P21 建立了關于數學的具體化的素養指標體系,分別從創造與創新、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交流與合作、信息素養、媒介素養、信息、媒介與通信技術素養、靈活性與適應性、主動性與自我導向、社會與跨文化素養、創作與責任和領導與職責這十一個方面對數學核心素養指標進行了詳細描述。這些具備操作性的指標體系將強有力地指導數學教育者更好地將數學核心素養落實到工作中去。由此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不能僅從數學這一門學科來考慮,更應該跨學科、多角度、全方位來審視它的真正內涵。數學核心素養要體現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更要立足于一個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應該具備怎樣的數學核心素養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