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論文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小班是幼兒園里按照年齡劃分的由較小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相對于中班和大班而言),一般為三周歲(或四周歲)至五周歲的兒童,每班20~25人。
幼兒園小班論文1
“幼兒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它是幼兒園促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小班階段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此時期的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于他律時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小班的常規建立好了,能為以后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規管理工作,下面我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眾所周知,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小班教師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作為教師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也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常規培養的有效途徑。
我園孩子在午餐后通常要做以下幾件事情:漱口――擦嘴――搬凳子――換鞋子――坐下看書或手指操。對于小班前期孩子來說,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在教師提醒、幫助下才能完成的,帶小班的老師都有這么一種感觸――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什么事情都要老師提醒,一上午下來,聲音都啞了。在這個環節里,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午餐后要完成的生活活動為例,我跟孩子們交流:
“你們知道午餐后到睡覺前這段時間我們要完成什么事情嗎?”(漱口、擦嘴、搬凳子、換鞋子、坐下看書……)
“這段時間每天都一樣長,小朋友在這段時間里必須做的事情都一樣多,可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但有的小朋友卻沒有辦法完成?”(做事情不認真、拖拉)
“小朋友在這段時間里容易犯什么小錯誤?”(事情沒有做完就去玩玩具、跑到走廊上玩……)
通過商量,最終我們約定:從午餐吃完開始,老師不提醒小朋友現在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樂響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當然,前提是坐到位置前應該把本來要完成的事做好。遲到的小朋友不能再搬凳子坐到集體中來,以免影響其他小朋友,且在別人做完手指操后,遲到的小朋友應該自行補做手指操,這個約定讓孩子們非常緊張興奮。經過半年的實踐,他們都學會了盡快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嘗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頭”。
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深化鞏固常規要求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貧乏、正處于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中,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還需要我們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持之以恒將常規地進行鞏固。
1 兒歌的妙用
在對兒童進行常規教育時,我把一些常規要求編成短小的兒歌教給孩子,孩子在學會兒歌的同時也記住了相應的規則要求。
在幼兒疊衣服時候,我就運用兒歌:“衣服平平擺,關好兩扇門,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彎下腰!笔褂變阂幌伦诱莆樟睡B衣服的步驟,在洗手的時候,教孩子們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自來水打濕,擦肥皂,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搓,自來水沖干凈,一二三,甩干凈!
洗臉時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小毛巾,放手心(動作:拿毛巾,鋪平放到手中),包好小手來洗車,先來洗車燈,左邊車燈擦一擦(動作:擦左邊的眼睛),右面車燈擦一擦(動作:擦右邊的眼睛),再來擦擦小郵箱(動作:擦嘴巴),轉一轉,來到了平川幼兒園(動作:擦耳朵),嘀嘀嘀,到家了(動作:擦擦小鼻子)。”
吃飯時,利用餐前的時間念兒歌:“小飯碗,扶扶好,小勺子,拿拿牢,一口飯,一口菜,啊嗚啊嗚吃個飽。”
有了這種瑯瑯上口的兒歌,不用刻板地說教,這些規則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腦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孩子。
2 標記的暗示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易遺忘,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設置在相應的環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例如,為了幫助孩子掌握“上下樓梯向右行”的規則,我在樓梯口畫上箭號:為了讓幼兒知道正確的洗手方法,我拍攝了本班一位小朋友正確洗手的步驟,把照片張貼在盥洗室的墻壁上,孩子們每天洗手時,我都要提醒孩子們對照圖片上正確的洗手方法來洗,久而久之,孩子們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到了盥洗的好方法:為了避免孩子在喝水處你推我擠、把水潑灑在別人的身上,于是我在地面上貼小腳印,請孩子們踩著腳印去取水:為減少幼兒進衛生間發生碰撞,我在進出衛生間的過道上,畫上兩對小腳丫和來回箭頭,提醒幼兒靠右行走。同時,我在各個區角也巧妙使用各種暗記,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娃娃家里,形象可愛的掛飾不僅幫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規定了參加游戲的人數:在音樂角里,給放沙球的框子外就貼上沙球的標志,放服裝的就貼上服裝的圖案,讓幼兒通過標志了解相同的東西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兒的分類意識:美工區我用剪刀、水彩筆等形象的圖案:玩具區張貼各種玩具圖標,小小標志可以幫助孩子強化“玩完玩具歸類整理物品”的好習慣。就是在這些各種標志的引領下,幼兒“有序擺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為自然產生,并水到渠成地內化為一種習慣。
3 榜樣的激勵
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一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后總會隨手一丟。但有一次我發現子惠寶寶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放好,我馬上表揚了子惠,并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把毛巾放好,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自覺地放毛巾。孩子們看到后,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因此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的精神為動力,以榜樣規范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我會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三、重視家園配合,同步推進常規教育
重視家園聯系,達到家園同步,幫助家長能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有的幼兒在幼兒園表現很好,但一回家,家長往往隨其自便,不能嚴格要求,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功虧一簣。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兒的家庭,讓家長參與教育,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在家在園的一致意識。例如,對幼兒進行禮貌方面的常規教育,我教給幼兒離園、到園、離家、到家的禮貌和禮儀,同時要求家長要有榜樣意識,以身作則,如送幼兒入園時,要做到主動和教師打招呼,讓孩子學說、學用禮貌用語。我還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們宣講本班制定的幼兒日常行為規范,并把編寫的《行為規范兒歌》印發給家長,讓他們明白“規范”的內容,按“規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幼兒不斷受到潛移默化,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鞏固。
總之,小班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艱巨而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藝術處理,唯有這樣,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漸漸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長為遵守常規的小小文明人。
幼兒園小班論文2
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兒童畫并不單單是一幅畫,而是幼兒的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于三歲的幼兒來講,繪畫有一定困難,因為這時的幼兒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因此,他們的繪畫,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然而,正是這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體現了他們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甚至是他們日后在藝術領域中展現才能的起點和開端。作為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繪畫教育,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呢?我想,首先應從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能激起欲望,從而使他們喜歡繪畫。興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勵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表現,通過實踐和觀察,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對于剛接觸繪畫的幼兒來說,對一切都很陌生,辯別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協調,握筆困難,控制筆更難,如果立刻要求他們畫出什么圖象,只會增加幼兒緊張情緒,因此不必強求幼兒畫出什么東西,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繪畫游戲,逐步培養他們繪畫興趣。
1、如傳統的《筆寶寶跳舞》,向幼兒介紹筆寶寶住在盒子里,它們每天都要到紙上來玩耍、跳舞,然后再回到盒子里去,鼓勵幼兒在紙上涂鴉,教師用提示的方式“筆寶寶會不會跳圓圈舞呢?再跳一個方塊舞好嗎?啟發幼兒畫出圖形。又如在進行橫豎線交叉畫網格這一技能的學習時,設計了“捕魚”的游戲情境,用魚網網住幼兒,幼兒積極參與,并且能興致勃勃跟隨教師一起來觀
察魚網,有了初步的感性經驗,輕而易舉地為橫豎線交叉畫網格奠定了物象基礎。 在《造籬笆》美術活動中,這是以畫直線為主的游戲,教師事先在紙上畫小雞,并與幼兒一起扮演“雞媽媽”和“小雞”,在圓圈上畫直線即造籬笆,老師還用“雞媽媽”的口吻進行引導,提示“小雞們”把籬笆造的密一些,直一些,不然“大灰狼”會來把“小雞”捉走的,寶寶們立即認真的畫起了“籬笆”,活動結束時,教師用大灰浪木偶佯裝無法鉆進小雞家,只能灰溜溜的走掉,使幼兒體會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2、為了使幼兒繪畫活動更直觀,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還經常采用把紙剪成大樹的形狀,啟發幼兒在上面畫上大蘋果;或者剪個紙盤,啟發幼兒畫餅干或糖果用來招待客人等等。
3、為了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可以在活動中為幼兒設置好玩的游戲情境,比如在學習畫線條的時候,請幼兒幫助媽媽繞毛線,邊念兒歌:“繞、繞、繞毛線,我幫媽媽繞毛線,繞出一團大毛線”,一邊提醒幼兒從中心一點向外繞線條的過程,再提醒幼兒大膽的繞出各種顏色的線團,孩子們在活動中 “玩”的不亦樂乎,同類的游戲還有:織毛衣、掛窗簾、花格布等等。
老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啟發,對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提高繪畫技能是很重要的。因為小班幼兒正處在繪畫涂鴉期,他們的繪畫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沒有構思,只有涂涂色塊,畫畫線條,常常畫完后不知道畫的是什么,此時如果老師能啟發幫助他們想象一下作品象什么,說一說畫的是什么,會使他們有所醒悟,驚喜不已,感受到自己本領變大了。老師還要注意觀察,及時了解幼兒的設想,幫助幼兒解決想表達而表達不出的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對于激發幼兒興趣也是很重要的,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可以經常給幼兒一點小小的獎勵,如:在畫面上畫個小鳥,貼個小花等,每當幼兒得到獎勵時,會高興地拿著自己的作品自我欣賞一番,在他們看來,得到老師的獎勵就是得到了最高的獎賞,也是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因而對繪畫充滿自信,由于經常得到全面肯定,漸漸地,幼兒不害怕繪畫了,落筆大膽了,對繪畫有了初步的興趣。
二、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讓幼兒能夠畫出自己喜歡的畫。
光有繪畫興趣,沒有繪畫技能,幼兒就表現不出自己所認識的生活 ,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必不可少。
1、采用游戲的方法。
。1)涂色游戲:涂色游戲就是教師畫好物體形象的輪廓,然后在輪廓中涂色,激發幼兒對色彩美的感受。如:請幼兒涂紅蘋果等
。2)添畫游戲:添畫游戲就是教師畫出一副圖中的主要形象,然后請幼兒添畫一些輔助物。如:教師在紙上畫出動態不一的小雞的形象讓幼兒添畫“小蟲子”“點小米”或畫“籬笆,小草”,教師畫美麗的金魚讓幼兒在金魚嘴的前方添畫水泡等。 讓幼兒主動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和顏色。
2、開始教幼兒畫畫時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喜愛的事物,選擇外形可以概括成點、線的物體為內容,如用點畫“飄落的雪花”、用短線畫“綠綠的小草”、用圓畫“蘋果、氣球”等。圓是繪畫活動中最早的圖形,畫圓圈時,幼兒往往急于將起點和終點合攏,因而不容易成功。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邊畫邊說:“圓圓慢慢圈起來”。又如:畫葡萄時一邊畫一邊說:“一個小圓,三個伙伴,許多小圓靠一起,變成葡萄一串串。”這樣可以增強幼兒的印象和興趣。
3、使用幼兒熟悉的語言,如把豎線、橫線比喻成木棍,豎線比喻成木棍站立,橫線比喻成木棍睡覺,弧線比喻成木棍彎腰。講時掌握幼兒的語言特點,幼兒喜歡用重疊詞。因此,在講形象特征時多采用重疊詞,如講鴨子畫法時可以這樣說,圓圓的頭,扁扁的嘴巴;蘋果,圓圓的蘋果;熊貓的身體是胖胖的;大象的鼻子是長長的;紅紅的太陽;綠油油的草地等。多用重疊詞,就能加深幼兒對形體特征的印象。
4、用擬人夸張的手法進行教學。把要畫的內容編成一個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邊講邊畫,傳授簡單的繪畫技能。
5、多畫多練是提高幼兒繪畫技能的主要途徑,除了每天繪畫教學活動外,還可利用區域活動中的繪畫角,扮演小畫家,引導幼兒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來,教師為幼兒提供紙和筆,供幼兒自由涂畫,并以參與者的的身份與幼兒一起畫畫,這樣就會大大的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鼓勵、肯定幼兒
幼兒園的備課不僅要設計好活動方案,還要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所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了"在玩中觀察--在情景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思維想象--在鼓勵中創造表現"的活動模式。比如,為了讓幼兒學畫短豎線,我們設計了"可愛的小白兔,請你來做客"的活動:先組織孩子們到草地上玩,感受草地的茂密、柔軟,通過觸摸小草來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既在"玩中觀察"。然后,在室內設置情景,以木偶小兔的口吻簡潔、明了地向幼兒提出要求,激發他們的作畫愿望,既"在情景中產生興趣"。接著在幼兒作畫過程中緊緊圍繞情境表演向幼兒提出要求。如"草長的什么樣?它是什么顏色 的?""如果你的草地鮮花盛開,小兔肯定會更高興"等,以激發幼兒大膽想象,既"在活動中思維想象"。這一做法既面向了全體,又對有一定繪畫技能的孩子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最后給孩子留出充裕的作畫時間。畫好后,將事先準備好的紙兔獎給孩子們,讓他們貼在草地上,并鼓勵他們:"這片草地又多又綠,真好!瞧, 可愛的小兔來做客了!"這些鼓勵能使幼兒積極創造、表現,而那些落筆膽小或缺乏毅力的幼兒也會因此增強信心,既"在鼓勵中創造表現"。
小班幼兒受年齡的限制,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同時對一項單一的活動興趣不能持久。所以還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繪畫活動,讓幼兒對繪畫活動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 “手掌印畫”、 “拓印圖形”、 “紙團壓印”、 “泡泡畫”,以及 “添畫、吹畫”等活動。我們把這些稱之為玩色活動。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觀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對色彩產生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
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需要我們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和靈活的處理,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幫助;在幼兒感到困難和乏味之前介入,避免幼兒產生畏難情緒。比如:在繪畫《毛毛蟲》時,王越小朋友平時聰明伶俐,畫得很快,然而毛毛蟲的身體卻總是畫成三角形,他幾乎沮喪了,嘟嘟嚷嚷說自己不會畫,準備放棄,看到這種情況,我建議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畫的?他仔細看了看同伴的畫,得到啟發后,悄悄地走到我身邊說:“張老師,我慢慢地畫,毛毛蟲的身體就圓了!闭f完后開心的笑了。
平時還要注意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具體、適當的肯定。如:“你畫的太陽真好,太陽公公笑得多開心呀!你畫的冰激凌看著好好吃的樣子,等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嘗嘗它的味道怎么樣?你畫的小烏龜真可愛,你愿意讓全班小朋友都來欣賞一下嗎?”等等。讓幼兒感受被承認的快樂,并由此倍添信心,從而更加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
在新的繪畫教學模式下,要求以幼兒發展為中心,注重幼兒個性和創造力等目標的培養,繪畫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對于幼兒來講,它就是一種游戲,一種能獲得快樂的活動,他們全然不知要畫得怎樣才好,只要自己快樂就行,所以教師要將選擇的內容的出發點由以老師為主的 “我要他畫什么”轉到以孩子為主的 “孩子想要畫什么”上來,老師則成為孩子學習的引領者、支持者、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創造表現。
幼兒園小班論文3
一、在大自然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喜歡自然、親近自然是每個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他們通過顏色、形狀等來認識物體,激發感情,教育幼兒要利用這種天性,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體驗,培養兒童敏銳的觀察力,體驗自然的美。例如,春天來了,家長帶著孩子去公園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只有孩子們親身經歷了才能發現自然界的美。皮亞杰說過,兒童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越多,就越多看多聽。夏天讓孩子們觀察下雨天的變化,孩子們從“天氣陰暗—打雷閃電—下雨—雨停”中學到了夏天雷雨的變化。聽雷雨的聲音,看雨從天上落下來大小不同的線條,雨停后讓孩子們了解彩虹的顏色,通過這種觀察,孩子們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欣賞的興趣。兒童用感官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教師要利用好兒童的這一點天性,讓孩子畫自己看到的,說自己畫的內容,這時老師應該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想法,聽一聽孩子在說些什么。因此,要有意識地帶領孩子來到美麗的大自然,讓孩子置身其中,接受藝術的熏陶。
二、尊重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的表現
審美感只是對事物的外在的形式特征的認知,如顏色,形狀、色彩、節奏、旋律、完整形象的把握。孩子們通過欣賞音樂《玩具兵進行曲》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獨特的動作來表演。動作表現著音樂內容,不是教師做動作,孩子去模仿。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指南》中提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要過多要求,”“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范畫來畫。”作為教師,筆者在這方面改變了原來的做法,讓孩子們先觀察,討論,然后再去表達主題內容,這樣孩子們能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在主題繪畫《我的一家》時,提前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第二天再讓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時他們表達的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在成人看來孩子的畫不是那么流暢,有的孩子畫得也不像,但是孩子通過繪畫表達了他的想法。
三、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大膽創作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為孩子提供各種工具、材料。準備一些打出聲音的材料,如塑料瓶、積木、瓶蓋、鼓勵孩子探索不同的聲音。嘗試打出各種節奏,小班的孩子對橡皮泥等各種材料感興趣,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了舊報紙、紙盤、糖果、吸管等各種各樣的材料,在制作糖果的時候孩子們把皺紋紙、橡皮泥搓成團當糖果,再用糖紙把糖果包起來,當他們發現糖紙沒有時,又用皺紋紙來包糖,結果他們做出來的糖顏色特別好看。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給孩子們準備的材料是豐富的,他們在已有的經驗中學會了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整合藝術活動和其他領域
幼兒各領域的活動中都蘊含著不同的形式的藝術美,如戶外運動中兒童的節奏美,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美,故事中的圖畫美、意境美等。只有孩子們去欣賞周圍的美,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例如,在創作《我的家》折紙活動時,筆者有機地把社會領域整合在一起,讓他們把自己的家裝飾好,家里住著誰,全都畫出來,并講給同伴聽,這樣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建立了伙伴之間互相交往的能力,分享了自己的快樂。音樂除了語言,孩子更喜歡肢體動作的表演,還能激發孩子的表現。
五、多角度評價孩子的作品
在評價幼兒作品時,應將兒童的情感表達放在首位,不能盲目地追求畫面,舍棄兒童對繪畫的信心,我們應該發現孩子作品中的閃光點,加強培養孩子的興趣,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作品,充分發掘孩子的繪畫潛能,孩子今天的繪畫看似不太成功,但只要孩子開心,就是隱隱約約中的成功,也許孩子的繪畫畫面不夠緊湊,但孩子可以主動繪畫了,這也是一種成功。
藝術教育是幼兒教育的最佳形式,藝術教育與幼兒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藝術教育應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同時藝術是幼兒教育不同領域交叉的地帶。藝術教育應貫穿于幼兒每天的生活之中。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對藝術活動的奇想,當然也不能任由奇想變成不現實或者不利于孩子發展的事情,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孩子的回答中摸索孩子的想法,學會傾聽孩子的真實心態,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有良好的溝通。作為老師,是了解孩子最好的人物之一,我們應該給他們寬松的、自由的學習環境,這樣孩子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幼兒園小班數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是要通過生活活動來進行,小班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加之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對數學的學習依賴于生活中對具體事物的反復探索和親身體驗。可見,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
關鍵詞:
小班;數學活動;生活
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3—6教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數學認知的要求中明確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與有趣”,可見,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生活活動進行,生活是幼兒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事物所蘊含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存在形式,以適宜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生活中豐富幼兒的數學經驗。因此,文中我以“尋找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踐研究。
關于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與科學教育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與科學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與科學教育論文 篇1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寬松的談話氛圍,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作為一名小班教師,更應利用一切積極的因素和機會,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努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開展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語言活動
如:在教兒歌《春天來了》的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出示春天的景色圖,然后有意識地啟發幼兒進行觀察!靶∨笥褌儯谶@幅圖中,誰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幼兒觀察圖片后,踴躍地說:“小鳥、小草、小溪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我又問:“小鳥怎么叫?我們來學鳥叫好不好?” “小草好看嗎?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說看!薄罢l來夸一夸小溪?”幼兒議論了一會兒,說:“小鳥在唧唧喳喳地叫。”“綠綠的小草,嫩嫩的小草,美麗的小草!薄靶∠辆ЬУ,真漂亮!清澈的小溪我愛你!”……從而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了發展。
另外,在教幼兒講故事時,為了避免枯燥,我讓他們分角色來表演故事。幼兒的積極性很高,都愿意參與到角色表演中來。在表演中,他們不僅學到了角色的分配、聲音的變化以及站立的儀態等,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泰勒原理與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目標論文
泰勒原理與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目標
內容摘要:幼兒園小班的語言技能作為家長及幼兒園教師評價小班幼兒智力水平增長的重要指標之一,業已收到廣泛關注。以“泰勒原理”為著眼點,就促進幼兒園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為目標,提出思考建議。
關鍵詞:泰勒原理 幼兒園小班 語言教育 語言能力 思考建議.
一、“泰勒原理”的內涵
“泰勒原理”是由著名課程學家,也是如今被廣譽為“現代課程之父”的(美國)拉爾夫?泰勒(Ralph?Tyler)于1934年提出,針對當時由于美國經濟危機導致的大量低年齡層次務工者失去工作,不得不重返校園,一邊學習一邊等待新的工作機會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當時美國高中以升入高等學校繼續學業深造的美國傳統意義上的“高中生”的學習。美國高中出現的這種學生畢業后即刻就業、繼續學業深造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狀態,使得美國原本合理的教學內容、教科書、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均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為此,拉爾夫?泰勒(Ralph?Tyler)所提出的課程目標、評價體系方案,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泰勒原理”最初作為一種教學改革實驗,在此基礎上,經過多年實踐經驗的思考、總結,于1950年,拉爾夫?泰勒(Ralph?Tyler)出版了課程論專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經驗》,不僅由此奠定了拉爾夫?泰勒(Ralph ?Tyler)本人的“現代課程之父”的卓越地位,而且勾勒出現代課程理論的基礎輪廓。
二、對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目標的解讀
幼兒園小班的藝術論文
幼兒園小班藝術論文要怎么寫呢?幼兒園小班藝術論文的格式要求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給您帶來的幼兒園小班的藝術論文相關內容,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幼兒園小班的藝術論文
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兒童畫并不單單是一幅畫,而是幼兒的自我表現。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對于三歲的幼兒來講,繪畫有一定困難,因為這時的幼兒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動作很難控制。因此,他們的繪畫,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然而,正是這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體現了他們對世界的夢想和認識,甚至是他們日后在藝術領域中展現才能的起點和開端。作為幼兒教師,如何更好地開展繪畫教育,使他們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呢?我想,首先應從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就能激起欲望,從而使他們喜歡繪畫。興趣做主,情趣引路,在鼓勵中激發幼兒的創造表現,通過實踐和觀察,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美術活動的重要動力,小班幼兒作為繪畫教學的初始對象,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會影響幼兒繪畫技能的提高速度。對于剛接觸繪畫的幼兒來說,對一切都很陌生,辯別方位的能力很差,手眼不協調,握筆困難,控制筆更難,如果立刻要求他們畫出什么圖象,只會增加幼兒緊張情緒,因此不必強求幼兒畫出什么東西,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繪畫游戲,逐步培養他們繪畫興趣。
幼兒園小班藝術論文
藝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藝術更是需要從小培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一、在大自然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
喜歡自然、親近自然是每個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現,他們通過顏色、形狀等來認識物體,激發感情,教育幼兒要利用這種天性,通過對美好事物的感受和體驗,培養兒童敏銳的觀察力,體驗自然的美。例如,春天來了,家長帶著孩子去公園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只有孩子們親身經歷了才能發現自然界的美。皮亞杰說過,兒童看到的聽到的東西越多,就越多看多聽。夏天讓孩子們觀察下雨天的變化,孩子們從“天氣陰暗—打雷閃電—下雨—雨!敝袑W到了夏天雷雨的變化。聽雷雨的聲音,看雨從天上落下來大小不同的線條,雨停后讓孩子們了解彩虹的顏色,通過這種觀察,孩子們對周圍的自然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他們欣賞的興趣。兒童用感官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教師要利用好兒童的這一點天性,讓孩子畫自己看到的,說自己畫的內容,這時老師應該不斷地和孩子交流想法,聽一聽孩子在說些什么。因此,要有意識地帶領孩子來到美麗的大自然,讓孩子置身其中,接受藝術的熏陶。
二、尊重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的表現
審美感只是對事物的外在的'形式特征的認知,如顏色,形狀、色彩、節奏、旋律、完整形象的把握。孩子們通過欣賞音樂《玩具兵進行曲》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獨特的動作來表演。動作表現著音樂內容,不是教師做動作,孩子去模仿。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指南》中提出,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要過多要求,”“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范畫來畫!弊鳛榻處,筆者在這方面改變了原來的做法,讓孩子們先觀察,討論,然后再去表達主題內容,這樣孩子們能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在主題繪畫《我的一家》時,提前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第二天再讓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時他們表達的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在成人看來孩子的畫不是那么流暢,有的孩子畫得也不像,但是孩子通過繪畫表達了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