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每一個地方都要去做好這個防汛抗旱工作,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防汛抗旱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歡迎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2016年工作總結欄目!
防汛抗旱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2016年汛期我省多次遭受強降雨襲擊和臺風影響,7、8月份淮河以南地區出現嚴重干旱,全省呈現出先洪后旱、旱澇交替的局面,干旱和局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按照國家防總統一指揮,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省防指精心調度、分類指導,受災地區科學應對、有效防抗,奪取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最大程度地減輕了水旱災害損失,有力保障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防汛抗旱減災綜合效益達187.1億元。
一、雨情、水情及災情
(一)雨情、水情
汛期(5~9月),全省主要發生11次明顯降雨過程,尤其是6月中旬、下旬和7月上旬出現連續三次強降雨,對我省影響大;7月上旬后期至8月中旬,全省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導致全省發生不同程度的嚴重旱情,直到8月底解除。汛期全省平均降雨量705毫米,其中淮北608毫米、江淮之間678毫米、大別山區972毫米、沿江江南691毫米、皖南山區822毫米。與常年同期比較:全省偏少1成,其中淮北、江淮之間與常年同期持平,大別山區多1成,沿江江南、皖南山區偏少1成。雨情、水情呈現如下特點:
1、梅雨期較短,梅雨總量偏少。6月19日安徽省江南進入梅雨期,比常年同期(6月16日)晚3天,7月8日出梅,比常年(7月10日)早2天,梅雨期23天,比常年梅雨時間少1天。梅雨期降雨量偏少,全省平均降雨量199毫米,其中淮北69毫米,江淮之間235毫米,大別山區317毫米,沿江江南229毫米,皖南山區257毫米;與常年梅雨量比較:淮北偏少6成,江淮之間和大別山區持平,沿江江南偏少2成,皖南山區偏少3成。
2、局部強降雨突發性強,強度大。汛期特別是入梅后,我省多次出現短歷時強降雨過程。東至縣黃湓閘站6月25日3時至4時降雨量106毫米,位居周邊地區有記錄以來第一位。6月30日皖南山區大部降暴雨大暴雨,黃山市豐樂水庫上游降特大暴雨,并蔓延至旌德、績溪一帶,暴雨中心區域豐樂水庫上游富溪站最大1小時、3小時、6小時降雨量分別為92毫米、173毫米、207毫米,均大于周邊有記錄以來最大值,暴雨重現期超過100年一遇。7月4日至7日,江淮之間、大別山區、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區北部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暴雨中心樅陽縣高廟山站、金寨縣皮坊站降雨量分別為344毫米、342毫米,最大1小時、3小時、6小時降雨量分別為50毫米、85毫米、126毫米和50毫米、48毫米、114毫米。
3、臺風影響范圍小,局地雨量大。截至10月16日,9個登陸臺風中,7號"蘇力"和23號"菲特"臺風的外圍云系對我省有影響。受"蘇力"影響,大別山區、皖南山區先后出現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較大點雨量祁門縣諾坑站107毫米、陳田站91毫米;受"菲特"和冷空氣共同影響,10月6~8日江南東部、大別山區降大到暴雨,江南東部局部大暴雨,累計降雨量共有10個站點超過200毫米,全部集中在廣德縣境內。
4、大江大河汛情平穩,中小河流超警和水庫超汛較多。汛期,我省長江、淮河干流均未發生超警洪水,水情總體平穩。受入梅后強降雨影響,長江支流縣大河、大沙河、堯渡河、黃湓河、秋浦河,新安江干流、練江、漳河和滁河共9條河流先后發生超警洪水,其中黃湓河雁塔站超保證水位0.91米;秋浦河高坦站、新安江先后出現3次以上超警過程。全省一度有8座大型水庫、27座中型水庫和141座小(I)型水庫超過汛限水位。
5、出梅后持續高溫少雨,土壤失墑快,引發嚴重旱情。7月23日至8月18日全省平均高溫日數達23天,較常年同期多16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最長連續高溫日數普遍達10天以上,其中皖東南地區15~27天;8月6日至13日連續8天超過40℃縣市均在10個以上,為我省有氣象記載以來首次出現。7月8日至8月18日,全省平均最長連續無雨天數22天,其中淮河以北23天,江淮之間27天,長江以南25天。全省平均降雨量83毫米,較常年同期少6成,為歷史同期最少排序第2位,其中沿江江南和皖南山區均為歷史同期最少排序第1位,江淮之間和大別山區均為歷史同期最少排序第3位。
(二)洪澇災情
今年洪澇災情主要發生在皖南山區、沿江江南的中小河流周邊圩區以及大別山區、沿淮局部地區。據統計,全省共有10個市、63個縣(市、區)、606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577萬人,緊急轉移24萬人;倒塌房屋0.62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6.36千公頃、成災面積194.79千公頃、絕收面積28.96千公頃;減產糧食31.57萬噸,經濟作物損失32139萬元;損壞堤防1678處、197.67千米,損壞護岸5062處,損壞水閘397座,損壞機電井、機電泵站190座。因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64.6億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21.7億元。
(三)旱情旱災
7月下旬開始,我省淮河以南地區部分地區旱情開始露頭,到8月初,已蔓延至整個淮河以南地區,8月中旬,旱情擴展至淮北地區。由于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淮河以南部分丘陵高崗地區旱情加重較快,以山泉水、小河流、小水庫為水源的部分群眾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8月18日開始,全省出現一次明顯降雨過程,至8月26日,全省旱情基本解除。
據統計,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一度達1747.5萬畝,其中輕旱1004.3萬畝、重旱566.6萬畝、干枯176.6萬畝,農業因災損失20.35億元;全省林業受災面積超過600萬畝,成災220萬畝,苗木受災株數超過0.6億株,林業因災損失41億元;有38.56萬人、8.5萬頭大牲畜因旱出現臨時飲水困難。
二、防汛抗旱主要做法
(一)未雨綢繆,扎實做好汛前準備
按照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要求,汛前對各類防汛責任、工程隱患、薄弱環節、物資隊伍、預案方案等進行反復梳理、全面排查整改,確保汛前各項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1、狠抓各類責任落實。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抗旱責任制,調整充實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明確各部門防汛抗旱責任。落實淮河、長江等重要堤段和重點防洪城市、水庫、行蓄洪區防汛責任人,并在媒體上公布。組織對30名省防指成員、100多名市縣防汛抗旱指揮長和市級防辦主任進行培訓。
2、狠抓隱患排查整改。省防指先后派出10多個檢查組,分別對水庫、堤防、在建工程和山洪災害防治等開展專項檢查,對在檢查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責任單位限期整改到位。汛前,長江、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44處主要險工隱患全部整改到位,所有開口工程回填到位,所有破壩施工水庫完成復堤任務,達到度汛要求。
3、狠抓預案方案修編。針對工程等條件變化,完善全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修訂全省防御大洪水預案和防臺風、防御山洪等多項預案;根據省領導要求,繪制了2016年部隊參加防汛搶險力量部署位置圖,省市縣級防汛搶險設備、隊伍分布圖,地方防汛搶險物資、社會號料分布圖。
4、狠抓物資隊伍保障。督促各級補充防汛物料,省級防汛儲備物資價值達9940萬元。全省組建防汛搶險隊834支、7.5萬人,登記防汛民工203萬人。督促指導各級防汛搶險隊伍開展實戰演練376場次、2.3萬人參加,省防指在蚌埠淮河成功舉行防汛搶險聯合演練,開展沖鋒舟操舟手技能培訓,提高搶險實戰能力。
(二)眾志成城,全力奮戰暴雨洪澇
1、高度重視,及時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防臺風抗洪工作,張寶順書記、王學軍省長、李錦斌副書記、梁衛國副省長等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深入一線檢查指導,要求嚴格落實防汛防臺風責任,切實采取防范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防臺風電視電話會議、防汛救災緊急會議等專題會議,緊急安排部署防臺風防汛救災工作。每次強降雨來臨前,省防指及時召開防汛視頻會商會議,分析研判形勢,部署防范工作。
2、科學研判,加強指導。省防指密切監視天氣、雨情和水情發展,動態會商,科學研判,果斷決策。7月3日至7日,我省淮河以南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省防指啟動全省防汛IV級應急響應,隨后又將大別山區及江淮地區提升至Ⅲ級;根據山洪、地質災害風險大和防汛薄弱環節,連續發出危險區域群眾限時轉移和重點區域防汛命令。在預報"蘇力"和"菲特"可能正面影響我省情況下,省防指及時啟動防臺風防汛III級應急響應,發出14份緊急通知和3份工作命令,對人員轉移、中小水庫防汛、山洪地質災害防御等提出具體要求。水利、氣象、國土等部門及時發布防汛防臺風、氣象、地質災害預警。先后有10市16次啟動防臺風防汛Ⅲ級應急響應,相關部門派出36支工作組赴一線檢查督促指導,確保了防汛防臺風工作順利推進。
3、生命至上,強化避險。各地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防汛工作的首位,針對強降雨和臺風暴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內澇、泥石流、滑坡等災害,各地緊急轉移安置危險區群眾22.4萬余人,有效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在防御6月30日強降雨過程中,黃山、宣城兩市緊急轉移群眾10.7萬人,位于暴雨中心區域的徽州區緊急轉移群眾1.8萬人。在防范7月4日至7日的強降雨過程中,六安、安慶等8市累計轉移危險區域群眾7.2萬人;為防御"蘇力"臺風,黃山、宣城等6市提前轉移危險區人員約5萬余人,黃山、九華山、天柱山三個旅游風景區采取了臨時封閉景點或限制游客等措施。在防御"菲特"臺風過程中,全省有8萬余艘漁船歸港避風,32處景區實施臨時關閉措施,所有渡口和船舶停渡停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員安全。
4、科學防控,力減損失。充分發揮防洪工程攔、蓄、調等作用,降低防洪風險。6月底至7月上旬,我省連續遭受三場強降雨,河湖庫塘水位猛漲。省水利廳、省防辦超前調度佛子嶺、白蓮崖、磨子潭預泄,三庫聯合削峰率達71%,其中響洪甸、梅山水庫削峰率分別達96%、100%,有效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及時調度淮河干流蚌埠閘、臨淮崗閘預泄底水3.3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水位;提前調度滁河烏江閘、襄河口閘等敞泄底水近6000萬立方米,為滁河兩側農田防汛排澇創造條件。各地及時組織干部群眾對超警戒水位堤防、險工隱患部位進行巡查防守,果斷有效處置險情。受澇地區開啟各類排澇泵站,抽排澇水近6億立方米,最大限度減輕了澇災損失。
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今年防汛防臺風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沒有發生堤防潰破、水庫垮壩事件,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眾生命安全,防汛減災效益達52.1億元。
(三)主動應對,保障抗旱供水安全
1、領導垂范,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抗旱保苗工作,張寶順書記、王學軍省長、李錦斌副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先后赴受旱各地田間地頭實地檢查指導,要求把抗旱保苗奪豐收作為當前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抗旱工作力度,加強工程調度和抗旱投入,確保人畜飲水安全。梁衛國副省長和省防指有關負責同志先后5次召開抗旱專題會議,強化抗旱工作部署。省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時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黨組織把抗旱工作作為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個最大實踐來抓,全力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
2、超前研判,分類指導。省防指密切關注水情、旱情和墑情變化,在旱情剛露頭時便及時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強化工程蓄水和調度,提前做好抗旱工作。制定《安徽省淮河以南近期抗旱工作預案》、《安徽省近期抗旱工作預案》,分片進行用水分析,編制抗旱澆灌方案,提出具體指導意見。省防指對淮河以南各市啟動《安徽省抗旱預案》Ⅳ級響應,后又根據旱情持續發展,將抗旱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省防指、省水利廳先后派出11個檢查組、工作組赴一線加強抗旱工作指導。
3、精心調配,力保水源。省水利廳、省防辦加強水源調度,采取蓄、引、提、調多種措施,保障抗旱用水需要。督促各地搶抓長江、淮河水位相對較高的有利時機,相繼開啟鳳凰頸閘、新橋閘、裕溪閘、何巷閘等引水,累計引外水5.2億立方米;針對蚌埠閘上水位持續快速下降的局面,為確;茨、蚌埠市生活用水安全,調度開啟臨淮崗閘向蚌埠閘以上河道補水近4000萬立方米,調度沿江沿淮各地開啟固定泵站開機累計抽水12億立方米。據統計,全省10大灌區累計供水21.59億立方米,全省各類水利水工程累計提供抗旱水源約41億立方米,有力地保障了各地抗旱澆灌用水需要。
4、密切協作,合力抗災。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抗旱。省水利廳、省防辦及時掌握旱情發展動態,強化蓄水、用水和旱情分析,制定抗旱工作方案,督促各地加大引水、提水和供水力度,加強抗旱澆灌服務與技術指導;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響應,發布高溫熱害預警,相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省農委強化農情分析和田間管理工作指導;新聞宣傳部門加大抗旱救災宣傳力度;省水文局啟動旱情水文應急測報預案Ⅲ級響應,加密土壤墑情和地下水埋深監測和水情分析;省機電排灌總站緊急調運123臺套、6417千瓦抗旱設備支援各地抗旱澆灌,受旱地區出動縣級抗旱服務隊66支、2.8萬人次,開展農田澆灌和人畜飲水解困。
5、多措并舉,有效應對。合肥、宣城、安慶、六安等12市啟動抗旱預案Ⅲ級響應,阜陽啟動抗旱預案Ⅳ級響應。合肥、滁州市與駟馬山引江工程管理處緊密合作,加大對駟馬山灌區供水、調水力度;六安市會同淠史杭灌區管理總局,加大瓦西、汲東干渠用水矛盾協調處理力度,有效提高了灌區中下游輸水灌溉效率;安慶市調度花涼亭灌區大流量滿負荷放水,確保了70萬畝農田得到有效灌溉。本次抗旱全省各級累計投入抗旱資金5.8億元,抗旱人數264.82萬人,開動泵站8453處,投入機電井9.83萬眼、流動泵站83.68萬臺套、抗旱用電3.12億度、用油2.32萬噸,累計澆灌面積2839.5萬畝。通過全省上下持續抗旱,有力遏制了旱情惡化勢頭,確保了城鄉居民用水安全,有效地保障了農作物關鍵生長期的.關鍵用水,由于及時抗旱澆灌使2830萬畝水稻和經濟作物免于減產或嚴重減產,挽回糧食損失83億斤,抗旱效益達135億元,為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
三、啟示和反思
回顧今年我省的防汛抗旱工作,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得益于:一是領導重視,高位推動。國家防總對我省防汛抗旱工作的高度關心,陳雷部長、劉寧副部長及有關領導親自詢問,及時指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在防汛抗旱關鍵時刻,親自過問,靠前指揮;各市、縣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一線調度部署,為防汛抗旱提供強力組織保證。二是工程減災,效益凸顯。近年來中央和省、市各級持續加大水利工程投入,推進水利工程建設,極大地提升了防汛抗旱減災能力,特別是我省近年來大力實施農田水利"三加一"工程在抗御今年的干旱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抗旱減災效益。三是科學防控,綜合施策。各級防指、水利部門超前謀劃,精心組織,有力指揮,科學調度各類水利工程,"攔、分、蓄、滯、排"兼用,攔洪削峰、滯洪錯峰,"蓄、引、提、調"并舉,統籌調配抗旱水源,力保防洪和供水安全。四軍地聯防,合力抗災。各級防指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職,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全力服務防汛減災。在抗洪搶險、人員緊急轉移的關鍵時刻,人民子弟兵沖鋒陷陣,發揮主力軍、突擊隊作用,為防汛抗災提供強大力量。
在看到防汛抗旱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省防汛抗旱工作仍存一些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中小工程防洪標準不高。中小河流、中小城鎮防洪標準仍然不高;未除險小水庫、山塘出險比較多,防汛壓力大;山洪溝防洪標準低,行洪能力弱,致使我省山洪災害爆發時致害性放大。二是灌排工程體系不完善。排澇泵站裝機能力不足,洪澇損失較重;灌溉 "最后一公里"問題遠未解決,水利死角、灌溉盲區仍有存在,高崗丘陵區普遍缺少蓄水工程;灌溉設施老化、配套不完善;少數山區盲目開發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蓄水保水能力大幅度降低,加重洪澇災情。三是基層應急能力不強;鶎犹貏e是鄉、村級防汛抗旱機構不健全,責任難落實,應急能力不強,在防汛抗旱組織發動、巡堤查險搶險、危險區域人員轉移、抗旱澆灌等具體措施落實上難度大。四是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設仍需加強。雨水情信息采集站點密度不足,時效性不高;信息資源開發不夠深入,共享度不高;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不足,應用不廣泛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不足,應用不廣泛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6年是我省"十二五"規劃收官前的關鍵一年,也是建設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做好防汛抗旱意義重大。我們將按照國家防總、水利部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實施建設美好安徽的戰略要求,持之以恒地抓好防汛抗旱減災工作,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保障。
一是進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工程體系。進一步加大小型水庫、山塘除險加固力度。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項目進度,繼續爭取更多中小河流納入治理規劃。實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加快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引江濟巢、引江濟淮、淮水北調等骨干性配水工程步伐。加快水毀水利工程修復,盡快恢復水利工程防洪除澇抗旱減災能力。
二是進一步深化山洪災害防御體系。按照國家防辦要求,進一步完善縣級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優化監測站網,提高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推進山洪災害普查、洪水風險圖編制、山洪溝治理項目,按時保質完成國家下達的建設任務。
三是進一步夯實防汛抗旱保障體系。及時開展汛前準備工作,重點抓好組織動員發動、各類預案方案修編、防汛檢查整改、防汛物資補充、防汛隊伍培訓演練等工作,保證組織、工程、預案、物資、隊伍"五到位"。落實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類防汛抗旱責任制,督促基層尤其是鄉、村兩級做好防汛抗旱責任落實和組織發動。加強防汛抗旱應急隊伍建設,提升其裝備水平和應急能力,爭取將抗旱服務隊的抗旱設備納入國家財政下達的農機補貼范圍,加快全省灌溉專業服務組織試點建設。
四是進一步優化水利信息支撐體系。加快以防汛抗旱指揮調度系統為中心的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水文基礎信息和實時工情信息采集系統,建設覆蓋全省山洪災害易發區的山洪災害預警系統,推進小水庫雨水情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加快墑情監測系統和水情的監測系統建設,實現對土壤墑情動態監測。擴展全省水利信息網和視頻會議系統覆蓋范圍,推進已建和新建視頻監視資源整合,逐步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綜合采集體系,以滿足防汛抗旱和水利業務應用需要。
防汛抗旱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
2016年我省汛情總體較為平穩,未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和大范圍干旱。但部分地區多次發生洪澇、臺風暴雨災害,局部發生階段性旱情。按照國家防總的統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防指堅持以防為主、常備不懈、防抗結合的思路,精心組織,科學調度,有效應對,保障了防洪和供水安全,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防洪抗旱減災效益達103.11億元,為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一、雨水情及災情
2016年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29毫米,與常年同期持平,其中淮北592毫米、江淮之間660毫米,大別山區852毫米,沿江江南756毫米,皖南山區1088毫米。與常年同期比較,淮北、江淮之間與常年持平;大別山區、沿江江南均偏少1成;皖南山區偏多1成。強降雨致使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皖北部分地區由于降雨不足出現階段性旱情。
(一)雨水情特點
一是梅雨持續時間長,梅雨量較少。6月20日我省江南進入梅雨期,比常年同期(6月16日)晚4天,7月18日出梅,比常年(7月10日)晚8天,梅雨期29天,比常年梅雨時間多4天。梅雨期全省平均降雨量216毫米,比常年梅雨量少2成。其中淮北40毫米、江淮之間200毫米、大別山區285毫米、沿江江南340毫米,皖南山區448毫米;幢苯涤贻^常年同期少8成,江淮之間、大別山區較常年分別少2成、1成。
二是臺風登陸個數少,短歷時強降雨頻發。今年共有5個臺風登陸我國沿海,較常年同期偏少。我省僅受第10號“麥德姆”和第16號“鳳凰”臺風影響,其中第10號臺風對我省影響較大。7月23日至24日,10號臺風致使我省淮北局部、大別山區、江淮之間中東部、沿江江南西部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共有5個縣20個站大于200毫米,籠罩面積484平方公里,南譙區李集站253毫米,全椒縣孤山站246毫米。
最大1小時來安縣屯倉站98毫米、官港站90毫米,最大3小時來安縣官塘站170毫米、南譙區李集站162毫米。來安官塘港站最大1小時、3小時,南譙區常山嶺站最大3小時、6小時降雨均為有記錄以來第一位。
汛期我省多次出現短歷時強降雨過程。6月19~21日,皖南山區降暴雨、大暴雨,其中皖南南部降雨量200~300毫米,較大點雨量休寧縣陽臺站303毫米。7月4~5日,江淮之間南部、大別山區降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廬江縣黃屯站最大6小時、24小時降雨量分別為134毫米、267毫米,分別居歷史第二位、第一位;潛山縣龍潭河站最大3小時、24小時降雨量分別為112毫米、250毫米,分別居歷史第三位、第一位。9月27~29日,淮北中部部分地區降大暴雨,較大點雨量利辛縣站197毫米、蒙城閘站190毫米、渦陽縣西陽站187毫米。
三是干流汛情總體平穩,部分中小河流及水庫水位較高。我省長江、淮河干流均未發生超警洪水。進入梅雨期,長江支流前河、黃湓河、秋浦河、青通河、大沙河、西河、永安河、兆河、青弋江、水陽江、滁河共11條河流18個站先后發生超警戒洪水,西河缺口站、梁家壩站、鳳凰頸閘上和永安河開城橋站發生超保證洪水,先后有9座大型水庫、22座中型水庫和300多座小(I)型水庫超過汛限水位。
(二)洪澇災情
據統計,全省10個市89個縣(市、區)693個鄉鎮444萬人受災,轉移人口5.59萬人,無人員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467.66萬畝、成災面積244.67萬畝、絕收面積11.54萬畝;倒塌房屋0.141萬間。全省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8.15億元,其中水毀水利工程5595處、直接經濟損失5.15億元。
今年洪澇災情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從時間分布看,災情基本發生在7月份。今年7月份發生了3次洪澇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6.49億元,占全年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的90.9%。二是從空間分布看,長江流域災情較重。長江流域有68個縣區發生災情,占全省的76.4%,直接經濟損失14.59億元,占全省的80.4%,其中安慶、宣城、池州3市直接經濟損失10.48億元,占全省的57.7%。三是從災情成因看,突發強降雨是受災主因。6月底至7月中旬的兩次強降雨在大別山區、皖南山區、沿江一帶疊加,時程分布惡劣,直接經濟損失13.48億元,占全年的74%。四是從災情程度看,今年災情總體偏輕。較往年相比,今年我省洪澇災情總體偏輕,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為2007年至2016年平均值的28%。
(三)旱情旱災
6月1日~7月20日,淮北平均降雨量僅為6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8成,為歷年同期最小值。由于降雨不足,加之淮北地區氣溫偏高,致使土壤失墑較快,淮北中北部地區7月中旬旱情露頭并快速發展,亳州和宿州北部旱情較重。
據統計,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一度達941.5萬畝,其中輕旱784.2萬畝、重旱157.3萬畝,糧食作物因旱損失約3.55億元。在抗旱澆灌和臺風“麥德姆”降雨的共同影響下,至8月5日旱情基本解除。
二、防汛抗旱行動
(一)著力抓好防汛抗災準備
汛前,全省上下牢固樹立防大汛、抗大災思想,著力抓好汛前準備工作,確保組織、工程、預案、隊伍、物資到位。
1、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狠抓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責任制落實,明確了省政府領導及相關部門防汛抗旱責任分工,調整充實了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落實淮河、長江等重要堤段和重要防洪城市、水庫、行蓄洪區防汛責任人,責任人名單在媒體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市縣鄉各級均落實了各類水庫、堤防、涵閘、泵站等行政及技術責任人。山洪災害易發區建立了鄉(鎮)村山洪防御網格化組織體系。針對人事變化,省防指對80余名新任市、縣防汛抗旱指揮長進行指揮調度知識培訓。
2、及早消除度汛安全隱患。督促各地及早開展防汛大檢查,及時整改防洪安全隱患。對長江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上40處重點險工隱患、154處開口在建工程、80座破壩施工水庫,省防指先后發出20余份督辦通知,派員現場檢查督促,所有重點險工隱患和開口工程在主汛期前全部完成工程或非工程措施處理,具備了安全度汛條件。針對長江崩岸險情,分別向沿江5市及皖河農場發布了I級至Ⅲ級崩岸預警共24處約41公里,督促各地采取應急措施,保障防汛安全。督促各地依法開展清障行動,保障河道行洪暢通。
3、制定修訂各類預案方案。根據工程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和修訂各類防汛抗旱預案、方案。制定修訂了《城西湖進洪閘調度運用辦法》、《姜唐湖進洪閘、退水閘調度運用辦法》等,審查下發了全省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控制運用辦法。進一步完善山洪泥石流防御預案,村級預案做到有“一表一圖”即人員預警轉移情況表、轉移安置圖,由鄉鎮政府審批。各地對行蓄洪區、江心洲、外灘圩、采煤塌陷區等防汛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完善。各大灌區修訂完善了灌溉供水方案,各地制訂了引水、提水等抗旱供水預案。
4、提升防汛應急保障能力。全省各級組建防汛搶險隊伍834支、7.5萬人,登記防汛民工212多萬人。汛前各地開展防汛搶險演練356場,參演人數2.4萬余人,提高了實戰水平。開展了沖鋒舟操作手培訓。全省共儲備防汛用袋3557.4萬條、砂石料和塊石178萬噸、土工布和編織布712萬平方米。各地還開展了7類常規防汛物資的企業性預儲工作,砂石料、袋類、木材預儲量分別達104.84萬立方米、2576萬條、7.99萬方。繪制了防汛物資和搶險設備分布圖、兵力需求圖、重點防守工程分布圖,強化防汛物資和力量調度的實戰性。
(二)全力防御暴雨洪澇災害
入汛后,我省多次遭受強降雨襲擊,全省上下緊繃防汛之弦,牢記抗災之責,迅速行動,有效防抗,全力應對局部嚴重洪澇災害。
1、高度重視,強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抗洪工作,張寶順書記、王學軍省長等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落實防汛責任,加強巡查防守,嚴防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確保群眾生命安全。省委副書記李錦斌親自到防洪工程一線檢查指導。防汛關鍵時期,副省長、省防指總指揮梁衛國坐鎮省防指,主持防汛會商,研判防汛形勢,分階段部署防范重點工作。各有關市、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安排部署,分管負責同志強化指揮調度,確保防汛抗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2、加強指導,及時預警。防汛關鍵時期,省防指每天召集水利、國土、民政、農委、氣象、水文等部門進行會商,及時作出工作部署。為應對10號臺風“麥德姆”正面襲擊,省防指對淮河以南地區啟動防臺風防汛應急預案Ⅲ級響應;省防辦在省電視臺、廣播電臺發布防汛預警11次,省水文局利用雨水情預警平臺,向強降雨區防汛責任人及時發送預警信息1.32萬條。各地利用已建的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發布預警短信約100萬條。高強度、廣覆蓋的預警信息為及時有效防汛抗洪和轉移危險區域群眾發揮了重要作用。
3、科學調度,嚴密防控。省防指、水利廳強化攔、分、調、蓄等工程調度措施,充分發揮水利工程防洪保安減災作用。在防御7月上旬的暴雨洪水過程中,針對巢湖流域汛情變化,提前調度開啟巢湖閘等預泄底水,始終將巢湖蓄水位保持在安全范圍內;強降雨剛一發生,迅速調度開啟鳳凰頸閘(站)等泄排洪水1.8億立方米,有效遏制了西河洪水迅猛上漲的勢頭,減輕了西河、永安河沿線防汛壓力,避免了東大圩蓄洪區的運用。為應對“麥德姆”臺風帶來的強降雨,提前調度滁河烏江閘、襄河口閘等開閘預降河道底水;調度黃栗樹水庫、沙河集水庫攔蓄洪量7200萬立方米,削減洪峰達100%;調度白蕩湖站和陳瑤湖流域沙池站、王套站等及時開機抽排湖水,減輕了河堤、湖堤防守壓力。各地共組織1.2萬余名干部群眾加強堤防、水庫巡查防守,確保堤壩防洪安全。受澇地區及時開啟各類排澇設施搶排澇水,累計排除澇水近20億立方米,最大程度地減輕了農業受澇損失。
4、安全至上,及時避險。省防指要求各地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對高風險區人員采取臨時轉移安置等應急措施,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在第10號臺風“麥德姆”來襲前,根據綜合研判,省防指果斷發出工作令,要求黃山、安慶、六安等6市立即將危險區域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各地連夜緊急轉移安置2.9萬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安慶市對降水超過150毫米地區的土坯房進行拉網式排查,并對居住在內的群眾進行勸離和轉移;池州市采取一名干部聯系十名黨員,一名黨員聯系十戶群眾的辦法,確保群眾轉移安置到位。整個汛期,全省累計轉移安置群眾5.56萬人,由于轉移及時,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
5、密切配合,合力抗災。在省防指的統一指揮下,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在防御臺風“麥德姆”工作中,省國土廳督促各市成立了38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協助地方轉移地質災害隱患區群眾;省民政廳緊急調運救災棉被、帳篷等,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省住建廳督促黃山、九華山等風景區適時關停高空索道,確保游客安全;省交通廳督促臺風影響區內渡口停渡、渡船停航,對受損道路及時進行搶修;省農委組織安排全省6萬多漁船歸港避風;省軍區、省武警總隊及時安排兵力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協同,為防臺風防汛工作提供了強大合力。
由于組織嚴密、調度科學、應對及時、防控有力,今年防汛工作中無一處堤防潰破,無一座水庫垮壩,無一人因洪水災害死亡,防洪減災效益達49.96億元。
(三)積極開展抗旱灌溉
保障灌溉供水是奪取糧食豐收、實現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各地區按照省政府和省防指統一部署,認真落實各項抗旱灌溉措施,全力開展灌溉和應急供水工作,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1、加強調度,蓄足水源。省水利廳、省防辦高度重視蓄水保水工作,強化閘壩調度,在確保工程防洪安全的情況下,合理控制水庫、河道、湖泊水位。調度蚌埠閘上水位按不低于18米控制,大別山區六大水庫嚴禁僅為發電放水等措施,留足灌溉抗旱水源。夏種開始前,我省地表水蓄水總量為169.1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18億立方米。
2、依法抗旱,及時澆灌。局部地區發生旱情后,受旱地區依據抗旱預案啟動抗旱應急響應,利用河道、湖泊蓄水較好的有利時機,開啟全部提水泵站,把外水提至大、中溝,方便群眾灌溉。在出水不足的井灌區,大力開展淘井、洗井工作,增加灌井出水量。省茨淮新河灌區上橋抽水站適時開機,將茨淮新河上橋閘上水位維持在22米左右;鳳凰頸閘及時開閘引水,滿足沿河灌溉用水。今年剛試點成立的譙城區十八里鎮專業抗旱服務組織、埇橋區潤禾水利專業合作社等水利專業灌溉合作組織積極開展抗旱灌溉,由于澆灌及時,其服務區域沒有發生大面積旱情。受旱地區累計澆灌作物面積1177萬畝,有效地保障了農作物關鍵生長期的關鍵用水。
3、加強投入,保障需求。在抗旱關鍵期,省防指會同省經信委、電力公司安排農業抗災用電指標7000萬度,商省財政廳下達抗旱經費800萬元,全力支持受旱地區抗旱澆灌。全省各級累計投入抗旱資金2.03億元,抗旱勞力34.2萬人,開動泵站66處,投入機電井8.0萬眼、流動泵站10.9萬臺套、抗旱用電258萬度、用油1.7萬噸。各類水利工程夏灌供水76億立方米。由于投入大、保障足,抗旱工作成效明顯,有效減輕了因旱缺水造成的作物減產減收。
通過全力抗旱澆灌,挽回糧食損失152.28萬噸;通過保障灌溉用水,保證了6028萬畝夏種作物正常生長,實現豐產豐收,全年灌溉抗旱效益達53.15億元。
三、防汛抗旱能力建設
在做好防汛抗旱減災工作的同時,強化防汛抗旱基礎工作,持續推進防汛抗災能力建設。
(一)著力推進專業灌溉合作組織建設。針對農業、農村新形勢和農業經營模式的轉變,積極探索抗旱服務組織新形式。依托種糧大戶、藥材生產基地、水利工程施工企業、農機合作社等,建立水利專業灌溉合作組織。出臺了《安徽省水利專業灌溉合作組織試點辦法》,對試點單位每單位補助60萬元用于購買設備,灌溉合作組織購置抗旱灌溉機具享受省財政補貼。目前全省65縣區已成立了240個水利專業灌溉合作組織,服務面積達290萬畝。
(二)著力推進抗旱規劃項目建設。按照國家防辦的統一部署,將抗旱規劃項目建設作為提升面上工程應急抗旱能力的重要抓手。結合全省實際,制訂了《安徽省抗旱規劃2016年建設項目工作方案》《安徽省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規范立項、建設、管理等各環節。對各地擬實施項目的合規性、必要性等進行實地調查,組織規劃、機電、水工等方面的專家對方案進行內審復核。與合肥等6市簽訂了《抗旱應急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責任書》,明確各項目區所在市對抗旱水源工程項目建設負總責。為確保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打好基礎。
(三)著力推進防洪風險區非工程措施建設。完成了全省山洪災害普查工作,調查共涉及 351個鄉鎮、1293個行政村,面積4.3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人,進一步摸清了山洪威脅區內的地形地貌、社會經濟和涉水工程等情況。完成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完善項目,制定出臺了山洪防御網格化管理辦法。有序推進同馬大堤等4個防洪保護區和城東湖、蒙洼等5個蓄滯洪區的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
四、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2017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2017年防汛抗旱工作對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建設美好安徽意義重大。2017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將依法防汛抗旱貫穿始終,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舉,堅持常規運行與應急處置并抓,努力保障度汛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輕水旱災害損失。
一是加強防汛抗旱工程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加快長江崩岸治理,加強排澇泵站建設和改造,加強山洪溝治理,推進抗旱規劃項目工程建設,強化險工險段應急除險,加快水毀水利工程修復,進一步夯實防汛抗旱工程基礎。
二是堅持依法防汛抗旱。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嚴格執行《防洪法》《抗旱條例》為主體的一系列防汛抗旱法律、法規。依法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依法實施防汛抗旱調度,依法清除行洪障礙,依法打擊破壞防洪安全行為,依法處理抗旱用水糾紛,保障防汛抗旱工作順利開展。
三是抓好水旱災害防御。及早開展防汛抗旱準備,抓緊汛前檢查督查工作。抓好值班值守,科學會商預測預警,細化工程調度,科學管理洪水和主動防旱抗旱,全力巡堤查險、抗洪搶險和抗旱澆灌,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四是推進防汛抗旱信息化。加快防汛抗旱指揮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完善山洪防御非工程措施,優化雨水情和墑情自動測報系統,加快小水庫雨水情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擴展視頻會議系統覆蓋范圍,為防汛抗旱決策指揮提供更強大的信息技術支撐。
五是強化防辦能力建設。按照國家防總提出的“機構健全、隊伍一流、管理規范、裝備先進、保障有力”的目標要求,進一步推進各級防辦能力建設,在防汛抗旱執行力上下功夫,推進基層防汛抗旱應急隊伍建設,加強防汛抗旱培訓演練,進一步規范防汛抗旱物資籌備、管理、調運工作。
【防汛抗旱工作總結與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試題08-15
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答案小學08-15
青水網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試題08-16
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試題答案08-15
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考試試題08-15
親水網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答題08-15
親水網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答案08-15
2017學校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試題08-15
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知識點08-14
2017年全國防汛抗旱知識大賽答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