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民政工作總結
市民政工作總結
xxxx年,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務實當先、求新開拓,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各項救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建立完善城鄉低保標準自然調整機制,xxxx年城鄉低保標準提高為:城鎮居民月人均430元,農村農民月人均350元。低保邊緣救助標準同步提高為每月350元,重殘人員救助標準隨低保標準同步調整。規范執行《城鄉困難群眾臨時生活救助實施辦法》,將臨時生活救助納入標準化運作軌道并新增定期定量生活救助。制定xxxx年特困人群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救助制度,困難人員在醫療方面享受四重保障:免費參加新農合、免新農合起付線、實時享受新農合報銷、實時享受醫療救助。救助水平更高、救助劃分更細、救助速度更快,低保人員享受90%的補助、低保邊緣享受60%的補助、社會年醫療費5萬元以上大病困難患者享受2000-10萬元的補助。
2、慈善助學實現三個結合。
一是高標準與廣覆蓋相結合。近年來我市慈善助學標準每年都有提升。今年,對特困本科老生和大專生老生的資助標準較去年都有1000元的增長,全市從幼兒園小班到大學本科的所有xxxx籍貧困家庭學生都能得到每人每年500-5000元不等的慈善助學金,100名外來民工學校的困難小學生也得到了每人800元的資助,今年全市共計發放各類慈善助學款物363.07萬元,惠及學生3052人次,有效保障了貧困家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是物質救助與精神關懷相結合。在物質救助的同時,我市高度重視對貧困學生的精神關懷,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針對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推出了“慈善午餐、慈善床位、慈善自行車、慈善書包”等多項“慈善套餐”;每年的助學金都由各級領導或民政辦工作人員親自送到他們手中,并進行勸勉鼓勵;組織企、事業單位與貧困學生結對幫扶,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心,在他們心中種下感恩社會、回報大眾的種子。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關懷下,更多的貧困家庭學生得到了健康發展。自xxxx年起,我市貧困家庭學生考取本科學院人數已連續兩年超過100人。
三是慈善助學與脫貧幫困相結合。實現貧困家庭學生就業,是幫助貧困家庭脫貧的最有效途徑。為幫助受助生實現就業,我們在他們大學畢業后半年內繼續予以助學補助,給以就業緩沖。同時積極聯系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聯系就業。自xxxx年以來,我市慈善助學資助的學生中已有346人大學畢業,在社會的關心下、在有關部門的積極協調下,以及他們的自身努力下,全都有了穩定的工作,基本實現了家庭的脫貧。
3、民營養老機構方興未艾。2007年起,我市就開始了規模型民營養老院進的探索,在總結推廣蔣巷村等村辦老年公寓的基礎上,周行德仁家園、琴湖陽光家園、虞城護理院、市老年護理康復中心等一批上規模、現代化的民辦養老機構相繼落成投用。目前,我市民辦養老機構擁有床位1000多張。為進一步吸引民間資本,今年我們放寬市場準入,減少報批時間和環節,并確立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支持民間資本興辦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市委主要領導還專門到民辦養老機構視察,進行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困難,市、鎮還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目前,琴湖陽光家園新建項目已完成市發改委的立項審批,即將動工新建更大規模的頤養院,預計投資8000萬元、建設床位420張。
4、村民自治實現規范化、常態化。扎實落實實施“四議兩公開”,即農村所有村級重大事項都必須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按照“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決策實施,“四議”是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是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重點抓好一季一換的村務公開欄,每年兩次的村民代表會,三本工作臺帳,將內容細化,要求提高。在村務公開方面,根據形勢的要求及各村的實際,把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即時公開的內容,增加了農村合作醫療收繳情況,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拆遷、土地補償費發放情況等的公示,將熱點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同時著力健全兩個網絡。
一是管理隊伍網絡。除了加強村民代表、村民小組長隊伍建設外,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各村新設立了兩個監督小組:在村民代表中推選5-9人組成“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負責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公開后群眾反饋意見的收集、反映、解答等;在村務公開監督小組中民主推選3-5人組成“民主理財小組”,負責村級財務的審核,提出管好村級財務的建議意見,確保財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等。
二是群眾監督網絡。民主自治的實質是在充分聽取村民意見的基礎上,確保村級重大事務決策的正確性,落腳點是促進村級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嚴格要求各村通過村民議事室、村民聯系箱、村民代表聯系村民等渠道和形式收集群眾意見,凡署名來信,都作書面或當面答復,重要建議辦結后,都在村民代表會議上或村務公開欄內通報。
明年我局將著力完善“五大體系”,實施“五大暖心工程”,一是不斷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開展“暖心工程”。貼心為城鄉低保戶等困難群體服務,使服務對象暖心。使全市城鄉低保標準增幅與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幅保持同步。積極探索“支出型”貧困幫扶機制,及時啟動物價補貼機制,為低保等困難群眾發放物價補貼。深入推進“農村困難家庭安居工程”,對困難家庭危房戶開展幫建工作。二是不斷發展新型社會福利事業體系,開展“舒心工程”。貼心為老年人和孤殘(流浪)兒童等服務,使服務對象舒心。探索推進“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進一步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公寓、護理醫院、“托老所”等福利服務設施,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需求。
三是深入推進基層民主建設體系,開展“稱心工程”。貼心為社區群眾等服務,使服務對象稱心。廣泛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健全村級重大事務民主決策程序及村級財務公開制度。開展特色社區建設工作,堅持“典型引領、帶動全面”的特色社區建設理念,不斷完善建設內涵,建設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特色社區。四是繼續完善創新雙擁優撫安置體系,開展“放心工程”。貼心為優撫安置對象等服務,讓服務對象放心。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退役士兵安置自謀職業補助金自然增長機制、免費培訓機制、就業服務機制和創業扶持機制等“四大機制”,實行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培訓一條龍服務。調整貨幣安置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復員軍人遺屬定補、全市在職殘疾軍人和兩參人員撫恤補助標準,并及時發放到位。積極開展雙擁工作“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連隊”“六進”活動。切實保障軍隊離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五是深入發展社會公共事務管理體系,開展“省心工程”。貼心為社會組織和社會群眾服務,讓服務對象省心。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工作,進一步強化社會組織監督管理。推進地名公共服務工程,開展城市地名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拓展救助方式,完善聯動機制,加強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護。規范婚姻、收養登記制度,從深化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服務效率著手,不斷創新優質服務新舉措,抓好民政服務窗口規范化建設。
【市民政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政史地工作總結05-21
鎮文明市民巡訪團工作總結03-07
林政執法工作總結03-23
運政春運工作總結06-25
政史地教研工作總結12-02
政史地科組工作總結05-21
社區市民學校工作總結11-01
運政個人工作總結07-31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07-01
政史地組教研工作總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