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獲獎感言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如此便可將其記錄在感言中。那么如何寫感言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學獲獎感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學獲獎感言1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有幸能奪得此獎并站在升旗臺,我感到非常高興。但這一成果非我一人之力所得,他離不開大家對我的幫助。在此,我由衷地感謝我的老師、我的同學、我的父母,以及所有在寫作方面曾幫助我的人。
有人問我:寫作的秘訣是什么?我對此并沒有什么領悟。但迄今為止,我知道的所有有名氣的作家的作品均是在看似簡單的文字下,都有一層因多年扎實文學基礎而體現出的內涵。這層內涵使文字都變得有靈氣起來。所以文學基礎還是最重要的。其實便是“真實”二字。除了小說,真實的文字難道不是最美好的?正如我的這篇《說鵝》,里面所寫的我的紹興之旅與樓下那群嗓門特大的鵝,也都來源于我的生活。我愿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再通過文字將我的情感表達出來。有了這次獲獎的激勵,我必然會繼續寫下去。
最后,我再次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謝謝大家。
文學獲獎感言2
非常榮幸獲得這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批評家獎。此前,有多位我尊敬的同行和朋友曾站在這里接這一獎項,能和他們一起獲得這一殊榮,我感到非常光榮。我必須向推薦評委和終評委表達我的感謝之情。我還要感謝我的朋友們,沒有他們的友誼和鼓勵,我將一事無成。
進入新世紀以后,對文學批評的議論從來沒有如此激烈,無論是普通讀者、專業研究者還是批評家本身,不滿甚至怨恨的聲音強大而持久。這種不滿或怨恨表面上似乎是因商業化、媒體化等問題而起。或者說由于“歷史斷裂”或社會構型尚未完成帶來的。但是,問題可能遠遠沒有這樣簡單。如果沒有商業化,沒有媒體的存在,我們期待的“多元文化”如何實現?我們期待的創作、批評的自由,其空間將設定在哪里或怎樣的條件基礎上?事實上,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對當下中國社會變革帶來的全部問題,還缺乏洞穿的理論能力,對當下的文化生產和文學實踐的條件還缺乏深刻的闡釋能力。因此,更多的人只看到了社會生活的紅塵滾滾欲望橫流以及精神生活的一團糟,并且以簡單的批判和不斷重復的方式放大了它,而忽略了變革時期文化生產、傳播方式變化的歷史合目的性的一面。
我想說的是,把文學批評的全部困惑僅僅歸咎于商業化或所謂“媒體化”、“市場化”等等,還沒有對文藝批評構成真正的批評。因為那從來就不是文學批評的全部。一方面,義憤填膺的否定特別容易獲得喝彩和掌聲,它是坊間或“體制內”“批評家”獲得報償最簡易的方式;另一方面,這里以過去作為參照所隱含的懷舊情緒也遮蔽了當下生活的全部復雜性。證明過去相對容易些,解釋當下卻要困難得多。而對當下生活失去解釋能力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以想象的方式回到過去。
新的批評實踐條件的困難,在外部表現為學術體制、學術評價機制的巨大問題,它的不合理性昭然若揭又暢行無阻,我們沒有能力改變它;在內部,批評的武器或知識對我們的挑戰尤為重大。事實的確如此。
面對我們身處的時代和歷史環境,我們從事的批評活動總是不免猶豫不決充滿矛盾。大概也正是這種心態,使文學批評陷入了一種空前的“信譽危機”和無關宏旨的地步。阿諾德在《當代批評的功能》中說:批評就是“只要知道世界上已被知道和想到的最好的東西,然后使這東西為大家所知道,從而創造出一個純正和新鮮的思想潮流!倍覀兊.文學批評還沒有創造出這個“純正和新鮮的思想潮流”;蘇珊·桑塔格在《靜默之美學》中說:“每個時代都必須再創自己獨特的‘靈性’!钡覀冞沒有創造出“力圖解決人類生存中痛苦的結構性矛盾,力圖完善人之思想,旨在超越的行為舉止之策略、術語和思想”。這是我們深感困惑和為難的。
“內心的困惑”是文學批評困境背后潛在的真實原因。我相信這不只是我個人的體會。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是否要考慮,文學批評的速度是不是過快了。我們沒有抓住那些“最好的東西”告訴大家,因此也就不能“創造自己獨特的靈性”。我們必須有勇氣面對這樣的批評的現實,然后努力把我們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除此之外,我還能說些什么呢!
文學獲獎感言3
常年在平原上行走,每到一地,我漸漸養成了閱讀縣志的習慣。
記得,在一本舊縣志上,我曾讀到一則記載。說此地有三景:一塔、一廟、一橋,算是古跡。興趣所至,就去訪了。那塔是清代的,有乾隆的御碑為證;廟是文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這又叫三教合一;惟那一橋,是沒有的。那橋只記述在縣志上。上言此地有一景叫高橋攬月。那橋究竟有多高呢?沒有人知道。據民間傳說,古時,有一孩子,爬到橋洞里掏鳥蛋,一不小心,鳥蛋從橋洞里掉下來,鳥蛋落呀、落呀、落呀那鳥蛋在下落過程中竟奇跡般地完成了孵化過程。就此,小鳥兒在落地之前脫殼而飛。于是,在夢中,我看見了那橋,可以上天攬月的橋,我也就成了一個企圖爬到橋洞里掏鳥蛋的調皮孩子。
感謝我的平原。感謝平原上的風。感謝平原上的樹。
感念興化。感念施耐庵。感念評委們。
文學獲獎感言4
瑞典文學院10日宣布,將XX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82歲的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 芒羅。她也是第13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作家。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 恩隆德當天中午在瑞典文學院會議廳先后用瑞典語和英語宣布了獲獎者姓名,并將芒羅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瑞典文學院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芒羅的作品以情節細膩見長,文風透徹,帶有心理現實主義特色,有“加拿大契訶夫”的美譽。她的小說多以小鎮為背景,描述主人公為了贏得社會承認而努力,卻往往陷入緊張的關系與道德沖突之中。
身居加拿大的芒羅在得知獲獎后接受采訪時說,自己在高興之余“受寵若驚”!拔抑牢以诤蜻x名單上,但我從沒想到過會贏,”芒羅對加拿大媒體說。芒羅稱自己一直把獲得諾貝爾獎視為一個“可能發生,但很可能不會成真的白日夢”。她希望自己的獲獎“能讓人們把短篇小說視為一門重要的藝術,而非一個你寫著玩的東西”。
今年早些時候,她曾表示將停止寫作。10日接受采訪時,她表示獲得諾獎不會改變這一決定。
文學獲獎感言5
興化這地方我從來沒去過,但是很奇異的,我卻在小說中寫到過它,這也許就是施耐庵敘事文學獎的隱喻吧,它鼓勵人們去想像經驗以外的存在。我對它最直接的描寫是小說《富萍》,富萍的外婆家是興化,她的舅舅孫達亮就是從興化出來,到上海做糞船的苦活,慢慢站住腳。我從一個三代環衛工人的家庭中得知,這行業中興化人居多,荒年里親戚帶親戚,來到上海。這一本得到興化獎賞的《天香》里,有一個揚州客阮郎,很大程度地參與了天香園里的生活。
從地圖上看,揚州與興化同處高郵湖和大運河的水系,揚州在南,更是水陸要道,有商賈往來,富裕繁榮,生有明月二十四橋;興化向北,想來就薄瘠了,出的是忠義水滸傳,兩種風情,抑或內有靈犀相通!陡黄肌分羞寫到六合,也是在長江北岸,運河流經的地方,我的乳母是六合人,據大人說,她哄我的話總是——長大了帶你去六合。仿佛長久以來我就一直在等待這個獎,謝謝興化!
文學獲獎感言6
尊敬的文朋詩友們大家好!
獲得第三屆秦嶺文學獎對我來說是榮幸的、更是誠惶誠恐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嚴力、伊沙、、孫曉杰、馬非是我內心敬慕并熱愛的詩人,他們都是有著自己極具個性的創作傾向和獨特審美追求,他們的詩歌或大氣、厚重,或深刻、優美,直抵我們的內心深處,像一座座秦嶺山脈矗立在當代詩歌創作的新高地,為我們秦嶺文學獎的詩歌評價水準立下新的標桿。面對這樣的評價標準我顯然有些忐忑、局促和不安,我清醒的意識到作為寶雞詩歌群體中的中堅力量,我個人還有很大的急需提升的藝術空間。無可置疑地講,嚴力、伊沙、、孫曉杰、馬非這些優秀的詩人,以他們獨立而高尚的人格以及詩歌創作的藝術實踐為支撐、傳播、弘揚秦嶺文學獎起到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如果愛上詩歌是多年前的一個偶然,那么20年來與詩歌的如影相隨、不離不棄則是生活和心理的一個必然。
一直以來,我從不敢以詩人自居,對詩歌我依然保持著最初的神圣和高貴的看法,我看詩的眼光從來都是仰視的、敬慕的。
最好的詩人是那些羞于做詩人的人,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對此我是認同的。
詩人是善于發現人類生存智慧及心靈深處秘密的人,詩從心靈產生,又經心靈消費,我們內心是詩的起點,也是終點。詩在表達的過程中必須是藝術的、美的呈現出卓越思想玫瑰般的色澤和芬芳。我不反對詩歌創作的口語化,但如果一味的遠離人們的內心和情感共識、不能揭示生活與自然內在真理的口語是無意義的。詩歌應是美、智慧、真理的別名。從語言到詩的內部都應統一于此規律。
那些精神高遠,靈魂純粹、內心高尚、胸懷悲憫的人,才可能匹配詩歌創作者的神圣職責。
那些眼睛只盯著名利,在浮躁的生活中,叫囂著,販賣語言的人,注定被名利堵住眼睛而看不到詩歌華美而深刻的內在本質。
寫作是一個不斷否定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勞動過程,作品的突破是作家自身整體突破的結果,所以作家的修養是至關重要的,需要一生的修為和努力。
漠視生活和生存現狀的作家是危險的,置身絕地可能會使作家背水一戰,激發并創作出好作品,但連自己生活都不能料理好的作家,怎么能長久的保持良好的創作狀態和精神狀態呢?打理好生活也是一個作家成熟的能力和標志,作家是一個社會的人,必須還原在生活和社會中相對應的角色,把創作上的優勢轉化為生活和工作中的優勢需要能力,也需要智慧。
我們選擇永久的仰望還是獨自攀登詩歌的山峰,這是每一個有志于詩歌的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二十年來的持續閱讀和不曾間斷的創作,讓我的內心變得豐富而強大,讓我用獨立的眼光看待人生、社會、自然,讓我平靜而淡泊地面對紛擾的世間人和事,心甘情愿地走進為自己預設的孤獨中,沉湎于內心,傾聽心靈的聲音,去和上帝對話,寫下屬于自己的一行行文字。
我要感激文學創作,感激詩歌,她使我改變了自己的一切。
時逢千年盛世,而我們寶雞又有著最好的文學創作大環境和最好的詩歌寫作生態,我準備著,期待著,我想見證我們寶雞詩歌群體新的覺醒和再度繁榮。
那么多的優秀詩人和作品,象一個個臺階,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到高處,思想的高處、精神的高處、靈魂的高處。
謝謝大家!
文學獲獎感言7
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文學作品向人們傳達許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蓋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房子蓋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們要讓人們記起來,在人類沒有發明空調之前,熱死的人并不比現在多。在人類沒有發明電燈前,近視眼遠比現在少。在沒有電視前,人們的業余時間照樣很豐富。有了網絡后,人們的頭腦里并沒有比從前儲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沒有網絡前,傻瓜似乎比現在少。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讓人們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們失去了旅游的快樂,通訊的快捷使人們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過剩使人們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們失去戀愛的能力。
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沒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發展,沒有必要讓動物和植物長得那么快,因為動物和植物長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沒有營養,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藥。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在資本、貪欲、權勢刺激下的科學的病態發展,已經使人類生活喪失了許多情趣且充滿了危機,我們要通過文學作品告訴人們,悠著點,慢著點,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
一篇小文,哲理淺淺。但發人深剩尤其對上點年歲的人,須解其味。把蘋果弄到四五千元一個的喬布斯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卻是無能為力的!喬氏西去,敬告各位:
1、別總是在壓力下工作,累壞了自己,特傻!
2、別忘了身體是一切,沒有了健康,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特虧!
3、別以為能救命的是醫生,其實是你自己,養生重于救命,特對!
4、別以為付出就有回報,凡事只有不計回報,才能終有好報,特靈!
5、別忽視了與你有緣者,等繁華落盡,你才明白知音難覓,特悔! 順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樂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學談話。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游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里,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后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后,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去吃飯,不管家里的飯菜該怎么處理。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捱過去的日子。
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后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后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皩怼、“總有一天”已經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找機會”。
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是等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信給另外一半,表達濃郁的情意,或者想讓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那么可貴。
有人說:你該盡情地跳舞,好像沒有人看一樣。
你該盡情地愛人,好像從來不會受傷害一樣。
我也要盡情地跳舞,盡情地愛。
你呢?第一件事是不是與好朋友分享這想法?
你看完這篇短文后,可以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報紙放一邊,閉起眼睛沉思一會;也可以把這篇短文拷貝下來,傳給很多朋友。
文學獲獎感言8
各位老師,各位同行: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夠在這里接受華語文學獎的年度新人獎,這是我的榮幸,也是對我寫作的一個很大的鼓勵。首先,我要謝謝華語文學獎的組委會,所有的評委老師,和一直以來幫助我的各位師長和前輩。我從十六七歲開始寫小說,寫到現在獲得了這個新人獎,這可能正說明了我在文學上的晚熟及木訥——而我也一直認為,正是晚熟和木訥使我成為了現在這樣的作家;同時,這個新人獎更是一種鼓勵,鼓勵我繼續保持一種新鮮的探索態度,用一個學徒的心情去寫作。
我去年寫的小說《段逸興的一家》(單行本名為《我們家》)正是我的一次新鮮探索,同時,也是我虛構的川西小鎮“平樂鎮”故事的一部分!抖我菖d的一家》寫的是一個中年男人的故事,他是小說敘事者段逸興的“爸爸”,而在這里,我想和大家講講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爸爸下個月就過五十九歲生日了,以前,他也年輕消瘦過,現在卻成了個聲如洪鐘,腰如鐵桶的胖子。在我家郫縣郫筒鎮,我們全家人都是文學青年,個個都要時時關心我的創作:我爺爺常常教育我要寫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東西;奶奶則喜歡強調文學一定要反映‘真善美’;而我爸爸說:“用對‘的地得’,少打錯別字!薄闫饋硪呀浻袑⒔迥炅耍郧,爸爸總幫我把周記本上的作文輸到電腦里面,后來,他又把我的文章從電腦里打印出來用紅筆改錯別字——他當“戴月行他爸”當了整整二十八年,就算當“顏歌他爸”也有十年了,改錯別字的確很有一套。
寫《段逸興的一家》是在美國,整個過程我都是偷偷摸摸的,爸爸幾次在電話里問我新小說寫得怎么樣,還讓我發給他看看,我都搪塞了過去—— 可是,還是被他看到了故事的第一章。于是他給我來了一封長信,先拉拉雜雜說了一些家里的事,說他種在陽臺上的冬瓜都長大了,最后說:“你那小說我看了,你現在怎么寫這樣的東西呢,我覺得你應該把里面的性描寫都刪掉!薄@是很多年以來他第一次對我的小說提出錯別字以外的意見。
實際上,我不得不承認,沒有爸爸我就沒法寫平樂鎮。我總愛打電話給他,問一些荒謬的問題,比如:油菜花三月份開了嗎?九幾年你們抽的都是什么煙?等等。爸爸就總是嘆氣,說我作為作家太缺乏常識了,太不扎實了—— 可他有所不知,不論我在多遠的地方,過了多久,僅僅聽到他的聲音,我們鎮上的人人事事就會立刻重新浮現。
多年以來,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也總是我的第一位讀者。于是,我常常都在寫小說的時候想起他,想著他讀這篇小說時可能的反應——《段逸興的一家》是我第一次沒有這么做的作品,作為一個小說家,我不得不背叛了他,徹底忽略了他作為父親的感受——作為小說家,我的叛逆期其實已經來得太晚了一點。
我給爸爸回了一封信,想要給他解釋我寫這個小說的原因。以及,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小說家和虛構者的我,是作為一個中立的簡寫的“人”而存在的事實。作為小說家的我不是女人,不是少年,不是女性的,不是年幼的,不是高雅美好的,不是低俗卑劣的,當然,也不是家族的女兒。
作為小說家,我在美國寫完了《段逸興的一家》,而作為女兒,我設想著爸爸最終看到整部作品的樣子,難免忐忑不安。回國前,小說全文在《收獲》上發表了,我不敢問爸爸有沒有買到雜志,有沒有看,下了飛機,懷著愧疚,我在免稅店給他買了兩條煙。
站在出口外面等我的爸爸倒是臉色如常,胖乎乎地戴著眼鏡。我們到了家,吃了飯,坐在沙發上喝茶,他忽然說:“你那小說我看了!
出乎我的意料,他抽著煙說小說寫得還湊合,就是有幾個不恰當的方言用法。爸爸又開始改錯別字了,我趕緊讓他把錯的地方標出來告訴我。之后,他還帶我去看了他的菜園,摘了青菜幫子煮白水菜,好像之前的不愉快都過去了。國慶后我回家去,他居然高高興興地告訴我有人叫他“勝強”——“勝強”是《段逸興的一家》主角的名字——我嚇了一跳,他還是笑嘻嘻的,說:“薛勝強這人有點意思埃”
就這樣,我和爸爸奇跡般地和好如初,甚至比之前的二十幾年更加和睦了。
得知小說獲獎的消息,我自然立刻打電話告訴了爸爸。我特意叫他說:“勝強,我得了一個獎!彼麉s心不在焉,說:“是嗎?我在打麻將,打完再打給你!
初中時候,爸爸把我寫在周記本上的作文整理出來,投給不同的雜志社;大學時,他幾十本幾十本地買我出版的小說,把它們當作我們戴家的土特產送人;他喝酒了就走在我們郫縣的馬路上,張嘴就唱《三套車》;大熱天里摸著自己的肚皮,背幾首詩詞再吃一口西瓜;正是這樣的爸爸,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第一位讀者,也是我認識的活得最有勁的人——正是因為他,我才決定要寫我的家鄉郫縣郫筒鎮,寫虛構的小鎮“平樂”,寫他這樣一個噴嚏打穿東街的胖子,寫故事里的豆瓣廠廠長薛勝強和他的父老鄉親。
以前爺爺還活著的時候,我經常跟他去竹林茶館吃茶,一個院壩里坐著的都是我們老南街的街坊鄰居,他們聽說我是個作家,就都搶著要把自己的事兒講給我聽。爺爺就說了:“總有一天,你要寫寫我們鎮上的事情!
【文學獲獎感言】相關文章:
敬業獲獎感言09-24
模范獲獎感言08-18
五四獲獎感言05-06
評優獲獎感言05-01
保安獲獎感言02-03
體育獲獎感言02-24
畫畫獲獎感言01-25
各種獲獎感言01-25
書法獲獎感言01-24
獲獎感言范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