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
有理數不僅安居在數學課本中,而且還活躍在我們的生活里,它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音符,也是通向理性思維的一座橋梁。我們稍作思索,就可以發現日常生活中與有理數相關的各種事例。
1、理財需要有理數幫忙。例如:有個同學這樣描述自己的小金庫:“收入部分為:春節時長輩給的壓歲錢20元,爸爸給的功課獎金10元,家里賣廢紙得8.5元;支出情況是:開學買鉛筆用了1.5元,買圓規用了2.4元,買書用了16.8元?梢钥吹,這種記錄形式在數據越多時,就越顯繁雜。如果把收入記為 “+”,開支記為“-”,則記為:+20,+10,+8.5,-1.5,-2.4,-16.8;收支情況直觀明了,正負數的魅力可見于一斑,通過有理數加法法則,可以得到余額。
簡析:20+10+8.5-1.5-2.4-16.8=17.8,余額為17.8元。
2、處理數據離不開有理數身體是學習的本錢,現在體育考試出現在升學考中,旨在倡導以人為本,小明計劃每天做俯臥撐20次,但根據身體狀況,每日實際次數不相等,如果實際每日次數與計劃次數相比情況如下表(增加的次數為正數,減少的次數為負數)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增減 | 。3 | +4 | 。2 | +4 | +1 | 。5 | +6 |
。1) 本周三做了幾次?
。2) 本周總次數與計劃次數相比,是增加還是減少?
(3) 次數最多的一天比次數最少的一天多做了多少次?
簡析:(1)周三做了20-2=18次;(2)-3+4-2+4+1-5+6=5總次數增加5次;(3)次數最多是周日26次,最少是周六15次。
爸爸在水果市場設攤,有一天,他對剛從外地進來的一大批蘋果進行質量檢查(紙箱上標記著15千克/ 每筐),他抽出10筐進行稱量,超過的千克數記作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作負數,記錄如下:2,-4,2.5,3,-0.5,1.5,3,-1,0,-2.5. 求這10 筐蘋果共超過標準多少千克?10筐蘋果一共多少千克?
簡析:2-4+2.5+3-0.5+1.5+3-1+0-2.5=4,10筐蘋果共超過標準4千克,10×15+4=154,10筐蘋果一共為154千克。
3、日常事務也用有理數如果你爸是出租車司機,某天下午在東西走向的東路上進行運營。如果規定向東為正,向西為負,這天下午他的行程(單位:km)如下:+15,-2,+5,-1,+10,-3,-2,+12,+4,-5,+6.
1將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時,你爸距下午出車時的出發點多少千米?2若汽車耗油量0.4 L/km,這天下午你爸的車共耗油多少升?
簡析: 15-2+5-1+10-3-2+12+4-5+6=39,距下午出車時的出發點向東方向39千米;(|+15|+|-2|+|+5|+|-1|+|+10|+|-3|+|-2|+|+12|+|+4|+|-5|+|+6|)×0.4=26升4、股票市場算收益許多同學的爸爸是股票迷,上星期小李的爸爸買進某公司月股票1000股,每股27 元,下表為本周內每日該股的漲跌情況 (星期六、日股市休市) (單位:元)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每股漲跌 | +4 | +4.5 | 。1 | 。2.5 | 。6 |
。1) 星期三收盤時,每股是多少元?(2)本周內每股最高價多少元?最低價是多少元?
(3)已知小李的爸爸買進股票時付了1.5%的手續費,賣出時還需付成交額1.5%的手續費和的1‰交易稅,如果在星期五收盤前將全部股票賣出,小李的爸爸收益情況如何?
簡析:(1)星期三收盤時,每股是26元;(2)本周內每股最高價31.5元,最低價是21元;(3) 星期五收盤每股可售27+4+4.5-1-2.5-6=26元,買進手續費為:27×1000×1.5%=450元,賣出時手續費為:26×1000×1.5%=390元,交易稅為:26×1000×1‰=26元,所以 26000-390-26-450=25134,25134-27000= -1866,在交易中虧了1866元。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2
在九年級上冊我們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弦、弧、圓心角和圓周角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九下的圓二主要是講點、直線、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點與圓的位置關系是圓二的第一節,是一節基礎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它也為下面的學習做了一個鋪墊。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一個動態圖展示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然后讓學生總結出圓與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然后再在簡單的應用中體會它們的應用,并提煉出判斷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思路,最后再進行一個提升練習。這節課的內容沒有難點,主要是掌握了方法,再針對方法進行一定量的訓練。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感覺學生掌握的還可以,基礎題大部分能掌握,程度好一些的學生能夠獨立的完成一些拔高題。
相信通過課上的講解和課下的練習,學生能夠掌握好,并能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3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總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理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大多數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于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后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于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為什么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么 “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系,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二、教師要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相關知識的聯系方式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應該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對這些思考和預設是否考慮到
了。教學后,要對實際進程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比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及其原因,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
教師教得好,本質上講是學生學得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乎學生實際呢?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有的教師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教師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認識上鴻溝問題。有的教師只是一味的設想按照自己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也許學生當時聽明白了,但往往是是而非,并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例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概念類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教材中的例習題都是編者精心編制的,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它們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對培養學生智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等都有重要意義。
四、教師要反思學生學習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轉變數學學習方式,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初中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二至十六歲之間,正處生長發育期,思想不成熟,行為不穩定,辦事情緒化,喜表露,易沖動, 既有面見師長的羞澀, 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習性。在數學學習上憑興趣,看心情,個性反映較為突出,有不少學生學習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時他們往往又很難發現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妥。所以,教師就應該反思學生的學習方法,找一找哪些問題,并幫助他們努力改變不恰當的方法,使學生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總之,為學之道,必本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教學也是這個規律,只教不思就會成為教死書的教書匠,學生也得不到很好的受益。要想成為優秀的教師,只有一邊教書一邊總結,一邊教書一邊反思,才能實現自己的目的。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4
《比例的應用》是比例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的綜合運用的教學內容。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書上的例題是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為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后再讓學生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中所涉及到的基本問題的數量關系是學生以前學過的,并能運用算術法解答,本節課學習內容是在原有解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發現歸納出一種用正、反比例關系列方程解決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路和計算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于掌握知識間的聯系,也為以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打下較好的基礎。同時,由于解答時是根據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及應用。教學中教師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通過分析已知條件與未知條件、尋找數量關系,進而列出等量關系式子等步驟,這一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及能力,生活中的數學實際問題都可以采用這個方法解決。
數學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本節探究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出示了相關的思考題,引導學生采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并且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探索歸納,總結出用比例
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把解題思路向同學們匯報,在共同分享解題思路過程中,即讓沒能解決了的學生們能懂解決問題的方案,還讓會的學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交流活動與探究活動及匯報展示活動始終在進行著,使數學活動更具有實效性,更是為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1、學生的探究活動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但也有個別學生參與的不好,缺少組織性。,教學中應注意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確;顒拥挠行。
2、課堂內容安排過多。本節課的教學安排了兩道例題,在學生探究時才發現學生對用比例知識解決這樣的問題存在困難,最后導致了學生的練習時間沒有了。課堂內容的安排應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思維習慣。
3、學生習慣于用算術法解決這類問題,很難接受用比例的知識解決這樣的問題,把學生從傳統的算術方法中釋放出來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習慣是難以改變,一種新的思維的注入是需要時間去改變的,所以對于用比例來解決問題必須在以后的課堂中經常提到,去改變他們傳統的思維習慣。
4、差學生存在當堂課沒解決了的問題,課下不能主動去尋求解決辦法,就把它變成永久性問題。這類學生我安排了好學生當他們的老師,課下進行輔導其存在的問題,監督其按時完成練習和作業。
5、課前五分鐘匯報展示的活動形式還應進一步改進,先由差生板書展示解題過程再由優生匯報解題思路和過程,逐步發展為人人都能板書展示,語言匯報解題思路及過程。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5
一、聯系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
我引導學生說出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讓學生初步了解圓形的。課末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活動選擇汽車,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現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現等學習方法,并伴隨新知識的獲得,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6
我這節課采用 “團隊合作學習、自主管理”的教學模式?赡芎芏嗳丝戳撕懿焕斫猓蠋熢趺粗v那么少?大部分時間都給學生,他們懂嗎?可能你還不了解我們的課堂模式,我校創設和推行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全稱是“團隊合作,一主兩翼,五度檢測”模式,簡稱為“團隊合作學習、自主管理”模式。
“團隊合作”指體現學生主體性的主動式、合作式、探究式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要以班級里普遍組建的“學生團隊合作小組”為基層組織來進行,即學生的“個人學習”和小組的“群體學習”均以團隊小組為活動單位,整個班級團隊的展示、交流、研討活動都以團隊小組為單位來進行!耙恢鲀梢怼,“一主”指以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為主體(因為人們公認課堂教學改革是課改的主戰場,課堂教學也富含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人格培養等元素),這個改革后的教學模式特指“團隊合作學習、自主管理”模式!皟梢怼敝概c課堂上的團隊合作學習相配套、相滲透、相輔相成的“教育教學工作重心下移”、“學生團隊自主管理”兩種制度。
我們重的是實效 ,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我的課分五步走,合作預習,教學新課,合作運用,當堂作業,合作指導。對于合作預習,我們是課前完成的,有人提出質疑為什么要合作預習,不獨立預習嗎?其實我們預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掃清課堂上的障礙,不是每位學生都能能獨立完成的,他需要別人的幫助。才有了合作預習,有人又提出他們能做到預習嗎?其實習慣是養成的,一旦養成很難改掉的,有幾位參賽選手告訴我:你們學校學生預習的很好,我說他們已經養成了一種習慣。在合作運用方面:學生先獨立做題,無法獨立完成的學生,用團隊合作形式幫助完成,即由小組長,副組長輔導解決,當然小組長,副組長是這一科比較好的學生,這樣既幫助了別人又鍛煉了自己。他們是在解決不了,就把問題集中,由老師講解。在當堂作業方面這種優勢更為突出,學生不會帶著問題去下節課,即學生先獨立后合作完成;也就是組長副組長做完后互相批改,然后每個人在負責兩名同學,指點批改,組長把存在的共性問題上報給老師,老師再做點撥。最后合作指導,一方面總結這堂課的內容,另外表揚一下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還有展示下一節要預習的內容。我總的感覺課堂要改革,我們是以學生為主體,我們是要教給學生怎么學,化被動為主動。中國的教育要改革,首先就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那種滿堂灌,只能是學生更懶惰,更被動。與其這樣為什么不大膽的嘗試?我們知道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要遭到不同程度的質疑,所以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去完善我們的教學模式。希望以后會做的更好。
我這節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對幾個方面把握還不是很到位,我會努力的去改進,總的來說我們只是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建模課,去理解它,我們學校在積極努力地探索,尋求更好的更適合學生的方法,讓他們每一人都愿意都主動去學。這才是我們的最初的設想。我們也一直會做下去。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7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教者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九章《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F把本節教學反思如下。
教材問題:現有兩根木條 a和b,a長10cm,b長3cm,如果再找一根木條c,用這三根木條釘成一個三角形木板,那么對木條c的長度有什么要求?同時教材還有一個探究:用三根長度分別為14cm,9cm,6cm的木條分別試試,其中哪根木條跟a和b一起釘成三角形木框?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范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接下來回憶三角形的三邊的數量關系。內容實際有兩部分,一是"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在本學期第七章《三角形》中作為重要結論學習,學生有較多的經驗;二是"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是本章根據不等式的性質推導得到的。
然后學生探索解題。設木條c長為xcm,根據三角形的三邊的關系列出不等式。課本給出兩個不等式x<10+3,x>10-3。最后,類比方程組的概念,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
現在讓我們重點分析學生的探索解題過程。備課時教者的問題有:學生能否列出和課本相同的不等式?如果得不到我們如何引導?如果得到的是其他的不等式我們如何處理?列出了不等式,是否也能說出列不等式的理由?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系"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復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蚴前"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轉化為"三角形的一邊應小于另外兩邊之和,且大于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說,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于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于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
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于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思維品質的不同,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筆者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后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
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然后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通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著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需要把面對的
問題通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對比等中求得簡捷,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后學得縝密。
二、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征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 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 ,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 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 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 地聯系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三、激發求知欲望,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
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啟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得到提高。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恒不變的追求。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8
函數教學是初中數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考中的熱點問題,更是學生感覺有難度的部分,因此,學好函數,關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我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函數教學,我的做法如下:
1、培養學生數形結合思想,提高學生作圖能力。
無論是一次函數,還是反比例函數及二次函數的教學,都離不開畫函數圖象和理解圖象,因此一定要養成讓學生觀察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只有讓學生不斷地利用圖象,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借助圖象的簡潔性,并降低函數的難度。
2、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要求學生用標記法認真審題,學會注意題中的關鍵字詞,例如函數自變量的要求、字母的取值范圍等,學會作標記,在解題中不斷提醒自己,防止漏解丟解,從而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3、帶領學生總結解題技巧,培養學生函數思想。
對學生來說,函數是有難度的,就是因為函數這一部分的解題技巧靈活多樣,作為一名教師,應帶領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同的題有不同的方法,在函數部分中,常見的數學方法有直接推理法、畫圖法、排除法、分類討論法、字母系數吻合法、最值法、特殊值法、特殊點法等等,這些方法要在不斷地解決問題中潛移默化的交給學生,并讓學生靈活應用。
4、培養學生規范解題步驟的能力。
良好的解題步驟可以理清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的難度,從而更好的解決函數問題。
5、加強變式練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函數部分的綜合性、靈活性較強,只有不斷地加強變式練習,才能使學生正確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數學教學任重而道遠,函數教學更是重中之重,我將不斷地探索總結教學技能,從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9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于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中考熱點和中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3、對中考的研究不夠,對中考的考試范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了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于復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獲,有多大收獲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么”,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么”和課后反思“學生還想學什么”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于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復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愿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復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回歸課本,數學復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復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復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谝陨锨闆r,我認為作為學生中考的把關者,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于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復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于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信息,復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中考的信息,拓寬教學內容。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復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點內容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傳統的計算層面,要搜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從對象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采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復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復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復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復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并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復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面對上千的題型,通過復習,要使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內容充實的“網絡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于以往總復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搜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復習提示和建議。
在復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里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擇,并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于閱讀理解,現在出題內容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復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中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中考數學復習階段非常重要,復習可以查漏補缺,能使知識達到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和輕松面對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0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愿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此談幾點淺薄認識:
1、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應該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讓他們常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產生創新的欲望。
2、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潛力,把學生從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認知結合起來,不妨講一些課外知識,比如歷史、時事、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知識,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增長學生的知識;
3、教學過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性探索實踐轉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薄皠邮謱嶒、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闭n堂教學應當走過這樣的過程:“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用在哪?”學生要學習新事物,除了自身對新事物的興趣外,還要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學習的價值。
4、課堂提問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傳統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問得淺顯直露,無思維價值,探索的空間太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師問生答,似乎是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灌輸另一種表現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懶得思考,從而導致其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探索性思維泯滅,哪里還有創造能力?在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一直處于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并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欲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換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于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并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我們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我們的道德行為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我們,家長就會信任我們,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1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于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于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并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伙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于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采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后,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欲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2
一、《相交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教學要求了解對頂角與鄰補角的概念,能從圖中辨認對頂角與鄰補角;知道“對頂角相等” ;了解“對頂角相等”的說理過程。重點是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相等”的性質,難點是“對頂角相等”的探究過程。為完成教學任務,不遺漏一個知識細節,我按課程標準要求,挖掘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力求完美解決每個問題。在第一個教學辦上這節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點點擊破每個知識點,在下課鈴聲響起時,正好完成本節課教學任務。到了第二個教學班授同一節內容時,由于在第一個教學班教師從上課給學生一個一個知識點的引導講解,不停地提問、解答,感覺很累,便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先自學本節內容,然后教師讓學生談自學的收獲,同學們互相補充、交流探討,教師只是強調了重點、點撥難點,在下課也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師講的少、輕松多了。課后反思:同一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帶來的是不同的情感體驗。第一節課我為追求完美的教學效果,以教師引導講解為主,學生跟著教師解決一個問題,緊接著又一個新問題的提出,一堂課下來,教師從頭說到尾,學生接受命令式的跟著聽到尾,雖然也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教師感覺很累,學生也有點被迫無奈。第二節課,因教師累想休息而換一種方式,讓學生自學、談收獲、體會,教師只 點撥難點,同樣完成教學任務,不同的學生還講出了不同的收獲,更重要的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對比這兩節課,才發現自主學習不是教師引導學生圈套式的學,而是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設計并通過不斷反思和修正來發現,而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培養科學探究的方法、態度和習慣等等。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基本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為。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 生思考出來,大部分學生都還在思考中。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我也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3.沒能讓每位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發表自己的觀點。4.沒能進行很好的知識延伸和拓展。5.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我想:在以后實際工作中,要時刻牢記這句話,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不足之處,使自己的水平再邁上一個臺階。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3
【摘要】: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生活到數學的認識過程,將所學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數學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數學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談幾點感受。
【關鍵詞】:組織者、用活、教學效果、發展思維、及時
一、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了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再做知識的傳遞者,照章行事的盲從者,而應當成為發掘資源的向導,尋求機會的組織者,思想和技術咨詢的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自身的發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為學生創設寬容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為學生服務;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原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體驗探索的艱辛,分享成功的喜悅。教師是學生的促進者,是信息化和學習化社會對教師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新課程將促使教師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催化劑。
那么,促進者的角色應有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運用。只有靈活運用教材資源。才能使教材唯我所用,又不為教材所束縛,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因此,教師應以學生如何學為著眼點;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教學才能充滿生機,充滿創造,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獲得終身可持性發展。合理布局課堂結構,優化數學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把握得十分準確,同時對時間的把握也應十分嚴格,切忌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講、精講、學生易懂的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
三、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充分利用課堂四十五分鐘,不僅可以減輕學生負擔,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青少年,特別是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心理特點不容忽視,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間斷性的特點。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續十幾分鐘后開始發散。第二次十分鐘左右,依次遞減。針對學生這種特點,教師應當把握好講課時間。例如平行線的判定,主要內容是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這樣的嘗試:引先導學生得出平行線的判定公理,然后讓學生完成與判定公理相適應的練習,加予講評。這樣學生在注意集中時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練習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經產生的疲勞,通過練習的時間得到消除,為下面的內容做好了準備。再分析內錯角在什么條件下滿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并配合與之相適應的練習,最后小結。學生在講與練交替的過程中,顯得精神飽滿,不僅能很快掌握知識要點,還能正確地應用知識解題。如此講練結合,能抓住教材重點把知識講明講透,在此基礎上加予練習,就能避開聽覺疲勞的毛病,又能當堂消化新課,對新知識進一步鞏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征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系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總之,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發展過程,數學教師應順應時勢,轉變教育觀念、提高素質修養,注重個性發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恰當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出強適應型的復合人才。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4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為常數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于 y=kx+b,當b=0, 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為正比例系數。
2. 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
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
1. 寫出一個圖象經過點(1,- 3)的函數解析式為: 。
2.直線y = - 2X - 2 不經過第 象限,y隨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線y=2x+2上,那么點P到x軸的距離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數 y =(3k-1)x,,若y隨
x的增大而增大,則k是: 。
5、過點(0,2)且與直線y=3x平行的直線是: 。
6、若正比例函數y =(1-2m)x 的圖像過點A(x1,y1)和點B(x2,y2)當x1<x2時,y1>y2,則m的取值范圍是: 。
7、若y-2與x-2成正比例,當x=-2時,y=4,則x= 時,y = -4。
8、直線y=- 5x+b與直線y=x-3都交y軸上同一點,則b的值為 。
9、已知圓O的半徑為1,過點A(2,0)的直線切圓O于點B,交y軸于點C。(1)求線段AB的長。(2)求直線AC的解析式。
四、教學反思:
教師認真備課,查閱資料,搜集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學生只要課堂上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課堂訓練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續的刺激活動,學生沒有保持住持久的緊張狀態。
課前先把所有的復習任務都交給學生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瀏覽教材、查閱資料歸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方法,并收集與每個知識點相關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可以自己編題,同時要把每一個問
題的答案做出來,盡量要一題多解。再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匯編,在匯編過程中要去粗取精。課堂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角,在這個舞臺上學生可以成果共享,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收獲著自己的收獲。臺上他們是主角,臺下他們也是主角。
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到了減輕學生負擔的深刻含義,不單指減少學生課后學習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效率,我的這節課失敗之處就是過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實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復習課教學中我要多思多想、多問多聽(問問老師、聽聽學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減輕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打造高效課堂。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15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對教師新課程的培訓,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作者從對于新教材的認識、教師應采取的教學方式兩個方面粗略談了談自己的體會:新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以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主動過程,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
]新課程標準 教學方式 學習方式 教學反思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人教版新教材,給我的具體的感覺是:新教材從學科體系到編排形式都進行了重大改革,給人耳目一新,脫胎換骨之感覺。
一、對于新教材的認識:
這套數學教材,最顯著的變化是不再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且符合新課標中的“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這樣即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而且賦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更多的價值觀,以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和 經驗。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0
初中教學反思數學10-20
初中的數學教學反思08-0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初中數學11-02
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09-01
初中的數學教學反思10-12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05-29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7-2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