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新概念課程教學反思及案例
【案例一】“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1. 根據新課程概念:“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的設計遵循了這一理念,注意通過折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積極性,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在操作中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角平分線的性質。并獲得用折紙這樣的操作發現法探究圖形性質的活動經驗。
2. 在本節課的教材內容處理上,既注意了教材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它是滿足所有七年級學生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又注意了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本節課突出了課程資源的開發,即對原有例題作了補充(如例2),又增加了反饋練習活動,讓學生在議練活動中學會運用角平平分線性質解決問題,同時還進行了思維拓展,這樣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理念。
3. 本節課在教法上采用了“探究——發現”教學模式,這是基于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實踐背景,適用于讓學生動手操
作探究,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注意突出學生活動,設置了四個活動:①動手活動:通過動手度量、折紙等活動,探索角平分線的性質;②表述活動: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合語言表述角平分線性質,并互動說理證明;③應用活動:角平分線的性質的認識及應用;④拓展活動:結合本節課的知識,對線段的軸對稱性進行探索。
4. 教材中只給出了角平分線性質的文字語言敘述,并沒有給出符號語言的表述,由于我校的學生在第二章、第五章學習時,已經接觸了符號語言的敘述,并且能夠進行簡單的說理。因此在這里,教師引導學生將文字語言結合圖形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并且對性質進行了說理,同時在對性質說理以及例1的解答中,教師都給出了規范的證明過程,這樣既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為后面學習證明(一)、(二)、(三)打下基礎。
5. 評價方式
根據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教學中教師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說理,是否能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并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
【案例二】“等腰三角形”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我用一句話來說明本節課中我的成功之處,那就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節課我圍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教學價值觀,緊扣“方法”二字進行突破;使學生從知識技能到思想方法上都得到培養;讓學生在帶著問題自讀教材中學會閱讀;在小組活動中學會知識的探索和歸納;在一題多解中訓練發散思維,從而使能力目標得以達成,也使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為了真正讓學習知識落到實處,我又在每得出一個知識點后及時給出專項練習題強化訓練;再分別以A、B、C三個水平層次進行分層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使知識目標順利達成,也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不足之處: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有兩個地方需要改進,第一個地方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上課時我發現基礎較差的同學不太容易理解,反思之后我覺得:如果老師先把第一個性質的符號語言轉化示范出來,再以填空的形式由學生嘗試完
成后兩個性質的轉化可能效果會更好,教學難點更容易突破。
第二個地方是小組合作環節,讓學生通過分組活動折紙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主要還是優等生控制著整個局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就只是看和做助手的份。如果我改成每個小組都定成績較差的那個學生為發言人,使他們有表現的機會,然后成績較好的一名學生為補充發言人,及時補充和完善小組得到的結論,可能更能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反思中消除遺憾,才能不斷地改進、完善教學,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仰望星空,它是那樣的遼闊而深邃:教學教育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思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案例三】“平方差公式”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的職責在于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 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始終注意:
(1)以問題為活動的核心。在組織活動前,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理解公式的結構特征,達到運用自如的效果。
(3)促進學生發展是活動的目的。讓學生在參與平方差公式的探究推導、歸納證明、驗證應用的過程中促進學生代數推理能力、表達能力、數學思想方法等得方面的進一步發展。
通過這節課我認為今后的教學還需要備好教材,設計好自己的教案,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把握好知識的發生過程,不是機械的記憶、簡單的疊加,而要做到在理解基礎上記憶,符合認知規律的重新構建,設計時注意要有階梯,且要適度,提高自己的點撥技巧,為上好每一節課而不懈努力。
【案例四】“垂徑定理”教學反思
本節課最成功的地方是課題的引入,通過用今年的熱門話題世博國家館作為新課的引入點,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熱情高,回答問題踴躍。其次課前準備充分,課件、簡易教具利用得當,學生預習及學具的準備做得到位,學生配合默契為本節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本節課不足的地方是時間安排上不夠好,定理的探究上用時偏多,最后超時兩分鐘。需要在今后的課堂設計中注意,另外對數學模型已提出,但對這種模型的強調還需加強,還要在第2節課中對弦、直徑和弦所對的弧的特殊位置關系通過練習,進一步完善。
【初中數學新概念課程教學反思及案例】相關文章: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0
教學反思案例11-21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1-19
【熱】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1-24
【熱門】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29
【推薦】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14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薦】10-10
【精】初中數學教學反思01-0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精】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