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下面是二篇關于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的范文,老師們參考并加以修改,便可以運用到課堂上了,一起看看具體的內容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一
一、幾個教學內容的處理
1.章前圖的處理——應圍繞章前言,作為課堂教育內容的好素材,不可隨意放棄;同時自然引入本章話題。例如,第一章《從自然數到有理數》是著名的珠穆朗瑪峰頂峰雄姿和盛產葡萄的吐魯番盆地。在學生欣賞照片,感受我國地大物博,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受到人文熏陶,關注西部風土人情的同時,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關注到兩地的氣溫和海拔高度這兩個因素上來。因為氣溫有零上、零下;海拔有高于海平面的高度和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為了準確的刻畫這些量,就要引進新的數。這就是本章學習的主要內容。
2.節前圖、節前言的處理——節前圖其內容涉及自然、社會等方方面面,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和數學素養的形成,同時也為本節教學提供了實際背景,是課堂教學中情境導入的最佳素材,應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教師沒有必要再另找情境導入題材。例如,第四章第一節《用字母表示數》節前圖、節前言,用唱兒歌的形式引入,“一只青蛙二張嘴,二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讓學生在愉快的吟唱中接受用字母表示數,并體驗用字母表示數所帶來的簡捷明了。又如第三節《求代數式的值》節前圖、節前言,從計算時差開始,利用學生對我國申奧成功的自豪感,引出求代數式的值,過渡自然生動,滲透了對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體現出課本內在的教育價值。
3.作業題的處理——我們知道學習是終生要做的事,那就應成為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故要尊重《課標》的建議,明確作業題的要求,讓學生更多地體驗成功,不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谶@樣的理念,我是“重視A組題,關注B組題,用好C組題”。同時把完成作業題的時間放到課外,但不減課堂容量,而是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合作、交流、評價等活動的時間,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必須達到的目標
1.突出問題解決的意義、過程、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這是指的是波利亞的解決問題模式,更廣泛地用在解決實際問題、數學問題中去,形成一種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或者說當有問題需要解決時,學生會用這種方式去解決。
2.適度體現建構主義和活動(觀察、實驗、猜測、嘗試、推理、交流、反思等)教學的思想。
(1)構建“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抽象概括(建立模型)——鞏固、應用和拓展”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改變“注入式”。
(2)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課堂學習方式。
三、必須重視的幾個問題
1.概念教學——概念的形成與鞏固兩個方面。
2.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自我評價:獲得成功,增進自信;相互評價:學會欣賞、學會鼓勵。
3.興趣的激發——閱讀材料導學、雙語嘗試、計算機輔學等。
4.教材中的教育素材——體現現代氣息,如水資源、保護動物、人口、環境、納米技術等。
5.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我們不僅僅只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不僅僅評價對每個學生的參與情況,更應關注小組的整體情況;不僅僅評價發言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更應關注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同學的發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應關注他們在合作中所表現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與態度。另外,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這一教學環節時,應結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等因素,確保有效。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二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懶了,越來越難教了”,這是在辦公室里與其他老師常談論的話題,這也似乎成了許多老師的共識。本學期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愿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幾點認識:
1、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應該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復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欲望。勇于創新,善于創新。
2、要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潛力,把學生從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認知結合起來,不妨講講一些課外知識,比如歷史、時事、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知識,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增長學生的知識;
3、教學過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性探索實踐轉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課堂教學應當走過這樣的過程,“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用在哪?”學生要學習新事物,除了自身對新事物的興趣外,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學習的價值。
如教學《探索規律》這一課時,傳統的教法是直接給出日歷的規律,然后應用這些規律件進行相應的練習,而新的教學方法卻安排了比較充實的實踐、探究和交流的活動。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日歷的套色方框中的9個數之和與該方框正中間的數有什么關系?這個關系對其他這樣的方框成立嗎?這樣可以激發學習動機。問題提出后,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得到了日歷中的規律,同時體會了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積累了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學習的成功,體會了學習的功效,整個過程讓學生動口,又動手,適時地進行動手操作活動,而教師只從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而學生學習主人的姿態、使其主動參與操作、討論、匯報交流、提問、質疑、爭論的全過程,提高其分析問題,辨別問題,創新發展的能力。
4、課堂提問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傳統教學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問得淺顯直露,無思維價值,探索的空間太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師問生答,似乎是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灌輸另一種表現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懶得思考,從而導致其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探索性思維就泯滅了,哪里還有創造能力?在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一直處于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并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欲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欲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 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
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于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
育,要寬容善待,并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我們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我們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我們,家長就會信任我們,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12-11
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1-13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2-0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03
淺談數學教學反思02-22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2-15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數學打電話教學反思12-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