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熱】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
本節是高中生物實驗教材必修③《穩態與環境》第3章第1節的內容,是本章后面幾節的過渡,1課時。安排在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以及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后來講,與前面所學內容形成鮮明對比,能反映植物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差異。本節以科學探索的過程為脈絡安排教材內容,以科學發現中折射出的科學研究的嚴謹與科學的魅力為主線。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實驗方法、曲折及發展歷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及發展的科學觀。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過程,而教學難點是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前面兩章的內容,對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有明確的認識,進而能猜測到植物的生命活動也受到某種方式的調節。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長與陽光有關。本節課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過程中,使用Flash動畫模擬生長素發現過程的一系列實驗進行探究(受當地條件的限制),設置情景、問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探究思維,從中初步學會了科學實驗方法,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培養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在植物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回顧前面的實驗,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及運輸方向。通過一棵完整的小樹,突破拓展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韌皮部、形成層這一教學難點。通過學案中的'練習,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
本節內容教學基本符合預期的教學設計思想,模擬科學發現的過程,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在能力和價值觀方面,通過對“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通過對“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自己設計相關的實驗,從而培養學生掌握實驗設計和觀察的方法以及創新能力。
1.教學過程中比較好的地方表現在:
。1)用問題和動畫相結合,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探究動畫模擬的實驗過程,明確每個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懂得科學研究實驗的一般方法:發現問題 →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要有對照,控制單因子變量等)→預期實驗結果→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在實驗中,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繼續探究。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性好,一環扣一環,層層推進。
。2)鮑森.詹森實驗教學中,能引導學生發現該實驗的不足之處。通過簡述1913年科學家用云母片做的實驗,完善鮑森.詹森的實驗,增強了實驗的嚴謹性。溫特實驗的教學中,先描述實驗的前半部分,然后由學生來補充對照組,使得實驗更加嚴謹,強化設計實驗時應該控制的變量問題,從而在學生的認知領域里初步構建出設計對照實驗的知識體系。
。3)在向光性教學中,展示胚芽鞘的彎曲部分兩側細胞模式圖。引導學生對比向光側和背光側細胞長度的不同,尋找可能原因,并為后面學習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作鋪墊。
。4)在黑板上畫出一棵完整的小樹,使學生直觀地理解形態學的上端和下端。展示木本植物的樹枝,幫助學生理解韌皮部和形成層,達到擊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2.教學過程中有待改進的地方表現在:
(1)由于上課時前后聯系拓展,增大信息量,使教學時間不足,造成“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分布”這部分比較趕,不能很好展開。
。2)展示樹枝時,沒有強調是木本植物,對韌皮部和形成層的描述有點不科學。
。3)學案在上課時未能充分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2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是第三章的第一節,前兩章學習了細胞的定義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后面還要學習細胞的物質、能量以及生命歷程,所以細胞的基本結構這章處于過渡的地位,在整個必修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甚至整個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起鋪墊性作用。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而教學難點是細胞膜的功能和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
高一學生在初中已知道細胞的基本組成以及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些生活中與血液中紅細胞有關的事例。部分學生可能通過各種媒體接觸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利用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行“問題探討”,之后安排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改為視頻播放“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指導學生觀看,尤其要重視實驗材料的選擇和實驗設計的思路、原理及操作。通過上述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這一節基本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從復習元素→化合物,結合第3章的章引言導入新課,借助圖片和讓學生用牙簽刺氣球的實驗,突破細胞有邊界這一難點。用兩個等體積的透明袋,其中一個裝入幾個氣球,通過對比,加深學生對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為實驗材料的理解。播放視頻,提問和點評,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的理解。通過發現細胞膜成分的實驗和不同細胞細胞膜成分不同的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結論,突破細胞膜成分這一教學重點。通過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的功能,師生一起朗讀“是誰,隔開了原始海洋的動蕩;是誰,奏鳴了生命的樂章;是誰,為我日夜守邊防;是誰,為我傳信報安康;啊!偉大的細胞膜呀!沒有你,我會是何等模樣!”這首詩,鞏固細胞膜的功能,效果較好。
但在幾個方面還有待改進,一是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未能讓學生自己動手體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不能體驗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二是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提問并點評,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應改為觀看視頻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看后再點評。三是用學校的圍墻、校門和保安與細胞膜的功能進行類比后,沒用科學的語言歸納出細胞膜的功能。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3
很多學生在初中學習生物時不是很重視,進入高中后就會感覺吃力。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知識難度提高了不少,并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本事也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學生沒有找到適宜的學習方法。我覺得基礎知識的記憶,以及錯題集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關鍵是怎樣去做細很重要。
帶這一屆學生,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學生的本事以及成績”。每一個高考狀元談及自身學習經驗時都會說到錯題集,雖然成功經驗不能完全復制,可是說明錯題整理的重要性。整理錯題不僅僅能夠完善知識漏洞防止錯題再錯,還能夠幫忙自我梳理知識點。
對于一些生物選擇題,在理綜考試里選擇題的前六道,每道題6分。這六道題,對于尖子生來說不容許出錯,對于中堅力量也是不允許錯,萬不得已也最多只能錯一道。而這六道選擇題考查點,簡單或中檔題是單純知識點的考查,而難題則難在題干信息的'解讀以及知識的運用。學生如果選擇題失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不扎實。所以要夯實基礎,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那么,首先要對出錯的地方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錯誤原因,是讀不懂題,情景模糊,還是不明白建立什么樣的解題思路模型,還是對于關鍵信息的敏感度不夠,不能將題目敘述的條件成功的轉化為生物語言,亦或是不能結合所描述的具體過程情景利用基礎知識或者方法原理定律將問題解決。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要去進行分析。然后就是將題目抄到本上,一般選擇題不用抄完整的題干,能夠簡單的把錯的點提取出來,重要的信息摘抄下來。而對于生物大題一般題目較長,但必須要抄題,抄題的過程能夠幫忙學生理解,注意到重要的信息,分析錯因。之后寫分析思路,就是這個題該如何分析。最開始能夠根據答案進行分析,去推敲題目想考察的知識點,并結合考點整理一個常規的思路,這個思路是比較貼合自我思維習慣的,這樣更有利于記憶,總結成方法性的思路。最終能夠簡寫
操作提綱,在一旁進行一些相關的批注。其實生物題和其他理科科目一樣,都有具體的模型,要能夠看出不一樣外表下考查的同一類問題,同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就需要將錯題進行總結。
最終就是要經常復習錯題,不能為了看錯題而看,只是形不走心,翻翻看看不動腦子不行。多思考多動腦,一道題是否掌握,看你是否能完整清楚的講出來,一類題是否掌握,要看在看似新題中能否看出它的同與不一樣。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整理總結錯題可能會用較長時間,可是總結在精不在多,堅持做三年積少成多,相信對生物成績的提高是顯著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4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就應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必考,對于實驗務必專題復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高考試題,而且高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因此,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盡量做,沒條件看來能夠不做,但務必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于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借助錄像片、照片。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復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一樣類型的高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高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于時光的原因,在最后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后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忙,這是我們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臺階。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構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用心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簡單愉快地說:“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陜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向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后情緒沉重地說:“由于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那里,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貼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潛力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構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芭囵B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務必更加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務必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忙他們構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心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用心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資料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說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光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忙,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個性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群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光,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主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主角,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帶給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能夠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個性是制作復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帶給超多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光、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此刻加強對學生探究潛力、問題解決潛力和應用知識潛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潛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資料。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務必有較高研究潛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資料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夸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悅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資料。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我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透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資料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我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用心、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我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我之短,豐富了自我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構成,使自我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5
摘要:分層教學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是,實施分層教學不僅挑戰教師的耐心、心理承受能力、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還挑戰相關部門對學生和學校的評價方式。因此,要落實分層教學,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也要不斷更新觀念。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xx)12-0350-240
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我校屬于偏遠地區學校,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個體間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逐漸增大。仍采用傳統的“齊步走”方式進行授課,對班級內的中等生可能是適合的,但是會嚴重阻礙班內優生和后進生的發展。優秀生“吃不飽”,而后進生“吃不消”,結果導致尖子生冒不出,差生又跟不上。為落實我!敖o每個學生以希望,讓每一個體都發展”的辦學理念,近幾年來我校生物備課組嘗試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經過幾年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是,分層教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挑戰教師的耐心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分層教學的基礎,學生分層的客觀科學性,直接關系到分層教學目標及其效果的實現。因此,實施分層教學前教師要充分掌握學情,不僅要記住所教的每位學生的姓名,還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習慣和知識儲備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更為合理的分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測試成績等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每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尤其是后進生,使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可見,要做好分層教學,教師就要投入更多的課余時間,付出更大的耐心,關注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交流,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心理狀況。
二、挑戰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實施分層教學就要做好備課分層、授課分層、練習及作業分層,教師作為分層教學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認真學習和貫徹新課改的精神,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對生物知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提高生物科學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分層備課是分層教學的前提,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教學大綱以及高考大綱。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要求,結合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針對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而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生物科學知識,又要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再次,授課分層是關鍵。實施分層授課,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對所授課程的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了如指掌,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針對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夠沉著應對由于分層教學而導致課堂上發生的突發事件。最后,分層練習要精心設計。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練習,既要有面向全體學生的“合”,又要有促優、補差性質的“分”,同一練習內容,可分層要求。既要有提升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也要有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適合中等水平學生的練習鞏固題,還要有落實基礎知識的簡單練習,使各層次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都有事可做。可見,要實施分層教學,不僅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還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在備課上要多花時間,多下功夫,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三、挑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實施分層教學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識儲備以及學習潛力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這種人為地把學生進行三六九等的劃分,會讓后進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造成學習上的消極態度。課堂分層授課,課后分層練習,會讓部分學生感覺自己常常受到教師的冷落和歧視,得不到信任,久而久之,他們喪失了進取心和勇氣,甚至自暴自棄,還有可能產生對優生的仇恨心理,對優生偶然一次失敗,幸災樂禍,甚至惡語中傷。優秀的“尖子生”課堂上反應速度快,理解能力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常會得到教師的信任,教師總認為他們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但是,筆者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優生把自己擺得過高,偏向對疑難問題的鉆研,不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在解決較簡單問題時“眼高手低”?梢,在分層教學中要實現各層次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還應積極組織各種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增強凝聚力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合作和交流的機會,淡化學生之間的排他心理。
四、挑戰相關部門對學生和學校的評價方式
分層評價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實施分層評價就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給每個學生都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生物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但是,高考制度作為教育評價方式的帶頭大哥,仍然是靠成績說話,一考定終身,因此社會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仍以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依據,最終學校也只能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學業水平的主要依據。目前來說,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而得不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的認可,不能大范圍推廣。教師只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部分班級逐步嘗試分層評價,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朝暉.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廣西教育,20xx(10).
[2]張孝軍,李莉.論分層教學模式的負面影響[J].教學與管理,20xx(1).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6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復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
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復習后,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復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脫離書本,脫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于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回歸課本。以書為主!做題為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復習
高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游刃有余。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于第一輪復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干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主干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說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說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么對于書上每一節的主干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干,在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后聯系,并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于全書來說,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試說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
對于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為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為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于后者。但我不能說前一種是錯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么對于生物學科來說,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為,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復習時,對于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
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最好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7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能力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課實驗在我們省開展已兩年多了。怎樣在新課程背景下上好高中生物課,我把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反思提出來與同行們商榷。
一、授課內容的選擇
高中生物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包括三個必修模塊、兩個選修模塊。選修模塊是必修課程的拓展和延伸。在新的知識體系里,必修模塊具有生物基礎知識普及型,內容覆蓋面廣,知識延伸不深入的特點,很多知識的拓展留給選修模塊來完成。
必修模塊選擇的是生物科學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最迅速、成果應用最廣泛、與社會和個人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領域。所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認識生命系統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發展和變化規律以及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必修模塊對于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選修模塊是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設計的,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增進學生對生物科技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能力。這3個模塊的學習必須以必修模塊的學習為基礎。
面對生物知識模塊的重新劃分,剛接觸新課程的我們,往往不能正視新的知識體系,總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內容,造成了授課課時緊張,授課節奏加快。致使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來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識,從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為此,我認為在教學過程的準備階段,教師應認真學習動態的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新課程的理論與目標。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中學生物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前、后教學內容的聯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為哪些部分和階段,重點、難點是什么,各部分與階段怎樣聯系與過渡,各部分的教學要求是什么,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哪些反應和學習困難,哪些內容可以設計搭建出適合學生思維與能力發展的平臺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選擇授課內容,從容地運用教材進行教學。
二、對學生的調查與分析
對學生的調查與分析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知識技能基礎和學習動機,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習慣和一般特點,如感知特點、思維和認知風格、表象和記憶特點等。還要了解學生的'態度特點、情感特點以及情感發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點等非認知特點。
經過初中新課程洗禮的高一年新生,思維活躍,探究意識強,自我表現欲望高。然而,由于義務教育階段知識要求層次較低,很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對有些學科知識只是似曾相識,但表達不清或不到位,特別是一些生物俗語、生物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鑒于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繼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弘揚學生的探究精神,激發他們相互交流以及師生交流的的熱情,在教學設計上要重視生物觀念和價值的教育,學習方式的引導;重視生物核心知識、技能、生物方法的教育;加強問題意識、分析探究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如在設計選修本第三冊中的“動物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時,本節課的第一部分內容是動物細胞融合,在必修1細胞膜的流動性時曾例舉過人鼠細胞融合,學生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單克隆抗體是重點也是難點。我把制備原理和第一次篩選放在人鼠細胞融合后,單抗制備前,目的是分散難點。在理解原理的基礎上,選擇親本,細胞融合,進行篩選和培養。第二次篩選更難理解,而且教材上沒有給出克隆化培養的具體過程,專門用一張幻燈片進行處理。最后小結時出示植物細胞雜交與動物細胞融合的比較,達到教學目標。最后對單抗的制備過程總結出“五個二”。這種教法就是在分析學生的學科知識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既能順利地引入新課,又能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教無定法,但教不可無法。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生的學習風格的同時還要結校本條件進行教學。結合本地實際通過,對教材進行教學。這樣在引領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家鄉、對自然的熱愛,在一定的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我們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提高學科基本素養,為今后進一步進行學科知識探究打好基礎。因此,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習慣和一般特點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注意到,學生雖然有獲取知識的熱情,但是不能自覺地鞏固知識,在學習中還缺乏主動記錄一些自身或師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的相關知識,導致學過的知識遺忘率高。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在適當的時候提醒學生做好相關的記錄,培養學生對活動內容的取舍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設計一些討論的問題或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相關基礎知識,為進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礎。
三、教輔材料的選擇
教輔材料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輔助教師借助教材進行教學的,其中運用較多的是課后習題冊。然而,現在很多教輔習題卻只是舊教材的輔助書換了個封面就上市出售,如果學生用了這樣的書就會在舊的知識體系里摸爬打滾。而學生在遇到現階段沒學過的內容就會拿來請教老師。如果有比較多的學生拿同樣的問題來請教老師,剛從應試教學模式走出來的老師看到較多的學生在鉆研一些跟高考要求有關的知識,有可能就會不自覺地用一定的時間來講授,由于講授的內容缺乏前后知識聯系,授課時間短,教師講不清透徹,學生也不能很好的領悟。居于此可以說,選錯教輔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新課程實踐的進程。因此,教師在選用教輔材料時應認真地對照新課標和本校所選用的教材進行選擇,最好是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自行編制。我們學校是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掌握的情況按“知識疏理、基礎訓練、能力拓展”三方面來編制習題的。實踐證明,這樣的習題有利于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學習問題,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
四、結合研究性學習課進行教學
結合研究性學習課進行教學要求教師要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及時地提煉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讓有興趣的同學帶著課題到課外進行自主探究,再帶著探索成果到課堂展示給同學。使學生通過課題研究,發展多元、主動和創造性的思維,培養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團體協作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使之成為掌握生存常識和技能、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善于探索生命價值和意義的人。前面提到的,在設計必修本第三冊中的“第六章生態環境的保護”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先在課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人口增長過快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哪些影響,在課堂上將有關的資料與同學交流討論。這樣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又能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愛好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熱情,提高教學效益。
以上是我在高中新課程實踐中的一些教學反思,可能是一孔之見,但愿能得到有志于鉆研新課程高中生物教學的同行的指點。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8
我認為,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復,更應該是教師置身于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復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2.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并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臺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能將抽象內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后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角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4.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5教學課后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通過課后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而是老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總之,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9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滿著時代氣息,充分體現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生物教學工作反思。新教材在吸納原有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更尊重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更貼近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新進展;更重視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新教材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全面開發學生潛能為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實施新課程教學,要轉換教學方式,貫徹現代教育思想,建立起體現師生交流互動,學生探究學習的新模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學生終身學習的發展奠定基矗
1.挖掘新教材圖文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頁圖文并茂、詩情畫意,引言發人深剩新教材以優美的畫面、名人名言或對生命活動的生動描述,為教師開展直觀教學,引導學生領略生命科學的魅力,調動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創造了良好條件。例如,“走進細胞”這一章引用了美國細胞生物學家威爾遜的話:“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節,繪制了蚱蜢與綠葉的畫面,編者附上一段生動活潑的文字描述:“新葉伸向和煦的陽光,蚱蜢覬覦綠葉的芬芳。他們為生存而獲取能量,能量在細胞里流轉激蕩”。別開生面,內涵豐富的圖文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欣賞優美圖文的基礎上,要認真思考領悟其中豐富的內涵,讓他們欽佩于科學家睿智的思想和獻身科學造福人類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開生命科學神秘的.面紗,從而在內心噴發出主動要求學習和探索生命科學的強烈欲望和動機,教學反思《生物教學工作反思》。
2.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各種欄目創設問題情境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較,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增加了許多提供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每一節里都設置了諸如“問題探討”、“本節聚焦”和“思考與討論”等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與安排,不僅為學生更好地獨立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體性起到啟發和提示的作用,也為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創設問題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師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回到學生手上,課堂教學要安排充足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要讓學生知道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應該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設置的這些欄目蘊含的信息,巧妙地設計問題,精心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例如,“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中的“問題探討”欄目提出“你是怎樣區分氣泡和細胞的?光學顯微鏡下能看見細胞膜嗎?”點出學生原有知識中的疑惑,將學生的思維帶回到曾經學過的有關細胞知識中,激起學生對有關細胞膜問題的思考。借此,筆者取一個雞蛋并打破置于培養皿中,并指導學生觀察,告訴學生“卵黃是雞的卵細胞,卵黃膜是卵細胞的細胞膜”。接著根據:“科學家用電子顯微鏡清晰地觀察到細胞膜之前,已經能夠確定細胞膜的存在了”,啟發學生推測,科學家是怎樣確定細胞膜存在的。這種問題情景的設置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大膽推測、討論,甚至爭論,為進一步探究細胞膜的學習打開興趣之門。
3.開發教材蘊含的合作學習因素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教材設置了“技能訓練”的欄目以及提供的“資料分析”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處于積極狀態。筆者分析了這些欄目的信息,大多提示以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來完成教學為佳。因此,課堂教學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指導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疑難。教師解疑,有時則向其他小組的學生“請教”,由愿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教師則當“旁聽生”。學生可以暢所欲言,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師生平等、寬松舒暢的小組合作學習,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筆者也曾驚喜地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中,有些學生的發言表現其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經常性開展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必然會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列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4.利用新教材編排的探究實驗開展探究式學習
新教材突出了生物學科的特點,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學生實際,安排設置了探究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等。其目的是要求教師執行教學時切實貫徹探究性學習理念,讓學生在探究實驗活動中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學會開展生物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高中生物新課程教材圖文并茂,迎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內涵豐富,適合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應用;多種欄目設置,有利于教師組織開展探究學習和學生進行自主、主動學習。生物學教師應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通過挖掘教材的豐富內涵,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0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學過程(活動)以及支持這些教學活動的觀念、假設進行的積極、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教師經過教學反思,擴大自己的專業和理論視野,促成自身專業化發展和個人教學風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斷成長,盡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我將結合自己從教一年來的教學體會來談談我對教學反思的幾點見解和體會。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生命系統的層次”時,如果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等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定義和概念的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設情景,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如果僅僅局限于對生物知識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生物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生物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其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生物教學,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與否,決定著教學過程的意義。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后,師生的達標意識要強,達成度要高。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并不是馬上就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生物教師非常重要。生物學是有著嚴密邏輯性的科學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剛開始上課時缺乏些粉筆字的經驗,沒有考慮到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特別是沒有考慮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書小、草、亂,以致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情緒。有的時候為了強調某個感念或它的某個特征,往往重復在一些字句下面加點、加圈、加波紋線,“五彩繽紛”,致使版面很不整潔,有損于美育教育。此外,板書難免有錯漏。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寫好板書后要復看一遍,有錯的能及時修改,錯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隨便一抹,否則黑板就成了“花臉”。如何又快又好的寫出板書,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目標。同時我認為,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譬如能熟練地畫出細胞的結構圖,某些生物體的結構簡圖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范。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演示實驗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種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
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記得有人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好像他們就是來“陪讀”的,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有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損失,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常言說得好,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高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強,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法,力求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學法的探討也更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
1、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這是指導學生自學的前提。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和要求,以使其有針對性地閱讀、實驗與討論,尋求答案,盡力達標,其自學能力的培養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2、指導學生進行三級預習。三級預習即指學期前預習、周預習和課前預習,其中課前預習最為重要。
預習中要求學生:
(1)劃出概念和名詞術語,以防模糊或混淆;
(2)記下疑點難點,以便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聽課,達到是釋疑的目的;
(3)嘗試記憶教材的基本知識,識記生物簡圖,為課堂檢測做準備。
3、指導學生課堂閱讀。
4、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在實驗中,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指導上,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分析和創造能力。
5、對學習效果進行當堂檢測,作為督促學生自學的手段。
6、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老師除了采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絡、投影儀、錄音錄像、制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制作生物結構和生物現象的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沖擊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生物現象,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傳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兩者協調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采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生物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學生如果對生物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將對生物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生物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1
從20xx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在我省全面展開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眾多的高中生物教師已經接受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并在努力的進行課改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點和困難,影響新課程的推廣。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交流和調研,對生物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討和進步。
一、對教學方式的轉變與教學效果的思考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一個重頭戲,課程改革強調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應注重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如討論法、自學輔導法、探究法等百花齊放。這些教學方法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對探究性學習等的倡導,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通過合作討論與參與的各種教學方法廣泛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這對教學的有效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很容易走入誤區,不能辯證的看待各種教學方式,或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么,我們任何看待這些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關系呢?
“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以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優勢,但難以保證學生在短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于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于學生獨立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但只適合于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而講解法雖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統、邏輯性強的優點(這些優點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對于知識接受為主要目標的課型,講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總之,教學目標的多重性、教學系統本身的復雜性、教學客觀條件的千差萬別和千變萬化,使得我們不可能找到適合于一切教學環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公式,一種方法的優點,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發揮每一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克服其劣勢,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
例如,關于發酵工程的生產實例,我們可以味精的生產過程為例,讓學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產谷氨酸需要解決哪些。
問題,然后讓學生嘗試設計一個發酵的裝置;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發酵裝置圖,分析討論發酵裝置中各個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類似于對技術的創造發明過程,適合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采用引導探究的方法;后者類似于對一項新技術的消化過程,相對難度較小,適合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可采用討論法。我們很難說這兩種方法誰優誰劣,但對具體情況,卻有合適與否之分,對于基礎與能力均較弱的學生而言,采用前一種方法顯然是難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難以開展起來。再如,對于伴性遺傳的學習,我們也可以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是先給出學生伴性遺傳的具體實例,讓學生結合學過的遺傳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質;二是首先給出性染色體及性染色體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學生分析這些基因可能怎樣傳遞,基因的這種傳遞可能使后代的性狀遺傳表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和規律。第一種方法采用的是分析歸納的思路,第二種方法采
用的是演繹推理的思路,兩種方法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各有側重。因此,有效的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有效組合,應該與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性特點以及具體的教學環境相適合。多元的`教學目標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達成,單一的教學方法是難以與多元教學目標的實現相適應的。我們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但如果將探究泛化,將之用于一切教學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學的。
有效的教學方法還應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應該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這種參與應以思維的參與為核心標準。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學生個個參與,而學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參與,思維活動停留在淺層次上,這樣的參與是低效或無效的,這樣的課堂教學也不會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課堂學生看似沒有太多形式上的參與,但卻是積極地在進行深層的思考,有其思維的參與,這樣的教學卻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2
回顧本學期高三復習教學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復習方向:與高考命題思路及范圍較好地保持了一致。體現在主干知識復習范圍及深度及實驗題型把握準確,復習知識內容有四分之三時間用到與高考試題接軌的方面。
二、復習的指導思想和依據:高考說明,生物學教學大綱,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必修、選修課本。
三、復習內容:
1、認真復習基礎知識。生物知識能力的考查離不開基礎知識,基礎不牢,反應遲鈍。復習中,把課本梳理一遍,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理解和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基本的實驗原理、操作、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
2、系統整理所學知識。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認真分析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查找試題練習中出現錯誤的原因。對知識進行網絡整理,建立起知識體系,通過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方法再現知識,讓知識在大腦中形成聯系,進一步督促學生去理解知識,加強審題,提高正確率,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3、精練精講,注重解題策略。制定解題方案,明確解題思路。考試題目中,容易題、中等題占3/4,較難題僅占1/4,平時練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復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可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爭取拿高分;基礎較差的同學,以基本題目的練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領略解題技巧,尋求正確的解題策略。
4、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復習中應時刻關注學習社會、生活熱點問題,尋找與生物知識的切入點,掌握好銜接,熟悉情景,在解題的時運用知識原理分析和解決新情景和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芯片、生態農業、以及瘋牛病、口蹄疫等。
四、復習策略:
1、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討論,絕大多數的學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并且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層作業。老師在設計作業題時,應遵循“三性”即針對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則。針對性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選擇那些學生易錯而又能突出教學目標的題目;量力性就是作業題的難易度要適中,數量要適宜,估算過學生的努力,在規定時間內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過少;典型性就是題目要有代表性和層次性,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搞死記硬背。
五、復習缺陷:
1、復習進度把握不準,速度較慢,導致與外校聯考內容不統一,影響學生的成績,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2、補缺補差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3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F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我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的教學體會與各位同仁探討。
1.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現在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內容。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能力,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內容時,教材中并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么。因此,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么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只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2.反思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內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手段,特別是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情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鼓舞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愿望和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沖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己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借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沖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梢"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情況,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4.實行探究式教學
新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應該加強探究式教學,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愿意探究的問題材料作為新課題,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以圖片、文本文件為載體,以教師引導、學生講解、自主討論和辯論等為主要學習方式,暢通課堂內師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師充當指導者、協調者的導師角色,適當控制學習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引導學生創新思維。通過學生對外界繁雜信息的獲取、處理、交流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習的生物科學技術可能應用價值的理解,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幫助,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活躍課堂氣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于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并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于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系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系"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后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并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1、重感悟,輕分析。
“生物”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中國的牛》時,我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牛的精神和我們人進行對比,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精神,輕應用。
生物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生物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提醒幸!窌r,我在完成了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后,然后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我的五樣》,讓學生從不同的文章中去領會作者。學會欣賞和感悟。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生物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生物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并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后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4
1、復習策略:回歸課本,夯實基礎,不求深,不求難,重點幫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多檢查學生的作業以督促并提高其學習的自覺性。
2、上課模式:先列出考點,讓學生知道考試范圍,然后結合考點精講課本,即將考點拆解分析,考點之外的'內容可大膽舍棄,之后緊扣考點精選題目進行精練,最后留十分鐘讓學生消化(自己看書、討論和提問)。精講環節要重視板書,避免濫用課件,一些專用名詞或術語要求學生寫下來。精講環節的教學需回歸課本緊扣考點,精練環節可充分利用課件,題目數量不宜過多,最好控制在五題以內,建議通過變式訓練模式深挖考點拓展知識面。
3、能力培養
從每周一次的理綜測試和各種大型考試如廣州一模、茂名二模等試題中精選一些典型的錯題進行分析,側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表述能力(尤其是繪圖制表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15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并存,而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著很大的差異。這能夠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高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
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占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
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水
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潛力。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就應是脂肪,但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高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能夠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高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著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范本,不是“圣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著質疑去學習、去理解。對知識要持續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一樣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敘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高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說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復雜。由于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進步,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干、提綱,既有利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資料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此刻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僅體此刻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此刻課本超多的科學史上,更體此刻對科學探究潛力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秘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潛力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一樣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僅是學習的資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么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狀況來思考。學生動手潛力強,能夠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能夠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能夠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采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一樣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個性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閱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資料采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資料我們能夠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蘊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資料甚至能夠用自學輔導法,課后自學法等。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02
[精選]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4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6-12
高中生物的教學反思06-2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推薦]07-06
(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熱門)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熱)高中生物教學反思07-06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薦)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