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
1、結合聆聽音樂作品的分析認識活動,學習、探究音樂要素的內涵及其所發揮的藝術作用。教師要盡量避免或減少語言性的講解和傳授,要引導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
2、鼓勵學生自主性地、探究性地參與學習。
3、教法和學法的安排上,適當用了比較法,教學的效果較好。
4、聆聽民間歌手的演唱,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的學生認為:民間民歌手的演唱很土。教師要做及時地引導,讓學識明白,恰恰是這些民間歌手對生活有著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們的演唱大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善美藝術的一種具體體現。
5、對少數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認識、理解其音樂風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例如:聆聽、模唱、舞蹈、拍節奏等。
6、注意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本課的一些音樂知識。
7、教學過程中不要忽略培養學生的音樂分析和探究能力。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2
音樂鑒賞在高中音樂課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怎樣才能使音樂鑒賞課發揮應有的作用,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與學生的音樂素養,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樂鑒賞課體現優質高效的特點,是當前高中音樂教師研究的重點。
一、引導學生充分想象
要想讓獲得音樂感知則必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才能獲得音樂體驗。因此,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感知、領會音樂的過程。同時,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是主體,教師具有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領會作品,進入作品所描繪的世界當中,受到音樂的感染,才能抓住音樂作品的本質。講通、講透音樂知識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在欣賞相同的音樂作品時,學生也會依據自身經歷與生活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呈現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師在音樂課中不宜過多講解音樂內容,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想象與創造空間。
二、加強師生對話、交流,增強師生互動
創建科學高效的音樂課堂,常常以師生間的合理互動為前提。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師生互動機會。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就是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教師利用設問和創設問題情境的辦法,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對話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教師的角色由此發生了改變,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引導者和主持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中掌握課堂基礎理論知識,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促進學生個體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享受同學間的音樂感悟,可以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自多個方面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知。教師應用對話式教學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對那些存在顯著錯誤的、與科學道理相違背的.看法要及時給予指導;而針對那些立意新、創造力強的意見,則要給予鼓勵和表揚,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三、加強體驗,促進學生課堂參與
體驗式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強調與教師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學生與教師處于平等地位,也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驗式教學方法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鞏固原有知識的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進行高中音樂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應用問題體驗式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各種問題當中從而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創造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展示各種音樂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對音樂學習產生強烈愿望,進一步體驗學習過程;如教師可以反復播放經典音樂,然后要求學生依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賞析《黃河大合唱》時,首先要求學生必須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具備對音樂作品的初步認識,才能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到那種戰火紛飛年代的意境,在具備一定的感情基調以后,教師可以展示設計的問題,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認識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對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與初中音樂教學目標相比,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關于學生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緒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要求學生自理解音樂主題開始,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點,然后結合音樂內容和創作背景親身感受作品的構成與體裁,感悟音樂作品中作者情感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賞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學生的聽覺、視覺和感覺等多種器官的參與,在賞析作品時具有認知、強化、研究、評價等多種情感體驗與升華。所以,要求學生加強體驗音樂情緒和情感的過程,在當前的審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五、有效引入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它可以豐富音樂鑒賞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主動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當中,提高音樂鑒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很多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易捕捉到學習重點,有時還會出現偏差。有時教師也易將精力用于制作各種多媒體課件上,而用于鉆研教材的時間過少,不能進行認真的教材教法設計。做到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方法,發揮這種教學手段的特點和長處,才能使高中音樂鑒賞課得到成功。
總之,高中音樂課程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隨著人們對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視,高中音樂教學質量也必須提到提高,因此廣大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致力于研究課堂教學效果,總結經驗與發展創新,積極創造有利于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提高音樂鑒賞課水平。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并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音樂教師也應該學會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樂教學反思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一、在備課過程中設計反思。
音樂課的備課不同于語文、數學,不需要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某些知識點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可以先給自己設計這樣的幾個問題以供反思。例如:“學生對本課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樣設計學習歌曲的教學方式會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會出現哪幾種問題,如何對癥處理”等等。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備課也不會流于形式。因為音樂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以在備課中設計的反思還是以提高興趣為主。如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特別有興致,或者無動于衷,就該問問自己是什么原因,積累經驗教訓,并在平行班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課的過程中驗證反思。
課堂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幾十名學生可能有幾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驗證在備課時設計的反思,對癥下藥。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也總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因此,在課堂上發生的種種“意外”,就可以成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師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
三、在課后進行各種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交流進行集體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鑒意義的一種方式是編寫案例反思。所謂案例反思,就是通過具體的典型的教學個案,來研究和揭示其內在規律的一種寫作方式。雖然案例有其個別性、特殊性,但是也從中體現出了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等等。教師將這些典型案例通過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可以提供給同行借鑒。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過觀摩分析他人的范例來進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還是旁觀者清。所以,教師應該多觀摩分析其他教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樣內容的課,會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發,等等。最好也能在聽完課后寫成文字。音樂教師往往由于自身條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長,比如器樂,比如聲樂,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長,別人的特長可以作為自己的借鑒,看看別人是如何來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無論是主課也好,副課也罷,教學反思都有著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我認為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反思與提煉從而發現問題,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4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二年級二十個班的音樂欣賞教學工作。現將教學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總結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1、堅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并在一定基礎上創造音樂。高中的音樂欣賞課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鑒賞和教唱我國大量的優秀歌曲作品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情緒、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培養學生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觀,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2、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能力,重視音樂實踐。
本著“普遍參與與發展個性”的教學原則,重視音樂的實踐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創造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創造意識,從而獲得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相結合的基本方法。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來發展個性化的特點,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熟悉并演唱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一些優秀歌曲,從而受益終身。
不足之處是側重了情感、興趣的培養,稍微忽略了對高一學生樂理知識的傳授,畢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掌握了樂理知識才能更深層次地感受、理解音樂。
二、課堂管理:
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的上好音樂課,我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于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為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不足:對于學生的一些擾亂課堂的行為批評力度不夠。總以為學生不是惡意,知識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為寬松,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此,今后應特別注意賞罰分明、把握尺度。特別對于倍有優越感的中學生,幽默力量的運用不夠。
三、怎樣提高音樂教學的課堂效率,我有幾點體會。
首先,加強樂理基礎知識的補充。根據目前我國中學音樂教育普及情況肯,大部分學生缺乏或不具備音樂素養,對音樂理論知識知之甚少。在我所教的高二年級有一些同學不會唱簡譜,一部分同學不識五線譜,即使設計到調式、調性曲式等方面簡單的知識,學生也不知所云。這樣單薄的樂理基礎如何讓學生欣賞音樂?
其次,高中音樂欣賞課需要補充新鮮的血液。最近我從網上獲得消息,周杰倫的歌曲《蝸!繁患{入愛國主義歌曲,金庸的長篇小說《天龍八部》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在這些鮮活的事例面前,我們高中音樂鑒賞課就顯得有一些死板了。音樂教育主要功能在于寓教于樂,關鍵是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能與實踐相結合,并能運用于實踐。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音樂的起源與形成早于語言與文學。
最后,要確保音樂教學資源和音響資料的完整。現在我們音樂教師擁有的教學資料只有一本教師用書和一套CD,與教學內容涵蓋范圍不成正比,音樂是聽覺的藝術,但音樂課堂僅靠聽和唱是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的,我們可以提高網絡資源,結合教材下載影片、MTV歌曲,給學生欣賞。
四、積極應用音樂課程的整合功能。
1、音樂課程整合,發揮了一對一授課的優勢,擯棄了缺點,最大限度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內在潛能,較好的處理了文化課與專業課的矛盾問題,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較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
2、音樂課程整合極大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強化了課內外的結合,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增強了學生學習、實踐的機會與方式,教師的表揚、學生的鼓勵、家長的贊賞,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勁頭十足。
3、音樂課整合,注重了學生參與教學信息的反饋,師生雙向選擇引進公平競爭的教學機制,使學生都處于積極的學習熱情之中。
4、音樂課程整合既保證了文化課的教學進度,又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
五、其他:
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自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并獲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適當的接觸一下電腦音樂。此外,我還要注意自身的學習。不斷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學等方面的書籍。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5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地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的能力。比如欣賞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和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種方法,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縣方設法的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具體為:
、沤滩某潭壬,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觀看視頻,對各單元的內容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茖防碇R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打拍子、打節奏,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有困難,但是從長遠和整體性來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抢枚嗝襟w課件和音響設備,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便哼唱旋律,反復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日n堂內讓同學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主體主動的參與,實踐的能力,從而使的學生的情緒高漲,是的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潑。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后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學們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樂課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學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出音樂中最純凈的美。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6
提到音樂中的美大家都能說出幾點道道來。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精神食糧,人們之所以需要它,是因為它能夠給人愉悅,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美感。因此一節優秀的高中音樂欣賞課讓學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覺到音樂的愉悅,這既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呢?從教學實踐中粗淺談兩點認識:
其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做學習的主人
在實踐教學中,我認為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的時候,最有利于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于主動接受的色彩,這種變“苦學”為“樂學”的狀況最適于在音樂教學中體現。音樂教學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戲化,不僅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樂趣,而且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和歸屬。如我在上《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這一課中深有體會。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大精深,一節課根本無法講完,欣賞完,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幾個代表性強的幾個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個民族,分別從他們的音樂中的旋律、節奏、節拍、調性等因素讓學生體驗,實踐,從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因此整個課堂,學生討論熱烈,見解獨到,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特別是一段簡單的.筷子舞,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蒙古音樂特點,蒙古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韻味,把整個課堂氣氛推到了極頂。
其二,優美的音樂教學環境
大家都知道,聽覺和視覺環境的優美,兩者和諧是創造好的音樂教學氣氛和情境的外部條件。音樂是聲音藝術,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聽,音響美可以是創造良好的聽覺環境,音質清晰,悅耳的音響會給人的聽覺帶來美感,而糟糕的音響則使人生厭、煩燥這就涉及到優美的教學環境問題,我認為有極當一部分農村中學還沒有任何現代化教學用具、教學用的樂器和資料,或者現代化教學用具不健全,那么如何為同學們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值得領導的關心和同仁的深思,也是擺在教者而前一個相當嚴峻的事實。以上兩點只是教學后的一點反思。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7
20xx年,音體美被很多省份正式列入了高考課程,廣東省“3+綜合+專業”的高考新方案也全面推行,其中的“專業”就包括音樂術科、體育術科和美術術科。
在這種形勢下,許多高中學校都開設了音樂專業課程,但是我國中小學的音樂教學都是以“美育”為核心,音樂專業領域的視唱、練耳、樂理、歌唱等基礎課程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教學,大多數的高中音樂專業學生都沒有受到過“真正的”音樂專業教育。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如何讓這些滿懷憧憬的但是又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專業”學生持續不斷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樂專業教師也都在思考著這些問題。本人從事了七八年的高中音樂教學,現對高中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學與管理的點滴體會提出,供同行參考。
一、在欣賞和鼓勵的氛圍里實施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
這些高中音樂專業學生大多數對音樂專業知識一無所知,他們所擁有的只是對音樂的無限熱愛與崇拜,他們有很高的學習熱情,但是不知道學什么、怎樣學,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學習音樂專業,也不知道自己的專業之路能走多遠,他們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氣選擇音樂專業。因此,可以這樣說:學生非?粗乩蠋煂ψ约旱膽B度,老師的激勵就是他們堅持向前的最大動力。
但是,對于這些音樂初學者,他們在各個方面都會出現很多問題,也許有些問題在老師看來是那么的'不可容忍,但是要特別注意:不說傷害學生自尊心的話,不說影響學生自信心的話。老師一定要做到:就事論事、就問題談問題。千萬不要對學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進行評論批評。
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如:作業不能按時按質完成、知識技能很難領悟掌握、日常行為習慣不佳等等,老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不同根源進行分析,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老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教學行為要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了解、關心與幫助。老師最好能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主客觀原因,并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視唱練耳—音樂高考的另一主科
近幾年來,我校的藝術高考成績一直頗佳。例如:20xx屆共有17名學生從高二開始進入我校音樂高考訓練班。歷時三個學期的艱苦訓練,參加音樂高考的17名考生有14名通過了本科合格線,并且絕大多數同學都高出合格線10多分以上。此消息很快傳出,讓不少同學老師驚奇:因為他們之中大多在音樂表演方面(如聲樂、器樂、舞蹈等方面)似乎并沒有特別的表現,很難看出他們能夠考出這樣的成績。
那到底為什么?拋開多種因素不談,本人認為“視唱練耳”是重中之重。何為“視唱練耳”:視唱,即考核一個人的唱(奏)樂譜的反應力和準確性。練耳,即是考核一個人對單音、音程、和弦、節奏、旋律的聽辯與記寫能力等。
在廣東省的今年音樂高考中,主考項(聲樂、鋼琴、器樂等)占55%、視唱練耳占20%、樂理10%、副考項10%、加試5%。只看各科的比例,所有學生甚至是相當多的專業老師都會相當重視主考項,無論在課時安排、訓練強度上都給予很大傾斜,對其他科目似乎都有些順其自然、絕不強求的感覺。但是,要知道就是這些“其他科目”的成績決定了大多數音樂生的前途命運!
在這些“其他科目”中,尤其是視唱練耳至關
重要?梢越^對地這樣說:視唱練耳水平決定了主考科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否上得了重點本科、決定了主考科成績中等的學生能否上得了一般本科、決定了主考科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否上得了?啤@纾阂暢毝玫目忌梢钥90分以上,折合到總分里18分以上。而視唱練耳差的學生只考得到30來分(甚至更低),折合到總分里6分左右。單單這一科就可以拉開10分以上的差距!要知道音樂專業的總分只有100分!實際上,這幾年我校音樂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大多是視唱練耳拖了后腿。
但是,大多學生都不太喜歡視唱練耳,因為視唱練耳與聲樂、器樂專業的訓練相比,枯燥無味了許多。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學習訓練,特別需要堅持不懈地練習,而且成績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顯。再加上高中生本來學習時間就很緊張,所以有些同學在此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況且還有的學生似乎在此項上“先天性不足”。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輔導老師更應該特別地重視該科:
第一、要把視視唱練耳提高到與主考項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體訓練,更要個別輔導,要認真研究學生在學習態度、識譜、聽音、記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
第二、老師一定要堅信學生在此方面是沒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導學生在此項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學好。
老師重視了,學生認真了,學生學起來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了,學習視唱練耳的氛圍就形成了,成績的提高也就不成問題了。
總之,音樂高考專業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進行系統而又科學的學習;高中生的文化學習任務很重,大多數音樂專業生的專業基礎又比較差,他們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動;再加上高中音樂教師較少,一名教師大多兼上多種專業課。
……
高中音樂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超凡工作熱情、嚴格的專業精神、堅定的教學信心和不竭的愛生之心,才能夠在“藝考熱”不斷升溫的的今天,體驗成功的喜悅。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8
在音樂課堂上,我嘗試創設“創造性學習”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做,開發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創造性個性品質。
例如,在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中,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欣賞情感之聲中的《陽關三疊》,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完成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對音響感知與感情體驗的作品,如《二泉映月》,我啟發學生閉上眼睛體會盲人作者其心境、執著、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再者在教學中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培養創造性操作能力,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腳,使欣賞過程提高到另一個高度。如:欣賞《檳榔樹下搖網床》等具有鮮明節奏特點的`曲子時,可運用身體語言,感受音樂,創造音樂等等。
我覺得創造性學習教學情境的運用使我的音樂課堂更加活躍,學生更有自我表現的欲望了。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9
音樂欣賞活動,是敏銳感受音樂活動和理性認識音樂意義的心理歷程。而音樂欣賞教學,則是為實現這一歷程而提供適宜的環境,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聆聽和體悟音樂的過程。
在小學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確小學音樂欣賞的目的,是吸引學生了解音樂,熟悉音樂,進而演繹音樂,創造音樂。下面是我在教學中感受較深的幾種教學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學,拉近與音樂的距離。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以《抗敵歌》為例,在欣賞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戰爭的電影片段,讓學生仿佛回到了戰火紛飛的中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而且讓學生更加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作曲家黃自的生平,使學生理解他的創作目的。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再如欣賞民樂合奏《三個和尚》,借助于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形式,讓學生“看”、“聽”、“想”結合,在腦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們用語言來講述這個故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游戲形式教學,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底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但是,音樂欣賞教學畢竟不是唱游課,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尺度,不能喧賓奪主。教師在組織音樂游戲教學時,還要注意將學生的活動面鋪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
三、表演形式教學,演繹音樂作品。
音樂表演是將作曲家的創作真正成為音樂,是將音樂作品從音樂符號變為音樂的過程,學生將在二度創作中提高審美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器樂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音樂欣賞的內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
在《動物狂歡節》的欣賞教學中,先由學生聆聽音樂,對作品較為熟悉后,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扮演各種動物,如“獅王”、“大象”、“公雞”、“母雞”等等,或歌或舞,盡情發揮。學生在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后,進而學會演繹音樂。
四、圖譜結合教學,進行音樂的再創作。
曲式結構對音樂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樣,了解了曲式結構就知道了音樂作品的構成。小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圖像可以將音樂理論淺顯化、直觀化,讓學生一目了然。學生掌握了曲式結構以后,再根據曲式結構進行音樂創作就會容易多了。
《春天來了》是很簡單帶反復的三段體,ABA結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看歌譜,他們很容易就能總結出歌曲的`曲式結構來,教師可以將曲式結構用圖形表示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這種曲式結構進行旋律的再創作。學生從單純的音樂欣賞中走了出來,提升到了音樂創作上來了。
音樂欣賞教學的幾種形式,只是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兒童理解音樂,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不是音樂欣賞教學的最終目的。音樂欣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靜心聆聽,全神貫注地感受音樂,讓思維在時空中自由馳騁,超越自我,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因此,教師要把握好尺度,音樂需要的是聆聽和想象,尤其在完整欣賞音樂作品時要注意,不應在欣賞時干擾音樂,破壞了音樂美,不要只重視形式而忽略了音樂本身。
在小學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的特點出發,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審美主體的興趣,提高欣賞趣味性,發展想象力,讓音樂聽覺觸動靈魂!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0
現在的學生熱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對教材中的歌曲卻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如數家珍似的報出一長溜的、連音樂老師恐怕還未所聞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對音樂課上老師反復教唱、竭盡所能講解的歌(樂)曲卻模糊不清,甚至毫無印象……從此現象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
一、課堂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含量過低...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音樂課即唱歌課,僅僅唱會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樂課即技能課,枯燥乏味、機械訓練的多,興趣激發、情感抒發的少。
二、課堂音樂教學中的“教師”定位失衡教師做夠做足“教”字這篇文章的多,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體驗的少。教師在構思一堂課從開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學全過程,經常考慮的是我該怎樣做、怎樣教,很少考慮學生怎樣來學、怎樣來體驗。一些教案連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了,惟獨沒有“這時學生該干什么、此時學生會出現什么”。只想課堂45分鐘我該怎樣安排,卻沒想到作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過程”。音樂學習本身是一個復雜多樣的變體,,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覺全方位的。而這種信息的輸入,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者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那“學”的過程、“學”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決方法: 在音樂課起始課上,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初四畢業后,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 考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讓我校優秀藝術學生代表,給她們表演、做示范,學生反響強烈。
3、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4、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較弱、有音樂特長班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 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復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于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 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多參與省市藝術節等活動,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本學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統一實施的.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發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音樂教材。該教材全學期共分5個學習單元,共計新授課時13教時。根據教材內容,依據學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該教材中,對部分單元內容加以調整,適當進行了增刪,全學期實際新授課時10教時。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9個班音樂教學工作,周課時9節。
三、學期音樂教學反思
總結本學期音樂教學,我堅持貫徹音樂課程的“培養興趣,發展音樂感受、鑒賞、表現、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情操”的總目標,把音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體落實到讓學生喜歡音樂、愛上音樂課方面上來,把教學中的過程及方法,作為教學目標來追求,把知識技能融于學生喜愛的各種趣味性實踐活動來體現,把培養學生豐富的生活情趣做為教學目標來設置。在教學中,我努力實踐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興趣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注重音樂實踐的基本理念,并認真把它們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積極思考面對學生教什么、誰來教、對誰教、怎么教,預見目標能否達到和實現,牢固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原則。通過每節課的教學不斷檢查已成的教案,針對課堂教學的進展,學生的需求,及時加以補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音樂教學資源中的音樂審美要素。將圍繞學習材料中的審美要素的體驗和表達設計出明確的學習行為滲透在教學目標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揭示學習內容中審美因素,課堂中的語言美,選擇美的音像,動作美,音樂作品處理美等。將這些點滴的美貫串整節課中,使學生對音樂審美的體驗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學過程中追求以音樂為主體,追求教學環境的美和學習過程的優化,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設計適合學生課堂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如:聽,看,唱,舞,表演,創作等,使學生在音樂活動實踐中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學習過程中認識和享受美,在表現美的過程中創造美!
我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構思上也積極結合新課標理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較好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如:同時把聽音練習、情緒感受等“雙基”很巧妙地融入聆聽欣賞中,并將其與歌唱、表現和評價幾個環節構成有機的整體,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學習、體驗,獲得對音樂知識的認識與提高,取得 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比較注意滲透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學生看指揮唱,看指揮進行創作表現,引導學生把握歌唱的力度與控制氣息運用等都做得很好。從教育手段上看課件制作根據教學和學習的需要精心雕琢,體現“無言的教育”和“有聲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舉與統一。我想,如果每位音樂教師都堅持這樣設計教學,實施教育,相信音樂鑒賞的學習對高中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必然會與音樂審美素養同步得到提升。
總結上學期的教學我認為自己就現有條件還不夠完全滿足學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進一步提高諸多能力,以適應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滿足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希望。 從現有的音樂教學資源來看,教材上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有些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單元主題目標,還遠遠達不到要求,需要從各方面加以汲取、補充,而問題是有些急需的課程資源卻難以尋覓,“巧婦難為無火米炊”,造成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難以表達,學生難于體驗,接受的現象。
因為剛從學生轉變為老師有時因各種因素,心理上有時產生的穩定及厭煩情緒,特別是在工作壓力大,備課受到阻礙時,情緒易產生波動。這種不良情緒有時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甚至無意間傷害了學生,我覺得這是值得自己認真反思的問題,作為一名老教師,無疑這是錯誤的,不該發生的。原則地說,這是職業道德問題,是敬業態度問題,在今后工作中,必須堅決糾正。
回想上學期我感覺自己講得多,要學生用心聆聽的少;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傾其所有,非講個清清楚楚不可,留給學生去思考、去領悟、用音樂去激發想象的少;用語言表達的多,用情感體驗的少。因此,語言多,音樂少,全然沒有了音樂中的自我,也沒有了“音樂作品是要悟的”這個道理了。這樣的結果只會是充耳不聞,學生對音樂作品積累少,對音樂的感悟淺薄,最終導致學生失去了對音樂課的熱情。因此我這學期每堂課前都要盡力搜集、準備大量的音像資料,精心備課,多讓學生“動”;高中生思想逐漸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觀,已具備一定的分析、判別能力,單純的聽覺欣賞也許太“悶”,很難提起興趣來,于是,我準備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一次實驗,讓學生“動”起來。 在課前設計時,我想突破欣賞課沉悶的模式,在教學方法的模式上設計較多的活動,盡力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拓展參與點、擴大參與度,看看是否能讓課堂 “活”起來。
我想在下學期的音樂課應該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激發和提高他們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生動的教學內容吸引他們喜歡音樂課!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學會研究,不斷地去提高教學水平,成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1
這一課教學內容主要是欣賞器樂作品,這對于時下僅愛聽流行歌曲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讓學生對本課的`作品有更好地理解與體會,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即新課導入、名詞解釋、認識樂器聽辨音色、欣賞作品歸納風格、合作探究作品風格成因、思考與練習逐步推進進行教學,我感覺學生聽得很投入,課堂氣氛也很活躍,讓學生比較扎實的掌握了絲竹樂的風格特征,并親身體驗了風格特點,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一課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對比歸納法:加強對作品的感知、對比和思考。
。2)自主探究法:培養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當然,這一節課還有不足,諸如語言還不夠精練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加以完善。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2
以往的音樂教學,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無形之中,教師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會學生課本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僅僅成為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權威。而忽視了教師應是“激發學生思維的泉眼”。這樣培養的學生缺乏能力創新,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
音樂教育理念的轉變新課程改革強調了“以審美為核心”,提出了“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樂教育的重心正從單純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播,轉向注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形成,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
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
原大綱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強調按音樂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新《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它淡化了傳統教育中那種單一的知識傳遞過程,強調音樂課應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學生和小學生正處富于想象的年齡,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認識社會,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是我們音樂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彪x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就達不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在他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勵,使創新意識得到很好的激發。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修養為目的的基本素質教育。通過審美實踐,純潔和豐富情感、美化心靈、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努力揭示音樂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主動提問,這些方式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樂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各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及其音樂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間的優秀音樂作品浩瀚無垠。這給我們的音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他們通過作品中所表現的贊美和歌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同一部音樂作品,識譜的人可以欣賞;不識譜的人也可以欣賞;本國的人可以欣賞;外國的人也可以欣賞。它可以超越種族、語言、信仰的界限,與人類的心靈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感知音樂中的情感,從而去激發他熱愛音樂的情境。
(二)把“過程與方法”設為課程目標之一。
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學過程與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從教學過程講是“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角度將是“重學會、學好,輕會學、好學”。而新《課標》站在“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角度,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音樂本質來看,他具有愉悅性特點。人們通過聽覺產生一種“審美情趣”。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對于有心的教師來說,教學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3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高中音樂課程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有個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睉斦f,在繁重的高中課業負擔中,欣賞音樂確實是學生釋放壓力,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但我在高中音樂執教的幾年時間里,卻發現學生普遍缺乏對音樂課程的正確認識,缺乏必要的音樂素養,音樂價值取向模糊,背離了音樂新課標的初衷。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疑惑,來與廣大同仁一起探究,以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努力增強音樂教學效果,為培養素質全面發展的新人作出應有的貢獻。
1、因材施教、教好樂譜
經過義務階段的音樂學習和音樂知識積累,我們的學生對音樂的簡單知識應該說是不陌生的,但是我卻發現能認識樂譜的學生并不多。那些認識譜例的學生,基本都是學過樂器的學生?梢姡覀兊母咧猩鷮σ魳返男蕾p水平還處于一個聆聽的初級階段,這與他們的生活、學習經歷明顯不成比例。一個受音樂教育十多年的孩子,最后居然連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樂譜都不認識,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這種情況的出現,我認為有這幾點原因:首先,小學階段,僅僅是學唱簡單的歌曲,很少或基本沒有開展識譜教學;初中階段,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很多學校只重視文化課的教學,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忽略了音樂課等藝體課的教學。久而久之,學生根本就看不懂五線譜,更不要說聽明白一些簡單的音樂術語了,就算是給了簡譜,他們也只是一味的把曲譜看成阿拉伯數字1234567,或者知道是Do、Re、Mi、Fa、So、La、Qi,讓他們唱出歌譜來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的音樂課程學習,還是要從小、從基本開始抓起,解決學生的識譜能力。當然,解決識譜問題也是要講究方法,因人而異。比如,如果我們的學生在唱流行歌曲的時候音準都是非常好的,那就說明他們其實自身的樂感是沒有問題的,可能只是由于從來沒有試著去唱過歌譜,那作為高中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當開展視唱教學。由單音入手,逐漸進入到旋律的視唱,那樣,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自然就會樹立固定音高,一首樂曲的曲譜,自然就非常容易的唱出來了。我相信,只要多做練習,多進行模唱,識譜問題還是很容易就能解決的。
2、改變觀念、教法靈活
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比較喜歡上音樂課的,但是由于一些外在的影響(比如社會因素、家庭學校因素等)使他們產生了一些錯誤的理解:“學好文化課就行了,以后才可能考上好大學”,“音樂成績不作為畢業考試里面的達標成績,不用太認真”。正因為如此,我在進行高中音樂課程教學的時候,總是發現我們的學生帶著那種無所謂的態度來學習;上課提出音樂問題,全班鴉雀無聲。雖然,我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的時候經常提醒同學們不要怕回答問題,就算回答錯了也不要緊,但是真正能做到自己主動回答問題的'卻寥寥無幾,絕大多數的同學還只是坐在位置上低頭翻看音樂課本,抬頭看看投影、黑板,課堂上的一切互動好像都與他無關,只要一有問題提出來,他們的頭都是低著的,害怕喊到他們。由于高中所學習的音樂課要求學生要懂得鑒賞,換言之就是要能區別好壞,懂得音樂的內在涵義,這個要求與他們在小學,初中學習的課程要求銜接不上了,所以也就造成了以上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其實,我認為,或許該反省的正是我們自己,我們應當認真備好課,開展一些有趣的課題,使我們的學生能在互動、有趣、和諧的環境下進行音樂課學習。我們也可以把一般的高中音樂欣賞模式,變成一個月一次的音樂演出,運用表演的形式來進行高中音樂欣賞學習,讓學生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親自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歡樂,那樣,他們就會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收獲那份遲到的精彩!
3、加強欣賞、提高水平
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同學們平時聽的最多的音樂是什么?”“你們知道的音樂大師有哪些”?就這兩個問題,我問了我們全校2個年級1000多個中學生,他們的答案卻驚人的一致:音樂種類————流行音樂,音樂大師————貝多芬。當我播放教學曲目進行教學時,由于大多數都是古典的音樂,或者是時間久遠點的歌曲,我發現,我們的同學基本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陌生的表情。其實就是他們的一些不經意的動作、表情,已經說明了他們的內心所感,表明了他們對音樂這一領域的認知是非常淺薄的。他們錯誤地認為,只有流行音樂才能夠打動他們,也只有流行音樂才是好聽的音樂。由于流行音樂的通俗性,確實使大多數的青少年都非常喜歡。不可否認,流行音樂中確實有優秀的作品,但是,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是有內涵的,我們的學生缺少的正是如何選擇優秀音樂作品的能力,這種能力并不能局限在流行音樂一個方面,也不能僅僅靠高中兩年的學習就能獲得,需要我們音樂老師選擇一些經典的古典音樂,利用音樂課的上課或者下課前5分鐘進行欣賞聆聽和鑒賞。除此以外,現在也有很多古典音樂已經改編成了流行性的了,相信我們的同學也是能夠感興趣的。我們教師應當由淺入深,適時給他們介紹一些著名的樂曲、歌曲和一些中外音樂大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同學一定會豐富、發展自己的音樂感知,提高傾聽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湖南文藝出版社《音樂鑒賞》第四單元《音樂與時代》第五節《音樂―從古典走向浪漫》。鑒于學生對該時期音樂的熟識度比較低,我采取了分層教學法,首先為欣賞浪漫主義音樂做些基礎,從表面了解下浪漫主義音樂,為第二次深入分析浪漫主義音樂做下鋪墊。因此我暫時避免了教材中的交響樂教材內容,采用鋼琴這個角度的浪漫主義作品進行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是三首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是在得知祖國人民起義失敗,感到悲慟,震驚和強烈憤怒的情境下創作的。全曲慷慨激昂,感染力十足。李斯特的《愛之夢》是一首根據四個創作的抒情小品。全曲旋律時而抒情時而優美時而激動熱情,感染力豐富!剁姟肥抢钏固仂偶嫉捏w現,這個曲子屬于自選內容,希望用其中華麗的演奏技巧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進而引導學生發現浪漫主義鋼琴交響化的特點,這三首作品極具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藝術特征,教學同時關注音樂形成的文化內涵,適當時借助美術作品進行分析,意在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在導入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由于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而帶來的隱患,我采用的用美術作品連覺音樂作品的方式,通過選擇與美術作品相對應的音樂引導學生對比感受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區別,并且埋下本課的主線――為什么會產生浪漫主義音樂,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了解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風格特征,形成因素,理解浪漫主義民族性,抒情性,個性化的藝術追求;能夠對浪漫主義的鋼琴音樂作品產生共鳴。新課標中指出最終的目標是學生形成文化認同,接受,了解,尊重多樣的文化現象,因此我將浪漫主義音樂產生的原因以及背景時刻為主線,圍繞這個主線進行教學活動。
在講解第一首作品李斯特的《愛之夢》的時候,我首先將李斯特創作的源泉――《愛吧,原來你可以愛的這樣久》作為導入,引導學生為音樂做想象。詩歌表達的內容如果用音樂來表現的時候會是什么樣呢?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自己的《愛之夢》。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羞于表達不太敢朗誦詩歌,但是當我在課堂上演奏起《愛之夢》的時候似乎他們的心房忽然的打開了。曾經有人說過,文字的盡頭就是音樂。我覺得確實如此,當你無從表達的時候,音樂可以讓你的表達繼續流淌。在學生從感性的層面了解這首作品以后,接著我從和聲的角度,一個學生很少了解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帶領學生簡單了解“和聲”這個了解比較少的音樂要素,從生活中常見的歌曲伴奏帶領學生了解和聲的魅力,同時感受浪漫主義和聲的豐富性。和聲的豐富帶來了浪漫主義細膩的抒情。
在第二首作品《革命練習曲》的講解中我首先詳細的講解了作者肖邦的生平事跡,由肖邦的愛國引出波蘭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革命練習曲的創作背景,為課程主線繼續做鋪墊。在欣賞采用了新的教學材料,圖形音樂發,并且結合自己的特長,在圖形音樂中加入適當的字幕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表達方式和結構特點。利用這種形式,讓學生深入的了解肖邦作品中的情緒特點,通過細聽《革命練習曲》,進行譜例分析(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了解音樂語言)音樂從突然闖入的屬九和弦開始,左手以飛快的16分別音符形成暴風驟雨一般的音流,與右手時而悲壯、時而沉痛的和弦交織在一起,經過三次起伏,給人以聽覺上的強烈沖擊,形成一種巨大的感情波濤。表達了肖邦在聽到華沙淪陷這個晴天霹靂一般的噩耗后,情緒幾乎瘋狂,心中充滿了痛苦絕望。他心中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來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有了前兩首作品的鋪墊,第三首作品的欣賞就變得相對簡單了,學生迫切的想感受浪漫主因鋼琴的炫技性。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是問題了,剩下來的就是學生了解音樂的橋梁性的輔助了,在這個過重中為了避免教師講話與音樂同時進行,我采用的視頻加字幕提示的辦法,視聽并用,幫助學生連貫的欣賞音樂。
最后再次提出本節課的問題,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學生通過對歷史背景的分析揭示出,文藝復興帶來的啟蒙運動解放的人們的思想,思想的解放帶來的大革命改變了社會,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帶來了藝術的發展。最終在同學們討論時升華主題,感恩社會,關愛祖國。任何事物的成長都離不開土壤,正是由于社會的進步,音樂家們的思想得到解放,他們才得以創作出新的,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所以無論任何時候不要忘記培育你的土壤,這個土壤就是你生活的環境,而這個生活環境是依賴你的祖國,沒有祖國,你將什么都不是。
本課中我基本做到了技能與情感目標的實現,在過程中我覺得新的技術形式對于教學還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我也發現,在教學中教學材料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拉近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是非常關鍵的。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5
本節課師生興致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始終以愉快,飽滿的情緒進行學習,取得較好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體會。
音樂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教育應讓學生聽懂或看懂,即感受音樂語言后再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感受和情感20__年度高中音樂教學反思20__年度高中音樂教學反思。在本課中我緊扣“音的強弱”這一音樂要素,通過模仿、律動、欣賞體驗、游戲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理解,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去進行分析比較:大雨和小雨的聲音誰強誰弱?雷聲和風聲有什么不同?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領悟,體會到聲音有強有弱,而此時,我創造性地讓學生用一些廉價廢舊物品自制打擊樂器,通過親手制作,親身體驗,摸索探究,將自己對音的強弱感受,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一串鑰匙,幾枚硬幣,筆盒水杯,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時成為了孩子們有趣的樂器,每個學生都神采飛揚,花樣百出,創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師也感到驚訝,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觀眾,一個欣賞者,確保了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學生興高采烈,躍躍欲試之際,教師提議采用自制樂器講演故事,并根據學生自己創作的“音畫譜”指導演奏,更是使學生熱情高漲,將教學推向了高潮。
課后有老師提出:學生活動時將黃豆、沙子撒得滿地都是,顯得太亂。而我卻要為學生的“亂”而喝彩,因為學生在“亂”中探索,“亂”中創造,在“亂”中學會分工合作,動手動腦,如果為了追求課堂秩序的井然而使學生失去了探索創造的'機會,是得不償失的,也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20__年度高中音樂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生通過無拘無束地探索,從生活中找到音樂,感受音樂,最終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了與人的分工合作和交流,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為實現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使學生終身熱愛音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經典]高中音樂教學反思05-30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05-29
【精】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2-30
【推薦】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2-30
【薦】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2-04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薦】12-13
【熱】高中音樂教學反思12-03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熱門】12-04
高中音樂教學反思【熱】12-04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