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反思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后;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著上課展開的。
一、關于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著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
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么,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后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復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
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說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閱讀時對這種反復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么變化嗎?
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著說”,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說”,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為什么笑著說?他笑什么呢?
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說:“別的孩子都這么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蘊涵著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么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么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
二讀編寫者。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著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為什么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后文之間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為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了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么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
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學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F在你只是借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范的語言表達。為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為: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盡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說法,把你旅游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么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么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于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后來有學生匯報,但匯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么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余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了然于心。
二、關于評課的反思
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么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庇行┱Z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后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系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并與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為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為了了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
“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毙W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反思
教材分析《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 19 課。這一單 元的主題是“遇到困難怎么辦?動動腦筋,你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課文講的是一 只烏鴉口渴了,發現了一個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進石子喝著了水的事,可以看出烏鴉很聰明,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這個故事內容簡單明了,一年級學生大 多聽過。設計理念 創設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相 互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情分析 本篇是童話,內容淺顯易懂,又配有插圖,它借助烏鴉喝水這件事,告訴學生無 論遇到什么困難, 只要肯動腦筋, 就能解決問題的辦法。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感知 理解課文,從而鍛煉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感受烏鴉由找水的著急到喝著水高興的變化過程。能漸漸說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3.喜歡這只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烏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讀準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準確掌握"找、看、放、升" 的字形。理解"到處、升高"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提示生字音、形、義的聯系,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學過程 教學環 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 復習檢測。 讀詞卡。 找 1. 2. 朋友游戲──連字成詞。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二、 提出問題, 合作初步解疑。
一、形象揭 題,學習生 字
1.一幅畫有瓶子、小石 子、大石塊和草葉的背 景圖及一只頭可以活動 的烏鴉(可用破硬紙板 做)。有條件的可準備 一個與插圖相仿的玻璃 瓶, 瓶子里裝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戲中鞏固認字, 激起學生學 習興趣, 創設輕松愉快的學 習氛圍。】
【把閱讀和質疑 問難結合起來, 讓學生在讀 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 使其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初 步交流閱讀中發現的問 題。】
【以讀為主,通過范 讀、引讀、自由讀、指名讀 的朗讀方式, 指導學生在讀 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使 學生在多讀中悟得讀的方 法,在多讀中悟情!
【根據學生喜新求變、 活潑好動 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 的特征, 把實踐的主動權還 給學生,合作動手做實驗, 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其 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 而然地達到“以做促讀” 的目的!
【識字是低段年 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 根據 學生記得快忘得快的特點,在課前以游戲、 詞卡形式復 習, 在課后把學過的字放進 旬子里,既鞏固認字,同時 又積累了語言, 這樣反復再 現,強化記憶。]
【識字是 低段年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 根據學生記得快忘得快 的特點,在課前以游戲、詞 卡形式復習, 在課后把學過 的字放進旬子里, 既鞏固認 字,同時又積累了語言,這 樣反復再現,強化記憶!
1.讀課題,質疑,梳理問題。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讀 1 -3 自然段,思考提出的問題。
4.4 人小組討論交流讀懂的 問題。
三、 讀中感悟喝不著水的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 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烏鴉為
2. 分別抄錄 4 段課文的 4 塊小黑板。 3.生字卡片。
什么一開始喝不著水?2.朗 讀指導。著重指導“到處”、 “水不多”、“口又小”,讀 出烏鴉喝不著水著急的語氣。 3.學生自我評價朗讀。
二、初讀課 文,整體感 知
4. 讓學生留意觀察或做 一做:一只裝滿白開水 或飲料的杯子,加入一 些冰糖,水會怎么樣?
四、合作探究學習第二、三自 然段。1.過渡語:看見一個 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 不多,瓶口又小,怎么辦呢?現在你們就是這只烏鴉, 你們 來想想辦法。2.學生自讀二、 三自然段。3.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烏鴉是怎么喝上水的? 邊研究邊做實驗。4.交流合 作結果。5.理解“漸漸”一 詞的含義, 能用它說話。 指 6. 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 我評價。7.發散思維:如果 旁邊沒有小石子, 你們該怎么 辦呢?同桌討論、匯報。五、學會背誦的技巧六、復習 鞏固。1.看誰讀得最快。 (1) 烏鴉口渴要喝水。(2)瓶口 小,水不多,可是烏鴉還是想 出辦法喝著了水。(3)夏天 到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
五、板書設計
以讀為 主,學習課 烏鴉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 朗讀 ──喝不著 課文,鞏固 放石子──喝著生字
板書設計(19 烏鴉喝水) 板書設計
烏鴉喝水--------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著-------放石子 烏鴉喝水--------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著-------放石子 --------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著----------------喝著水 ----------喝著水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朗讀訓練、 詞句訓練和寫字訓練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 張靈老師執教的 《烏 鴉喝水》一課,很好地突出了低年級教學重點,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一些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語文的實踐性。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睆堨`老師教學中引 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動口、動腦、動手,讀、畫、議、寫,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多種能力,如:朗讀能力、識字能力、思維能力等。
2、注意學習方式的變革。課標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中,石落水漲這一現象學生是通過動手實驗來獲取信息的,但教師并不僅限 于通過試驗獲取感性認識,而是引導學生追根問底:水漲有什么特點呢?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既有自主思考的,也有合作進行的實驗與交流,既培養了學生的 觀察思考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并且注重體現語文課的特點,在實踐中理 解詞語,感悟語言。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可謂匠心獨運。
3、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需 要落實到每節課中, 甚至每個教學環節之中。 整節課中, 張靈老師引導學生朗讀感悟, 培養語感;實驗探究,發展思維;背誦運用,豐富積累。培養了學生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教學反思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 我在課堂中創設了 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 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 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 人小 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
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時,講解是多余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 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 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作為五年級語文教師的我,也不斷在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如何讓孩子在我的課堂上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對語文的熱愛?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 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苯虒W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例如《母親的呼喚》一課,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設計了一段充滿激情的導語:“有一個人,你永遠占據在她心最柔軟的地方,她愿意用一生來愛你,這個人叫母親。讓我們深情地呼喚她的名字——母親。母親,多么熟悉的字眼,從小到大,母親給了我們無窮的關懷和疼愛,讓我們帶著感恩的心,再一次深情地呼喚——母親。隨著歲月的流逝,母親一天天變老,然而,永遠不變的是母親那一聲聲悠長而溫暖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母親的呼喚,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再次感受一下母親的呼喚里包含的愛和暖!焙喍痰囊欢卧挘_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正是基于對自己母親的熱愛,學生才漸漸走進了作者的心靈,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理解課文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一年多的語文教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體驗。的確,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課堂上,教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前,我都鼓勵學生盡可能地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同學們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學生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蹦敲矗煤美咏探o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練習、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使學生盡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我們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讓同學們捐贈出自己喜愛的圖書,作為公共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豐富了學生們的課外閱讀。
3、引進生活的活水。
于漪老師提出:“語文應和生活相聯系,把語文學習擠到狹小的課堂里,擠到無窮無盡的練習中,學生幾乎不讀書不看報,與自然接觸少,與社會接觸少,學語文的源頭活水被堵塞,積淀儲存少得可憐,又怎能學好語文呢?”所以在教學中經常引進生活的活水,運用多種課型,采取多種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短短的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閱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真正地意識到:小學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品味、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的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我想信,久而久之,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演變成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豐富資源。
總之,我期盼著:我的語文課堂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8-14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8-14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