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
一、聯系生活,感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對于“規律”一詞很難理解,理論的解釋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途勞無功的。但生活中卻處處存在的規律,學生也在時時接觸著規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簡單的規律現象抽象出來,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讓學生來玩一玩規律,這樣學生在玩規律的同時,就在認識著規律,理解著規律的特點。然后在初步感知規律的概念后,就出示了一副生動活潑的場景――六一兒童節聯歡會,找一找其中的規律。學生對于這個場景太熟悉了,有的學生甚至還親身經歷過裝扮會場的活動,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從數學課本上飛到了實際生活中,體會著規律給生活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寓教于樂,增強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這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數學知識。低段兒童對枯燥無味的講解很難理解,甚至不感興趣,但一聽到“游戲”、“活動”這類詞時,馬上打起精神,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所以課前我就以游戲的形式把學生帶入本節課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來認識“什么是規律”。本來復雜的理論解釋,用游戲的形式來表現,一下子顯得淺顯易懂,學生也在喜歡地玩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了“規律”。接下來的學習,通過生動活潑的課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處感官,環節清楚,層次分明,有張有馳,學生一直處于“玩中有學,學中有樂”的狀態中。當學生認識了規律,并積極探索規律的時候,讓他們擺一擺的規律,玩一玩規律;當他們在學中感到累時,讓他們舞一舞規律,感悟規律的多種形式。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愉快地學習狀態中。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2
這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顧過去的一個學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擔任一年級一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年級是學生剛剛由幼兒園升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再加上學生發展階段的差異,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F小結如下:
備課。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么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后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上課。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后,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后,盡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及時復習。學生學的快同時忘得也快,為了牢固掌握學過的知識。,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復習或第二天復習,以后再逐漸延長復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復習的特點。
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復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復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注重對后進生的輔導。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對后進生根據不同因素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鼓勵的方法,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采取尋找發光點的態度,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優點。鼓勵發言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于回答問題,樂于思考。
做好測試評估工作。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采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次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
對教材的鉆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了,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沒有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教育,學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家校溝通還不夠到位,沒有做到第一時間反饋第一時間了解,對新課標還沒有深入學習沒有深刻理會到學校的對教學工作要求。
今后工作計劃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注重個人的業務學習和提高,總結心得體會、反思,積累、學習教學經驗,多向其他教師請教,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在實踐中應用等方式,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會,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習形的教學工作習慣,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服務。認真落好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學校和家長了解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努力為教學工作貢獻自己的量。
在工作中積極的反思,積極的做好小學一年級數學工作總結,根據學校的安排認真的安排各項工作。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3
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前幾節課的一次應用。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生活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并讓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圖意,知道要解決的問題。
教材從易到難,先進行加法的應用。我先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上的圖,問學生看到了什么,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會說有兩組兔。左邊有4只,右邊有2只。接著我又補充誰能根據上面同學的回答,用三句話完整的說說圖意。
學生會回答草地上左邊有4只小兔子,右邊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幾只兔子?與此同時出示大括號和問號,讓學生理解它們的意思,如此一來,同學們很輕松的列出了算式。
接著,進行減法應用的學習,這是一個教學難點,需要學生一定的逆向思維。也是一樣的,我先讓學生進行觀察,自己嘗試說出圖意,然后再列出符合圖意的算式。
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去總結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最后我再來總結,求整體用加法,求部分用減法,這樣在孩子遇到同種類型的數學問題時會很輕松的去解決。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大部分同學還是做對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還會想當然,將應該用減法的題寫成加法,或者不用總數減,而用大數減小數。他們并不會特意的去看問號所在的位置,做題容易跟著感覺走,第一印象對他們來說尤其深刻。若要讓一年級的他們學會初步的辨別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改正,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來克服這個定勢。
另外在本節課中孩子們由于第一次遇到這么多教師在課堂上,所以不敢發言,課堂氣氛不十分活躍,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回慢慢來引導孩子。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4
《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課時,主要是引導小學生們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設置情境(商店賣東西)導入“認識人民幣”課題,接著多媒體出示一堆雜亂無章隨意擺放的人民幣,讓學生思考、同座小組合作討論,如何將這些錢進行分類,同時并加以引導。讓學生充分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質地(紙幣、硬幣)、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通過分類和觀察,也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創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家庭作業是讓他們回家和父母一起購物,在生活中學會自己付錢,感受自己付錢的樂趣。這也是對人民幣的認識會更深的。
《認識人民幣》這節課我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認錢、、換錢、擺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為主體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通過《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的學習,使我收獲很大。首先,必須認真鉆研教材,讀懂教材,備教材、備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探索。放手讓學生去想去學。其次教師的駕駛課堂能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何引導。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5
剛入學的孩子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教學反思。讓一年級的孩子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他們的興趣,創造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我組織孩子們先觀察教學情境圖再動手操作擺一擺。讓孩子說一說書上的那副圖里有幾只小鹿、幾只小象、幾只小鳥、幾個小朋友等,再讓孩子在自己的桌子上動手擺擺學具。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在寫數這個環節,我對每一個孩子的書寫進行把關,親自指導書寫,以致于有的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我是這樣想的:孩子們正在低年級起步階段,書寫習慣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孩子們在一開始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一生都是受益的。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6
《認識鐘表》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和大約幾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在鐘表的滴答聲中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鐘面模型讓學生,并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鐘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后學生對鐘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整時的練習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約幾時的鐘面,目的是: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2、教學大約幾時。這個教學設計,很多學生一口說出“7時”,通過再次觀察,發現是7時還沒有到,應該讀作“大約7時”,同時出示7時過一點的鐘面,讓學生明白“7時不到一點或者7時過一點,都可以說成是大約7時”。在大約幾時的練習中,穿插了一個9時的鐘面,看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時和大約幾時,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由于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所以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鐘面的學具,在他們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以后,讓他們動手撥撥時間,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形象直觀地理解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區別。
最后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針的環節,雖然我給學生做了師范,但是在動手操作時,有些學生短短的分針畫得不是很明顯,所以要適時提醒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同時我故意將畫錯的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刻時針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時間。
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7
?跳繩》是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二)第63頁——64頁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家知識的含義,主動構筑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課前我設計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一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豎式的練習,讓學生回顧兩位數減法的計算和豎式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提醒學生在列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也是為這節課后面的學習做好輔墊。使學生能從舊知順利遷移到新知。所以在本節課的新知識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用豎式計算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正確的用豎式計算。
我在展示完課本情境中的跳繩產生的數據后,讓學生找完數學信息并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有強調學生能提出完整的數學問題,這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材第一次向學生明確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節課中,學生的估計意識較差,讓他們估計時很多學生直接就把得數算出來了,或者只會說出等于十幾或二十幾,讓他說是怎么想的,根本就說不來。這時教師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將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給了他們,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估計,提高了學生估算意識。
但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一是在復習時,時間用了比較多,影響了后面的教學進度;
二是在讓學生討論算法時,沒有充分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討論效果不理想,流于形式;
三是學生匯報豎式的計算過程時,為了趕時間講解得不是很透徹,沒有突出本課的重點。
四是我們的估算就是為了檢驗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本節課在計算完62-48的準確得數后沒有回到估算驗證計算的結果,這樣學生對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認為估算是可有可無的了。
五是對本課的難點100-48這種連續退位的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介紹的也不是很透徹,可能還有很多學生做不來。
六是課堂語言不夠精練,評價激勵性的語言太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我在今后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細節的東西,避免出現類似錯誤。要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8
一年級兒童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的機會也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對于要用到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進一步的認識,使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本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這一概念的學習設計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并了解元與角、分之間的進率關系。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進行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教育。
1.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
我個人認為本課的重點就應該是讓學生能夠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并能夠會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夠靈活應用已有的經驗來解決付錢、找錢、換錢能實際問題。而這些本領的獲得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的主動參與,積極體驗。
所以在上課時,我采取了通過讓學生自主學習來認識人民幣。因為對于人民幣的認識學生并非是一張白紙,因為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是先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對人民幣有哪些認識。通過交流了解到其實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有的甚至已經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礎上我就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來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而課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幣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了,我就讓學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讓學生來介紹市面上流通較多的版本。學生介紹的很好,不僅能說出看到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還能說出為了防偽上面還有水印,還可以怎樣來識別真幣和假幣等等。
學生在介紹的時候很積極主動,盡管他們介紹的內容有的甚至與本課無關,但是內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還不了解的,讓學生來唱主角,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也體現了教學相長。
2.可以發揮小組活動的優勢,解決問題。
做一做中有一個練習是給學生3種人民幣,問學生拿出5角,可以怎樣拿?這道題的方法不止一種,而學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換成5個1角和幾個2角,不明白題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這里我就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組里說一說,那樣效果會好一些的,讓學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讓學生養成一種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學交流,可以比較自己的答案和別人不同的地方,獲得更多的方法,以開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總結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對于這樣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啟發,豐富了課堂活動的形式,也能起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不能怪學生的。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9
11~20各數的認識是一年級教材第七單元的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11至20各數、讀數和寫數、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我上的內容是數11至20各數認識第一課時。上好這節課有三大難點需要突破:
1、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如何關注,F在的孩子其實大都會數、會寫1120各數,也了解這些數有關的知識,我們怎樣在課堂上去關注孩子的現有學習基礎,是教學需要突破的。
2 、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3、學生數感的培養。
成功之處: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處理教學好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的現狀和發展水平,對11-20各數的數數,我沒有花時間教學生,而是讓學生直接參與數物體個數,如數小組的人數、數小棒等等。又如通過看直尺讀數及對數字娃娃排數、讀數、比較數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學的活動,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放手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領悟知識。
2、十進制概念的建立。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數感的基礎。圍繞怎樣擺放讓別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 根這個問題,學生自主地動手操作擺小棒,匯報交流,呈現出多種擺的方法,學生各抒己見,無法體會到10根扎成一捆的優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支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此時,我巧妙地設計了三幅畫面,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10根10根地擺,三幅畫圖均以出現為2秒鐘的時間,馬上消失的方法,當學生對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無法說出根數,感到無奈時,而10根扎成一捆的擺法卻給學生帶來驚喜、興奮、成功。通過比較體驗,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體會到10根扎成一捆這種方法的優越性。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教學設計,突破了10個一就是1個十的難點,從而理解了數的意義,建立正確的數概念,為培養數感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3、以學定教,培養學生的數感。
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數學地思考。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對此我安排了相應的活動,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如通過考眼力游戲,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展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感。當然發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感受知識,鞏固數感。對此引入時讓學生數小組的人數,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身邊,又如讓學生用11-20的各數來說一句話,學生馬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學生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們對數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系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當然培養數感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只能說在這節課設計的各個環節努力地體現這一目標。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0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幼兒園大多已接觸1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的小朋友會指物數數,結合他們已有的數學經驗,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教學生數數的方法,并會按一定的順序數數;難點是讓學生體會數數的方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開學第一節課同學們對新的校園環境比較好奇,結合這一特點,我用“校園圖”(課件)導入,讓他們先看看圖上都有哪些自己感興趣的人和物?而不急于給出數數的任務,待小朋友們一一說出校園圖里的人和物后,再給出數數的任務,此時小朋友會說:“有1面紅旗”、“有7只小鳥”、“有4個垃圾桶”“有5朵花”等等,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發問:“同學們真聰明,數得很好,圖上那么多東西,哪些數了?哪些沒數呢?你們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既不多數也不少數?”學生會說:“數了的用手蓋住”,“數一個做一個記號”、“編號”,還有的學生說:“從上面數,再數下面的”這些想法都很好,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表揚,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教師問“紅旗有幾面?”,“單杠有幾個?”……引導學生按數目從小到大的順序數出圖中的事物個數。數完圖中的數,我讓學生數數自己身上或同學身上的數,再數教室里的數,比如“窗子幾個?”、“電燈幾盞?”等。
課后我布置學生口頭作業,回家數數家里的東西,幾口人?吃飯的時候數數幾個菜碗?幾個飯碗?幾把椅子?等等。讓學生知道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比較成功之處,我覺得是注重計算順序的指導,我采用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問:“要計算這道題,你得把哪個數記?你是怎么記的?”強調在先計算的兩個數下面劃一橫線,并把得數記錄在橫線下面,這樣就能記住。使學生對算理掌握得比較扎實。課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廣泛提問,以致在后面的練習中,大多學生能看懂題意,會敘述,做題效果好。
在教學連減時,學生根據連加的運算順序自主探究連減的運算順序。學生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連加連減”的過程。在練習的處理上,注重把握練習的層次性,形式吸引孩子,讓孩子在玩中學,樂中學。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2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南極小客人》時,在主題圖講完后,我請24個同學上臺,問: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24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師還可以問:企鵝和賊鷗,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后,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24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猜數游戲》時,我先告訴學生我抓一把黃豆,數一數共有多少個黃豆,再拿一些黃豆,估一估,有幾個一把,大約有多少個,就知道了。這樣反復進行幾次中掌握了,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3
“加減混合”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它們在編排上基本相同,孩子們每天要上的課很多,自我檢討,為什么一說上美術、音樂、體育課時孩子們表現出的興趣是那么地濃厚,由此,我深深地進行了自我反思,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并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在本節課中,我采用的是故事串連整堂課中,讓學生從課的開始到結束都充滿好奇心。同時,我在設計上也體現了“教—扶—放”的原則。
為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了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課開始,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及連加、連減的速算擂臺,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而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也與加減混合相同,因此通過這一知識的復習及5+3-2 、10-5+3式題的引入,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找到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為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教學活動的雙主體性,采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體現教學活動“教—扶—放”原則,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例2的教學。同時教師還重視讓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概括規律,把加減混合與連加、連減聯系起來,從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結論。練習題設計有梯度、有趣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始終由白天鵝來牽線,在森林中完成例題和練習。大森林里所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例題和練習題。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并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真正體現了上課開始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為一體。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4
這個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責任促使我無怨無悔地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很有必要反思一番。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愿意學并學好數學呢?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一學期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我覺得做得較好的方面
1、摸清底細,熟知學生水平。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并不是一無所知,但數學學習的基礎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每一節數學課之前,我總是先了解一下學生的學習基礎,課堂上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不局限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重組。例如:教學“位置”,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幾個學生上來排隊,全班同學來說誰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等,然后讓說中的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學們說的是否一致。又如:在上“圖形的拼組”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自主動手實踐,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人民幣的計算》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在用20元錢買物品時,都列算式為:12+3+5,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5+5+5+5。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這樣呢?”她說:“我最喜歡小人書了,所以我想把20錢都用在買小人書上,所以買了4本下人書!蔽耶敃r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道題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想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姡灰覀兡苓m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例如:教《小小商店》時,我就模擬超市布置物品,然后讓一些學生當收銀員,一些學生當顧客,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氣氛相當好。通過此游戲,確實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又學會了人民幣計算知識,又培養了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真可謂一舉三得。
5、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多一些,少一些”時,我通過猜一猜的小游戲,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少一些”,怎樣算“多得多、少得少”等,同時也加深了對數的認識。
6、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時間》課以后,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張合理的一天作息時間表,請學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
7、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二、不足與困惑
1、我雖然參加過了新課程培訓,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
2、像好多課得準備很多的材料,但平時上課,自己由于身兼一年級班主任之職,所以有時會很忙,不可能一一去準備的。
3、一年級這個班學生基礎差異大是令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幾點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于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學前班(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3、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但家長的想法跟不上時代(有溺愛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長認為現在的一年級教材難,孩子能學多少算多少,以后再長大點就會知道的。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過問,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不跟教師配合共同幫組學生。如:幫助學生制作簡單的學具、批改家庭作業,老師顯得很無奈,這樣的局面怎么辦?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15
1、注意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學習計算方法,培養計算意識。
。1)借助教材設計的運動會場景圖提供的資源,讓學生提出9加幾的計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探討計算方法。把9加幾的計算置入有事事物情境、有活動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含有豐富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唉學習計算中體驗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逐步養成從數量上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意識。
(2)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學習活動掌握計算方法。
。3)用“湊十法”算9加幾的內容,先用“放進一個盒湊成10”的活動揭示湊10的過程,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擺一擺或畫一畫,邊實際操作,邊對照算式進行計算,具體形象的操作過程與抽象的計算過程一一對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2、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根據教學實際盡量選擇效果好的練習形式,如開火車、接力賽、對口令等很好的練習形式。
。2)練習講究實效。比較容易的題少練習些,比較難的題要多練些,練習有針對性。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的反思10-30
精選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13
小學教學反思數學10-2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1-26
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01-08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