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噸的認識”是新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的教學內容,而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但“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記得《數學課程標準》中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常見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選取事例,讓學生感受到知識與體驗共生,數學與生活同在。
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
“噸” 的概念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比較遠。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獲得充分的體驗,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的建立數學概念,要盡量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過程中建立表象。雖然學生已學習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對質量單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噸”,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憑觀察得到,再說像“噸”這么大的質量單位,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更談不上有什么體驗。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1噸”到底有多重,我先讓每位學生輪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說說感覺,再選一位班中的“大力士”來抱一抱一次能抱幾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噸”,再讓學生做游戲,同桌互相抱一抱,說說感受,如抱兩、三位同學又有什么感覺呢, 按三年級學生每人25千克計算,全班40位同學約重1噸。然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重約1噸重 (如2頭牛、10頭豬、200只鴨、電梯的載重量等)。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借助100袋大米,40位同學總重量、2頭牛等具體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習“噸”這個單位。
二、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體驗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于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著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些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教學時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呢?我讓學生在讀數和寫數時都畫上分級線,強化四位一級,這樣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同時針對部分較弱的學生,讓他們自己用硬紙板制作數位順序表,每次讀數和寫數時先在數位順序表中進行,熟練后再慢慢的用四位分級的方式進行,感覺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這里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分級一定要從右往左,最后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掌握的還是比較好的。讓學生借助數位順序表去發現、去體會、理解這些知識。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到的活生生的知識,學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時時能看到,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數學的真實。課中我適當地放手,讓學生多去探索,討論,通過小組合作活動,學生去總結出線的特點出來。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為一些線編字母,然后讀出來,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教學中利用生動的課件,具體的生活實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歸納出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征,并且利用表格的方式,很直觀地把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點比較出來,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試著畫一畫,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了“學生體驗知識與形成技能的過程”。
但美中不足的是臨時運用了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用平板展示學生的作業。因操作不熟練沖淡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干擾了學生學生的思路。所以說應用不熟的教學手段要謹慎拿到課堂上來用。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用量角器量角是測量角的這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的技能,在課堂上我分兩步走:
一、充分嘗試,深度討論。
在學生觀察量角器的構造,明白量角器的制作原理后,我讓學生認識畫一個角,然后獨立嘗試測量。學生測量的情況五花八門,讓學生展示各自測量的方法,然后討論評價,誰的方法合理?最后確認比較清楚的操作步驟,做到“兩個重合”。讓學生閱讀書上的量角的步驟:
1、把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組織學生看教材填空。
2、角的另一邊所對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二、多次實踐體驗,形成量角技能。
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練習。學生練習包括兩個方面:讀圖技能的訓練;操作技能訓練即完整度量一個角的度數的過程,包括量角器的擺放和對應度數的讀出。
學生擺放量角器到角上時,度數容易出錯。分不清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我讓學生觀察0刻度線用的內圈還是外圈,順著0刻度線轉著看。還有的學生度數非常不準確,當角的邊畫的比較短時,建議學生把角的邊適當延長到與量角器的刻度有交叉的地方便于觀察。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億以內數的讀寫》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以讀數和寫數為基礎,通過加深學生對數的組成的理解,提高學生正確寫出億以內的數的能力。由于學生有了《萬以內數的讀寫》的`經驗,教學中,我先突出讀法,在學生掌握讀法的基礎上,然后再討論寫法。在讀、寫大數時學生依靠彼此的幫助和題型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
但在讀寫中間有零的大數的時候,碰到的困難比較多,我把這個問題提出來,讓大家進行討論和交流。在教學中,我從生活情境引入,使學生感到學會寫億以內數的必要性,接著學生在萬以內數寫法的基礎上探究出寫億以內數的方法,學生大致總結出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在數位順序表下面對應寫數,空位寫“0”;另一種方法是根據“萬”字來分級寫數。我引領學生對兩種寫數的方法加以比較優化,學生發現根據“萬”字來分級寫數比較方便快捷。整個知識的探究過程是那么順理成章,我感到學生真的是會學了,也學會了。
在接下來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們的表現把我先前的興奮一下子打消了。探究過程中學生們說得明明白白,可在練習時竟然錯誤連連,這是怎么回事呢?我手中拿著學生的練習本,冷靜地進行了課中反思。分析學生的出錯原因,大多是由于“0”的占位問題把數位寫多了或寫少了。從學生的思考過程來看,他們用的是根據“萬”字來分級寫數的方法,方便又快捷,可這種方法也有一個弊端,就是容易馬虎出錯,尤其是中間或末尾有零的數。我想,如果寫出數后,讓學生把寫出的數分級再讀一讀,這樣就會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附:
“億以內數的讀寫”兒歌。
“億以內數的讀法”兒歌
“億以內數的寫法”兒歌
讀數要從高位起,
哪位是幾就讀幾;
每級末尾如有零,
不必讀出記心里;
其他數位連續零,
只讀一個記仔細;
萬級末尾加讀“萬”,
讀數規則永牢記。
寫數要從高位起,
哪位是幾就寫幾。
哪一位上無單位,
用“0”頂位要牢記。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積的變化規律》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例以一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在乘法運算中探索積的變化規律。通過這個過程的探索,學生將會經歷研究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說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四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學生將會用到觀察、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手段,并最終發現規律,歸納與驗證規律,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探索與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體會事物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辯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運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利用乘法運算,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學生通過對算式的觀察,自主的去探索規律、驗證規律,并使用規律。本課在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去學習,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
。病⑦^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探究活動,發現規律。
1、引導學生觀察以上這組算式的特點,想一想、說一說你的發現
《觀特點》
(1) 引導學生觀察因數的變化特點和積的變化特點。
。ㄎ覀兛v向看,這組算式什么沒變?什么變了?那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和積是怎么變的?有沒有規律呢?)
。2) 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
(3) 全班交流,課件引導
師給三個算式標上序號,如果把①式作為標準,②式與①式比,因數和積各是怎樣變化的?
《找規律》
通過觀察比較,你能說說你發現的規律了嗎?
師:積的變化是隨著因數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積的變化規律。(板書課題)
《寫算式》
運用以上規律與①式對比,你能接著往下寫兩道算式驗證一下嗎?試試看,一定行!200×8=1600 8×40=320 (要口算,你們是怎么想的)
2、同學們再看一組題,它又藏著什么秘密呢?
20×4=
10×4=
5×4=
。1) 引導用同樣的學法觀察第二組算式,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法:觀特點、找規律、寫算式)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2)運用以上規律,你能根據15×12=180直接答出下面兩題的得數嗎
15×12=180 15×6= 15×3=
。▽懲旰蠛屯澜涣髂闶窃趺锤鶕幝蓪懴碌脭档,算一算對嗎)
3、整體概括變化規律
讓學生回憶,再讀一讀這兩個規律,數學講究簡潔美,能說得再簡單些嗎?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
。ㄔu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概括,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第一關:小試牛刀
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做一做。
2、第二關:再展雄風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五題
3、第三關:隨機應變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的第1、4題
第一題誰來讀題,能利用剛才學的規律來解決嗎?方法多樣,說說方法
第四題,如果用兩種方法,讓學生說說方法,哪種簡便。
4、第四關:終極對決
完成教科書練習九第二題,(如果沒有用我們學的規律,可出示百寶箱)
四、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衛星運行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乘法的內容。本課通過“有關人造衛星的知識”引入一些有關人造衛星運行的數據,讓學生學會能對較大的數進行估計,并在具體活動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這節課可以說是單純的計算課,枯燥無味少不了,而且書中出示的主題圖情景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學生對于衛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但是通過課前了解我發現學生對衛星都非常感興趣,所以備課時我找了一些關于人造地球衛星的圖片和資料,把學生一步步帶進情境中,在合適的機會出示衛星運行時間的信息從而導入新課。根據新課程理念,為了避免學生機械地操練計算,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多體會一些數學的思維方式,多讓他們嘗試探索,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運算的意義,并能用運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這節課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課,我將重點主要放在計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小組合作具體討論交流;從而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
反思: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有關人造衛星資料數據收集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能力。2、學會估算:對于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于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具體計算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用自己的計算方法探索。對于學生多種不同的算法,只要他們講得出理由,都應加以肯定。不要求學生掌握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用。把重點放在討論豎式的計算方法上,并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算理。4、鞏固練習:根據學生在練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集體議一議,以鞏固學生對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
從這節課上讓我明白了舊知和新知同等重要,沒有相關舊知的充分儲備,新知進行時就會很不順利。對于估算教學只要學生有估算的意識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它復雜化。
再就是在我的課堂上,個人評價應該選擇一種更好的方式,做到對學生及時評價,從而調動所有同學的積極性。要注意提問問題的技巧,應該把大問題分散開,把握教學推進的節奏。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我改進和學習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不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練習,都有應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并最終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教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每個例題的情境都有是主題圖的一個局部,或是主題圖中某一情節的發展,教學時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完整的情境中學習不同的內容,有利于他們感受知識間的聯系,提高學習興趣。對于每一例題列出算式后,都要盡可能地展示出學生的所有算法,通過相互比較,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并實際算法的優化。
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加、減法的計算教學!斑w移”是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遷移,使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影響,是經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學時可采用嘗試、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的內容,充分發揮知識的遷移效力,又可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注意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在算法的展示教學中,本單元教材都呈現了估算這一算法,教師要充分認識估算的作用,它是體現數學課和標準要求的一個重要方面,在這章里,通過估算可對精確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在練習中,也應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培養學生的估算習慣和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適時地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教材中結合有關教學內容,設計了合作、討論的學習情境,在進行這些內容的學習時,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自主地探索、討論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絕不能包辦代替。
為幫助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方法,教學時設計的練習應注意形式多樣化,內容生活化,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讓學生感覺計算課同樣生動有趣,一定要避免枯燥的、單調的、機械的練習。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就是試商。
課上我先讓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孩子們能夠說出要先從最高位開始除起,最高位不夠除,就要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
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時,學生已經有了口算的基礎,在試商時,學生按老師要求先把想的內容寫下來,例如:245÷60=?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試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話,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試6。接著還需理解兩位數除法中,前兩位不夠除時,看前三位,商寫在個位;而當前兩位夠除時,就要先除前兩位、商寫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這樣。通過多次鞏固商書寫的位置和除的順序的基本問題學生基本解決。之后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
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v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輕松。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縱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本節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了解平行線特征”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征,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移一移,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提供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形成的全過程。
通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后對比各種畫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當然,這節課同樣也存在著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后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節,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會使不同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評意見,現在由請說課教師樊雪梅,做課教師李曉明。我們誠懇的希望各位評委,同行們留下寶貴意見,促進我們團隊更好的發展。謝謝大家!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 1公頃=100米×100米。隨后,我再問學生:“有沒有比公頃還大的面積單位?”學生通過預習知道“平方千米”,也知道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我又繼續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課堂中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啟發,變形計算如下:1公頃=100米×100米,1平方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又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習活動中,學生愿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但是,課堂中盡管體驗過他們的推導過程,還相當一部分學生體會不到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究其原因學生的年齡小,另外像1000000這樣的數學生還沒有學到,根本不會讀,再者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單位太大了,學生想象不到它們的大小。比如:我們的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公頃?大約多少個教室是1平方千米?
在練習中,學生對于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換算非常混淆,需要花力氣去講和練。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精彩之處:
一、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良好的求知環境。
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置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在學生認識了數對在實踐中應用數對時,我采用師生問答的方式,提出(2,5)(5,2)表示的位置一樣嗎?引起了學生的一場爭論,最終明確了數對中的兩個數各自的意義,這樣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逐步突破難點,接著我又說出“—5”不完整的數對,導致學生無法確定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欲。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矛盾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著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二、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身邊找到數學。
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入手,提出讓學生幫我“找班長的位置”的問題,但我要求學生不能用嘴說,不能用手指,而是簡單的寫或畫在答題紙上,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再通過與學生交流、感悟等自主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發現、探究,獲取有關確定位置的知識,體會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在學習了數對之后,我又回到生活中,讓他們用數對說出同學、自己的位置,用數對找同學,使數對又回到了生活中,而且練習題選取的學校周圍的地圖、游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
整節課以活動為主線,既有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又有學生的操作與表述,既有小組的合作交流,又有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有老師的恰當點撥,使整個教學活動形成了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組組之間的立體式交叉網,實現了教學的靈活高效,也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的目的。
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于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有用性,重要性,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用。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本課是在學生聯系生活、收集數據、討論讀法、鞏固與應用下完成的。引導學生不是為了讀數而讀數,而是通過會讀較大的數來了解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本節課完成較好的部分有以下幾部分:
1、創設了讓學生收集大數這樣一個活動。主要讓學生知道了大數在生活中的意義。
2、在讀數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并關注合作的過程。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數,在獨立思考的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對于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困難及時進行反饋。
3、在鞏固與應用過程中,學生都能認真地練習,但出現的問題不少。如:在讀書時,讀萬級的數漏寫“萬”字。不足之處在于,我有時會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同時沒有很好地把課堂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解決掉。
《人口普查》一課旨在學習億以內數的讀寫法。大數的教學主要存在的困難是。
1、四年級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大數的機會不多,生活經驗極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觸大數的讀寫,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2、大數的數位多,數字冗長,對學生的瞬間記憶、細心程度、書寫習慣是一個大挑戰。
3、大數的學習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組織教學。
但大數的讀寫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課堂教學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探討和練習逐步引領學生掌握大數的讀寫法。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旋轉與角》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銳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表象”,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銳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這節課主要是設計了這幾個環節:復習角的知識———揭課題《旋轉與角》————操作活動角————認識平角、畫平角————認識周角、畫周角————鞏固練習。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本節課很好地遵循了這一理念,將教學置于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通過動手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這節課我還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溝通,使生活世界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堂課我還設計了小組評比活動,從中吸引孩子們的注意,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小組凝聚力,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第一點:我用活動角設計了相關的數學學習活動,但活動的過程中總是老師在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步驟活動,我沒能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獨自操作,讓孩子們多說說他們在旋轉過程中的發現和感受。第二點:課堂上各個環節的銜接語不夠自然,不夠孩子話的語言,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課堂上的口頭語太多,沒能體現數字語言的嚴謹性。要如何設計課堂的活動環節,使得整堂課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何修改銜接語,使得數學語言更有嚴謹性?不足之處還有望改進。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1、本課導入部分:利用小軍和小晴到文具店去買文具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從而自然的引出數學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新授部分: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解決實際問題一;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教學綜合算式,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把學生已知的分步算式改成綜合算式。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說說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讓學生根據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初步感知乘加綜合算式中,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部分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一起總結這一點。但有個別學生還是不知道為什么先算乘法。
第二層次是教學脫式過程,這里要強調遞等式的書寫格式。首先要先計算第一步,特別注意沒有計算的要照抄下來。有個別學生在書寫格式上存在著些問題:比如,乘法在后,加法在前的,有些學生把第一步計算的得數先寫在前面,或者把第二步計算的不照抄等等書寫格式上的錯誤。
第三層次是認識混合運算。
第二部分:解決實際問題二;這里是學生在已經初步學習了乘加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乘減混合運算的。要注意放手讓學生試著列綜合算式并解決。這道綜合算式是減法在先,乘法在后,不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書寫。再次總結了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應先算乘法。
3、練習部分:特別是想想做做第2題,改錯?梢詮膶W生犯的典型錯誤來舉例講解。問題從學生中來,讓學生解決。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01-05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范文10-20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06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24
關于小學數學上冊期中的教學反思12-11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8-01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05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集11-25
初中數學上冊的教學反思12-12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2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