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在這節加法中有一部分是讓孩子自學的內容,發現孩子們根本就不會自學,看書的時候不知道看什么,看見有空的地方就往上寫,不懂得觀察,不懂得提問,不會提問,也發現不了問題。
在以后的數學課上就要鍛煉學生的看書能力,先教孩子們怎樣看書,看什么,從哪看,不懂的地方就要提問。鍛煉孩子提問題的能力,只有會提問題才有創新才有發展。還要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有的'孩子會計算,并且計算的非常的'準確,但是當你讓他說的時候他就不知道怎樣表達,在以后的課堂中多讓孩子用語言表達怎樣去做,這樣還有助于讓孩子理解算理。
在進位加法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不進位的情況,還有少部分同學各位出現0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寫,在做題的時候要提醒孩子認真仔細。做完題后進行檢查。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一分能干什么這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時間單位。一分鐘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孩子們很好的感知其時間概念,具有初步地時間感,就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把生活緊密聯系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我根據孩子們的生活積累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生動地教學情境,把孩子們吸引到數學活動中來。目前,許多孩子都對動畫片感興趣。因此,在課的開始,把對孩子極具吸引力的動畫片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體會一分鐘。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
另外,創設多種多樣有趣地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活動中逐步感受一分鐘的長度。本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
1、做口算,一分能做幾道題目
2、寫字,一分鐘大約書寫多少個漢字;
3、小皮球,一分鐘大約可以拍球多少個;孩子們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自主、合作學習,探究、體驗一分鐘的長度。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原來的生活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
一分鐘能干什么的時間估計這一環節,學生在先前的活動中充分體驗了1分鐘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卻不曉得1分鐘到底應該有多長。
課后,我仔細想了想,1分鐘做這么多事,都是老師計時表中的1分鐘,是學生自己的1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的1分鐘還在老師的計時表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1分鐘,還沒有內化。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我一直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學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僅僅一些基礎知識嗎?基礎知識是我們小學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但它是全部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這些的同時,也許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并獲得感悟,也要讓學生要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快樂。在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該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教材說明
教材讓學生觀察實物,如紅領巾、三角板、鐘面、折扇等來認識角。用一張紙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兩根硬紙條做成活動的角(能拉成大小不同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圖形。這里不給角下任何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然后通過“做一做”進行一些鞏固角的認識的練習。如通過第1題著重使學生分清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注意出現不同的放置位置。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用1課時進行教學,完成練習十七。
2.教學角的認識時,先引導學生觀察紅領巾、三角板、鐘面上的時針與分針、折扇等實物圖形,指出哪里是角。教師可以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把硬紙條拉成大小不同的角,邊演示邊說明,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認識。再讓每個學生拿一張紙,仿照教科書上的圖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學生有了這些感性認識以后,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角的圖形,說明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要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包括銳角、直角和鈍角),讓學生指出這些角的邊和頂點。
3.指導學生做“做一做”中的題目,要使學生聯系學過的'知識進行判斷。第1題,通過觀察能正確區分題目里給出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第二個圖,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兩條線相接的地方不是一個頂點,而是一段彎曲的線,所以不是角。
4.教學畫角時,教師先說明畫的方法,做出示范,再讓學生畫。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畫,發現問題教師要及時指點。
5.關于練習十七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要使學生初步知道角的大小與畫出的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題中的兩個角都是30°,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中30°的角去比一比,確認兩個角一樣大。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跟畫出的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
第3題,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照著教科書上的樣子畫。
第4*題中,左圖有3個角,中圖有7個角,右圖有8個角。做題時,要先讓學生找,必要時教師可以指點。
練習十七最后的思考題的答案是:(3)個三角形,(3)個長方形。
。ㄒ唬┙虒W要求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2.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ǘ┙滩恼f明
本單元的內容是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疊、拼擺、測量、制作學具等,加深對所學幾何圖形的認識。
教材說明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面上的角,說明這些角都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做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再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白鲆蛔觥敝械牧曨},注意出變式圖形,使學生能掌握直角的特征。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本課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學習認識長度單位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學生發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值上一樣,但由于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接著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由此引出厘米尺,為后面學習厘米和米作了鋪墊。最后通過“做一做”、“量一量”等活動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應用題。在教學混合運算過程中,我是從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首先,我是通過主題圖教學——購買商品實例,先讓學生說出怎么解決問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從而列出一個混合運算的算式。由解決問題的先后順序,自然而然地說出運算過程。這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動手擺,動腦想,動筆算,逐步發現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小組交流學習,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
通過這節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混合運算計算格式以及運算順序,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出現了如“24元可以買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錢?”等此類問題,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這四類問題學生剛剛接觸,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方向的認識,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經驗和常識,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圖形與位置的重要知識,這一節的目標是經歷在室外和室內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能指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在學習和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方向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環境和身邊的事物,通過觀察、判斷、交流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對方向的認識水平。
一、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先把學生帶到室外,在操場上辨認方向,提出問題:誰能說說我們怎樣辨認東、南、西、北?讓學生充分說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中午太陽在南邊;太陽從西邊落下等。使學生在腦海里建立起有關方向的表象,同時,通過學生的口述活動,把少數人的知識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知識。接下來讓學生找方向和判斷方向,以加深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認識。在這里,老師充當的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二、游戲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方向的認識不能完全靠學生死記硬背,在充分借助現實情境讓學生辨認方向后,我加入了一個小游戲搶椅子,讓沒有搶到椅子的同學說出他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是誰,這樣不僅激發了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方向的認識,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前與后、左與右的對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聯性,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存在不足與改進措施
盡管本課大部分同學都能充分的領會并運用,但仍有極少數同學方向感差,對他們來說辨認方向仍是一個難點,這就需要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通過個別指導來幫助他們。第二個問題就是結束太過匆忙,在一本雜志上我看到這樣一道題可以補充在后面做練習:
1、下午放學,小青出校門,太陽在前面,學校大門對著什么方向?
2、坐公交車,小青坐在車里,她看到太陽在她的右邊,公共汽車開向什么方向?
3、到了十字路口,公共汽車右轉彎,公共汽車開向什么方向?
4、轉彎后,小青看到路的左邊是醫院的大門,醫院大門對著什么方向?醫院的大門對著公園大門,公園的大門對著什么方向?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1、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開始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蝴蝶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接著通過問題“看見這兩只蝴蝶,你發現了什么呢?”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愿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認識對稱物體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的親感親歷,在感知中總結學習。
在初步感知對稱圖形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創作對稱圖形,感知它們的共同特點。經過和老師的共同探討后,親手剪出各種對稱圖形,進而通過折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給幾何圖形找對稱軸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征和在教學中的運用。
3、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空間,限度的保障學生的主動參與。本節課按“初步感知對稱——親身體驗對稱——尋找欣賞對稱——辨析拓展對稱”的思路展開教學,通過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限度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新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生長過程,感悟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例如讓學生觀察美麗的蜻蜓、蝴蝶、樹葉、臉譜圖形,講述自己的發現。又如,討論交流剪對稱圖形的方法,學生按所說的方法剪出對稱圖形,給學生以肯定和贊許。再如,展示學生剪出的對稱圖形,講述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擴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從中也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鍛煉他們的學習的能力。
4、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⑴、軸對稱圖形可以是左右對稱,也可以是上下對稱,雖然教師展示了左右對稱(衣服),但在欣賞對稱圖形時,缺少上下對稱的物體,容易給學生造成思維定勢。
、啤⒃谘芯块L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時,由于圓的對稱軸有無數條,怎樣通過有限次的操作來發現規律,有待于教師更好地引導。
⑶、在有就是對于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不夠充分。以上缺點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觀察物體——看一看(一)》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并猜出顏色這個游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學生對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觀察時,有的孩子竟然說自己能看見四個面,甚至更多。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把看到的一條邊當成了一個面,我想如果在課前復習時,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的面,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2、在課堂上曾出現這么一段小插曲:讓學生自學長方體各個面的名稱后,匯報時,有的學生理解錯誤,他站在長方體的正面(正面紅色),說正面是紅色的,當他站在這個長方體的側面(側面黃色)時,還說正面是紅色的。這時,一個孩子很敏銳的發現他說的是錯的,及時走上前糾正了剛才那位同學的錯誤,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這個孩子多會學習呀,可惜的是我的評價沒有跟上去,沒有為他的勇于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無疑是我這堂課的遺憾。都說現在的孩子傾聽不好,如果我及時抓住了這一契機,對其他學生無疑是個最好的榜樣,可惜我錯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是多么的重要。
在這一案例中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矩形物體,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觀察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即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對性。應該說,為實現這一目標,曾老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是正確的,這主要表現為:
一、讓孩子親身觀察體驗,增長自身的經驗,這是新課標所主張的,在整個這節課中,曾老師從始至終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去表達,去評價,這樣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自己或合作探究的結果,而非是對老師所講的被動接受。
二、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曾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圍繞主題,豐富多彩的。這樣的教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可以使他們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這篇案例反思寫得較好的還有,注意到了不足并努力去尋找其原因,而且這種歸因應該說是正確的,相信曾老師今后的教學就可以彌補或防止這些不足之處。
當然,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我們的課題是《構建新課程背景下高效率課堂教學機制的研究》,因此,無論教學還是對其的反思,都應該緊密地圍繞這一主題,去反思我這樣教學究竟提高了教學效率沒有,為什么提高了或降低了,我應該怎樣去做才可以提高。希望下一次的反思能看到這方面的內容。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著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學情分析
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由于年齡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多組織活動,多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將所學到了理論進一步在生活中應用,從而達學以致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 使學生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積極的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情景問題置疑,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三、聯系生活實際應用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在分析教材后,我認為學生在計算上的問題應該不大,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的計算出來,而該課的教學重難點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并能正確掌握計算順序。以此為出發點,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突破,并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一、用剪紙小人呈現學生游戲的情節,引起學生們關注身邊的數學。
一年級的孩子求知欲很強,在開學不久他們許多人就已經將數學書多次翻看。如果在教學中我再原原本本地使用課本情境,孩子們不會很感興趣。所以我采用自制的剪紙小人來呈現學生游戲的情節,讓學生通過小人參加游戲的人數變化,逐步建立連加連減的模式。并通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引導學生明確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這樣做達到了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有興趣的情節為依托,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探尋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玩一玩游戲,讓孩子們體驗學習數學有趣又有用。
在課中,我和孩子們一起玩一玩“乘車”游戲,引導孩子們關注乘客的人數變化,并用算式表示出來。從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和理解連加連減含義,能夠運用解決生活、游戲中的'數學問題。讓他們感到生活中有數學,游戲中有數學,學習數學有趣又有用。
為了體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在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同時,接觸連加連減,因此我還設計了購物游戲。購物是每個孩子都經常性接觸的行為,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連加連減的列式計算,讓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潛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計算過程也是不盡相同的,既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選擇,又增大了全體學生練習的.數量。
三、說一說課本例題的含義,加深對連加連減計算的理解。
在學生充分理解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后,就課本上的例題和“做一做”的習題,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看圖說一說帶數量變化的數學故事,根據數量變化的先后,結合算式說一說計算順序,培養了學生對生活情節發展的分析能力,并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上下來,感覺學生學得還不錯,對計算方法、計算順序掌握的還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虛心學習,使自己不斷提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在生活中,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蛔鲞^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第一次上課由于學生活動量多,導致最后一個活動“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達不到此次活動的目的。組內老師認為應該把學生動手筆答小卷子的活動放到最后,這樣可以機動處理,在第二次課上,我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能夠留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前面的問題,不像第一次講課那么急促了。綜合這兩次課,雖然同上一個內容,但每次課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自己在教學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1·兩次課注意了以前講課羅嗦、重復學生的話的毛病。
以前講課,對于學生剛剛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再重復講一遍,目的上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毛病。在本組老師的再三指正下,我在這兩次課上,盡力克制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對于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解決,采用簡單的語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我發現沒有老師的重復,學生能夠聽懂,這樣節省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了數學課教師語言應該注意簡潔,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課堂上注意了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并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
以前自己急于進行教學進度,對于學生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或想法,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并給予合適的反饋,這樣錯過了認識學生在某方面知識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兩次課上,我注意了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發現在簡單的問題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這需要老師及時指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給予學生反饋不只表現在課堂糾錯上,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等,對于復習課,更要幫助學生進行算法的優化選擇。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根據體育用品統計表提問題時,有的學生提出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問了學生是怎么計算的,目的是在計算連加運算式時要學會觀察,學會使用“湊十法”。在處理智慧老人的挑戰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這個問題中,有的學生購買了多個同樣的體育用品,采用的是連加的計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導學生用更為簡便的乘法來計算,這樣培養學生進行算法優化的意識。但在處理這個問題中,我沒有進行小結,應該把連加和乘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乘法的確比連加簡單,認識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 設計教案時注意了過渡語的使用。
在以前教學時很少在使用過渡語上下功夫,通過這次課,我發現創設符合問題情境的過渡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渡語貫穿整節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上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起因、經過、結果。他們在處理某個環節的問題時,從而認識到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內容作鋪墊,培養了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態度。
4.做好備課,充分想到學生根據題目可能會引發出的想法,針對這些想法要有所準備。
在以這些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力求把解決問題的環節簡單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瑣。第一節試講課,當電腦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24名學生參加50米跑步比賽,怎樣分組最合理?”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后集體匯報交流。學生們根據乘法口訣認為分為2組、3組、4組、6組、8組。接著我問:選擇哪種方案最合理?學生進行討論,大多認可分為4組和6組這兩種方案,由于我缺乏經驗,急于按照教案去走,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分為4組,因為操場上有4條跑道。”他的回答符合我備課時的思路,我馬上認可了答案,并總結要根據操場的跑道條數來選擇合理的分組方案。具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在我的總結下機械地認可了這種方案。上完課后意識到自己在這道題上理解錯了,混淆了小組接力跑和賽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上我進行了調整。當出示問題情境時,問學生:每組有幾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著學生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最合理。學生根據跑道的條數能很快地選擇每組4人的方案,再接著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出分成6組。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分為4組也可以,一條跑道一個組。由于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會出現這種思路,因此,我當場讓4個組前6名學生起立,讓他們模擬比賽,結果大家發現這是接力賽跑,與題目的要求不同。這樣的引導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通過解決這道實際問題,從實際情況中區分了兩種賽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對題目的理解。
這節課存在著一些不足,如:
1·教態不自然,缺乏跟學生交流的親切感。
在課堂上生動幽默的語言更容易和學生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我在課堂上缺乏這些,比較生硬、死板,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技巧。
2.對于學生的活動缺乏小結,沒有充分讓學生明白活動的目的。
如學生動手設計表演隊列活動,我要求同學合作給18個學生設計表演隊列,并寫出算式表示表示表演的總人數是18人。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得很有規律,算式很容易寫出來,而有的學生設計沒有規律,面對種種情況,我應該通過學生的匯報展示,讓學生認識到設計要有規律,這樣才能寫出算式,但我沒有點明,只是讓設計有規律的學生展示了,那些設計沒有規律的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第二次課我注意了這個問題,達到的效果好一些,可見教師的活動小結很重要。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看望老人》是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第三課時的內容。學生已經學會了在操場以及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給定一個方向可以迅速找到其他三個方向。并且會看簡單的平面圖,知道在平面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犊赐先恕愤@一節課教學目標是過情境圖辨認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
1、在教學中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學校、去敬老院、郵遞員送信等路線和方向,創設教學氛圍,讓學生既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認識到所學數學可用于生活。開課創設的情景把學生深深的吸引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在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的.時候,我把握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先根據已有的路線圖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學生來解答。再由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自己解答。這個過程,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練習資源,學生進行了變式練習。同樣也是處于充實課堂的考慮,在做完第一個課后練習的基礎上,我也是在原有的教學資源的里繼續挖掘。把增加了一個問題,在商場的西側建立一個停車場。那么,學生就要考慮在實際生活中在商場消費,在游樂場玩耍就要考慮修建一個停車場。這樣數學與實際生活發生了聯系。
3、探究新知時,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豐富、更全面,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時刻關注對學生的評價,當學生取得成功時,我及時給予評價。
當然,一節課中還有些不足之處:1、時間上安排有些欠妥,小組合作占用的時間太多,學生交流時間過長;2、對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個平面圖上方向的常識,有些學生掌握的還不是特別扎實。今后,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讓學生討論的時候討論的再充分一點,觀察圖的時候給的時間再充裕一點。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由于課前準備的不充分有很多的不足:
1. 復習的時間過長,復習的順序有誤,應先復習20以內口算減法,在復習不退位減法,復習的內容較多,應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內容,比如本節課用不到100以內的加法,教師就沒有必要去復習,本節課加法的復習就是多余的,浪費時間。
2. 沒有抓住本節課的重點,本節課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豎式計算51-36時,1-6不夠減,在十位上退1為什么到個位上是10,還有一個是十位上為什么是4-3而不是5-3,在這一重點內容上沒有抓住,首先就是在擺小棒的過程中沒有讓孩子體會到十位上的1就是10個一。在總結的'時候也是沒有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3. 第三節課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后又利用2.3的第四節的手工課又把擺小棒的過程從新的讓學生感受了一下這個過程。在學生用1不夠減的時候就去拿那一捆小棒,說用11減6=5,接下來我又像尉主任教的那樣,追問學生為什么是11,學生說:一捆里有10根,十位上的一就是10個一。學生很輕松的就理解了為什么是11。
4. 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按照備課時的要求去做,做好課前的準備,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口訣。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經過暑假的學習已經會背乘法口訣,對5的乘法口訣甚至能脫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學生也已經能非常熟練地5個5個地數,所以我就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上,使學生在真正理解口訣含義的基礎上記憶和應用,為后續的學習做好方法的準備。在嘗試編口訣,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訣時,應該讓學生說說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編?巧妙地加以引導,啟發學生從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個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張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讓學生從具體直觀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訣的含義,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記憶口訣,而且對學生理解乘法問題。解決乘法問題很有幫助。
記憶口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不能只讓學生單純的背,更多的體現在練習題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題形來開拓學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要由淺入深,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所以設計練習題要寓知識于游戲之中。這樣,產生無意識記,其記憶的效果往往比強記省勁。游戲如下:
1、對口令。即每句口訣一個同學說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學說出后部分或是小組對練、師生對練。也可寫出前一部分,做好標簽。將全班學生面對面分成兩行,每人抽一簽,一個說,對面一人答。
2、猜卡片;顒忧跋葘懞每ㄆ。每位學生抽出一張后,說出卡片上的數是由幾和幾相乘的積。也可以是小組的每個成員準備好口算卡片,在小組中搶答。
3、奪紅旗。教師先寫出算式,分小組組接力寫積,看哪組先算完就奪得了紅旗。
4、打擂臺。各小組選出一個最厲害的選手,比賽完看哪個小組最棒。
5、拍手互動游戲。
6、寫算式。
學生自己練習寫乘法算式,你喜歡寫幾個就寫幾個。這些游戲練習方法,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口算熟練程度和興趣,使學生從大量的抄寫與背誦中解放出來?傊,正確分析把握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新穎的數學活動,上好開篇課,教給學法,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是我自己從這節課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18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6-14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01-05
【熱門】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3-2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03-2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薦】03-24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2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2-10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推薦】04-07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熱門】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