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元日》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描寫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的一首頗為世人傳頌的詩歌。本課的教學我旨在讓學生感受新春的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情景,人們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感受,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來進行渲染,進行教學:
1. 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
春節,對于學生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提到春節,總是會浮現許許多多幅美好歡樂的畫面,因此在學習“爆竹聲中一歲除”這句古詩時,我提問:你們放過鞭炮嗎?誰來說說你們當時放鞭炮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呀?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邊,哥哥姐姐們小心翼翼的去點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時候火光沖天,大家又笑又跳,開心極了……這些生活的場景通過古詩再次讓學生們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歡樂,自己的生活實際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了詩句,而詩句所描繪表達的內容又反過來加深擴大了孩子們對新年到來的感受,相得益彰。
2. 結合拓展內容進行教學。
當古詩學完之后,我們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幾首描寫歡度佳節的情景的古詩,“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边@樣的詩句又擴大了學生們的理解視野,加深了他們的理解,對元日這首詩歌理解更深了。
3. 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的方式教學。
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詩句所表現出的就意境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由此我想學習之所以需要,是因為有不懂的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必要學習。這堂課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但總覺得是在牽著學生走。我應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會學生質疑問題,啟發學生質疑,教學問題應從學生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就處于主動地位。我不能滿足于給學生設計好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敢問,還要教學生會問,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番茄太陽》以“我”的見聞為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敘述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盲童的喜愛之情。明明雖然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麗可愛,聰明機靈,有一顆善良的心,懂得關愛別人,她就是一個“番茄太陽”,掛在了我心里,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課文帶給我的.啟發也是很多的:有明明(盲童) “笑對生活,對生活充滿希望與無限向往熱愛”的一面,也有明明能“珍惜別人給予自己的愛,又想把得到的愛無私地獻給別人,懂得感恩”,同時又隱含著父母對明明的關愛與鼓勵等等。如何讓學生感悟這篇文章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把這些思想傳遞給學生呢?
我通過備課和查閱資料,打算從“番茄太陽”入手:通過找出文中所出現的三次“番茄太陽”入手,來感知文本?勺约涸谘凶x教材時,感覺這樣教學不易把握,學生的理解能力也達不到這種深層次。于是我把教學分為了三個層面:一是明明的表現如何(找出描寫明明的語句),二是明明的父母是如何對待明明的(描寫明明父母的語言),三是我的反映(描寫我的語言)。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描寫盲童明明“笑”的重點詞句,感受明明笑聲中的樂觀,話語中的愛心,品味“番茄太陽”美好的心靈,最終讓學生獲得啟迪。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突出一些細節,反復地品讀,如明明的外貌一節,采用各種方式讀了很多遍,讓學生閉上眼就能自然形容出她的外貌,同時又把描寫燕子外形的片斷引入,并把燕子中“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提到前面,讓學生明白這種習作的方法。我想,當遇到一個好的典型材料時,也應該不失時機地滲入習作方法。另外我對“銀玲般笑聲”一句也細細地研讀,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笑聲就在身邊。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教完了這篇課文,其實我的心情很沉重.一個沙漠國竟然可以做的這么好,我讓學生在課堂發表看法時,一位學生如此說:他們好比在建造空中花園,空中樓閣一樣,不得不讓人欽佩,而看看我們身邊的人,我們都在做什么呀?出了破壞,還會什么?是呀,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只能讀到建設,讀不到一點破壞,建設是要花時間的,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壞只需要一剎那。人們為什么不去破壞?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覺遵守的規則,他們把花草樹木當作人來看待,當人來培育。美是怎么來的'?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明白。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探討這個沙漠變綠洲的過程中,其實也美育之過程。人怎么創造美?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具體,那就是要花大代價,要真心地去保護,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這篇文章給予學生的這種美的訓練,是非常好的。我們應該抓。〉该篮貌粌H僅留在我們身邊,更要學會創造美。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最佳路徑》講了迪斯尼樂園臨近對外開放之際,格羅培斯大師為路徑設計問題大傷腦筋、焦躁不安。汽車路過法國著名的葡萄產區時,他從法國當地農民賣葡萄的做法中獲取了有益的啟示,采用“撒下草種,提前開放,按照足跡,鋪設道路”的方法,完成了世界最佳設計。這件事顯示了格羅培斯嚴肅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善于從現實生活獲取啟示的品質,也提示人們,成功來之不易!
教學過程我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誘導自主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指出“教學內容
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助于這種學習方法的形成!币爸
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本文從題目到內容,都很容易激發
學生的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先對課題進行一番探究:“路徑”是什么意思?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是“最佳路徑”?“最佳路徑”是誰設計的?為什么被稱為“最佳路徑”?探究了題目之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探究。
2、倡導多元解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事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對于本課重點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么是最佳設計?”學生通過閱讀思考,抓詞句,抓重點段深入體會等多種途徑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學生都感受到了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之所以被評為最佳路徑,是因為格羅培斯尊重了游人,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給人自由,任其選擇,他的這種設計打破了常規,與眾不同。其實,還應當包括著這樣一些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格羅培斯善于從他人成功中獲得啟示,具有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品質,讓設計符合眾多人的意愿,具有藝術性等等。
3、引導聯系實際
格羅培斯是世界建筑大師?從設計迪斯尼樂園各景點之間的道路一事可見一斑。它啟示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因素。在學生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把握了人物的品格之后,有必要鼓勵他們從格羅培斯身上汲取力量,能拿你能拿你能拿你努力想最佳邁進。
當然,本堂課也有許多不足:
我發現課堂上有不少與學生的對話,看似在啟發點撥,實則是在代替學生思考。有點零碎,既然已經構建了大的話題,那就要放開手腳,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自讀自悟,而不能變成課堂上的一問一答。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建立在多讀書的基礎之上,學生與學生的碰撞,要建立在學生自我體悟的基礎之上。必要的點撥是要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能懂得取舍,懂得進退,該裝傻時還是要裝傻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上完課后,我問一個學習很認真的小姑娘,上完課后有什么感受,她說沒感覺。我好像覺得老師在課堂上白忙活了。下面我就在此反思這堂課到底問題出在何處。
這篇課文雖說難以理解,但本質上孩子是可以和印第安人在對大地的熱愛之情上產生共鳴的。如果能激發孩子們對大地純樸的珍愛情感,相信孩子們定會學有所獲或者說上完課后心靈有所觸動。
在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備出了如下思路:
“眷戀”一詞貫穿全文,探討兩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文中為何會出現三次反復?
經過幾次試課,我又做出了如下設計:
通過研讀第二自然段品味“這片土地”的美,通過研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印第安人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密切關系,再通過研讀三次反復讀出印第安人即將離開“這片土地”的復雜情緒,最后所有的眷戀與不舍都化作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讓學生懂得“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循環播報、檢查預習等環節中鏈接了課外關于印第安人生活的簡要資料,并通過學生交流希望學生能理解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深深熱愛。然而,學生的確在老師的各種形式的渲染下朗讀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上,他們的情感上沒有任何共鳴。
課后,我想,如果我能在其中讓學生靜靜地想,靜靜地欣賞圖片,也許學生在內心沉靜之后會有些許感觸,印第安人也好,美國白人也好,中國孩子也好,所有人對純凈的大自然的愛戀應該是沒有民族和時空界限的,因此我不必為孩子們不理解印第安人或者美國西進運動那段歷史而過于擔憂,最關鍵的是孩子們也能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圣潔,珍愛這一切的情感理應油然而生。所以,就像我講課那天一早聽著校園里鳥兒枝頭歌唱,聞到割草機經過后青草的新鮮味道,看到朝陽撒過綠葉紅花時的靜謐……我內心充滿對大自然的感恩,同時無比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如果我能讓孩子在課堂上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到我感受的那些,用自己的話描述身邊美麗的點滴,也許他們自然就理解了印第安人對大地的情感。我應該在教學設計時尊重孩子的生活體驗,而不是自認為地去搜集一些資料、分析一些語句、灌輸給孩子一些情感。
另外,上課前,我還應在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之前,做一個純粹的讀者,用心感受這篇文章,再試著通過設計讓學生也能和自己有同感。當然,這種感受不是給孩子講明白的,而是通過引導具體語句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所以我在課上犯了講得太多的毛病,這一點需要我今后有意識地去努力改正。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蘆葉船》這篇精讀課文是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脈落清晰,層次分明,內容淺顯易懂,尤其作者將玩蘆葉船的情景描寫得形象鮮明,生動感人,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創設這樣的情境,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同學們最喜歡玩什么你們是怎么玩兒的”在學生充分談的基礎上,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后讓學生描述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動聽的樂曲時,彼此可能會說些什么,心里可能會怎么想通過這樣的角色體驗,進一步體會蘆葉讓孩子們更富有創造力,也給孩子們帶來的無盡歡樂。
當學生談到“我和表兄玩兒蘆葉船”的情景時,引導學生勾劃出描寫表兄語言、動作的句子,從中體會表兄的自信與聰明。小小的蘆葉船順水而下,也將作者的思緒牽得好遠好遠。引導學生想象,小船可能會漂向哪里呢指導感情朗讀最后兩句,讀中體會小作者的無限遐想。
最后,總結作者的描寫順序,幫助學生理清層次,作者是“先回憶了自己的家鄉,再詳細回憶了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最后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鼓勵學生平時要養成善于觀察,大膽想象的好習慣,并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編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的幾個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1)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古詩的語言極為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所以我通過圖畫,具體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通過語言,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教學時,我嘗試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由曲引情”——詩與曲,自古以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藝術。優美的歌曲,能創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去,從而為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創造條件。我自始至終輕輕地播放著一段樂曲。該曲有著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舒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學生一聽樂曲,仿佛置身之中,恬靜、愉悅、向往的情緒便油然而生。這時,再學古詩,學生較快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學完全詩后,我再讓學生一邊聆聽樂曲,一邊展開想象。此刻,學生伴隨著二胡、琵琶、提琴齊奏所發出的柔美的音響,浮想連翩……一幅悠閑自在的農家生活圖,頓時呈現在學生眼前。
(3)幫助學生“由讀引情”。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復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后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傊,要讓學生讀得瑯瑯上口,滾瓜爛熟,聲情并茂,方肯罷休。
盡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于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并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最后,課件設計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師范讀是我設計了配樂錄音。但教學后發現,教師范讀部分始終還是自己來讀比較適合!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前幾天,我教了《春天的雨點》,覺得有成功和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春天的雨點》一文情節感人,語句清新,語意深刻,適合進行語感訓練和思維訓練。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再組織交流反饋,讓學生品讀句子,體會人物的特點,領悟人物情感。例如:抓住‘摟’、不解剖文章內容,可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就烏老師像母親一樣關心孩子,是一種甜蜜的感覺。這樣,能更深地體會文章的內涵。‘轉身走了’讓學生感受到烏老師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應該的,不需要他人的感謝,在想象說話時,學生的真實感受就出來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很成功,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維,自主探索,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體現了“多思”這一目的。朗讀時利用學生自己的感情來發揮,讀得很讓感動,效果特好。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這之后,再立足課本,解決“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仿佛也落在達麗瑪心里!焙x深刻的重點句。“春天的雨點,怎么會落在達麗瑪心里?”通過自讀處思形式,自然而就解決這一深刻的含義。
二、不足之處
1、 在抓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但不敢放,沒有特別尊重學生自主選擇上,如:一個句子還沒理解透徹,有學生已轉移到另一個句子時,我怕課堂秩序混亂,直能一句一句地分析,課堂調控不夠靈活,指向性比較明顯。
2、 課文的插圖沒很好的利用。
《威尼斯的小艇》
前幾天,我執教了《威尼斯的小艇》。教學中,我把握了課文的特點,既體現了老師的主導,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放飛的舞臺。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學,自悟,自會。
1、教學手段的多樣。
。1)內容分析中借助多媒體的啟發。
這篇課文充滿了異域風情,學生是很陌生的。為此,在上課前就布置學生在網上查找關于威尼斯的資料,通過圖片,文字的介紹,什么是水上城市、"兩頭翹起",石橋,各種各樣的建筑學生一目了然了,這樣直觀的'方式比什么都有效。這也為成功地上好這節課打好基礎。
。2)這堂課,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學習:“小艇的樣子”,一部分讓學生畫一畫,一部分讓學生折一折!按虻鸟{駛技術,讓學生在角色扮演船夫和游客的情景中體會船夫駕駛技術的高超!毙⊥c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生活中還有哪些人會用小艇作什么等來體會小艇的作用。
2、整個教學過程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假如你來到威尼斯,你最想讓手中的相機拍下什么畫面?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在朗讀中體現了情感的啟動。在課文第三部分中對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的理解時讓學生注意了動態的威尼斯和靜態的威尼斯,并且從讀中去體會,去體會兩種不同的美,從小艇的作用中體會威尼斯的美可以說是獨到的。
《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教學反思
《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這篇課文主要講述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莊嚴而神圣的升旗儀式的情景。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翹首以盼能親眼目睹這神圣的升旗儀式,當大家看到五星紅旗飄揚在祖國的上空時,激動的心情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人們熱淚盈眶。千萬雙眼睛都看到了我們的國旗像一朵紅霞和太陽一同升起來了,這預示著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
在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基本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聯系學生生活導入
你參加過或見過升旗儀式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喚起他們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剛開始學生會談自己每周一參加的校升旗儀式的感受,也可能會談到在電視里觀看升旗儀式的情景及自己的心理感受,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在這一階段,學生談得比較簡單,認識得也比較膚淺,但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學生后面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因為在學校里參加的升旗儀式或是間接地看到的升旗儀式,都不能與親自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那種對心靈的沖擊與震撼相提并論。
(二)突破重難點,學生交流感受。
在學習了前三段的基礎上,學生們理解了當時的人們期盼看到升國旗的激動的心情,我一邊解說一邊播放天安門升旗儀式的錄像,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掀起了學習的高潮。尤其對于那些從沒有到過現場親眼見過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安排使他們大開眼界。同時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用具有感染力的朗讀配合錄像,讓學生邊欣賞莊嚴的升旗儀式,邊感受著語言的魅力與強烈的感染力。
(三)交流搜集的資料,課內外結合,再談感受。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思想內涵時有一定的難度,安排學生在課前搜集大量的關于國旗的故事、國旗的背景材料、及有關我們祖國的榮辱的故事、或是有關國旗在國外發生的感人的故事等豐富的感性的資料,有助于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涵。老師再引導學生在聽了這些實實在在鮮活的例子后,再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就更容易了。
但這節課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對課堂氣氛調動的能力上還需要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還要更加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體會作者蝗思想感情。
雖然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要虛心地向身邊的教師學習、求教,同時我也會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向新的標準看齊。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囊螢夜讀》是部編版教材四下第六單元《文言文二則》里的一則文言文。這個單元圍繞“成長”這個主題編排了《文言文二則》《小英雄雨來》《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四篇課文,展示了不同年代少年兒童成長的故事!段难晕亩⻊t》中選編了關于車胤和李白的兩個故事,展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勤勉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
本單元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不同時代兒童的成長故事”。而本單元的文言文教學不要求落實語文要素,重在體會人物的特點和品質。目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司馬光》《守株待兔》《精衛填!贰锻跞植蝗〉琅岳睢肺难晕,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學時回顧以往的學習,總結學習經驗,對學生很有必要,必須合理地銜接已有,層次遞進,有序地開展。
從教學目標上看,以往學過的文言文教學目標定位是:借助注釋讀懂文言文,并能通過想象等方式講述。這次的文言文教學目標有了更高的定位:要求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并學會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字詞。
教學中,我以走近勤學少年車胤為線串起所有活動,激發閱讀興趣。“你們愛讀書嗎?今天老師要介紹古時候一位愛讀書的少年!睂胄抡n,從情感上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
首先從讀準讀通文言文入手。一讓學生注意讀準字音,突破難讀的字詞“練囊”,依據意思讀準三個多音字“得、盛、數”,做到讀有法。二要讀通句子,停頓得當。通過范讀、聽讀、跟讀、引讀、自由練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恰當處理長句的適當停頓。三是讓學生適當放慢節奏,讀出文言文的節奏每,感受古韻。
另外學習掌握一些理解文言詞句的基本方法,是小學階段文言文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目標。要學好文言文,提高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詞語是關鍵。本堂課,我讓學生運用借助注釋、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詞語,并學會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文言文;顒佣形易寣W生走近愛讀書的'車胤,運用已有的學習經驗讀懂第一句話。學生借助注釋、借助插圖等方法讀懂句子大體意思,再引導學生用組詞語的方法理解“倦”的意思。并且由“勤”是否可以組詞“勤勞”,引導學生知道組的詞語一定要聯系上下文,選擇最符合語境的。對于句子的理解,盡量做到由詞到句疏通,通俗化。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文言文,積累詞語“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寫好難寫的字。活動三學生總結已有經驗,學法做到由扶到放,合作讀懂第二句,授學生以“漁”,使其樂學、會學。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主動嘗試,并通過拓展運用,才能轉化為運用的自覺,轉化為學習的能力。這節課中,無論是借助注釋,還是利用擴詞法,課外拓展,我都力求學生經歷真實的發現、運用和鞏固的過程,這樣既能掌握方法,又形成能力。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闭n上堅持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取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味文中之情,讀中想象文中之景,讀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熏陶。為了讀活文言文,我還拓展《映雪讀書》,嘗試自學,提升能力。讓學生自學這則文言文,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不畏艱難,勤奮讀書的品質,并巧妙地積累“囊螢映雪”這個成語。
不過在上完后,我再來重視整節課,發現存在以下的問題:一是朗讀的層次不夠清晰,在文言文的哲理感悟上表達不夠充分,以情帶讀氛圍不夠足。二是在積累字詞,寫好難寫的字部分,課上設計不夠合理,可以抓住“囊、勤、博”共有的橫畫書寫要點展開,更有書寫指導意義。
總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選擇科學精致的教學策略,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重于欣賞,重于誦讀,重于感悟。這樣,我們就會漸漸發現:原來,教好文言文并不難!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讀中有思 以思促讀
《泉城》一課,位于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冊的第二單元。課文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介紹了泉城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并以優美的筆調,贊美了濟南泉水的奇麗。
本文介紹的是第一課時中對第一段的教學思考,教例如下:
說起濟南,自然會想起濟南的七十二泉。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象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象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該段共三句,第一句點明泉多,第二句用“有的……有的……”句式,從形態,聲音等不同角度,反映濟南名泉的全貌,第三句點明其中的四大泉水是七十二泉中最負盛名的。
在讀過教材后,我落筆寫教案,卻發現久難下筆,心中一直纏繞著這么幾個問題:
1、語文課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僅僅是領著學生在課文內容上糾纏不清嗎?實驗部接受課程改革后,每周僅安排8節語文課。去掉一節寫字課,一節作文課后,閱讀課也就所剩無幾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恐怕在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作新的取舍。
2、“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說得沒錯。但是,沒有足夠思維活動的讀,是否有效?讀的外顯形式僅僅是照文出聲地朗讀嗎?是否應該增加說、演、畫等讀的其它外顯形式?
3、綜觀《泉城》一課,語言美則美矣,但是,那是以成年人的體驗與眼光抒發的美,三年級的孩子有足夠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這份美嗎?我們怎樣把課文語言轉化得更為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呢?
4、新一輪課程改革方案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校“生活教育理念”也一貫強調: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但是細看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一些公開課、展示課,或許是為了追求過程的流暢,形式的完美,能尊重學生思維方式,允許學生當堂提出問題的,微乎其微!我們怎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呢?
鑒于以上考慮,根據教材特點,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讀中有思,引導提問,讀懂感悟第一自然段。模仿第一段構段方式,觀察課外活動場面,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寫話。
在實施該目標時,我作如下教學操作:
1、讀中仿句,幫助積累句式。
在讀過第一句后,我出示如下句式讓學生仿說:
說起無錫,自然會。
說起北京,自然會。
說起杭州,自然會。
說起,自然會。
這不僅幫助學生積累句式、擴充知識,還對活躍課堂氣氛有一定幫助。
2、讀中有思,培養質疑解疑能力。
古人說得好:“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币蓡柺撬季S的契機,創新質疑則是創新的先導。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因此,在讀準第二句后,我鼓勵學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贝藭r,往往是課堂上最活躍的時候,學生在提問與解疑的過程中,盡享學習樂趣:他們提出:“白浪翻滾”一詞不懂,我引導學生聯系“銀花盛開”配上動作,加以想象感悟;又提出“晶瑩剔透”一詞不懂,我以實物演示;還有同學提出“虎嘯獅吼”“秋雨瀟瀟”不明白,我領著學生在擬音中感悟。在理解之后,學生再進行感情朗讀,學生便顯得勁頭十足。
3、讀中有悟,發現句式特征。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只要理解詞義,能感情朗讀,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必定僵化。這一次,我讓學生再仔細讀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個“有的……”。⑵前兩個“有的……”是講泉的形態,后兩個“有的……”是描述泉的聲音。⑶每一個“有的……”都是先講看到或聽到的情景,再講作者的想象。
4、讀中仿說,完成遷移練習。
幫助學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歡騰的操場上”,仔細看看同學們開展了哪些活動,是怎么開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導學生先說說第一個“有的……”。有了前一段教學的鋪墊,學生還是很愿意說的,請聽:“同學們有的正在踢足球,一位同學凌空一腳,那球像長了翅膀一樣,直向球門飛去,守門員來個‘猛虎撲食’,把球牢牢抱住。”此時,我又引導學生拓展思路——————-既能對運動器材展開想象,又能對運動時的動作展開想象,觀察其它運動項目,用四個“有的……”說話、寫話。
這樣的教學活動,也許過程不夠完美。但是,學生確實樂意投身其間,讀、思、說、寫合一,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語文能力。
如何指導朗讀——聽《泉城》后的一點思考
今天聽了張丹君老師的《泉城》一課,想法頗多。張老師能根據教材特點,注重朗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泉城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語感,但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的發揮。
1.恰當發揮范讀的作用。小學生模仿力很強,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范讀時機的選擇也要恰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就范讀,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在什么時候范讀依具體情況而定,可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范讀,在學生要求范讀時再范讀,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富有激情,表情到位,感情到位,真正為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范讀的內容:依具體情況而定,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內容可范讀全文,為解決難點可范讀一些重點句段,范讀那些與中心思想關系密切、語言鮮明生動的段落。范讀時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找領悟快、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范讀。
2.朗讀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一部分,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展示,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以外,教師一定要當好朗讀活動的組織者、調控員,多抓學生閃光點,多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的朗讀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朗讀要與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葉圣陶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呂叔湘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就是說,學習語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分析,而是靠對語言直接感受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的多了,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古人所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4、要處理好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的關系。朗讀與理解、感悟課文內容都屬于閱讀教學的范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內容,而理解了課文內容才能進行感情朗讀,它們不能孤立地進行,也無法孤立地進行。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讀”,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已經悟出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我們還能說學生對課文不理解嗎?沒有自己的感悟嗎?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朗讀,學生一定能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總之,朗讀是一種最常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多一些思考,精心設計,使朗讀成為培養語感,學習語言,陶冶情操的藝術創造,藝術享受,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回憶祖母十分喜愛荷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種著一缸荷花,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贊美了祖母那種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祖母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耐人尋味,因而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文本上,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體會祖母對荷花的`喜愛之情,但當有人需要荷葉治病時,祖母毫不猶豫地奉獻出荷葉,感受祖母的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
本篇課文篇幅有點長,所以采取了分段形式的講解,便于學生能夠掌握重點,鍛煉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發現有同學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字詞也存在著理解上的歧異,這說明在上課前的預習工作沒有做好,并且不懂得聯系上下文去理解感知字意、詞意。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僅要通讀課文,還應體會其蘊涵的意思,以便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總結課文時,學生能積極談自己的感受,都能深刻體會到:我們要關心、愛護身邊的每個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說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語文學習真實有趣,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
網絡中的信息浩如煙海,面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我們的學生該怎么辦呢?我們既不能過高地估量網絡的功能,認為網絡上的信息足能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在教學時,先提出學習的任務,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網上查找,而自己卻很少了解網絡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學生在網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給學生幾個相關的網站,讓他們在其中學習。教師省卻了讓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而學生的視野被禁錮了。
為了使學生更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方便快捷地學習,課前我先讓同學們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基于網站內容來源于書本,而要高于書本;專題網站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專題網站應具有擴展性等特點。我查閱大量資料制作了網絡課件。這樣的網頁中有學生自己搜集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增。
課前我還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能較充分地對網頁中的內容進行閱讀了解,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幫助認知速度慢的同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構建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網絡化教材的學習中,去決定他的學習方向。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而教師也由學習內容的傳播者變成學生的學習導師,合作伙伴和學習顧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學生如何選擇學習方向,篩選信息,判斷信息,這些實際都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甚至可能會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學習內容,豐富課程本身的內容。這也給了他們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
上課時,我就從三個方面入手,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發現問題主動質疑。
(1)齊讀課題,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
(2)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
。3)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學生的思維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什么是“呼風喚雨”?“一世紀”是多長時間?“呼風喚雨的世紀”是哪一個世紀?為什么說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發明”和“發現”有什么區別?“呼風喚雨的英雄”是誰?它是靠什么來呼風喚雨的?怎樣理解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云駕霧的神仙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已完整地構建了自己的學習內容。我認為按照這種方式構建新的語文課程體系,將使語文教育發生根本的變革。
2、培養創造性思維,學生是主體,教師做引導。
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信息由單一化到多元化,學生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課堂處于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在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時,也對我們教師駕御課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課件設計的問題,導向性一定要強!叭蝿铡痹O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我的縱向欄目主要幫助讀懂課文。我的橫向欄目重在激趣,升華主題,開闊視野。
其次,注重思維策略的訓練。
。1)用“發散思考思維活”策略訓練小學生如何質疑。啟發: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在你的腦海里閃現過哪些疑問?在你初讀課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問?當你瀏覽網頁時,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強調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問題,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2)用“理解深刻有見解”策略訓練學生如何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提問:科學永無止境,本文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查閱閱讀平臺,了解科技歷史,關注科技發展,形成了深刻的見解,自然也會對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
注重對學生的幫助引導。教學決不能放任自流,學生如果目標不明確的,就等于在大海撈針,花時間多,收獲卻不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世紀”“呼風喚雨”的意思,知道“20世紀”到底是多長時間,我讓學生直接進入第一部分進行學習,使同學們一目了然;20世紀都有哪些科學技術成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相互探討,然后有理有據地講明自己的理解——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學生通過對比20世紀前后人們的生活的不同,對這句古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說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要讓學生積極發言,但敢說的前提是會聽,我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聽”,他們會聽老師提出的重點和要點,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認真地聽,并做到了回答問題時不說重復話、不說半句話,敢講自己的發現和見解。真正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3、用美好的心靈暢想未來。
教育的責任在于幫助學生從美好的角度,想象人類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看閱讀平臺,聽新聞聯播,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明白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艱辛的努力,才有豐碩的果實。課堂上還安排了一次暢想活動,“我長大了……”大家談!拔议L大了要開通星際航班,讓地球上的人們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長大了……”一個爸爸媽媽是醫生的孩子說,“大了要當個醫學家,發明一種藥,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長壽!
給學生一次想象與表達的自主空間,能將愛與理想的種子種植在孩子們陽光燦爛的心田,喚起學生真誠、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懷,誰能說這不是教學的精彩和感動呢?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科學常識性說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學這課時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三、不足之處
上完本課后,我認識到自己在落實方面到位,重難點突出,但在上課時的語速過快,沒有給足孩子們思考的時間,小組合作交流時間太短。教學過程中,遺漏了一些知識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通過理解課題引起學生探討20世紀科技迅猛發展的熱情,引入重點段的學習。接著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地學習。品讀詞句,學習表達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聯系所查閱的資料,想到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等事情的意義,想到電視、電話等事物的飛速發展;再通過課件出示有關文中列舉例子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技的發達;同時,通過朗讀的指導,使學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最后拓展升華辦一張科技手抄報。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本文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篇課文。本文也是蘇軾完成《水調歌頭》的一個心路歷程。要求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以及他那豁達開朗,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 借月抒懷,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把原本心中的心緒不寧和埋怨化成了人世界美好的祝愿。
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出示蘇軾的.《水調歌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設清靜,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和本班的有同學一起讀文、誦詞,品讀本文的獨特語言魅力,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在課后,我還布置了相關作業,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去查詢蘇軾的其他詩詞佳句,以求在課內外都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授本首古詩的過程中,現往學生自習,掃清障礙,繼而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詞義,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記下來,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大家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都拿到小組中去討論,集思廣益。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自學自悟的辦法,這里就可以讓學生抓住“思念“這個關鍵的詞語進行學習,可以說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肯定學生的基礎上能夠給予學生歸納總結的辦法。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
《自然之道》的先學小研究
六年級班組姓名
1.自然之道指什么?
2.你了解太平洋綠龜嗎?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
5.拓展活動(廣泛閱讀相關書籍,查找與自然相關的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等進行匯報)
一、對學生課前小研究的反思:
第一次在研究課上運用“3+1”教學理念說實在的心里確實沒底。從準備到上課可以是焦作到解放的過程。為什么這么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從接到通知,就著手準備。先確定上課的內容,我讓學生自己選擇,經過討論,確定上第五單元。這一單元主題是“科學與發現”,如此看來,學生對奇妙而有趣的大千世界好奇,感興趣。接下來,我以生本理念想對這一單元整合來上,但事與愿違,我絞盡腦汁找不到切入口,先學小研究設計不出來。于是我調整了內容,最后由我決定上《自然之道》。
生本的理念是讓每一個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給每個同學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同學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設計先學小研究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設計。但收上來的作業效果,不太滿意。學生的設計要嗎問題太過簡單,要嗎問題的答案沒有研究價值,不夠開放。要嗎學生的問題設計口吻不對。在參考了于素云老師帶回來的范本后,我設計了先學小研究,國慶節期間讓學生做;匦5谝患拢覚z查了學生的先學小研究,讓我歡喜讓我憂,高興的是:1.你了解太平洋綠龜嗎?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自然之道指什么?學生的作業效果較好。但令我不滿的是:3.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5.旁征博引——自然之道可引申“之道”?(廣泛閱讀相關的書籍、查找資料,與小組同學找個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PPT、講故事、訪談等進行匯報)第三題,學生答不到點子。第5題,學生基本空著不寫。根據以上情況,我對先學小研究再一次修改。如上表,利用信息課,還有兩節語文課我手把手教學生上網查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的'作業總算讓我輸了口氣。
二、課中小組及全班交流情況反思:
教學時,教師組織教學5次,時間分別是2,4,2,10,1,教師有效講解2次,時間為2,1,學生時間:1.討論時間:4分鐘。2.回答問題時間:6分鐘。3.練習時間:講故事14分鐘,演講2分鐘,幻燈片4分鐘。學生參與學習情況:1.學生匯報人次25人次,回答有效問題個數,15人次,回答無效問題個數0個,課堂生成精彩之處:推進大閱讀,學生查找資料較豐富。
三、整體感受與反思:
這節課能體現出“生本”理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現,可看出,學生課前小研究花了不少時間去查找資料,完成練習。這樣的活動學生得到訓練。教師上得輕松。但是,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感悟過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反思還是自己對生本的理念理解太狹隘,“3+1”學生練得多,老師講得少。問題的設計光是考慮開放性,沒有想到文本的聯系。因此,先學小研究的4.課文哪些部分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解。由此你聯想到什么(可以聯系你所了解的事例談),并說感受。再一次修改:1.仔細讀文3——8小節,說說當看到幼龜被咬,作者(同伴)以及向導態度各是怎樣的?為什么?⑵當救了幼龜偵察兵之后,看到群龜魚貫而出,作者(同伴)及向導各表現怎樣?為什么?2.從發現幼龜偵察兵被咬,到那只幼龜被救之后,作者等人態度為什么會發生那么大改變?你從中悟出什么?修改后,問題細化了,更有指向性,幫助學生對文本的感悟。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母親的呼喚》這篇課文通過作者飽含深情地回憶小時候母親呼喚自己的幾件事,反映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關懷、無限愛意,表達了人間真摯、和諧、美好的親情,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眷戀。旨在教育學生體會母愛,感恩母愛。課文通過三件具體事例來表達作者對母愛的深刻感受和甜蜜體驗。
在教學中,我以“情感”為主線,貫穿整節課。把課文第一段的內容制成精美課件,讓學生得到快樂的視覺享受和甜蜜的情感體驗,并由此導入新課。在教學三件具體事例時,我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他們學習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選擇先學習哪一件事例。在學習“作者回憶母親和自己在公園的大樹下捉迷藏的快樂、溫馨的情景”這部分內容后,我及時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和母親在一起時最快樂的事情從而勾起學生快樂的回憶和幸福體驗。
在學習“母親在海邊因找尋作者而臉色憔悴不堪、聲嘶力竭地呼喚”這一部分內容時,我采用抓重點句進行感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讀中感悟文中那深厚、親切的母愛。并注重聯系生活進行課外拓展,讓學生思考討論:如果課文中的母親在海邊一直找不到“我”,可能會怎么樣?同學們思維活躍,有的說:可能會昏倒,得一場大;有的說:可能會急得發瘋;有的說:可能會跳海自殺。于是我趁機讓同學們聯系自身:如果自己發生了什么意外,母親會怎么樣?我講課的這個班的'學生正好都是住校生,我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同學們,我們在校學習一周才能回家,心中想念媽媽,媽媽在家也同樣想念我們,但她更擔心我們的安全,怕我們在外有什么意外。同學們,為了疼我們愛我們的媽媽,無論是在校學習、玩耍,還是在周末回家的路上等,我們一定要事事處處小心,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好嗎?”
在《母親的呼喚》一課的教學中,我用自己的真實情感做學生情感的催化劑,課堂上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單純地“教教材”,而是以教材為憑借,展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情感與情感的激發,生命與生命的彼此交流和悅納。這節課在我和學生心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受到老師的感染后,如果我能及時控制學生情緒,讓大家充分發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悟及受到的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將相和,這篇文章講完了,留下了許多的沉思,我也知道教學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正是在這不斷的反思中,教學才日趨成熟。 本課教學,有以下幾處值得提倡之處:
一、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學生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問學生:廉頗說藺相如就*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那么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說出了哪些話,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從而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二、對文本進行了加工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1、在學習負荊請罪內容時,結合文章此處的留白,讓學生自已設計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并表演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2、創新性的設計板書,給了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人物特點,設計了一幅對聯,上聯是:宰相肚里能撐船,讓學生結合人物品質,對出下聯來,學生很快就對出:將軍背上能負荊,對人物的品質銘記于心。
三、注重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訓練 !注重了朗讀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讀出人物的不同心理來,如,讀廉頗的那段話時,要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讀藺相如與秦王的對話時,要讀出理直氣壯的大無畏精神來,而讀藺相如與下人的對話時,要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來。
2、注重了理解課文方法的訓練。理解人物品質時,注重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品析,從中體會出人物的品質來。并指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在書上適當批注。 在教學中,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的改進:
一、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及時,評價的語言還不夠豐富。評價學生,是對學生現階段學習方法的一個小結,也是 調動其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因此做為老師一定要關注并評價每一次學生的發言,用真心的鼓勵換取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有適當的點睛之筆。當學生體會到人物的品質時,做為教師要有梳理、概括學生的零亂的發言的能力,把學生語言中提到的閃光點做一下恰當的結語,這樣對文章的內容學生就會產生整體的認識。
三、還要在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分析,閱讀的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6-13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2-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