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王陽明經典語錄

        時間:2023-01-26 08:27:30 名人經典語錄 我要投稿

        王陽明經典語錄大全

          1.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王陽明經典語錄大全

          2. 知行本體 ,即是良知良能。

          3. 博學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篤行只是學之不已之意。

          4. 心之良知是謂圣人,圣人之學,惟是致良知。

          5. 私欲日生,如地上塵,一日不掃,更又一層。

          6. 心即理也。無私心即是當理,未當理便是私心。

          7. 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

          8. 圣人與天地民物同體,儒佛老莊皆我之用,是之謂大道。

          9.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10. :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11. :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里,不須外面添一份。以此存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是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12. :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

          13. :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繆。所以雖在圣人,猶如‘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情奉養的儀節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愛于是日又有省。

          14.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不是著你只恁的便罷。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后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只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后別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么意?某要說做一個,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

          15. :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于舊聞,不求是當?

          16. :‘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

          17. :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

          18. :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

          19.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 :‘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天理’即是‘明德’,‘窮理’即是‘明明德’。”

          21. :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人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所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則意誠。

          22. ::‘禮’字即是‘理’字。‘理’之發見可見者謂之‘文’,‘文’之隱微不可見者謂之‘理’,只是一物。‘約禮’只是要此心純是一個天理。要此心純是天理,須就‘理’之發見處用功。

          23. :約禮’即是‘惟一’。

          24. :心一也。未雜于人謂之道心,雜以人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

          25. :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為主,人欲又從而聽命者?

          26. :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修飾文詞,以求知于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啟之。

          27. :專事無為,不能如三王之因時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學術。因時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必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業。后世儒者許多講來講去,只是講得個伯術。

          28.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復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

          29. : 《詩》非孔門之舊本矣?鬃釉疲”放鄭聲,鄭聲淫。‘又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鄭衛之音,亡國之音也。’此是孔門家法?鬃铀ㄈ倨,皆所謂雅樂,皆可奏之郊廟,奏之鄉黨,皆所以宣暢和平,世儒附會,以足三百篇之數。蓋淫袟之詞,世俗多所喜傳,如今閭巷皆然。‘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是求其說而不得,從而為之辭。

          30. :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功夫,非‘惟精’之外復有‘惟一’也。‘精’字從‘米’,姑以米譬之。要得此米純然潔白,便是‘惟一’意。然非加舂簸篩揀‘惟精’之工,則不能純然潔白也。舂簸篩揀是‘惟精’之功,然亦不過要此米到純然潔白而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者,皆所以為‘惟精’而求‘惟一’也。他如‘博文’者即‘約禮’之功,‘格物’‘致知’者即‘誠意’之功,‘道問學’即‘尊德性’之功,‘明善’即‘誠身’之功。無二說也。

          31.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學只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

          32. :今人存心,只定得氣。當其字靜時,亦只是氣字靜,不可以為未發之中。

          33. :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字靜不字靜。若靠那字靜,不惟漸有喜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有潛伏在,終不能絕去,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字靜?以字靜為主,未必能循理。

          34. :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用力,漸漸‘盈科而進’。仙家說嬰兒,亦善譬。嬰兒在母腹時,只是純氣,有何知識?出胎后,中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能識認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負,卒乃天下事無不可能。皆是精氣日足,則筋力日強,聰明日開。不是出胎日便求推尋得來。故須有個本原。

          35. :后儒不明格物之說,見圣人無不知無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時講求得盡,豈有此理?

          36.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37. :好色則一心在好色上,好貨則一心在好貨上,可以為主一乎?是所謂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專主一個天理問立志。

          38.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于美大圣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39. :日間工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40.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41. :方丈地內,種此一大樹,雨露之滋,土脈之力,只滋養得這個大根。四傍縱要種些嘉谷,上面被此樹樹葉遮覆,下面被此樹根盤結,如何生長得成?須用伐去此樹,纖根勿留,方可種植嘉谷。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養得此根。

          42. :人心天理渾然。圣賢筆之書,如寫真傳神,不過示人以形狀大略,使之因此而討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氣,言笑動止,固有所不能傳也。后世著述,是又將圣人所畫摹仿謄寫,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遠矣。

          43. :圣人之心如明鏡,只是一個明,則隨感而應,無說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講,欲是如此,是以與圣人之學大背。

          44. :只怕鏡不明,不怕物來不能照。講求事變,亦是照時事,然學者卻須先有個明的工夫。學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變之不能盡。

          45. :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46. :義理無定在,無窮盡。吾與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謂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堯舜,在堯舜之上善無盡;惡如桀紂,然桀紂之下惡無盡。使桀紂未死,惡字止此乎?使善有盡時,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見’?

          47. :是徒如靜養,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48.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謂上達未當學,且說下學。是分下學上達為二也。夫目可得見,耳可得聞,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學也;耳不可得聞口號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達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學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條達暢茂,乃是上達。人安能預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只在下學里。凡圣人所說,雖極精微,俱是下學。學者只從下學里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工夫。

          49.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50.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51. 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圣賢。

          52. 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

          53. 心即理也。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

          54.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惡莫深于襲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恥,四者備而禍全。

          55.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6. 學為圣人之道,學以致良知。

          57. 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則知道知天。

          58.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是未知。

          59.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陽明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王陽明經典語錄08-27

        王陽明經典語錄勵志140句10-12

        關于王陽明經典名句 王陽明經典名句霸氣心學02-03

        王陽明的名言警句[優秀]02-19

        王陽明關于立志的名言名句08-29

        2015經典語錄:網絡經典語錄06-10

        經典語錄09-09

        經典語錄07-11

        柴靜經典語錄-看見經典語錄06-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