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寬容的議論文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
人與人之間交往時,難免會產生茅盾和分歧,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相互的寬容和理解。
做人要善于學會寬容,不能對別人的一點過失斤斤計較,念念不忘,應該給別人留下改正的機會,而自己也不計前嫌,幫助對方一起進步。
那什么才是寬容呢?
有人說寬容如水,因為它可以使人們冷靜下來,從而看清事情的本來緣由,同時,也看清了自己;有人說寬容似火,因為更進的寬容意味著不僅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也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還有人說寬容乃一首詩,因為寬容不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某一件事物的處理上,而是升華為宇宙的胸襟,——對人如詩般的氣度。
這些我都承認“水”是溫暖的方式,“火”是溫暖的內涵,“詩”是博大的氣度,心平如水的寬容,已屬難得;雪中送炭的寬容,可貴至極;而至高境界的寬容,更令人動容,但我認為,寬容是理解的表現,只有理解別人,才能寬容別人,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要想活的更輕松就得學會寬容休想學會寬容,首先要做到理解。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氣度,是協調人際關系的潤滑濟,但我們也不能無原則一味地寬容,結果成了放縱的大好人,如果所謂的寬容成了姑息養奸,那這個世界豈不亂了套?因此,寬容要有一個原則,有一個度。
人和人之間需要理解,它能使無奈的朋友在尷尬中獲得些溫暖,在錯誤籠罩時看到一點光明。
朋友,請記。菏澜缟献顝V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天空;然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們的胸懷。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
縱觀歷史,歷史上每一個成功的人無一不是以寬容待人而成功的;每一個強盛的國家無一不是以“寬猛相濟”為治國之道的。只有寬容才能成就大業。
古之有云:“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政是以和”意思是只有將嚴政和寬容相結合才能使國家安定?v觀歷史,國家以寬容治國而步入昌盛的國家比比皆是。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那時,鮑叔助小白,管仲助公子糾。在雙方交戰時,管仲曾用箭射中小白,使小白險遭喪命。后來,小白稱為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腹肴蚊U叔為國父,但鮑叔心胸寬廣,有知人之明,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并且舉出了自己五個不及管仲之處加以推辭。齊桓公也是一個寬宏大量的、善用人才的`人,他采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管仲,任他為相。管仲任相后,為報答恩情,協助桓公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是,使齊國轉弱為強,成為了春秋前期最強的國家。
寬容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武器,是解決矛盾的鑰匙,它能夠遮掩一切過錯。寬容也是一種風度,只有擁有博大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度量才能成大事。正因為齊桓公對管仲不計前嫌,齊桓公才得以實現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宏圖霸業。
三國時,劉備將自己得到孔明稱為“如魚得水”,而關羽和張飛兩兄弟卻不以為然。當敵軍來犯時,關、張二人便以“魚”、“水”對孔明冷嘲熱諷,但孔明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令關、張二人對孔明欽佩不已。
寬容之心能使一個人縱橫馳騁,對待世事心平氣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想,如果當初孔明爭纏不休,定會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那新野之勝又從何談起呢?
歷史上以寬治國,鑄就強國的例子還有很多。
唐朝時,唐太宗寬容為懷,不對魏征屢逆龍鱗斤斤計較,才使得唐朝進入“貞觀之治”的強盛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正因藺相如對廉頗寬容,才促成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使得趙國進入固若金湯的時期。然而,反觀歷史也有不少人因喪失寬容而遺臭萬年、遭人唾罵。秦王子嬰“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商紂王“履絕路而自焚”何也?亦仁義不施也。
唐王、藺相如寬容待人,從而造就一代強國,名揚千古;親王子嬰、商紂王不施仁義,使祖先基業毀于一旦,遺臭萬年。這一段段歷史片段無疑都在告訴我們只有寬容別人,才能成就大業。
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辭細流,方能成其大。一個人若要成功,成為那壁立千仞的泰山,那容納百川的江海,唯有學會寬容待人。因為寬容方能才就大業。
【有關寬容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珍愛生命的議論文08-26
培養寬容的品質08-16
如何培養寬容的品質08-19
寬容和友誼的名言11-27
誠信和寬容的名言11-23
英語關于寬容的名言11-22
寬容的力量職場故事06-17
寬容名人故事12-11
寬容作文評語06-28
拓展游戲:寬容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