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珠三角企業困境:昂貴的工人
時間再往前追溯,在阿迪達斯和耐克撤離之前,Clarks、K-Swiss、Bakers等國際鞋業巨頭也已紛紛增設在越南、印尼的生產線。
分析人士指出,耐克、阿迪達斯等外資服裝巨頭紛紛關閉在華工廠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勞動力成本近年不斷上升。
阿迪達斯選擇關閉其在華唯一工廠之前,另一行業巨頭耐克就已經關閉中國生產線。
人力成本吞噬企業利潤
《中國企業報》記者在東莞長安振安工業園看到,華南電子廠打出“月綜合收入3000元”的廣告,不遠處的思拓廠的廣告是“誠聘男女普工,月綜合工資2100—3200元”。
人力成本上升讓企業主們頭疼不已。
東莞洪宇鞋業公司的嚴老板告訴記者,現在利潤率本來就不高,如果員工工資漲得過快,將使企業面臨無錢可賺的風險。
此次在東莞的采訪中,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家族企業經營一間機械加工廠十多年,四五年前人工成本開始上漲。為了留住工人,工廠給工人每年平均加10%工資,還提供四人宿舍與一天三餐的待遇。到了2010年,用工成本“瘋漲”。普通一線工人2000元都留不住,一線工人幾個核心崗位工資更是超過5000元。最后,高昂的成本讓企業幾乎沒有利潤可言,不得不推掉部分訂單,辭退部分工人。
商務部研究員金柏松調查發現,東莞的純代工制鞋企業,人工成本占80%左右,高端制鞋企業的人工成本占18%。
記者了解到,不斷上漲的物價和新生代勞動力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工人們對工資標準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常年持續的“用工荒”也促使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用人成本壓力大增。
中國勞動力的成本優勢也正在逐步減弱。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是東南亞的兩倍。
據日本貿易振興會的統計資料顯示,與中國相比,同樣條件下,越南的生產成本比中國低15%至30%;相對于我國內地,去年越南工廠工人的平均月薪約為136美元,印度尼西亞約為129美元,而中國工人已經達到413美元,是越南和印尼的二倍以上,這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的確很敏感。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易定紅認為,目前中國制造業的人力成本已經開始超越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利潤較低、相對簡單的產業,比如服裝業,很多跨國企業將生產工廠向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
易定紅分析,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除了物價上漲等因素外,逐漸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提高了工人的工資水平。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副所長楊黎明表示,雖然工資水平不斷上升的趨勢不會改變,但經濟增速放緩已經影響到企業的支付能力,過快的工資增長會增加企業成本,甚至造成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企業主親自替補工人不足
“看看能撐到什么時候吧,如果大環境繼續這樣惡劣的話可能就要把廠子給關了。”說起自己工廠的近況時,廣東中山的私營企業主陳先生對《中國企業報》記者坦言。陳先生的廠子是做五金機械的,今年因為訂單不足,留不住工人,本來二十幾人的機械廠現在只剩下四個工人在職,十分艱難地維持著。
林少文是廣東豪達工業模架有限公司的總負責人,他的公司經營模胚、模架、模具及相關配件已有20多個年頭了。盡管從去年7月開始,許多企業都虧本、停業、倒閉,但豪達工業模架有限公司卻在低迷中艱難地維持運營。“今年倒閉的企業多數是員工數量在一兩百到五六百之間的企業,這一類企業人多開銷大,一沒有訂單就面臨停業危機,不像那些幾十人的小公司,靠少量的訂單也能勉強維持。”林少文說,“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人手,以前中國的人力成本低,可以保持產品低價優勢,如今人工普遍上漲,因此許多大型制造業企業難以為繼。”
陳先生認為,大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技術含量還存在產品單一、依附性強的弊病,這點在機械制造業、玩具業、服裝業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因為目前這些行業還是勞動力主導而非技術主導,整體的產業結構效益低下,專業性不強,所以這些致命的自身缺陷讓它們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襲來時一蹶不振。
陳先生告訴記者,公司給工人的基本工資在2000到3000元之間,但仍招不到足夠的人手。他說,公司以前有十幾名工人,但從2008年開始逐漸有人離職,離職的主要是嫌工廠環境惡劣的年輕工人。“現在只剩下4個人了,我必須親自動手才勉強維持工廠正常運作。”據陳先生介紹,目前招工很困難,工人自身素質不夠卻要價高。但公司如果再升工資,就要虧本經營了,實在升不起工資。
后悔未用機器替代人工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中國必須謀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本強國。但“留給中國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多了”。
然而,據《中國企業報》記者了解,對眾多中小制造企業而言,轉型卻面臨現實難題。
“生存的壓力讓我們中小企業感到必須轉型,可是轉型面臨許多現實問題:怎么轉?往哪里轉?拿什么轉?而且,轉型還需要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支持。”在談到目前熱議的轉型問題時,東莞萬豪玩具廠的肖經理顯得有些無奈。
還有部分中小企業向記者表達了顧慮,企業轉型一是需要追加投資,二是未來不一定能夠產生效益。
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分析稱,中小企業轉型是痛苦的。“由于工資提高,勞動率并未增加,導致勞動成本提高,低成本優勢減弱,使得我國中小企業處于世界兩方面夾攻:一是東南亞的人力資源優勢,二是高技術國家的技術優勢。”
陳乃醒建議,企業如果要轉型,首先管理要轉型,再也不能依靠過去粗放的管理。二是加大投入,對落后技術進行改造。“企業家要認清形勢,淡定情緒,做最熟悉的事,注重專業,踏實苦干,堅定前行。”
面對嚴峻的客觀形勢,提高管理和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東莞洪宇鞋業公司的嚴老板對《中國企業報》記者介紹說,十年前,東莞普通制鞋工人工資每個月才五六百元,那時許多老板認為投資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購買先進設備完全沒有必要,低工資足夠保障企業利潤,正是這種思想讓許多鞋廠僅僅滿足于代工,且管理粗放,發展緩慢。面對工資成本上漲,再加上訂單不足等因素,抗風險能力不高。
“我有個同行朋友,幾年前就意識到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的問題,因此在提高管理能力,向管理要效益的同時,還引進先進機器代替人工以提高效率。這幾年,他們陸續花費數百萬元購買了一些機器和數字化設備以代替人工。”嚴老板介紹說,“當時我們都不理解,現在明白了,如果說機器替代人工可以提高兩倍以上效率,數字化設備則可以提高五至十倍。”
“比如花費五十萬元購買一臺數字化設備,一年就可以為企業節省六十萬元以上的生產成本。”嚴老板羨慕地對記者說,“一來可以節省生產成本,二來可以減少‘用工荒’的難題,可謂一舉兩得,太值了。”
【珠三角企業困境:昂貴的工人】相關文章:
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05-01
工人跳槽與企業對策08-01
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05-09
中小企業文化創新的困境及措施05-21
企業物流管理的困境和解決方法02-21
企業工人退休申請書06-01
企業工人工作總結12-21
社會導游的困境06-20
困境拓展游戲05-16
創業融資的困境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