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末2.5天休假是否會成為紙上福利
背景介紹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制定帶薪休假實施細則或計劃,抓好落實;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可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結合,錯峰休假;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優化調整夏季作息,讓職工將周五下午與周末相結合形成2.5天的小短假,為職工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條件。
2.5天休假意味著:每周40小時工作制有條件地減為36小時
國辦的意見,發出了改革現行休假制度和周工時制度的強烈信號。帶薪休假和錯峰休假,彌補的是去年全國假日辦撤銷以后的節假日剛性安排,周末2.5天休假,則意味著每周40小時工作制將有條件地減為每周36小時工作工作制。對于全國員工來說,能夠減少工作時長而增加休假權利,當然是普惠式的福利。
這種福利我們真能享受到嗎?不樂觀!
據人社部不久前的一項的調查顯示,目前帶薪年假落實率大約只有50%。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相對落實較好,而民營企業、中小型企業落實較差。帶薪年假實際上演變成了一種二元化福利制度。至于周末2.5天休假,可以想象,即使拋開沒有條件落實的行業和單位得以全面推廣,也可能同樣演變成另一種二元化福利制度:能夠享受帶薪休假的單位會將其剛性化,而薪資不會受到影響,行業不景氣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等組織則有可能將其視為削減員工薪資的合法借口,員工要享受這項福利,可能得通過被迫的有償購買才能換取。
勞動力市場存在差異,所以難言公平
之所以可能出現這樣難言公平的差異,是因為勞動力市場本身存在著巨大差異。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這一類組織,基本不存在市場化的雇主和雇員概念,員工工作時長與單位效益之間的關聯度也不緊密,因此有條件執行一套相對穩定、能夠增值的福利制度。
雇主為大的行業中,休假勢必遭遇現實阻力
而其他組織則沒有這么幸運,不管是什么行業,目前都是典型的雇主市場,而且單位勞動效能普遍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一是雇員缺乏與雇主就自身福利進行談判的通道和能力,二是工作時長起著彌補生產效能差的作用,雇員的工作時長對其收入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形成了雇主不愿休假、雇員也不敢休假的常態,再好的休假福利制度,在這里也只能是紙上福利。
實際上,在雇主為大的行業和單位里,能夠兌現節假日加班依法予以補償,能夠保證雙休日已屬難得。擴大帶薪休假覆蓋面,推行周末2.5天休假,勢必遭遇現實的種種阻力。
普惠福利不異化成不公平制度的解決辦法
能不能讓職工的休假權得到更好的保證?能不能不要讓本應普惠的福利政策不要異化為一些人能夠享受、其他人望之興嘆的新的不公平制度?
首先,別讓休假權工具化。近年來,集中休假制度導致全國景區不堪重負,不少景區遭到破壞是事實,旅游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也是事實,但如果只把休假制度改革作為改善旅游經濟財表的驅動力和目標,休假制度改革就可能工具化,員工休假權難以得到保證的弊端就無法革除。如此一來,愿景就只能繼續是愿景。
其次,應該把強調員工的休假權視作優化人力資本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國勞動力負擔大、壓力大舉世聞名,在一些著名企業中不乏悲劇發生。盡管過勞能夠迅速換取財富,但長遠來看,過勞不會增加單位生產效能,反而會制約產業和企業的升級轉化。經濟發展到今天,應該提倡的不是加班文化,而是休假文化。
再次,對于明顯違反休假和作息制度規定的行為,必須加大稽查力度。政府稽查不可能觸及到微觀層面的各個方面,因此,平衡雇主與雇員的議價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別讓假期變成嘴邊夠不著的大餅
總而言之,休假制度的頂層設計,必須圍繞強化權利意識來設計,而不能追求利益化。這樣,現有的結構性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帶薪休假和周末2.5天休假才可能惠及更多的人群,而不至于要么為部分人享有,要么成為放在嘴邊卻始終夠不著的大餅。
更多相關文章:
【周末2.5天休假是否會成為紙上福利】相關文章:
你是否已經成為“鐘擺族”08-18
牙周炎是否會傳染10-21
抑郁癥是否會遺傳06-04
強迫癥是否會導致智商變低07-09
延遲退休年齡是否會“搶飯碗”?06-17
如何在紙上畫油畫05-14
紙上談兵的典故02-26
把經驗寫在紙上的員工管理08-11
休假的通知12-21
精神分裂癥是否會遺傳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