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場上要做職業化的自己
經理讓新來的實習生復印一堆文件,實習生手腳利索,很快就把復印件交到了經理的面前。經理看后,卻大為不悅,一句“畢竟是剛進社會的大學生呀,就是不夠職業。”原來,那個實習生復印完畢后,并沒有把文件整理、裝訂,而是將一大堆復印件一咕腦兒地給了經理,似乎暗示說,復印的任務我完成了,剩下的你自己來吧。
又有,某執業律師約見當事人。說好上午10:00在律師事務所見面,結果律師遲到了一刻鐘,理由是堵車。同時,那個律師一身休閑裝打扮,著圓領T恤、穿牛仔褲、腳上是一雙旅游鞋。盡管也拎了一個公文包,但當事人看到眼前這個律師的著裝,總是隱隱感到不安——這樣的律師夠專業嗎?這樣的律師能打好官司嗎?這樣的律師能維護我的利益嗎?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并不以行業、職位、性別、國籍為限。不論表現形式如何,也不管犯錯的要點在哪,它們都圍繞一個話題展開——什么是職業化以及如何實現職業化。
對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雖然如此,但有關職業化萬變不離其宗的總是這么幾點:
第一,職業化是現代商業文明的體現,是商業規則的基礎之一,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員工之間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必須遵守的道德與行為準則;
第二,職業化關系到職業品質、也涉及到職業倫理,作為職場人士,擁有專業的知識、嫻熟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要有優秀的職業品質。職業品質對于職場人士來說就是職業化的操守,就是具有相應的職業水準、職業責任、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
第三,職業化也是企業文化的一種表現,在職場上大家用同一種語言說話,用同一種行為和道德準則來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時候只有規規矩矩、條條框框才能讓事情順暢進行,按計劃發展。因此,可以把職業化理解為一種教養、習慣、規范、信念;第四,職業化是一種體制、一種機制。職業化的管理是一種制度,它依據的是一定的標準、原則和尺度,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靈活的管理方式對大到公司小到部門等組織進行管理。于是,職業化也就成了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
職業化就像管理一樣,歸根到底是一種實踐、一種體驗,而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當然,這不是說在實現職業化的道路上沒有方法指引、原則指導,而是說不能太(完全)受限在理論的藩籬內。
就前面舉的兩個例子來說吧。在第一個案例中,那個實習生之所以不職業的原因在于,他沒有準確區分“完成任務”和“追求結果”的不同。在他看來,經理讓他復印文件,只要復印完就好了,此時,他的行動邏輯是“我要完成任務”。但作為一個職業人,他應該明白,經理不僅是要他復印文件,更是要他在復印完畢后有條理地整理裝訂,方便經理審閱。也就是說,整理、裝訂是復印這個任務的延續,是創造任務結果、提升行動價值的一種必要途徑。但由于那個實習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便想當然地認為經理“只是”讓他復印文件了。在第二個案例中,那個律師顯然是沒有重視日常細節,也沒有什么時間觀念可言。即使我們假設那個律師很有本事,常常能打贏官司,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專業的,至少就其行為、舉止、外表、談吐來說,他還不夠像大律師,更是沒有一個專業、嚴謹、規范的法律人的樣子。
有人說,職業化的員工可以造就更具競爭力的企業,而職業化的員工也將為員工的自身成長創造更大的機會和空間。這話不假,但需要作一點補充,那就是個人要決勝未來,靠的是專業主義和即戰力(大前研一語),而職業化就是通往它們的必由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是否職業,不僅關系到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而且還事關在社會競爭中的個人品牌和核心價值的有無,在此,它的重要性已遠遠超過工作的范疇而上升到人生層面……
【職場上要做職業化的自己】相關文章:
職場上要做好職業化的自己08-05
職場上要不要做個強勢的領導08-31
職場上給自己充電的方法01-04
職場上不要做女同事討厭的10種男人08-08
職場上如何管好自己的嘴08-08
職場上混日子等于輸了自己07-18
職場上不可放大自己的缺點07-28
在職場上如何生存改變自己08-03
認識自己做職場上的蘭博08-04
職場上就是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