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7考研的接近,考生們也都在積極備考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于考研經濟學需掌握的90個概念,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濟學——研究如何實現稀缺資源的佳配置,以使人類需要得到大限度滿足的一門社會科學。
資源的稀缺性——指相對于人類無限多樣性的需要而言,經濟資源數量總是相對不足的,取用時要付出代價。
規范分析——研究經濟活動“應該是什么”以及社會經濟問題應該是怎樣解的。
實證分析——描述經濟現象“是什么”以及社會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
需求——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某種商品或勞務的數量。
需求量的變化——某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需求水平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示范方向的變動關系。
供給——生產者在某一時刻和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上對某種商品或勞務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數量。
供給定律——商品價格與供給量成正比。
均衡價格——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的價格,即需求數量等于供給數量的價格。
均衡數量——需求價格等于供給價格時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稱為均衡數量。
需求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因其本身需求量的變動程度。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種商品或勞務價格變動引起另一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需求收入彈性——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消費者收入的變動引起某種商品或勞務需求量變動的程度。
蛛網模型——運用彈性原理解釋某些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時發生的不同波動情況的一種動態分析理論。
蛛網穩定條件——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市場價格變動對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影響相同。
效用——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邊際效用——某商品的消費量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減量。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愿意為某種商品或勞務支付的價格與其實際支付的價格的差額。
消費者偏好——影響和制約消費者行為的重要主觀心理因素。
消費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價格條件下,共賣各種商品的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所能獲得的總效用大的狀態。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所有組合的點的軌跡。
邊際替代率——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恩格爾系數——食物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
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的曲線。
收入-消費曲線——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衡點的變化軌跡。
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吉芬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
攀比效應——較為典型的連帶外部正效應,消費者的一種趕時髦的偏好,即想擁有一種其他消費者已擁有的商品。
虛榮效應——較為典型連帶外部負效應,消費者想擁有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的或獨一無二的商品的偏好。
洛倫茨曲線——用縱軸表示社會財富百分比,橫軸上將所有人口按照從低收入到高收入從左向右排列,將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擁有的社會財富的百分比積累起來,相應的點連成的曲線。
基尼系數——是用來評價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是經濟社會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測性和可比性。為絕對均等線OY與洛倫茨曲線之間的面積與絕對均等線以下面積之比。G=A/(A+B)
人力資本——指人們以某種代價獲得并在勞動力市場上具有一種價格的能力或技能。
機會成本——生產者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其他可能的大收入;蛘呷肆Y本進行其他活動所創造的大價值。
在職培訓——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對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有酬勞動的各類人員進行的再教育活動。
一般培訓——職工經培訓后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及可以用于原廠商,又可以用于其它廠商。
專門培訓——職工經培訓后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只能用于原來的廠商。
生命周期儲蓄動機——人進行儲蓄的動機來自于對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們喜歡將收入均軍分配在所有時期上。為了退休后能消費而儲蓄。
鐘型收入曲線——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時期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時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以收入為縱軸,年齡為橫軸形成的曲線。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將某一生產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后,總產量的增量及邊際產量將會出現遞減現象。
等產量線——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邊際技術替代率——技術水平不變條件下,等產量線上一種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種投入要素的比例。
產出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變,單獨變動一種投入的數量時,這種投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產量的相對變動。
生產力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率變動時的產出相對變動。
替代彈性——技術水平和投入價格不變的條件下,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相對變動引起的投入比率的相對變動。
規模報酬——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統一比例變動后產量變動的情況。
生產函數——一定時期內,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中所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技術進步及類型——能夠使一定數量的投入組合產出更多產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分為資本使用性技術進步、勞動使用性技術進步、中性技術進步。
成本——廠商進行生產活動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或生產要素所有者必須得到的報酬或補償。
隱含成本——應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要素,但實際上沒有付的報酬。
增量成本——由于某項生產決策而產生的相關成本,即總成本的增量。
經濟利潤——又稱超級利潤,廠商銷售產品的總收益減去按機會成本計算的生產成本的余額。
學習曲線——也叫進步函數,是用來反映平均成本隨累計生產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變動情況的一條曲線。
生產經濟區——在等產量途中,將分別代表要素投入的邊際產量等于0的投入組合點連接起來的曲線即為脊線,脊線之間的區域為生產經濟區。
規模經濟——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趨勢。
范圍經濟——多產品企業的聯合產出超出單一產品企業產出的總和。即聯合成產超出分別產出之和。
成本彈性——技術水平和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總產量沿擴展線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總成本的相對變動。
企業——存在已久的經濟組織形式,是一個為了獲取利潤而從事生產和銷售活動的經濟單位。價格機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組織。
交易成本——為了交換活動而耗費的成本。
創新——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或者通過企業家的活動將一種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現金——指企業庫存現金可以隨時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現金等價物,具體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和現金等價物。
現金等價物——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于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和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
現金流量表——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業獲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能力。
委托-代理問題——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大化,并且兩者的效用大化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表現為道德風險、追求銷售收入大化、在職高消費。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不確定性、不完備契約導致。
委托-代理理論——針對現代企業制度中顯示存在著的委托-代理問題產生的理論。
信息不對稱——指契約關系中的一些參與人擁有而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信息的狀況。
不完備契約——指一個契約不能準確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態,以及每種狀態下契約雙方的義務。
剩余索取權——企業收益在支付要素報酬和投入品價格之后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權。
市場——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或指同種商品由供求雙方作用形成價格的“地方”。
市場結構——指某種商品或勞務在市場上的競爭程度,影響其主要因素:廠商數目多寡和產品的差別程度。
完全競爭——純粹競爭,不存在任何壟斷因素的市場情況,不受任何障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
停止營業點——市場價格為MC與AVC的交點時,只能收回可變成本,是停止營業點。
廠商短期供給曲線——完全競爭市場上,MC曲線位于AVC曲線低點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廠商出售一定數量商品后,從每一單位商品中得到的貨幣收入。
邊際收益——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帶來的總收益的增加值。
邊際物質產品——生產技術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后追加一單位要素時總產量的增加量。MPP
邊際產品價值——后追加一單位要素時增加的邊際物質產品的銷售。VMP=P.MPP
邊際要素成本——后追加一單位可變生產要素所引起的廠商總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場同時達于均衡的狀態。
帕累托適度——生產資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變好,并使另一個人的處境變壞,已使集合體的效用達到大值的狀態。
壟斷——獨占,是市場處于完全由一家廠商所控制,市場上只有一個供給者的市場結構。
壟斷競爭——廠商間存在著產品差別,競爭與壟斷因素并存,以競爭因素為主的市場結構。
自然壟斷——某些產品需大量固定設備投資,規模經濟十分顯著,成為自然壟斷。
尋租——通過尋求或維持在行業內的壟斷地位來尋求和維持業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動。
寡頭壟斷——寡占。壟斷與競爭因素并存,并以壟斷因素為主的一種市場結構。市場上存在為數不多的幾家壟斷性廠商,進行著激烈的競爭。
古諾均衡——雙頭市場上的廠商反應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古諾均衡,各廠商在給定競爭對手的產量時,實現了自己大利潤的產量,此時任一廠商都不會有改變產量的沖動。
價格領導——一個行業的價格通常由某一廠商率先制定,其他廠商跟著定價或變價。
卡特爾——在寡頭壟斷市場上,如果少數廠商在統籌分配市場份額,決定出售產品的價格或條件,控制出口的數量和質量,分享利潤或收益,交換技術、商標或專利等方面達成公開的聯合協定。
差別定價——價格歧視,指廠商在相同時間內以相同產品向不同的購買者所取不同的價格,或在充分考慮生產、銷售以及風險的變動后,相同產品的銷售價格與其邊際成本不相稱。
撇油法——在開始階段采用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以便將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來。
成本加成定價——所定的價格應能涵蓋取得或生產產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業按目標回報率獲得的利潤。
基本競爭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大化的消費者;理性的、追求利潤大化的廠商;完全競爭的市場。
市場失靈——現實經濟運行中,市場機制表現出自身難以克服的許多缺陷,市場經濟沒有達到經濟效率的運行狀態。
外部性——當廠商或者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他人,卻沒有得到補償或給予支付的情況。
時間外部性——目前的某項經濟活動對未來時期可能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空間外部性——某項經濟活動在一定空間上對周圍經濟主體造成的額外受益或損失。
貨幣外部性——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技術外部性——不能通過市場價格體現出的外部性。
科斯定理——如果產權是明確界定的,而且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為零,則無論初始有哪一方擁有產權,都能帶來資源的有效配置。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力量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有極端正外部性。
準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競爭性,但可以排他,如消防、醫療、交通等。
公共資源——具有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公益物品——政府強制消費的物品,如義務教育等。
公害物品——政府禁止消費的物品,如毒品。
污染許可證交易——政府對付污染造成的外部性的手段,使廠商擁有許可證才能排污,但是許可證可以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