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慧去年從荷蘭留學回國,社交網絡就成了她搜集各類職位信息的來源。除了關注一些人力資源中介機構的微博,林曉慧還加入了幾個豆瓣的小組,和網友分享職位信息和求職心得。
在異常激烈的求職競爭中,及時、快速地掌握各類目標職位信息成為其中的重要環節。為求“先發制人”,社交網絡成為不少海歸獲取求職信息的渠道。
信息獲取新渠道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用戶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使其日益成為求職信息的“集散地”,發布招聘信息的主體也日趨多元。個人、企業和一些專業的人力資源中介機構都成為信息源,海歸社會團體、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也利用官方微博,有針對性地發布各類招聘信息。輕點鼠標即可接收相關的求職信息,并能以“微話題”、“小組”等多種形式實現信息共享,這獲得了不少海歸的青睞。
在美國學習傳媒的周創今年剛回國,他已在微博上關注了不少傳媒業界人士。他說:“由于我一直在海外學習,對國內行業并不了解。通過關注他們,能及時掌握業界的最新信息。自己看到了可以與他們聯系,咨詢相關事宜。”
有效的輔助手段
在一些專業求職網站上,常出現企業打著招聘的旗號做廣告的現象,與之相比,微博、豆瓣這類社交網絡上發布的招聘信息更為準確和及時。
另外,社交網絡自身的社交功能也能夠幫助招聘信息進行更有效地傳播。因為社交網絡中的好友基本都在一個相似的圈子當中,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可能具有相關性。周創表示,時間長了,這個圈子會越來越大,同一個圈子的人越來越多,會發現很多有“營養”的微博。同一條信息的轉發次數越多,就能夠被更多感興趣的人看到。
但是,在海歸求職的過程中,社交網絡更多是一個輔助性的信息來源,并不能成為求職的全部。海歸精英網創始人王國偉指出,社交網絡上的招聘信息可以實現小范圍的轉發和傳播,但是大范圍的不行。這些信息對求職有幫助,但是作用有限。
社交功能仍需完善
社交網絡的一個特點是信息的碎片化,在這些平臺上每分鐘都會產生海量信息,其中的招聘信息更是分散,F有的搜索方式也不正式,用戶需要一條條去檢索,甚至去核實。即便海歸在微博上有關注一些招聘賬號、加入一些群組,可正巧看到他們所發布或轉發的招聘信息的概率也不是特別高。
此外,社交網絡在海歸求職過程中所發揮的社交功能還不完善。王國偉說,現在社交網站上的很多求職信息其實還是在直接推送,缺乏足夠的互動交流,這與傳統招聘網站發布信息的功能差不多,互動的優點沒有完全展現。
王國偉最后也建議,如果是應屆畢業回國的海歸,還是應該通過正規的大型求職網站去應聘。不過海歸平時多關注社交網絡上的招聘信息,有意地去提升自己的素質,總結別人的經驗,也可以提高自己求職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