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海歸月薪不足萬元,超過半數期待去一線城市發展,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近日,教育部發布的《2014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下文稱《藍皮書》)再次引起公眾對于留學人員這一群體的關注和熱議。
據不完全統計,永康在海外留學人員有1500余名,已經回國創業的有600多名,其中回永康創業的有400多名,這一人數還在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在永康各類出國留學人員及學成回國人員中,就業難,低齡化等現象普遍存在。有業內人士建議,面對這些現象,家長和孩子應該提前進行考慮和規劃,慎重選擇未來。
關鍵詞:就業難
《藍皮書》稱,2013年,約八成留學回國人員月薪低于1萬元,包括73.5%的博士生、86.6%的碩士生和88%的本科生。另外,有32.8%的博士生、40.86%的碩士生、47.74%的本科生月薪在5000元以下。
而約半數海歸希望的月薪區間在5000元~1萬元,23.32%的人希望月薪在1萬~2萬元,從數據來看,薪酬水平略低于他們的期望薪資。該報告還指出,超半數留學回國就業人員(57.94%)期望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地區尋找職業發展機會。
2010年,永康80后姑娘王一帆在英國北安普頓大學拿到了自己的碩士學歷,剛畢業那會,她和周邊同學的想法一樣,希望在一線城市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在大城市里轉了一圈后,王一帆發現,工作并不好找,找到的工作也和預期的相差較遠。“碰了不少壁后,我決定回到家鄉工作,落差肯定會有,不過,還是要看未來發展吧。”
和王一帆有相同遭遇的人還有很多,永康90后姑娘小玲(化名)畢業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平時學習刻苦的她,成績一直在學校里名列前茅,僅用了3年便完成了本科4年所需學分。不過畢業后,她也沒能找到適合的工作。最終,在父母的安排下,小玲來到了金華某銀行工作。
“我周圍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原本在國外學習很不錯的同學,畢業回國后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留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不過,身邊的海歸也不乏從基層做起,晉升較快的案例。”在永康90后小伙方圣棟看來,留學歸國人員視野更為寬廣,知識更全面,大多屬于“發展后勁大”的人才。
當然,方圣棟對于自己職業發展有著一定規劃,畢業于美國埃默里大學商學院的他,十分看好教育留學行業。畢業后,他來到了杭州,成立了佳棟教育留學服務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關鍵詞:低齡化
雖然找工作的形勢不容樂觀,但學子們出國深造的熱情依然高漲。
《藍皮書》顯示,我國留學回國人員年齡分布在22~34歲間的,占全部留學回國人員的95%。在留學背景上,具有本科學歷出國留學的人數最多,占全部出國留學生的47.31%,其次是高中畢業生直接出國留學。值得注意的是,低齡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1.98%的學生初中畢業就選擇出國留學。
“開始做留學咨詢以后,發現準備出國讀高中的學子越來越多,留學低齡化成普遍現象。”方圣棟說。
據方圣棟介紹,自己接觸過不少送孩子去美國讀高中的家長,他們都有一個統一的想法,就是越早把孩子送出國,越能占據優勢。“就拿申請美國學校來說,如果高中讀得好的話,申請大學比較有優勢,因為美國大學比較看中美國高中的成績,而且提前出去,在語言上也會較早地得到鍛煉。”
不過,留學低齡化的弊端也十分明顯,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心理發展的“黃金期”,一旦處理不當,將有可能引發各種矛盾和問題,使“黃金期”變成“危險期”。而這些學生初到海外,面對“無依無靠”的陌生環境,很容易產生迷惘、孤獨等情緒,很多生活問題也會接踵而來,從而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永康某事業單位工作的周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望子成龍心切的他,將兒子送往美國某高中就讀,周先生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兒子能順利進入美國大學讀書,可沒想到,孩子剛讀到高二,就出現了厭學的心理,開始排斥讀書,周先生無奈,只能把兒子接回國。“現在我十分后悔,沒有早一點幫孩子做好規劃,影響了他的前程。”
關鍵詞:早規劃
去年,永康市民李俊文將自己的兒子送往上海某外國語學校讀初三,并給兒子定下了一個“三年之約”,希望他能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做好去國外讀書的準備。
“在我看來,投資房產不如投資教育,雖然現在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國外學習的經歷對于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只不過,家長要理性對待留學,提早跟孩子溝通,早做規劃。”李俊文說。
“其實,越來越多的永康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他們會提早把孩子送往大城市的國際學校,讓孩子適應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去國外讀書。”方圣棟說。
在方圣棟看來,低齡留學會面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并非所有的學生都適合留學,應從家庭經濟條件和學生自身學習能力、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性格特點、未來職業規劃等多方面進行考慮,提前1~3年開始規劃,慎重選擇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