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專業是不是很多留學生學習的呢?韓國電影其實一直在不斷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對于電影專業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相關介紹,跟著YJBYS小編一起來看相關資訊吧,歡迎閱讀。
如果是藝術領域的特長生,高中畢業后具備了韓國語TOPIK3級及以上成績,并順利通過藝術專業的實技考核后,方可進入本科學習。藝術類專業的學費一般在5到5.5萬元人民幣/年。
推薦專業
演出影像學
演出影像學包含了文藝創作、表演、舞蹈、影像制作、電影學、攝影學、舞臺設計等專業。這些專業通過優秀的教師隊伍、同門、以及在校生的共同努力,培養出本領域內收到最高藝術教育的專業人才。同時,該學部通常會將編劇、演出、影像等融會貫通,探索新的藝術形式,通過實踐教育培養在制作現場上發揮力量的專業藝術家。
畢業后進路:戲劇、電影演員;影片制作人、導演、劇作家、廣播電視領域專家及演職人員。
推薦院校:中央大學、東國大學、建國大學
代表人物:尹恩惠 畢業于韓國中央大學院 電影制作專業
在韓國,人氣巨星尹恩惠畢業于韓國中央大學院,專攻電影制作專業。當時忙于電影、電視劇的尹恩惠抱著對學業的熱誠報考了中央大學尖端影像大學院影像專業,并得到大學院合格通知,專攻電影制作。熱播劇《想你》《未來的選擇》中的精湛演出有著超高人氣。
電影相關知識
即電影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6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臺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
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電影人發起大規模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媒體高度關注,韓國政府在極大壓力下,決定繼續Screen Quota政策令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韓國非官方性質的最高電影主管機構,其主要資金來源含電影票稅收及政府預算,每年約有4200萬美元的預算。振興委員會下設秘書處、漢城綜合影城和韓國電影學院3個主要單位,其下再分成9個委員會,主要執掌有政策擬訂、振興產業、輔助金審核執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國內外行銷推廣等業務。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以協調政府和電影人之間的矛盾而威望大漲,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協調才得以出獄并促成了韓國取消電影審查制度。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可以觀看;12歲以上可以觀看;15歲以上可以觀看;18歲以上可以觀看;限制放映。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政府交給電影振興委員會分配的輔助電影的資金。其輔助金主要發放對象是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制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70萬元)或制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也無須以獎項和內容上的附和為回報,主要目的是增加年輕的電影人成長學習的機會。一般商業電影則無輔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請無息或低利率融資貸款的方式“借”錢。
1996年,金大中競選韓國總統的施政綱領中提出“支持發展韓國電影的宣言”,并將之列入競選白皮書中,其中第五條便是“籌備釜山等各式國際影展,爭取國際認同、促進交流”。釜山電影節到至今已經舉辦了8屆,雖然名義上是“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為本國電影的向外擴張搭建良好平臺。釜山電影節為韓國獨立電影等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韓國第一次上演電影的時間是1903年。第一次向一般公眾放映韓國拍攝的影片的時間是1919年。這部影片的名字是《正義的復仇》,是由金陶山導演的。這是一種所謂的動態戲劇,為的是舞臺表演結合起來。第一部故事片《月下盟誓》是在四年后出現的。在1923年拍攝的這部影片是延百男導演的,這部影片是韓國的默片時代的前奏。1926年,演員兼導演羅云奎攝制了經典影片《阿里郎》,這是一部抗議日本殖民主義壓迫的影片。后來又出現了另外幾部關于同一個主題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