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3篇
朗讀者節目每期以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節目不僅僅是傳遞文字的溫度,還巧妙地將人的故事融入其中。今天yjbys勵志欄目為大家帶來了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3篇,希望大家喜歡!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一)
沒想到會看的淚流滿面。不論是濮存昕花白容顏回憶榮國威大夫救治其改變命運的感恩、國際醫生對戰火中兒童的祝福、柳傳志簡單質樸的婚姻致詞,還是是朱生豪情詩下相戀依舊的愛人、劉瑜真摯的母愛,又或是耄耋老人醉心翻譯事業,每一段真情點滴,都讓人熱淚盈眶。
來不及一一去了解朗讀者本身的故事,但是他們帶來的一段段文字,卻可以細細品讀。
濮存昕帶來的是《老舍散文》中的《星月大師》。大師筆下總是那種淡淡的情懷,平靜的敘事,卻包含真情。“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么樂趣與意義。”在成長的歷程中,誰又沒有遇到過需要感恩的人呢。
《答案在風中飄揚》那一聲聲質問,那一句句“Theanswerisblowinginthewind”作者鮑勃·迪倫對戰爭的質疑、無奈和無國界醫生蔣勵面對超出救治范圍的孕婦,感覺到的無力、無助以及快要崩潰都讓我們更加祈盼和平。
柳傳志的《寫個兒子的信》更是一個平凡父親對兒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當初自己的父親將這句話告訴柳傳志一樣,如今他又把這句話告訴即將邁上人生新起點的兒子,這種減壓式的鼓勵放手讓兒子去闖,和我們走出家門父母的那份殷切關懷毫無二般。
已經太久沒有看到這樣的愛情,二十多年仍處于熱戀中,為彼此讀情詩。當他們讀著朱生豪的情詩,雙目對望走向彼此,就像董卿說的,我還很少羨慕一種生活,但你們描述的這種生活,真的讓我特別羨慕。一起看花、看星星、看月亮,這樣的日常,確定不是詩人筆下的臆想。“醒來覺得甚是愛你”真實得仿佛可以看到晨光中你熟睡的模樣。“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你舍得么。“我愿意舍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愛而不得,即為羈絆。朱生豪和宋清如沒有長久的過上這樣的生活,但卻成了鮮花山谷夫婦真真實實的日子。
認識劉瑜是看她的《民主的細節》、《觀念的水位》,在她親和俏皮的文字中是對公共社會的滿滿關懷,而這篇《愿你慢慢長大》則是擊中心底的柔軟處。面對百天的小女兒那種深愛、期待,忍不住給她列下來一條條。“這個清單已經太長了是嗎?對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種苛刻是嗎?好吧,與其說媽媽希望你成為那樣的人,不如說媽媽希望你能和媽媽相互勉勵,幫助對方成為那樣的人。”多么通達的母親,不以自我意識綁架子女,只希望她快樂成長。“小布谷,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后壓軸出場的是亞洲首位獲得北極光文學翻譯獎的翻譯家許淵沖老先生,譯作就來不及讀了,不過這位還精力旺盛的老人確實可愛到我了。在解釋道自己名片上的“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笑著說自己是實事求是,“大家不知道看了沒有,反正是書在那嘛。”講到翻譯林徽因的《別丟掉》是因為喜歡一個女同學,自己也笑起來了,但是憶及當時的愛而未得,雙目盈淚,充沛的情感不能不引人動容。講到翻譯時,譯文的比別人好,比以前的自己好,這種樂趣無人可以剝奪。在講活著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可以記憶的日子,一句“還有不知道哪位作家說的了”真的是將可愛的真性情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我最開始看的時候,看到節目將訪談和朗讀結合起來還是有質疑的,但正如節目最開始董卿語言真摯,包含深情的介紹這檔節目“將值的尊重的生命和值的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本來還質疑主持人是否應該在訪問別人時表露過多個人情感,卻突然意識到她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傾聽者,和我們一起感動其中。
第一期雖然都是好文,遇見這樣寬泛的概念放上去也沒錯,但主題不夠明確。可以想象作為節目第一期,又想有深度,又要有影響力,還有有收視率,選擇時的糾結。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朗讀,屬于每一人。”期待下一期節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二)
《朗讀者》邀請合肥人談青春
2017年的電視節目,《朗讀者》絕對是最火的之一!現在這個節目要來合肥啦!本次主題詞是“青春”,邀請參與者講述關于青春的故事。
青春期里,你可能遇見了改變一生的那個人。今年76歲的科大教授張瑜,是錢學森近代力學系的第一屆學生。他的青春故事里是對知識的渴望,是科研人對于祖國的熱愛。這么多年過去,青春記憶里,恩師的話他仍記憶深刻。朗讀亭來到合肥之后,他在朗讀亭里分享了恩師錢學森的三句話:“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講述了自己的青春記憶。
你的青春是什么顏色?有沒有遇見重要的人或者讀到影響深刻的書?如果青春可以重來,你又會對當初的自己說些什么?經歷的人生低潮是如何走出來的?有沒有做過令自己一輩子都興奮或者都后悔的選擇?
即日起到5月10日,本報與@CCTV朗讀者 共同征集你的“青春”故事,任何你想說的故事、所有你所銘記的回憶,或喜或憂或近或遠,都可以整理成完整的一段故事,與我們分享。
參與者有機會獲得董卿回復
此次《朗讀者》節目組聯動全國10座不同城市的十家主流平面媒體(揚子晚報、半島晨報、北京晨報、華商報、楚天金報、新快報、江淮晨報、天津日報、生活報、城市信報),面向全國的觀眾發動征集有關“青春”的故事,在微博微信上發布。通過篩選的優秀作品在最后一期結束后由節目組和合作媒體的雙微展示。征集活動截止日期為5月10日。江淮晨報作為安徽唯一一家合作的媒體,將全程負責朗讀者青春故事的征集。
優秀的作品經篩選后將有機會得到知名主持人董卿一對一的語音回復。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三)
節目現場,82歲的郭琨坐在輪椅上,他曾經7次赴南極、長期在極寒環境下工作,多年傷病導致雙腿現在無法行走。當年郭琨接到去南極建科考站的任務時,他說:“事關民族榮譽、國家尊嚴,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把這件事情做好。”
話題轉到1983年,郭琨、司馬俊和宋大巧3人以觀察員身份第一次代表中國出席第十二次《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當會議討論到實質性內容、進入表決議程時,會議主席拿起小木槌一敲:“請非協商國的代表退出會場!到會議廳外喝咖啡!”會場上的這一“突然襲擊”是中國代表團始料未及的,面對中國在國際南極事務中“落后無權、落后被欺”的局面,郭琨滿腹郁悶,當即立誓:“中國不在南極建成考察站,絕不再參加這樣的會議!”
建站才有話語權。1984年,郭琨率領考察隊員在冰封雪埋的極地世界里艱苦奮斗,創下了僅用40天建成長城站的壯舉。自此,一代又一代的南極科考人員前仆后繼,相繼建立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
在郭琨的講述中,行船的艱難,建站的自豪,特大冰崩的生死考驗……一個個南極故事感染著觀眾。
有個細節更令人感動。在特大冰崩發生時,“大冰山小冰山冰塊把船圍住。隊員們西服也穿上了,胡子也刮了,皮鞋擦得亮亮的,也有寫遺書的。在南極遇到困難和犧牲,也是正常的,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光榮的”。
節目現場還展示了一個“破鑼”,那是長城站建成后,隊員們太激動而敲破的。說到這里,曾經激情燃燒的歲月,讓郭琨激動難言。
節目中,新一代南極科考隊員們在地球最南端朗讀了舒婷的一首詩《獻給我的同代人》,獻給所有為建設南極考察站而無私奉獻的前輩們。
如今,冰雪極地正在公眾中掀起了一股熱潮,人們為“愛國、求實、創新、拼搏”的南極精神點贊,為南極考察隊員開拓事業的忘我獻身精神所激勵。
據悉,本周,“雪龍”船船長及船員將走進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錄制現場講述南極故事。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也將在《文匯報》“文匯講堂”以《冰世界的中國夢》為題,與嘉賓對話南北極。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3篇】相關文章:
cctv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05-10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青春08-28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40005-08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精選05-09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60005-08
觀《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05-08
觀看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05-09
朗讀者第十二期青春觀后感05-08
觀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05-08
朗讀者第十二期觀后感800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