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
海洋天堂觀后感1
《海洋天堂》是李連杰唯一的一部劇情片吧,頗讓人好奇和期待,影片聚焦一個普通的自閉癥家庭,李連杰飾演的父親王心誠與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癥,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如何安置兒子便成為他最大的心愿……
我知道李連杰從小沒有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父愛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陌生的。但李連杰在這部戲中的表演非常深沉內斂,這可能也與他現在也成了父親有關,這種內心活動的表現我覺得已經比他得獎的《頭名狀》進步多了。王心誠作為一個父親最終還是離開了,影片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社會命題:得了自閉癥的孩子父母離開了該怎么辦?影片的結尾給了我們一個理想化的處理,大福已經能夠完成簡單的自理活動,并且得到了照顧,當然這與父親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作為一個父親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為了孩子能夠得到一個好的歸宿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就象看了《唐山大地震》每一個做母親的人都會受不了一樣,每一個做父親的人,在影片的結尾看到王心誠為了減輕自己離開后兒子大福會適應不了的痛苦時,把自己扮成海龜“爸爸是海龜呀”,都會從內心中涌動起一種酸楚的感覺,眼睛禁不住會濕潤。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愛……
我們把一個孩子的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最終還是會離開她,留下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這個過程大家都會經歷,影片中由于王心誠得了絕癥,只是把這個過程縮短了,而且由于孩子患有自閉癥,使一個父親的責任變得更加的沉重。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難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辛酸細碎都在細節中呈現。沒有生活的底蘊怎么能拿捏好人物的心理活動呢,當李連杰穿著一身工裝跟老板商量:“我想請兩天假……”眼神閃爍著對柴姨說:“大福對誰都是個負擔,我是他爸,趕上了,沒辦法”,我看到了一個普通人的艱辛,老百姓真不容易!李連杰從大陸香港發展到好萊塢,但他一直沒有離開過腳下的這片土地,這樣的角色內涵,那些沒有以普通人身份在大陸生活過的人能體驗得到么?
不為人父母,對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付出的感情就體會不深。影片中每一處父親教育孩子的細節都感人至深,雖然很普通。要知道,生命留給父親王心誠的時間已經不多,可以說就是在倒計時了,作為父親他多么希望孩子離開自己能夠獨立的生活呀,他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他教大福的每一件事都充滿耐心并循循善誘,教他擺放自己的衣物,認識紙幣,煮雞蛋做早餐,自己脫衣服,在固定的地點上下車……也許對一個普通人來說不算什么,對一個患有自閉癥的人來說就需要極致的耐心。而這一切的背后,又蘊含著無比深厚的父愛。影片中傳神演繹了當王心誠把大福送到福利院之后,回到家里的寂寞情形:把小狗又擺在了大福常放的地方,站在門框邊以大福的姿勢去望,以大福的姿勢躺在床上……父子二人是分不開的。
這部影片讓人毫無疑義的體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超越一切的、不求任何回報的存在,使人更加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意義。同時,由于我的一個同學就是一名患有自閉癥兒童的父親,使我對這部片子的體驗更加直接。世事艱難,讓我們還是一路相互扶持共同走下去吧。
海洋天堂觀后感2
1 關于《海洋電影》看什么——愛和問題
整部電影導演都試圖在用一種冷靜的旁觀者一般的拍攝視角,尤其是在表現一些父子間相處的鏡頭時,常用的遠鏡拍攝(非專業人士,就是沒有正面拍攝),使主角和觀眾之間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距離感。這種距離感是導演刻意為之的,因為她的目的很純粹,不是為了煽情而拍攝電影。她的起點是愛,是對孤獨癥患兒及其家庭的關注。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導演不愿意用過于煽情的手法來表達這個故事。因為很多時候僅僅是同情的淚水是最沒有價值的?捱^便忘記的淚水是沒有存在意義的。而導演大面積采用了類似紀錄片的敘述手法的方式,是為了讓一切顯得更加真實。穿過浮夸的煽情反而用平凡而真實的小事觸碰你的心靈。
很多人都說故事本身有那么一些的敗筆,如層層的小事鋪墊之后缺少一個有力的升華,但是生活本身就是如此這樣,只是生活著;像是桂綸鎂這一段的戲份有點小突兀,不過用來表達人生之中很多人不過是過客這一概念而言卻是足夠了。我想導演只是在力圖擺脫劇情,追求一種現實的背景。
如果說文章最讓我心酸的應該是那個女看護對王父說的那句,“您放心,只要我們這兒存在一天,就會好好照顧大福的。”可是人生那么長,變數如此多,這樣王父即將離家的心情又如何能夠放心呢?只是這樣的一句話就足以暴露出一個社會保障體制的不完善。
結局我想也只是代表著導演的美好愿望,因為大福的身邊有一群善良的人存在。但是這個世界并非如此單純。在寄予美好愿望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完善的保障制度。導演最大的心愿我想便是喚起生活的關注,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公益事業。
2 關于李連杰的轉型
個人覺得李連杰并沒有想要通過這部電影轉型,拓寬戲路什么的。他參與拍攝,更多的是因為對于孤獨癥患者的關注,想要為他們做些什么。這個硬漢在大熒幕上打斗了半世。沒有過分演技支撐的他演繹這樣的一個角色或許更有味道。演這樣的內心戲,很多時候需要的僅僅是將自我融入角色,化身為角色的用心。有好幾次,我都被李連杰的眼神心酸到。你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做為一個獨自將孤獨癥兒子拉扯大且患有肝癌晚期的男人,他的內心明明苦楚地在淌著血,可是他還要強撐起來,只為了在自己走后,兒子能夠更好的生存。這
海洋天堂觀后感3
“說了再見,卻發現再也見不到”,當電影片尾曲響起的時候,放映廳里一片寂靜……
回家后,我發現G姐的QQ簽名已經變成了“愛的海洋,情的天堂,海洋天堂,父親節快樂!”,我很欣慰,因為我知道又有一個人明白了我的用心,懂得了連杰的努力!
一切如我所料,這是一部沒有太多人會關注的非商業電影,因為整個放映廳只有10個人左右,但這又是一部最真誠的溫情電影,因為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擦拭著淚水!
這是我見過的情節最平淡,故事最簡單,節奏最緩慢,表演最樸實,鏡頭最平和,一切都最不具備“專業”電影拍攝手法的作品,而就是這些“之最”,卻使電影的整體升華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新境界,沒有做作,沒有煽情,電影用最質樸的表述方式,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
其實這不像是一部電影,而是像一部記錄片,一部真實反映自閉癥患者的家庭生活的紀錄片。
所有的演員都沒有刻意煽情的表演,整部電影也都沒有大喜大悲跌宕起伏,就連王心誠的去世都是那么輕輕的一筆帶過,真正感染觀眾,觸動人心的力量來自于父子生活中那一個個微小的細節。濃濃的父子之情,于細節之中傳遞著溫情,當父親一次一次的把玩具狗從電視上拿下來,當父親一遍一遍教給大福數錢,當父親安慰著受到驚嚇的大福,當父親一次一次的鼓勵大福,當父親當將一個個精致的衣物標簽貼在抽屜之上,當父子搖晃數數等待煮熟雞蛋,當二人在屋中模擬公交車里的場景,當父親重病的身軀拖著龜殼在池中“暢游”…… 這些點點滴滴,竟是如此的細致入微,叫人不得不為之動容……
電影結尾打出一行字幕:“謹以此片獻給天下平凡而又偉大的父母”。和字幕一樣,這是一部最平凡而又偉大的電影作品。
一生一起走,愛的海洋,就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