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勵志小故事(通用17篇)
殘疾人成才成功成名,要比健康人付出的代價更大。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殘疾人的小故事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他的到來不僅沒給家里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層陰影,家里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憂慮。因為他患上了罕見的“成骨發育不全癥”,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的影響,他還在很小的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了一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的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的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了,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了下來,腳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親建議他學點別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了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了一個特殊的輔助器,使他的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的情況,以致于經常往返于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的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于是送他去了。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的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后,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的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的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了個人的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眾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鐘。最后,他笑著問:“都看夠了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后,才開始表演。聽完他的演奏,觀眾被他的音樂震憾了,先是短暫的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的身材才來的,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樂世界中,他忘卻了殘缺肢體帶來的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于取得的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的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的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的訓練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的`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的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帶看欽佩的心在仰望他靈魂的“高度”。
然而,再偉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后,他的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的階梯上。蘇醒過來后,他說:“我的骨頭那么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的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了不久,他的事業又迎來了輝煌的時刻,不僅簽約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的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優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的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后的一句話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國的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于接受命運的挑戰,克服身體的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的殘疾人。他的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的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2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F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3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后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并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光,他先后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臺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采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采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范。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歲的鄭龍華說:“我選取展示他們陽光的一面,而不去關注他們肢體的.殘缺。盡管拍攝殘缺更有視覺沖擊力,但我期望這些作品能帶給人們期望和鼓舞!睘榱诉@組照片,他花了近3年時光。
“我期望這些作品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大家照到自我:這些傷殘人士在這種狀況下做事都能成功,每個人都更就應用心做事!
如鄭龍華所努力的,照片鼓勵了很多參觀者。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8歲的葛斌用手語說:“來看展覽之前,我感覺十分迷茫。但看到這些照片,我很感動。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著一個肢殘運動員的照片說,“我能夠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聾人學校19歲的劉建超用手語說:“我來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們一樣,不幸成為殘疾人,他們更需要用這些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勇敢地應對生活。”
從1歲落入火炕失去雙手后,鄭龍華對于生活的磨礪便不再陌生。他用雙腕夾筆寫字、兩次考上大學卻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頓中,同學寄給他臺舊相機,22歲的他開始用雙腕操作這臺“精密儀器”,走街串巷為村民拍照,兩年后在上海第一次獲獎。
“攝影讓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內向、封閉自我,因為我清楚自我跟別人不一樣!薄、鄭龍華說,“當別的攝影師,拍拍我的肩膀說,‘老鄭,拍的不錯啊’,我才覺得我和他們一樣,在藝術上也能創造出好作品!
鄭龍華曾在浙江省臨安市殘聯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更熟悉殘疾人的感受:“殘疾人比較敏感,有時,你的一個眼神、一個不屑的動作,在常人看來沒什么,但對于殘疾人可能就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多想。這也能夠理解!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4
在她看來,因為有了丈夫的遮風擋雨,生活便不再苦不再難;在他看來,因為有了妻子的相依相伴,生活才更精彩,創業才更有勁頭。
因為聾啞,他們都是不幸的,但因為相愛相伴,他們又是幸福的。他們在解放西路上開辦了一爿小小理發店,十多年來,他們一起攜手幸福走過。
外觀上看,西門的這家大眾理發店與別的理發店沒什么兩樣,唯一不同的是,每個進店的顧客,都要在店主準備好的一本筆記本上寫下自己需要服務的項目。原來,理發店的主人是一對聾啞夫婦,男的叫高圣斌,女的叫董珍珍。店雖小,但生意卻非常紅火。十多年來,夫妻倆用嫻熟的技術和熱誠的服務留住了顧客。
近日的一個下午,記者慕名走進了這家理發店,比劃著手勢說要采訪他們。正在忙碌的高圣斌,一手高高地舉著電吹風,一手遞過一本本子塞到記者手中。這是一本工作筆記,只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記錄:“你需要做什么發型”、“我想剪個頭發”;“您刮胡子不”、“算了,這次暫時不刮了”……“平時我們來理發,就是靠著這個本子和他們交流的!币晃徽诶戆l的顧客告訴記者。
今年42歲的高圣斌已有20多年的理發經驗了,顧客這么評價他:“高師傅理發有三個特點,剪得仔細,洗得輕柔,刮得舒服。而且服務周到,待人熱情,收費低,一般只收5~8元!
高圣斌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的殘疾都不是天生的`。小時候的高圣斌也是個健康活潑,口齒伶俐的孩子,但3歲那年,老天對他開了個殘忍的玩笑:因為生病,打針輸液用藥過量導致聽力完全喪失,3歲的他本來就不會說太多的話,加上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更加無從開口學說話了。就這樣,高圣斌無奈地走進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妻子蕙珍珍聾啞的原因也和他差不多。
高圣斌16歲那年從嘉興聾啞學校畢業后,開始拜師學藝,從事理發行業。通過近2年的學徒,他不但掌握了技術,也有了一定的積蓄。就這樣,他開始了創業生涯,開辦了一家屬于自己的理發店。
高圣斌的愛人董珍珍是他在聾啞學校讀書時同學。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相知相結合,這對聾啞夫妻相伴著一起走過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他們的兒子都已經14歲了,一個健康陽光的少年,會說會唱,還懂手語。他在店里的作用還真是不小,不僅能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還能替前來理發的顧客做翻譯。他驕傲地告訴記者:“我是爸爸媽媽的耳朵,是爸爸媽媽的嘴巴,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努力,把我們的理發店越辦越紅火,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币慌缘母呤ケ蠓驄D雖然聽不到聲音,但他們明白兒子在說什么,他們憐愛地看著兒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5
海倫·凱勒能夠走出黑暗,達到那么高的學術成就,除了靠海倫自己的頑強毅力之外,同海倫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教導是分不開的。海倫說”我的老師安妮曼斯菲爾德莎莉文來到我家的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海倫使我的精神獲得了解放“.是海倫的老師教海倫認字,使海倫知道每一事物都有個名字,也是老師教海倫知道什么是”愛“這樣抽象的名詞。海倫·凱勒幼年得病致殘后,變得愚昧而乖戾,幾乎成了無可救藥的廢物,但后來海倫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確實是個奇跡。
可以說這個奇跡有一半是海倫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創造出來的,是海倫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莎莉文小姐不管教海倫·凱勒什么,總是用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或是一首詩來講清楚,海倫的教育經驗十分豐富,教育方法也與眾不同,海倫從不把海倫關在房間里進行死板的、注入式的課堂教育。海倫·凱勒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海倫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并從中得到知識。
海倫21歲時,和老師合作發表了海倫的處女作《我生活的故事》。在以后的60多年中海倫共寫下了14部著作。1887年3月3日,對海倫·凱勒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里為海倫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海倫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凱勒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么地驚奇和喜悅。對于海倫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海倫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斑@時,海倫才9歲。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他緊緊關閉。
但是,海倫·凱勒是個奇跡。海倫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海倫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凱勒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海倫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海倫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于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海倫,連海倫喜愛的那只小狗也似乎聽懂了海倫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海倫的手。
海倫.凱特的學生時代
有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water’水”這個詞,海倫·凱勒總是把“杯”和“水”混為一談。到后來,海倫不耐煩了,把老師給海倫的新洋娃娃摔壞了。但莎莉文老師并沒有對海倫放棄,海倫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
接著,莎莉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water’“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海倫后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于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這個喝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
不過,莎莉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墒,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海倫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莉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海倫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地過生活。
童年的海倫.凱特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八八二年,在海倫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后,海倫的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后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海倫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
七歲那一年,家里為海倫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蘇利文老師。蘇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海倫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后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蘇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海倫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海倫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一九三六年,和海倫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海倫,決心要把老師給海倫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6
有一個新認識的朋友,他很陽光,喜歡各種娛樂和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他打籃球的方式很奇特,總是用左手運球,居然能用單手在人群阻擋中準確地投籃。其實,他這樣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賣弄球技,而是因為他只有一只手。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的樂曲。
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對生活的態度和健康的心態。他的言語總是那樣的親切。他工作努力,與同事朋友的關系融洽,與客戶的交流愉悅。常常得到老總的嘉獎……見過許多因為身體殘疾心理也一同“殘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見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熱情,請我們留下吃飯。
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情,談起他的時候,言語之中總透露著無盡的溫情愛意與驕傲、自豪。
聊了半個鐘頭之后,晚餐準備好了,大家就圍坐在桌前,品嘗起他母親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動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真摯而細致的愛。一家人為了給自己殘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親人一個平和而正常的環境,一齊改掉自己了幾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習慣。
成長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時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菜葉時,他的家人也正同樣笨拙地、用左手反復練習那個動作,直至成為習慣。而這樣的習慣與愛伴隨著他,與他一起成長。為了讓他健康樂觀地生活,他們把所有的愛,全部寫在了左手上。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7
楊佩,女,漢族,1990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當他9歲的時候,他被高壓電擊擊中了。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總是樂觀而不屈服于命運,F在小楊佩和他的媽媽一起去北京工作。他心中總有一個愿望。有了一筆錢后,他應該繼續學習深造,做他喜歡做的事。他喜歡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有一個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陜西省平利縣衛生鎮孟西街村楊佩蓬勃發展的城市,有很多不安因素。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心,孩子們喜歡來回地斜拉線拉電線桿去玩,9歲的時候,一天在學校吃午飯,她走到了變壓器前,習慣用手拉電纜,但她不認為斜線已經松了,就行了。
命運改變了她的生活。她的生命尚未解除,這意味著學校的廢棄和生命的缺失。
從那時起,家里就更難了,父母只好再安排一次:父親帶著弟弟回家,母親帶她去打工掙錢。沒有手,連我自己的生活都很難照顧好自己,更不用說工作賺錢了。小楊佩開始練習雙腳而不是雙腳,雙腳靈活。但現實實在是太殘酷了,沒有哪個單位愿意接受楊佩的手,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知道殘疾人要自立,必須自信,自信。而且有自己沒有專業知識,精通某一行,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希望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根據自己的條件,然后努力學習,努力學習,使她能在社會上有所不同。此刻她在京城乞討,她的夢想是攢夠足夠的錢來完成自學,使自己文化知識,一個人不浪費渣。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和一名無胳膊的舞蹈演員。
楊佩從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他相信它可以來自逆境。她平凡而平凡,就像路邊的小草。它是未知的。她是非凡的。她可以在逆境中尋求精神上的升華,甚至是乞討。也是為了飛行。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8
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生,肢體殘疾,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人,西安歐亞學院藝術設計系本科在讀。一場大火失去了雙臂,她沒上過高中,通過頑強學習,考上了大專又專升本,現備考2008年書法系的碩士研究生。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1984年2月14日,李智華出生在內蒙古扎魯特旗伊和背鄉趙家堡村的一戶農家。爸爸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患有精神病的媽媽硬是由人按著才生下了她,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親李國林外出尋找瘋癲的妻子,出生沒幾個月的李智華一覺醒來將煤油燈碰倒,瞬間炕席、被子相繼燃燒起來……無情的.大火改變了她的一生。經過搶救,李智華保住了生命,卻永遠失去了雙手。
家庭貧寒的李智華,又偏偏失去了雙手。對于她個人而言,是順從命運的安排還是與命運抗爭,她選擇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奮斗做到和常人一樣。哥哥姐姐上學去,李智華總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園里的歡聲笑語,讓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漸漸地學會了用腳趾夾著鉛筆寫字,剛開始時鉛筆頭怎么也夾不緊,她就用繩子把鉛筆和腳趾捆在一起,繩子松了,就使勁勒。為了能寫好一個簡單的“0”,她竟整整練了1天,腳被磨得又紅又腫。內蒙古的冬天特別冷,由于不能穿襪子,智華的雙腳長滿了凍瘡,但她卻從不哼一聲。1990年9月,趙家堡村小學開始招收一年級新生,李智華卻因為殘疾進不了教室,她便拿幾塊磚頭墊在腳下,悄悄地站在窗外聽課;沒有課本,她牢牢記住黑板上的每一個字。有一次老師提了一個問題,班里的孩子們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時,卻從窗外傳來李智華清脆而準確的回答聲。在老師的幫助下,李智華終于走進了課堂。
1998年夏天,小智華如愿以償考取了旗重點中學——魯北一中,也就是在這時,媽媽的病情卻加重了,于是小智華產生了一個想法:犧牲學業,照顧媽媽。魯北一中的領導知道她的情況后,決定收她為函授生,每周派老師為小華授課。從此,她一邊做家務照顧媽媽,一邊堅持學習。2003年6月7日,她走進了普通高考的考場。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歐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終于用一雙小腳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
許許多多的單位和個人都在關愛著她的學習生活。對于社會給予自己的資助,李智華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回報社會。2000年9月,她和姐姐在包頭市學習,姐妹倆每天的生活費只有3元錢。當得知同學申懷寶面臨失學時,她們每月向申家寄20元錢;2003年非典爆發,哥哥給李智華郵寄來300元賣牛糞的錢,可李智華卻把這筆錢給同學們購買成防護用品;2004年,她被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評為“十佳學習之星”,同年,她又在陜西省大學生書法大賽中一舉奪冠;2005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中國殘聯、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的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2006年7月,大專畢業的李智華被一家單位聘用,單位發給她1000元的月工資。在得知13歲少女馬依曼患白血病時,李智華將自己首月工資,全部打入醫院賬戶,作為馬依曼的治療費用。多年來,李智華還一直給農民工子女做書畫輔導!峨[形的翅膀》這部電影真實地反映了李智華奮斗的經歷,李智華沒有雙手,如同沒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對人生,靠駕馭一雙腳,照樣在生活中飛翔。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9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于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高志鵬出生在呂梁山區興縣,6歲時因手術失敗雙目失明。8歲那年,他讓妹妹拉著他的手到學校門外聽課,被老師發現,讓爸爸把他領回了家。爸爸摸著他的頭說:“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樣,爸爸教你拉二胡吧!”從那天開始,他踏上了音樂旅途,在自己心靈的舞臺上演繹起不滅的火焰和無盡的執著。高志鵬11歲時,二胡水平就已超過了父親,當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盲人音樂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樂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他跟著鼓樂班的師傅們沿九曲黃河一路苦學,學會了各種民間小調、晉劇曲牌,學會了嗩吶、笙、簫、笛子等鼓樂班的全套樂器。15歲那年,父親為他買了8件樂器,讓他組建了自己的鼓樂班。從此,這位少年盲班主帶著一伙明眼人,開始在陜西、內蒙古一帶的農村闖蕩。幾年下來,他掙下的錢,不但貼補家用,建了新窯洞,而且還為兩個哥哥娶了媳婦,供妹妹讀完了初中。在外闖蕩的高志鵬第一次聽說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開啟了一扇窗戶,獨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學。在省殘聯領導的幫助下,他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的一名大齡插班生。
在盲校學習的兩年間,每到星期天,志鵬便抱著吉他、二胡到街頭賣唱,掙學費和生活費;上課時間又以飽滿的激情,投入于學習和創作中。1994年,他創作的`歌曲《心聲》,在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升華獎”新歌征集中,榮獲詞曲創作一等獎;歌曲《滿天繁星屬于你》,在全國第二屆盲聾學校學生藝術匯演中,獲得一等獎及創作獎。當中殘聯主席鄧樸方把獎杯送到他的手中時,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點點希望。
盲校畢業他留校工作,2000年在中殘聯的關懷下,他成為中國戲曲學院首位盲人進修大學生。在正規化、高節奏的教學環境中,為了趕上學習的進度,他幾乎每晚都守在琴房,根據盲文和課堂的錄音資料一點一點地摸索著指法。進修是拿不到學歷的,2002年高志鵬便參加了成人高考并成為中國戲曲學院一名正規大學生。經過頑強拼搏,高志鵬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他創作的歌曲《走出圪梁梁》、二胡曲《黃土情懷》,還分別榮獲全國第六屆殘疾人藝術大賽金獎、銀獎。更令同學們嘖嘖稱奇的是,他利用業余時間,拜北京盲校李紅偉為師,靠著用手摸,竟然用半年時間學會了一般得用三年時間才能掌握的鋼琴調律技能!
如今,高志鵬的心中有了一個“神州萬里行”的計劃。他準備用兩年時間,走訪全國百所高校,為高校師生免費演奏自己的音樂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0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濟南出生。小時候因患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15歲時,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莘縣,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卻發奮學強,學完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2002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
《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并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親筆題詞:“學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隨后,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1
有一個新認識朋友,他很陽光,喜歡各種娛樂和運動,尤其喜歡打籃球。他打籃球方式很奇特,總是用左手運球,居然能用單手在人群阻擋中準確地投籃。其實,他這樣做原因并不是出于賣弄球技,而是因為他只有一只手。這只神奇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寫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鋼琴上演奏出動聽樂曲。
更讓我敬佩,是他對生活樂觀態度和健康心態。他言語總是那樣親切。他工作努力,與同事朋友關系融洽,與客戶交流愉悅。常常得到老總嘉獎……見過許多因為身體殘疾心理也一同“殘疾”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健康”。直到有一天,見到他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個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父母非常熱情,請我們留下吃飯。
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情,談起他時候,言語之中總透露著無盡溫情愛意與驕傲、自豪。
聊半個鐘頭之后,晚餐準備好,大家就圍坐在桌前,品嘗起他母親做美味佳肴,我也成左撇子……
那一刻,感動如潮水般涌上心頭,我從來都沒有想象過,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真摯而細致愛。一家人為給自己殘疾只有一只左手親人一個平和而正常環境,一齊改掉自己堅持幾十年使用右手生活習慣。
成長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時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夾起一片菜葉時,他家人也正同樣笨拙地、用左手反復練習那個動作,直至成為習慣。而這樣習慣與愛伴隨著他,與他一起成長。為讓他健康樂觀地生活,他們把所有愛,全部寫在左手上。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2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國南部一個小鎮。他到來不僅沒給家里帶來歡樂,反而給父母心里蒙上一層陰影,家里人對他未來充滿憂慮。因為他患上罕見成骨發育不全癥,這種病人體內鈣質無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頭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稱玻璃娃娃。
他父親擅長吉他和電子風琴,受家庭影響,他還在很小時候,就對音樂表現出濃厚興趣。7歲那年,他在電視上看一場鋼琴音樂會,著迷到神魂顛倒地步,向父親提出自己也想要一臺鋼琴,父親滿足他要求。
但是,一個手腳無力,行動不便人,要想學習鋼琴談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別人抱著才能上下鋼琴座。有一次,父親剛把他抱上座位,有事臨時出去,他一不小心,從座位上摔下來,腳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親建議他學點別,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認定鋼琴。無奈之下,父親想出辦法,在琴上安裝一個特殊輔助器,使他腳較容易牽動鋼琴踏板。雖然如此,他還是在練琴過程中經常出現意外情況,以致于經常往返于醫院和家之間。但他卻不管不顧,憑著頑強毅力,近乎瘋狂地練琴,這一練就是五年。
他13歲那年,一個偶然機會,他父親獲悉一個劇團急需招聘一個丑角兼配角,覺得他很適合,于是送他去。劇團內有一個名叫布魯內小號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幾次之后,發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悟性,就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在兩位音樂家悉心培養下,15歲時,他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閃光》。優美曲子震撼人心,轟動法國音樂界,使他一夜之間成為巨星。
他第一次公開演出時,先是在臺前離觀眾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鐘。最后,他笑著問:都看夠吧?在全場發出會意地笑過之后,才開始表演。聽完他演奏,觀眾被他音樂震憾,先是短暫沉默,繼而爆發出雷鳴般掌聲。
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先站三分鐘,他說:很多人是因為好奇我身材才來,先讓他們看個夠,才會仔細聽我演奏,才能看到我靈魂高度。
置身于神奇音樂世界中,他忘卻殘缺肢體帶來痛苦,變得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對于取得成績,他仍然不滿足,堅持每天練琴時間增加到11小時,每年獨奏音樂會超過180場。有時,超負荷訓練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斷,他也在所不惜。他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張專輯《樂曲》,成為他音樂行程中決定性轉折,讓成為世界級鋼琴大師,他足跡遍及紐約、米蘭、東京、巴黎等著名音樂城市。所到之處,都是一片贊譽之聲。這時,所有人都已經不再對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帶看欽佩心在仰望他靈魂高度。
然而,再偉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時。自《樂曲》出版后,他事業開始落入低潮,因為焦急,有一次甚至暈倒在酒吧階梯上。蘇醒過來后,他說:我骨頭那么脆弱,這次卻竟然一點傷都沒有。我告訴自己:時間還沒到,上帝還不想讓我去死。
樂觀心態讓他對未來仍充滿信心,堅持每天練琴11小時以上。果然,過不久,他事業又迎來輝煌時刻,不僅簽約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張比一張好,廣受歡迎。尤其是與另一名法國爵士樂手格拉貝蒂合作唱片銷售量突破10萬張。
有人曾經問他成功秘訣,他引用一位哲人話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蘋果,優秀和缺陷并存。有人缺陷比較大,那是上帝特別偏愛它芳香,而我就是那個格外芳香蘋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紐約,年僅36歲,他留給人間最后一句話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國貝楚齊亞尼,世界鋼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個樂觀向上,勇于接受命運挑戰,克服身體巨大障礙,奏出人間最美妙樂章殘疾人。他身材雖然矮小,但他靈魂高度,足以讓世人仰視。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3
張治平,男,漢族,1948年生,視力殘疾,特級教師,XX市人,現為XX市盲人學校音樂教師,系XX市盲人協會主席;枷忍煨砸暽窠浳s,30歲左右完全失明,1988年,天津音樂學院函授部作曲專業結業,一邊教學一邊創作,其創作的歌曲、樂曲《我愛光明》《盲人之歌》《盲人駕駛碰碰車》獲中國殘疾人文藝匯演創作獎,歌曲《快樂王子的小船》獲中國少兒歌曲創作一等獎,《甜甜的嘞》收入全國音樂教材小學第七冊。曾獲全國自強模范、中國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
雙目的失明張治平不能用眼睛去看,卻能夠用耳朵去“觀察”,用敏銳的心思去體會。他用音樂譜寫著一首首動人心弦的自強之歌。
張治平出生在XX市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上小學時查出患有無法治愈的“先天性視神經萎縮”癥,當時視力只有0.2。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疾病,張治平苦不堪言,但一年后在學校的一節音樂課上他找到了生活的動力。老師播放了由盲人音樂家阿炳創作并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這悲傷又充滿希望的音樂以及老師對阿炳的介紹,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閃電,照亮了張治平的心:“學習音樂,做阿炳那樣的人!”一個聲音在心底呼喚。
張治平開始在老師的指導下努力學習二胡、笛子、手風琴等多種樂器。他知道:如果吃不了苦,就不會成為像阿炳那樣的人。他找來有關音樂理論的書籍,把自己埋在音樂里,把枯燥的樂理生吞活剝著“吃”下去。憑著一根竹笛、一把二胡,15歲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106名選手中脫穎而出,考入XX市XX區文化館所屬的文工隊。
張治平的演奏水平提升得很快,常常在各種音樂比賽上拿獎。他開始將音樂重心轉移到創作上,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他譜寫的《手舞銀鐮唱山歌》人們都以為是出自譜曲老手。他譜曲總是傾心傾力,譜寫的.《生活之歌》《我的月亮船》《小露珠》等都是流傳很廣的歌曲,而《快樂王子的小船》,從譜曲到完成竟花了12年。
1983年,張治平的眼睛完全失明了,1985年他正式成為XX市盲人學校的一名音樂教師,承擔著學校小學3到6年級、初中3個年級的音樂教學任務,他的目標就是要讓盲孩子們不但有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技之長。
張治平對待盲校的學生如自己的孩子,他要用音樂給學生一雙翅膀。他組建了一支小樂隊,里邊有竹笛、揚琴、小號、手風琴、二胡、口琴、小提琴等,短短幾個月,小樂隊就排演了《白毛女》序曲和第一場。他常常對孩子們說:“我們看不見,但是可以用耳朵、用心去感受音樂,音樂能點亮我們暗黑的世界,音樂會讓我們對生活充滿期待。”張治平所帶領的學生中,已經有5位先后考入XX長春大學特教學院音樂專業,有10名成為樂器演奏家或調琴師,幾十人在各級聲樂比賽中獲獎。張治平創作了近200首歌曲,獲全國、省各種音樂比賽獎九十余項、國際大獎16項,其中,歌曲《甜甜的咧》《晚歸的牧笛》《快樂王子的小船》《我愛光明》《黃桷樹下有我家》收入中小學音樂教材!吧匠前⒈钡拿雷u已在重慶不脛而走。
現在,張治平是XX市殘聯主席團副主席、XX市盲協會主席。他不辭勞苦地為XX市20多萬盲人的權益四處奔波,他要讓這些盲人都“嗅”到陽光、“聽”到光明、“摸”到溫暖。他說:“上蒼給了我盲眼,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4
陳燕,女,漢族,1973年生,視力殘疾,一級鋼琴調律師,XX市人。現北京新樂鋼琴調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系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調律分會會員。幼年患先天性白內障雙目失明。22歲畢業于北京盲校鋼琴調律班。2002年10月創建北京鋼琴調律網,2004年出版《陳燕:耳邊的世界——中國第一位女盲人調律師的'自傳》,同年12月被XX衛視和新浪網評為《感動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鋼琴調律師陳燕的故事有點傳奇,但都是真的。3個月大的時候,因為先天性殘疾,陳燕被父母遺棄,是姥姥收養她并撫養成人。
陳燕自小對音樂比較感興趣,學過很多樂器。自打學調琴開始,她每天總是十三四個小時泡在鋼琴邊,仔細摸,用心記。學調律還必須會修琴,一個盲人手拿錘子釘釘子、刨子刨木頭,受傷總是難免的,學習調律那段時間,她手上就沒有一塊好肉。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5
舞蹈是要用雙腳來跳的,一個舞蹈演員演出時是在用肢體動作向觀眾傳達自己的感情,因此,人們都認為沒有雙腿的人根本無法跳舞?墒怯幸粋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弱小的年輕女子卻做到了,她是四川綿竹的一位舞蹈教師,叫廖智。
這不是天方夜譚。在中央電視臺的《我要上春晚》節目中,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廖智"站"在了舞臺中央,跪在鼓上的她表演了一出叫《鼓舞》的舞蹈。紅綢飛舞,失去雙腿的廖智用自己殘缺的身體在一面大鼓上旋轉翻滾,做出各種高難度的舞蹈動作。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演出,現場掌聲雷動,觀眾無不滿含淚水地看完廖智這場令人難忘的舞蹈演出。幾位資深評委在點評廖智的演出時,一個個感動得熱淚盈眶,哽咽得話都說不下去,這就是一個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帶給人們的巨大感動。
廖智是四川綿竹市漢旺鎮人,本是一位教學生跳舞的舞蹈教師。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正在家中的廖智和自己十個月大的女兒及婆婆一齊被埋在廢墟里,被埋二十六個小時后,廖智被救出,女兒和婆婆卻不幸遇難。廖智活了下來,可膝蓋以下的小腿及雙腳都被截去,她成了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輪椅的殘疾人,這一年,她剛24歲。
一個一直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員突然間沒有了雙腿,這樣的打擊對她來說比失去生命更為殘酷?墒莾H僅在截肢后一個月,還躺在病床上的廖智為了安慰鄰床養傷的小朋友,就在病床上跳舞給小朋友看。她突然有了想法,沒有了雙腿也一定要將自己的舞蹈事業繼續下去。就是這個信念,支撐著廖智一直走到現在,成就了一個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在舞臺上的輝煌成就。
我們見過只有一條腿的殘疾人演員跳舞,但很少看到失去雙腿的人能夠在舞臺上一展風采。要知道,一個沒有雙腿的人想要跳舞何其困難,實現這個目標幾乎就是在創造奇跡。然而,在眾多好心人的支持和鼓勵下,廖智終于站在了義演晚會的舞臺上。那晚,廖智與搭檔表演的是雙人舞《走向希望》,她穿一條紅色舞裙,男舞伴穿一件白色舞衣,兩人在舞臺上精彩起舞,誰也看不出這個美麗的女孩雙腿被截去了。臺下有觀眾心生疑惑,廖智的腿不是好好的嗎?此時,音樂進入高潮,廖智被舞伴猛地舉過頭頂,她雙手抓住右腳,把一只假腿取下來扔在地上,紅色的裙褶就像鮮血一樣,垂直下搭。頓時,全場鴉雀無聲,片刻之后,所有觀眾均欷歔不已,淚水直流,他們都被廖智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
廖智的《鼓舞》更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些成就的背后,廖智為舞蹈所經歷的苦難,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廖智曾說,在經過汶川大地震這場生死劫難后,她開始明白一個詞——珍惜。如果沒有那場地震,廖智應該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是一位幸福的年輕媽媽,女兒如今也該有三歲了,她也依然在舞蹈學校里教學生跳舞。是可怕的地震讓她失去了一切,失去了親人,也失去了自己用來跳舞的雙腿?闪沃菦]有就此沉淪下去,她珍惜生命,笑對生活,堅強地活下來,期待自己的又一個輝煌,這就是她的信念,她成功了。
此刻,沒有人否認沒有雙腿的舞蹈演員廖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軀撐起了一片天空,用廖智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四川在雄起,災區在雄起"。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6
湯展中,男,漢族,1981年生,肢體殘疾,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人,現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在讀,系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先天性無雙臂,以足代手,生活、書法、作畫,1993年榮獲首屆“中國十佳殘疾少年成才獎”,1996年獲聯合國教科文頒發書畫作品優秀獎,1997年著有《雙腳與人生》一書,引起全國的關注。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后,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認為是“怪物”,因為他的雙臂只有十多厘米長,并且軟弱無力,上方連著兩只各長了3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長中憑借毅力用口和腳作畫,竟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國畫專業,并成為該省第一位殘疾研究生。其口書、足書作品獲省、國家級大小獎項20余次、國際獎2次;他還是中國百名好兒童好少年獎與全國殘疾少年兒童成才獎獲得者。1997年著的《雙腳與人生》一書轟動全國。他,就是無臂書畫家湯展中。
湯展中與書法結緣,緣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學回家后,用毛筆寫描紅作業。他覺得很好奇,跑到廚房,用腳夾了塊小木炭,在地上學哥哥寫字。這一幕,讓剛干完農活回來的父親看到了,父親想:鄉下人逢年過節和紅白喜事都喜歡寫對聯,何不訓練兒子練好書法,以后靠賣這換口飯吃。
轉眼間,湯展中到了上學年齡,父親帶著他去小學報名,學校卻委婉地拒絕了。父親并沒有放下,第二天又去找校長說情,一個星期后,他最后進了學校。二年級暑假時,湯展中被推薦進縣城的暑假書畫學習班。報名時,他當場用腳夾著毛筆寫了一首詩,把接待的老師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師開始教他用右腳練習書法。湯展中先是用腳趾夾筆,從夾不住到夾得腳趾都紅腫;上課的時候,不管天多冷,一雙腳都露在外面;寫字時一向彎著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飯……半年后,他硬是用腳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
之后,他聽說用嘴含筆也能寫字畫畫,便自我練起來。剛開始,口水流得到處都是,牙齒也麻麻的。但他沒有放下,時光一長,嘴巴成了第二書畫手段。為了掙學費,他每個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區為游客寫書法,一個假期下來,學費、生活費都解決了。
上高中后,湯展中更是把賣作品的區域擴大到上海、廣州、深圳,乃至全國。他自豪地說:“從上高中開始,我就沒向家里要過一分錢,我和哥哥的'學費,都是賣作品賺的,為了賺錢,已經好幾個年頭沒在家里過年了!睖怪性跐撔难辛晻嫷耐瑫r,并沒有落下學習。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4年后,又順利考上了該校國畫專業的研究生。2005年8月,湯展中在參加第四屆全國殘疾人文藝匯演時,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相中,成為該團的一名演員和行政工作人員,F已成為中國殘疾人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書法家協會會員和南寧一所特教學校兼職老師。
成功后的湯展中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廣西的殘疾人朋友,總想為殘疾人群體做點什么。他成了南寧市舍得殘疾人職業學校的一名兼職老師,一有空,就去教學生繪畫。他收了4名盲人學生和4名健全人學生,教他們畫國畫。他說:“教盲人繪畫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個殘疾人,困難重重,但我會克服困難,盡量把他們教好。”湯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飽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種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過海去英格蘭,把殘疾人書畫事業發展到國外,挑戰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 篇17
有一個小女孩四歲時得了一場大病,幸運的是她的病醫治好了,不幸的時留下了后遺癥――小女孩的左腿癱瘓了。
母親十分難受,精心照顧女兒,發誓要讓女兒復原。小女孩八歲的時候腿上綁著鋼板能夠和其他的同齡人一樣跑步、跳遠。之后,在一次跳遠的'時候,鋼板的連接處斷了后從腿上掉下來,她發現不用鋼板自我也能跑步、跳遠。小女孩十分高興,從此更加努力地練習。
之后她成為一名優秀的田徑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冠軍,為自我贏得了榮譽。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下,如果你認為你的目標是正確的。遇到再大的挫折,只要不能打倒你的信心,那么它永遠打不倒你的身體。
【殘疾人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殘疾人的勵志小故事09-22
殘疾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03-01
殘疾人的經典勵志小故事通用02-28
殘疾人勵志故事07-27
殘疾人的勵志故事分享03-16
殘疾人成功的勵志故事11-23
經典殘疾人勵志故事優秀12-16
經典勵志小故事11-18
勵志的小故事01-08
勵志小故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