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精選20篇)
這個社會的發展非常迅速,如果你想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你就應該多學習一些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們可以學習古人的優良品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
漢宣帝時,有疏氏叔侄兩人,廣為受之叔,廣官居太子少傅師位,受官居太子太傅師位。告老還鄉時,漢宣帝為感謝他們恪盡職守賜以巨金,送歸祖籍。
以常規,該置辦財富,增添固業,頤養晚年,造福兒孫。而廣、受二人出乎世俗,卻經常在村里舉辦宴席,宴請三老四少,關心孤寡貧急。日集以月,月集以年,皇賜巨金,消似流水。兒子們看啦難免心焦,托鄉老招呼:“如此花銷,將來給孩子們能留下什么呢!”廣、受二人講:“為父豈不惜子,但疏家已經少有薄田,孩子們勤勞一點,刻苦持家,不會比別人過的差的。再則,那么多金錢留給他們,只能使他們越來越懶,錦衣玉食消磨斗志,恐怕沒有什么好處,遺之千金,不如遺子一經,從長計議為好!”
兒子們得以此話,深深理解前輩的'良苦用心。便更加遺訓后代,培養孩子們對學習的渴望追求,對精神修養的重視,以求流芳百世。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2
周處,晉朝無錫人,天性蠻好。但少年失雙親,沒人給他傳授規矩以教育,慢慢地受到壞習氣的熏染,長大以后更為粗野,打得人頭破血流彎腰尋牙。天長日久,終于發現別人在遠躲自己。
一天,他去問一位長者:“為什么鄉親、鄰居見了我遠躲呢?”老者告訴周處說:“周處,你不知道啊!我們這里現在有三害呢!第一害是前邊山里來了個老虎,經常出來傷害人畜。第二是后邊河里出現了一條蛟龍,害的人不敢游泳過河、捕魚撈蝦。... ....”周處問:“還有一害怎么不說呀?”老者笑著說:“就是你呀!”
原來自己已經這么壞啦,幡然醒悟、決心悔過。憑著他的勇猛,上山殺掉了老虎,下河擒拿了蛟龍。自己良心發現,本性善良的天性彰顯出來。從此一路上進,處處為人,后來做了很大的.官,為鄉親做了很多好事,在歷史上留下了非常的名聲。時至今日,周處墓仍在,經常引來后人緬懷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3
王羲之小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經典語句 )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寫法。我要有自己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書法家。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4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5
封疆官吏出任長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學生子牢。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與子牢探討治理地方、管理長梧的方法。
古時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稱為封人。封人和子牢談得很投機。他講到自己的治理經驗,認為處理政務絕不能魯莽從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簡單粗暴。
從治理之道又談到種田之道。封人說自己曾種過莊稼。那時,耕地馬馬虎虎,無所用心,果實結出來稀稀拉拉;鋤草粗心大意,鋤斷了苗根和枝葉,一年干下來,到了收獲季節、收成無幾。
聽了封人的講敘后,子牢很關心地打聽他以后的狀況。
封人吃一塹長一智,總結自己種田的教訓,第二年便改變了粗枝大葉的態度。他告訴子牢,從此開始深耕細作,認真除草,細心護理莊稼,想不到當年獲得好收成,一年下來豐衣足食。
有了種田的'失敗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條道理,做任何事都貴在認真,F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這條做人的準則。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莊稼是這樣,干其他任何事都是這樣。
只有認真負責,通過艱苦細致的勞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認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證和前提。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6
“飛白書”是漢朝著名的書法家蔡邕獨創的。什么叫“飛白書”呢?你們聽完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一天,蔡邕把寫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書的鴻都門去。在等待接見的時候,有幾個工匠正用掃帚蘸著石灰水在刷墻。他就站在一邊看了起來,看著看著,卻看出了“門道兒”。只見工匠一掃帚下去,墻上出現了一道白印。由于掃帚苗比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墻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掃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墻皮來。采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寫字用筆蘸足了墨汁,一筆下去,筆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墻一樣,讓黑筆道里露出些帛或紙來,那不是更加生動自然嗎?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情緒。辦完了事,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顧不上休息,準備好筆墨紙硯。想著工匠刷墻時的情景,提筆就寫。誰知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紙來,就是露出來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點兒也不氣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他終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筆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寫出了黑色中隱隱露白的筆道,使字變得飄逸飛動,別有風味。蔡邕獨創的這種寫法,很快就推廣開來,并成為“飛白書”。直到今天,還被書法家們所應用。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7
因為年代太久遠,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了一百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姜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于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姜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后,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姜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11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后,姜尚因滅商有功,被封于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夸張了。不過我記得在那里看過,說姜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8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家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于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钡瓶疾焕林心瓴叛a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三十歲后,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并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后,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于萬歷十年(82歲)離開了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寫《西游記》已經是七十二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9
為了避難,43歲的晉文公開始過著流亡的生活,可以說是顛簸流離,嘗盡了苦難。這位在外輾轉十九年才得以回國,隨即稱霸中原的春秋霸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
前656年,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墻僥幸逃走,開始了流亡生活。前636年(62歲)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后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在外漂泊19年的'晉文公嘗盡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先后投奔了齊、曹、楚、秦等國,有的國君對他禮遇有嘉,有的卻是冷言冷語。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了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隊伍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0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1
春秋時期,在現在河南省境內有一個小國叫“宋”。宋國大夫戴不勝比較開明,很關心國事,很想讓宋國國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勸說宋王才好。戴不勝知道孟子很有見識,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請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國旅行,戴不勝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請教說:“您是很有學問的人。請您告訴我,怎樣才能勸說一個國家的國君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來管理自己的國家,多為國家辦些好事呢?”
孟子想了一會兒,微笑著不緊不慢地說道:“這話看怎么說,比如說,有位楚國大夫很想讓自己的`兒子學說齊國話,您看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好呢?”戴不勝亦笑著回答說:“那當然是請齊國人教他好啊!”孟子笑了一下,接著說;“即使請來一個齊國人教他,并且很耐心地教他說齊國話,然而他周圍的人覺得很希奇,整天來干擾他,吵吵鬧鬧難得安靜,到了這種情形之下,哪怕用鞭子來抽打他,逼迫他學齊國話,他仍然是學不會的。如果把他帶引到齊國去,并且住在齊國都城最有名、最繁華的街巷里,住下來學講齊國話。幾年以后,他的齊國話學會了,講得很好了,到那時再要他說楚國話,假若也用鞭子天天抽打他,要他說楚國話,那也是很困難的了。”
聽了孟子一席話以后,戴不勝終于明白過來:在宋國,國王周圍的大夫少有好人,在太多的壞大夫的讒言欺騙下,也難怪宋國國君會變得無道啊!
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不可忽視客觀環境、周圍風氣對人的影響。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2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律前來誘降。衛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 "衛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 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海荒無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歲月一天天流逝,節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3
其實用大器晚成來形容屈原可能不太合適,但我認為屈原在文學上成就的頂峰確實是比較晚的時候。這于他一身坎坷的經歷是有關的。早年的屈原一心想做忠君報國的忠臣可能在文學上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在政壇遭到排擠,被放逐后偉大的《離騷》才橫空而出。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楚襄王即位后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楚襄王二十一年(六十二歲),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詩人寫作《離騷》時已經度過了大半生。他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不斷遭到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排擠和打擊,這時已經再被放逐,到了救國無路的地步;而楚國也由一個頗有希望的'國家,被弄到了瀕臨危亡的絕境。詩人瞻前顧后,感慨萬分,他把堅持奮斗而不能實現愛國理想的沉痛感情,熔成了這篇激動人心的詩歌!峨x騷》通過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身殉理想的堅貞行動,表現了詩人為崇高理想而獻身祖國的戰斗精神;表現了與祖國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也表現了他的熱愛進步、憎惡黑暗的光輝峻潔的人格。
據說屈原還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4
在長江三峽的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里就是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故鄉。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在學堂里深得老師的賞識?捎幸欢螘r間,他放學后經常遲遲不回家。家里人問他緣故,他總是神秘地笑笑說:“我現在誰也不告訴。你們放心吧,反正我不會去干壞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媭心里仍不踏實。這天,她在放學前先趕到學校,當屈原背完晚書走出校門時,便悄悄地跟在了后面,一直跟到了后山坡的一個山洞里。
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在虛無縹緲的霧氣中亭亭玉立。晶瑩閃亮的水滴順著石鐘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墜落,叮咚之聲,猶如珠落銀盤。
屈原在泉邊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隨手掏出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起來。
女媭站在洞口默默地傾聽著。她仿佛跟著弟弟一起,一會兒來到了洞庭湖畔的漁翁、蠶女中間,一會兒又來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獵人中間……直到夜幕降臨,洞內一片朦朧時,她才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誰?”屈原猛一怔。當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親愛的姐姐站在洞口時,連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
可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里讀它,沒辦法,我就……”
“那也得對家里說一聲啊!迸畫只責備了一句,便拉著弟弟的手一塊兒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里讀書的事很快就傳開了。他死后,故鄉人民為了紀念他,就把后山的這座山洞取名為“讀書洞”。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5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6
春秋時,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荒,齊孝公覺得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到了,就率領著大軍去討伐魯國。魯僖公聽說敵軍壓境,知道自己的實力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為使者出使齊軍。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截住了齊孝公。
展喜是個很善于辭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對齊孝公說:“我們國君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饼R孝公傲慢地問:“你們魯國人害怕了嗎?”展喜回答說:“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們大王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齊孝公不相信:“你們魯國國庫空虛,地里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么不怕呢?(原文是:‘何恃而不恐?’)”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終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興旺。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子子孫孫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我們正是依仗著這一點,才不害怕。(原文是:‘恃此以不恐。’)”齊孝公聽了,自覺理虧,無言以對,只好打消了討伐的念頭,又率領著大軍回去了。一場大戰就這樣被展喜的幾句話給化解了。
成語“有恃無恐”就是從這個故事中提煉出來的。意思是因為有所倚仗,所以無所畏懼。恃,倚仗,依靠;恐,恐懼,害怕。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7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里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便躲在里面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份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四個月過去,就在真正努力為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份子一律開除,能人則獲得晉升。
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四月表現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后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后來的大刀闊斧,一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面整頓,雜草樹一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訪,進門大吃一驚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里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除了。后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是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里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錦蔟;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清除,并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
啟示:世間的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在你做一項抉擇的同時,也請慢下手,仔細觀察后再做決定,別讓后悔找上自己。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8
柳公權是唐代一位楷書集大成者,他的書法清勁挺拔、俊秀深厚、自創一格,人稱“柳體”。在他學書路上,曾有一位“無手”師傅對他的啟發很大。
柳公權小時候聰明過人,酷愛書法,寫得一手好字,他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總以為自己寫得已經很好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伙伴舉行“書會”,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夸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墒牵思矣腥擞媚_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城里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城里。一進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失去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愿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來混生活,怎么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于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19
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孔老夫子實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饑餓?鬃拥拇蟮茏宇伝匾娎蠋燄I得非常,心中十分憂傷,心想,老師上了年紀,怎能經得住這般折磨!再不想出辦法,怕是要出危險了。顏回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討。這一次真是天不絕人,居然碰上一個好心腸的老婆婆,給了他一些白米。顏回高高興興地把米拿回來,急忙把米倒在鍋里,砍柴生火,不一會兒,飯就熟了。
孔夫子這時剛好醒來,突然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好生奇怪,便起來探看。剛一跨出房門。就看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送?鬃佑指吲d又生氣:高興的是有飯吃了;生氣的是,顏回竟然如此無禮,老師尚且未吃,他卻自己先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來一大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贈米,現在飯做好了,先請老師進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來,說:"剛才我在睡夢中見到去世的父親,讓我先用這碗白米飯祭奠他老人家。"
顏回一把將那碗米飯奪了回去,連忙說:"不行!不行!這米飯不干凈,不能用它來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問道:"為何說它不干凈呢 "顏回答道:"剛才我煮飯時,不小心把一塊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非常為難,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臟的飯給老師吃呀!后來,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飯抓來吃了。這掉過炭灰的米飯怎能用來祭奠呢 "孔夫子聽了顏回的話,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對顏回的誤解,深感這個弟子是個賢德之人。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 篇20
白居易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詩人,但人們不知道他還是個“綠化迷”。他無論到哪里做官,總要種花、栽樹。所以,在他所走過的地方,都流傳著與綠化有關的故事。
公元819年,白居易被貶謫忠州(位于四川)刺史時,見城周山崗滿目荒蕪,感慨之余,揮毫寫下了“巴俗不愛花,競春人不來”的'詩句。
于是他帶著為什么不綠化的謎,布衣私訪民間,終于弄清了百姓不愿栽樹之謎:“遠水不解近渴!”他庶民衣著,來到百姓中,以平等的身分,說服百姓栽樹種花,并親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樹種花。他在詩中寫道:“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有購花者,不限桃李梅。”為了培育好所栽的樹苗,他總是不辭辛苦前去管理:“每日領童仆,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渠灌其枯!睒淠境闪趾,白居易喜悅之情躍上眉梢,早晚漫步其間,寫了很多寄情于山水、樹木的閑適詩。在他的倡導下,忠州境內父老無不爭相栽樹種花,不幾年已綠蔭一片,改變了窮山禿嶺的面貌。
公元822年7月,白居易調任杭州刺史,他一到任,就率領民眾在西湖里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這便是有名的“白堤”,他和百姓們一起在堤上栽了許多柳樹。白居易調蘇州任刺史雖僅一年時間,他親手種過許多檜樹,人稱:“白公檜”。
由于詩人白居易平易近人,愛好綠化,因此深得百姓的敬愛,“白公檜”被當地父老當作珍品加以保護。
白居易植樹綠化大搞園林的功績,千古流傳,現在蘇州政府和人民自籌資金,修建了白公碑和白公園林,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古代經典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02-14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02-14
中國古代勵志小故事09-28
古代勵志故事_勵志故事02-25
古代勵志故事03-16
古代勵志故事(經典)12-20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7篇)12-02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10篇02-14
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10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