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
銀川市,簡稱“銀”,古稱“興慶府”、“寧夏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區地形錯綜復雜,但是卻擁有很多美麗的風景。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1
1、沙湖
位于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是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里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2、黃沙古渡
黃沙古渡原生態旅游區位于寧夏東北部毛烏素沙漠和黃河交匯之處,是銀川市黃河旅游開發九大功能區之首! 2007年被批準為國家AAA級旅游景點。2008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游。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在此攝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華夏西部影視城已逐步將單純參觀型的旅游點發展成既有觀光價值,又有為游客制作影視片及餐飲、購物、陶藝、騎射等多樣化服務的娛樂型旅游區。它最突出的服務是讓游客充當明星自由表演,錄制成碟,在個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賞。這在世界各地影視城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勝地”稱號。
3、沙坡頭
沙坡頭,位于中衛縣城西20公里處的騰格里沙漠南緣,黃河北岸,乾隆年間,因在河岸邊形成一個寬2000米、高約100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沙坡頭。百米沙坡,傾斜60度,天氣晴朗,氣溫升高,人從沙坡向下滑時,沙坡內便發出一種“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悠揚宏亮,故得“沙坡鳴鐘”之譽,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站在沙坡下抬頭仰望,但見沙山懸若飛瀑,人乘沙流,如從天降,無染塵之憂,有鐘鳴之樂,所謂“百米沙坡削如立,磧下鳴鐘世傳奇,游人俯滑相嬉戲,婆娑舞姿弄清漪!闭沁@一景觀的寫照。
4、鎮北堡西北影視城
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在此攝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華夏西部影視城已逐步將單純參觀型的旅游點發展成既有觀光價值,又有為游客制作影視片及餐飲、購物、陶藝、騎射等多樣化服務的娛樂型旅游區。它最突出的服務是讓游客充當明星自由表演,錄制成碟,在個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賞。這在世界各地影視城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5、中華回鄉文化園
中華回鄉文化園是寧夏“十五”、“十一五”期間優先發展的旅游文化項目,是目前唯一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的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回族,伊斯蘭風情文化旅游景區。中華回鄉文化園位于銀川市永寧縣納家戶村,總體規劃建設用地1000畝,目前已完成的一期占地300畝,建成的中國回族博物館等多個主體建筑已對中外游客開放,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6、水洞溝文化遺址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于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距銀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中國最早發掘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
7、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位于寧夏的西北部,距銀川市老城區56千米。南北走向,全長250千米,縱深15—30千米。自古以來就有西戎、羌氐、匈奴、鮮卑、突厥、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在這里長期游牧、繁衍生息,巖畫就是他們留下了的歷史畫卷。
8、西夏王陵
位于銀川市城區西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方圓50平方公里的西夏陵,是西夏歷代帝王的陵寢,俗稱“昊王墳”。這里布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7座宗室、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其規模與河南鞏縣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當,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9、蘇峪口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山體巍峨,森林茂密,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獨特。近萬公頃的范圍內,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無際;櫻桃、丁香、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溝壑。尤其是當您踏入國家森林公園的深處,登上青松嶺的峰頂,人處在蒼茫林海之中,低頭看百丈懸崖,放眼望郁郁蔥蔥。古松立于峭壁之間,殘雪留存高山之上,松濤陣陣,云霧蒙蒙,宏偉險峻的景觀給您一種回歸大自然、陶醉大自然的美好心境。
10、通湖草原
通湖草原旅游區位于中衛縣騰格里大沙漠腹地,距中衛縣城26千米,是沙坡頭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湖草原旅游區匯集了沙漠、鹽湖、濕地、草原、沙泉、綠洲、牧村等多種自然人文景觀,被中外游客喻為沙漠中的“伊甸園”。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2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又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其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黃河鐵橋位于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志性建筑之一。甘肅省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黃河水的滋養,使得蘭州成為聞名全國的“瓜果城”。
蘭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蘭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稱為“蘭州大片”,暢銷海內外;蘭州的白蘭瓜、黃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賞景下杭州、品瓜上蘭州”的92To.COM贊譽。
蘭州又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其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并曾兩次入選全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500多處,古遺址250處,古城12處,古建筑50余處。
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興隆山;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觀、白衣寺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南湖公園、西湖公園、濱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
這是一座唯一黃河環繞的大都會,這是一座因“拉面”而聲名鵲起的城市,這也是一座藏著“馬踏飛燕”的城市。作為甘南旅途的起點,或許它的風情與藏區有很大的不同,但絕對值得你細細的品味。
走進黃河鐵橋
位于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志性建筑之一。鐵橋建成之前,這里設有浮橋橫渡黃河。浮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鎮遠橋,今尚存建橋所用鐵柱一根高達三米,重約數噸,上有“洪武九年”字樣。
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一九零七年),改浮橋為鐵橋,是黃河上游第一座鐵橋。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銀30余萬兩。登橋遠望,不遠處的黃河如帶,蜿蜒盤曲,為蘭州這一工業城市增色不少。
走進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是一所位于中國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的綜合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
從白堊紀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到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從商周以來的青銅器、陶瓷玉器到漢唐的絲綢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絲織品、繪畫等都有豐富的收藏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3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西安、銀川、蘭州市所形成的三角中心地帶,地處寧夏南部,橫跨寧夏涇源、隆德、原州區兩縣一區,總面積6.78萬公頃,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年平均氣溫5.8℃,年降水量676mm,年平均相對濕度60-70%,是西北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基地。
主要景觀:野荷谷景區、小南川景區、涼殿峽景區、二龍河鬼門關景區。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寧夏首府銀川市西北50千米的.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它東距沙湖旅游區35公里,南連西部影視城12公里,西接滾鐘口風景區和西夏王陵30公里,占地面積9300公頃,植被覆蓋率達70%,擁有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八百余種,是寧夏著名的生態旅游景區。
主要景觀:櫻桃谷景區、賀蘭山陽光索道、青松嶺等。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帝陵,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約30公里的賀蘭山東麓。是西夏王朝歷代帝王的皇家陵寢,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內,分布著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
鎮北堡影視城
鎮北堡影視城在中國眾多的影視城中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是中國三大影視城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唯一著名影視城。在此攝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獲得國際、國內影視大獎之多,皆為中國各地影視城之冠,故被譽為“中國一絕”。華夏西部影視城已逐步將單純參觀型的旅游點發展成既有觀光價值,又有為游客制作影視片及餐飲、購物、陶藝、騎射等多樣化服務的娛樂型旅游區。
鎮北堡已陸續拍攝過《黃河絕戀》、《大話西游》、《新龍門客!贰ⅰ稏|邪西毒》、《雙旗鎮刀客》等百余部影視片。因為影片《紅高粱》、《黃土地》、《黃河謠》等都相繼在國際電影節上拿過“金熊獎”、“金獅獎”等國際大獎,所以鎮北堡被冠以“中國電影從這里走向世界”的美譽。
108塔
108塔位于黃河青銅峽大壩庫區以西的山坡上,距銀川市76公里,為中國古塔建筑中僅見的大型塔群。
108塔是一處整體呈三角形布局的108座古塔,塔群自上而下,呈1、3、3、5、5、7、9、11、13、15、17、19奇數排列,形成一等腰三角形,所有的塔均由塔座、塔身、塔剎給成(塔剎又分為華蓋、相輪、寶頂三部分),整個塔群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其獨特的布局原因無人知曉,成為佛教建筑中的一個千古之謎。
108塔始建于西夏。塔群坐西朝東,背山面水,隨著山勢鑿山分階而建,由上而下,錯落有序,呈一、三、三、五、五、七、九......奇數排列,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這108塔,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較大之外,其余均為小塔。塔全部用磚砌成,抹以白灰,屬于喇嘛式的實心塔。民間相傳,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點將臺”,“天門陣”,其實它是佛教的紀念塔。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為了去掉人生眾多的煩惱,善男信女要戴108顆貫珠,念108遍經。據說,來這里游覽的人們,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煩惱,帶來吉祥和好運。
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賀蘭山巖畫包括石嘴山市巖畫、平羅縣、賀蘭縣、青銅峽市、中衛縣巖畫幾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
沙坡頭
沙坡頭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1984年建立,面積1.3萬余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騰格里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系交匯地帶,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余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溫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該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特點,并取得良好治沙成果的自然保護區,是干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2013湖南衛視大型親子秀《爸爸去哪兒》第三期、第四期節目在以此地為外景地進行拍攝。
沙湖
寧夏沙湖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西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是一處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勝地,為國家級旅游風景區。
著名景觀:游樂園、瞭望塔、水族宮、蘆葦迷津、蒙古包旅館、西夏行宮、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跳傘、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蕩舟、天然浴場等旅游項目。當年《大話西游之仙履奇緣》開頭,紫霞撐木筏那段戲就是在這拍攝的。
高廟
高廟位于中衛城北,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回鄉文化園
中華回鄉文化園位于銀川市永寧縣納家戶清真大寺北側,緊臨京藏高速公路永寧出口處,依托古老的納家戶清真大寺和回族風情濃郁的納家戶村所建,以展示伊斯蘭建筑文化、禮俗文化、飲食文化、宗教文化、農耕與商貿文化為特色。
包括主體大門、中國回族博物館、回族禮儀大殿、民俗村、演藝大殿、餐飲中心。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4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寧夏東鄰陜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里處),寧夏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公里。
寧夏有著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寧夏位于“絲綢之路”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歷史上寧夏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很是繁華。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寧夏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獨特的西夏文化。
寧夏地處我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臺塊、阿拉善臺塊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復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距市區大約35公里,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4公里,里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公里。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王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跡保存最為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是我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也是寧夏最重要的一處歷史遺產和最具神秘色彩的文化景觀。在我國119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由于八九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原因,地面建筑遭到破壞,但遺跡尚存,尤其是9座王陵陵臺和已探明的140多座陪葬墓交錯有序、星羅棋布地散落在賀蘭山麓的沖積扇上,仍可見昔日的輝煌。
水洞溝
寧夏水洞溝遺址旅游區位于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游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接寧蒙旅游的紐帶,占地面積7.8平方公里。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在曾經的80多年間,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對水洞溝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希望能找到更多的石器和化石,能夠更加了解古代的歷史。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沙坡頭旅游區
位于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20公里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這里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處,即具西北風光之雄奇,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自然景觀獨特,人文景觀豐厚,被旅游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游資源。
在沙坡頭旅游區有著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很多游客都會來這里享受滑沙帶來的樂趣。除了這些這里還有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景點,及娛樂設施。有著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在這里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沙,一面靠山的“U”半島,這里地形優越,景觀奇特,民俗淳樸,資源豐富?梢栽谘堇[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的、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干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炕、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
沙坡頭特色之一是以治沙成果而聞名
包蘭鐵路在中衛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風沙最猛烈,為了保證鐵路暢通,從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工程。將稻草豎著埋在沙子中,形成一個個方格,方格內的沙子不能被刮走,放格外的沙子又不能留下來,起到了固定沙丘的目的。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專家慕名前來考察。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給沙坡頭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沙坡頭特色之二是滑沙和爬沙山
游人從平地一步一步的爬到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也可以坐索道上去)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人鐘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爬沙山最能鍛煉人的毅力和耐力,有人穿防沙鞋套,多數人是光腳,當你雙腳在松軟的沙子上爬行時,別有一番情趣!注意:不能再太陽很毒的時候爬沙山。這里有中國最大的滑沙場,近200米長、80米高。若天氣晴朗,氣溫升高,從沙坡頭向下滑時,坡內便發出“嗡嗡”的轟鳴,猶如金鐘長鳴,故有“沙坡鳴鐘”之譽,是中國四大響沙之一。
傳說很久以前,沙坡頭有一座美麗的城鎮,后被黃沙掩埋殆盡。于是那鳴鐘聲,有人說成是震動了埋在城里的古鐘,也有人說是被埋在沙丘下的冤魂發出的呼救信號。傳說充斥著古人對沙漠的畏懼,每一頁都是累累白骨,斑斑血淚。然而今非昔比,在游人的耳中,那高亢的鳴聲,不再是冤魂的悲泣,而是快樂的音符。昔日的傳說,也褪卻了恐怖的色彩,只留下神秘的趣味,讓人好奇地探索。“百米沙坡削如立,磧下鳴鐘世傳奇,游人俯滑相嬉戲,婆娑舞姿弄清漪”,是對當下最好的寫照。
沙坡頭特色之三是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
沙坡頭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沙漠綠洲。游人既可以在這里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穿越沙漠伸向遠方的奇跡;又可以騎駱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行旅的味道。
蘭山巖畫
巖畫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制和鑿刻的圖畫,它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是世界上巖畫分布最廣、內容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發現。賀蘭山是我國巖畫較集中的地區之一。
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黨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游獵、生息繁衍的地方。他們把生產生活的場景,鑿刻在賀蘭山的巖石上,來表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再現了他們當時的審美觀、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就有20多處遺存巖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巖畫。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介紹】相關文章: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12-18
新西蘭著名旅游景點12-23
漢中著名旅游景點12-17
秦皇島著名旅游景點11-30
東莞著名旅游景點12-18
國內著名旅游景點12-01
寧夏旅游景點大全10-19
秦皇島的著名旅游景點12-17
漢中著名的旅游景點11-30
濟寧著名的旅游景點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