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茶文化旅游節26日開幕
本月26日至28日,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
走進茶的世界,愛上茶的味道。記者昨日從靜安區旅游局了解到,本月26日至28日,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屆時,市民可前來品讀茶文化。
本次茶文化旅游節以“茶,品味健康生活”為主題,匯集來自日本、斯里蘭卡、厄瓜多爾等5個國家,及來自浙江、貴州、福建、安徽、上海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50多個產茶區的200余家企業參展,展出各地新茶、名茶,并且將首次引入大寧、閔莘、豐莊、天山等五個大型茶城進館,設立形象展示區,讓市民近距離接觸世界名茶、中國好茶。
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安排了豐富的文化活動,如,開設“茶+課堂”大咖茶文化講壇,邀請各路嘉賓與茶迷們進行現場活動。此外,克勒門文化講壇、上海味道的旗袍秀、古風古韻的漢服展示、各展位上地道的茶藝表演等專場活動都將讓市民們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附:解讀上海茶文化
上海的海派茶文化
上海在開埠之前只是個中等規模的小縣城,如今上海卻壯大成為揚名世界的國際大都會。近江臨海的上海先民們在鎖國年久、西風日進的“風口浪尖”中,采取了開放、包容的明智態度。由此而逐漸孕育出的以開放、創造、揚棄、多元為基本特征的海派文化,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弘揚,最終衍化成當今“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讓基本不產茶的上海,卻“海納”了包括臺灣在內的全國產茶區所有名優茶及相關工藝品,印度、日本、斯里蘭卡等產茶國的好茶、茶具也接踵而至。而上海人“喜新又懷舊”的品性,使得茶飲時尚風吹不斷,從1990年至今,先后刮過“八寶茶”、“臺式工夫茶”、“花卉茶”、“英式紅茶”、“普洱茶”等所謂的“時尚”風。
“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也讓這個處于中華大地南北接合部、東亞大陸與太平洋銜接處的上海,占盡地理人文優勢,理所當然地成為多種文化最佳的結合點,因地制宜地融合、吸收,使上海形成了獨特的海派文化特征。
海派茶文化不同于京派、川派、粵派、杭派,它不僅保留了以湖心亭茶樓為代表的上海傳統茶文化的特色,同時也發掘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茶道。源于杭州的茶菜在上海得到空前的發展;具有現代特色的紅茶坊成為上海年輕人喜歡的街頭一景;以現代技術改造的罐裝茶也更適應了上海社會生活的快節奏;即使源于閩粵的烏龍茶,也因地域特點演變為海派烏龍茶……
在海派茶文化影響下,今天的上海有太多的特色茶館值得一去,有太多的個性茶人值得一述。上海太大了,我們無法走遍它的每個角落,只能尋著歷史的遺跡,汲取其中的片刻,盡可能地復原上海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上海老茶館的老風情
老茶館的特色就是一個“老”字,首先是經歷的歲月長,屬于“老”字號;其次是裝修陳列的舊物多,體現的風情“老”;其三,也是最根本的,在于茶館經營的宗旨,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的.“老”觀念,還是以盈利為唯一目的所謂“新”思想。
上海灘最老的茶館大約于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出現。到同治初年,開始興盛。有人統計,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上海約有茶館64家,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增加到164家?箲饡r期,滬上茶館業走向衰落,但小茶館及“老虎灶”式的平民茶館仍然不少。
上海老茶館最熱鬧的是早晨,早茶一定連帶早點。有的茶館底樓設有點心鋪,做生煎饅頭、蟹殼黃之類的點心,沒有點心鋪的則會幫茶客去買。一些小販在茶館兜售香煙、糖食、小吃,賣唱算命的也穿梭其間,三教九流各式人等雜處一館,可謂千姿百態眾生相,茶館還往往兼作書場,早上賣茶,下午和晚上用作書場,可以一邊喝茶、吃零食,一邊聽說書評彈。除此以外,茶館是某些行業的交易閑談場所,稱為“茶會”。每天早晨,同業的人不約而同到茶館里來,一邊喝茶,一邊交流行情,許多買賣就在茶桌上談成。
上海春風得意樓
上海春風得意樓茶館,創建于清朝末年。原址位于湖心亭北面,與湖心亭僅一水之隔,1965年因故拆除,1999年6月重建于上海老街(方浜中路舊校場路口)。重建的上海春風得意樓在外觀形態和經營內涵上充分體現了上海老城廂的文化特點。
茶樓進口處橫臥著一口老虎灶。老虎灶是舊時老城廂地區居民買開水的地方。灶邊放上三兩張木桌,順帶經營茶水。茶客多為附近的底層閑人,自帶油條大餅,叫上一壺茶,聊天下棋,打發時間,稱為“孵茶館”。如今這種老虎灶茶館已經絕跡。上海春風得意樓的這個老虎灶只是一種象征性裝飾。
樓上大堂地盤不大,200平方米左右?拷执皯舳际莻鹘y風格的花格窗,逢年過節,窗戶上還貼著喜慶的窗花。周圍擺放著舊時生活用具,有提籃、腳桶、米桶、喜擔等,墻上一幅古時“鬧新房”的風俗壁畫。柜臺上的雕花木質茶罐散發著悠悠的古樸之美。堂內擺放著十來張八仙桌,配的是長條凳。
上海春風得意樓傳統的茶點中,最有特色的是“元寶茶”。這道茶點是上海春風得意樓創辦伊始時就有的,只在新年元旦供應。配料為綠茶、青橄欖、金桔;青橄欖取諧音“請過來”,表示好客的意思;金桔取諧音“吉”,表示“大吉大利”。飲元寶茶用蓋碗杯,綠茶和青橄欖放在杯內,金桔置于杯蓋頂,上茶后,將金桔放入杯中,沖入開水,只見金桔和青橄欖在綠色茶葉圍繞中上下翻騰,煞是好看。因此吸引了不少上海灘的仕女們。
上海春風得意樓保留的另一個傳統是評彈書場。老茶樓當時有3個樓面,同時開設3個書場,說書藝人日夜兩場,有時還加早場,生意十分興旺。重建后的上海春風得意樓開設周末雙休評彈沙龍,除了傳統節目,還結合周圍的環境和時事創作并演出了《春風得意調》等新開篇。來聽評彈的多為上了年紀的老茶客,不少人從老遠處趕來。聽得興起時,不禁喉嚨發癢,上臺獻一曲,也能贏得一陣掌聲。
上海湖心亭茶樓
位于豫園門前的上海湖心亭茶樓,多年來一直是上海老茶館風情的典型代表。
上海湖心亭茶館原名鳧佚亭,為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造,當時為豫園內景之一。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布商祝韞輝、張輔臣等人集資改建成湖心亭,作為布業商人聚會議事之所。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起成為上海灘最早的茶樓之一。
百余年來,上海湖心亭茶樓的地點依舊,建筑依舊,仍然保持著飛檐翹角的模樣。樓里的格局基本維持原樣。底樓窗下有一條寬邊,從窗沿伸出小幾,茶客坐在窗下,茶碗可以放在身邊小幾上。底樓茶資便宜,所以比較喧鬧,窗前的位子坐滿了,茶客們便圍坐在中間的八仙桌旁,照樣喝茶談笑興致勃勃。二樓從底樓中堂屏風后有小樓梯上去。小梯極狹,茶客只能單人上下。樓上擺著若干明清式大理石圓臺面的紅木桌,邊上擺著紅木凳,最好的位子當然是靠窗的。不同的茶品用不同茶具:綠茶用玻璃杯,烏龍茶用紫砂壺;隨茶送來的還有佐茶小食:拇指般大的棕子、鴿蛋、切成小塊的白汁豆腐干等。坐在窗前,側身俯瞰窗外,視野要比底樓開闊許多。可以遠眺對面豫園內樹影掩映下的亭臺樓閣,也可以俯視樓下湖心悠然的游魚和橋上熙來攘往的游人。而這一點,正是上海湖心亭茶樓最吸引人的地方。
來湖心亭的茶客,多為來逛豫園和城隍廟的游客。其中不少是外國人。一半是走累了,到此喝杯茶,歇歇腳;一半是慕名而來,進去體驗一下上海老茶館的味道。茶樓里常常是擁擠喧鬧,但所有的茶客居然都能在這種喧鬧中旁若無人地喝茶吃點心閑談,一坐就是數個小時。
上海宋園茶藝館
上海宋園茶藝館位于共新和新路,緊靠上海閘北公園,創辦于1991年。館名靈感源于“宋代御茶園”,而宋代御茶園代表的是中國古代宮廷茶文化,同時也是中國古代茶文化的巔峰。
上海宋園茶藝館有三層樓,建筑面積2400多平方米,號稱遠東最大的茶藝館。裝修風格為中西合璧式,既有現代味極強的寬敞明亮大廳,也有古典味極濃的中式包廂。大門入口處有石砌小水池,旁有一只碩大茶壺,壺嘴里終日不停地流著清水。池中有金魚嬉戲,還有數只烏龜棲息。事實上宋園的好幾個角落都有類似水池與花木,還點綴著不少形狀各異的奇石,為整座茶館渲染出一種極和諧的自然意趣。
上海宋園不僅提供茶,同時也提供餐飲。一層為自助餐;二層兼營茶與點菜;三樓為包廂,可以請客吃飯,也可聚會品茗。不過,上海宋園的最大特色則在于對傳統上海老茶館文化的堅守與弘揚。作為上海首家公益性戲曲茶藝館,宋園是上海國際茶文化節的具體承辦者。此外,上海宋園堅持每周3天開設評彈演出專場以及各種地方戲曲專場。茶客只需花10元茶資,就可安坐在廳內,一邊喝茶,吃點心,一邊聽評彈和戲曲,可謂不亦樂乎。
上海宋園每天還進行茶藝表演,向茶客展示各種風格的茶藝。館內聘有多名高級茶藝師,并與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聯合,開展中式茶藝培訓。來培訓的人中有許多外國留學生,對神奇美妙的中國茶與茶藝產生極大的興趣。
最近,上海宋園為進一步弘揚傳統茶文化,打出了“到宋園吃宋茶”的廣告,正在積極恢復上海宋代御茶園所產之茶與宋代宮廷茶藝,屆時,茶客們又可一飽口福與眼福。
老上海的新茶館
雨果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風云變幻的近代史給上海留下最濃重的遺跡就是建筑、帶著一顆樸實的茶心和對文化的敬意,一些有心的茶人走道這些建筑,用中國茶的清韻、淡雅,撫去歷史斑駁,讓這些原本只屬于大亨、名媛們的奢享品,游走于古典與現代之間,成為現代人對那個輝煌時代的緬懷。
上海大可堂:肅穆的奢華
這是位于襄陽南路388弄里的一幢老式洋房。沿街的銘牌低調得讓人稍不留神便會錯過。走入弄內大約30米便能見到上海大可堂的庭院。庭院深深深幾許,這股氣派里透著能令人突然一怔的肅穆。不禁要感嘆,這樣的一樁老房子究竟隱藏著多少滄桑和傳奇,才能透出這樣的氣息。
進門處的前廳,年久的家具,通頂的全木樓梯,Art deco風格的華麗吊燈,還有美麗的旗袍女人。一切都是電影里老上海的模樣,時空歷轉,歲月賦予了這幅畫面別樣的韻味。整個會所共有17個房間,前16間分別用了云南的16座茶山,分別為易武、慢撒、蠻磚、革登、莽枝、倚幫、攸樂、班章、布朗、南糯、勐庫、邦崴、景邁、無量、千家寨和景谷來命名,余下的一問則直呼“上海大可堂”。
武廳是一樓的正廳,這是大可堂里最大的一個客廳,整體布局像間中藥房。晚清的家具,巨大的留聲機,還有特地為文人雅客所置的筆墨硯臺。置身其中,人的心境會瞬間閑適下來。糯山廳是這樁洋房里唯一一間另類場所,爬滿整個墻壁的歐式小花朵,同色系的西洋兩人座沙發,這樣一個溫馨的角落定會給你的約會增添別樣的情調。
無量廳位于三樓,是主人的私密場所,余秋雨、崔永元都是這里的常客。典型的法式主臥房裝修,讓整體布局更像是在自己家里,有著難得的舒適和輕松。更值得一提的是連接無量廳的觀景陽臺,這樣一個初夏的夜晚,晚風徐徐,整個大可堂的院落都在你眼前。
蠻磚廳是間色調明朗的日式包廂,兩面臨窗,格調淡雅,墻上的“茶禪一味”落款處是龍華寺方丈照誠大和尚的印記。曼撒廳的主要功能是中小型的會議廳,歐式風格,墻上有風俗畫大師賀友直繪的扇面。莽枝廳是個私人感極強的空間,裝修典雅,茶鏡的墻面讓空間感在這里變得尤為特別。攸樂廳則以紅色為主基調,溫暖、舒適又不乏大器,與班章廳相接,可以作為大活動的輔助休息間,亦可獨立成調……
上海大可堂是會所里唯一的一間純中式風格廳,陳設的家具有明代的紫檀木翹頭幾一張、紫檀花幾一對,清代的紫檀鑲云石畫屏一個、太師椅一對、紅木底座銅香爐一個,其余如水盂、奇石、紫砂花盆等玩物擺件都是難得一見的古物,再配以當代大家余秋雨的書法、著名人物畫大家戴郭邦的畫作,真不負“大可堂”的稱號。
上海桂林公館:沉淀的典雅
推開漕寶路188號丈二銅鑄大門,緩步移入桂林公館,驀然間仿佛闖入一片世外桃源,心中不禁感慨:滬上能有如此佳園?細一打聽,方才了解上海桂林公館的“前世”竟然是黃金榮的私家別墅。全園建筑以“福、祿、壽、喜、仙”為主題,是江南私家園林中的經典樣本。公館內垂影扶疏,絲竹音繞耳,不失為“偷得浮生半日閑”的雅致之所。
一座有歷史故事的江南大宅子,吸引著中外名流、明星慕名而來。追古思今,在公館自成一體的格調中,演繹著專屬于他們的“自在”與“精彩”。今年6月,國際巨星成龍竟在一周內三次光臨上海桂林公館,并對公館的虞公窯藝術品產生極大興趣;文化名人余秋雨偕夫人馬蘭也曾多次光顧桂林公館,無論是厚重的歷史還是人文的感知,余秋雨都對公館評價頗高;文化美食大家沈宏非先生更是上海桂林公館的座上賓,對桂林公館的養生菜式,從形、意、味等方面都給出極高評價……
上海桂林公館擁有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背景,由國際茶人之家基金會創辦的專業茶品牌——西湖國際茶人村擁有5000畝的生態優質茶園,西湖龍井、碧螺春、安吉白茶、開化龍頂、千島銀針等十幾個優質茶葉品種,為舊日豪宅注入了新的靈魂與內涵。
在為VIP會員特設的品茶專區——四教廳里,泡上一壺陳年普洱,耳畔盡是絲竹繞梁,席間花香三兩枝……真可謂妙不可言!廊下閑適的飲茶者不再追問歷史,只是在夕陽中專心品茗,傳奇只是過去……而禪語所言的“看腳下”意謂著對現今生活的一種珍視。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桂林公館你可以感知四季的更迭、歷史的變遷,更可以感悟到時間和空間還有心靈的變化。當我們撫觸著那些久遠的故事,迎著霧氣皚皚在園子里轉上一圈,閉上眼睛想象著當年園子的情景:家眷們穿梭在喜廊里,八仙臺上一出出人間佳劇裊裊上演,搖曳的唱腔里和著一絲絲人生的落寞或得意……
一座古老的大宅,一個有歷史和人文關懷的園子,一個城中頂級的私人會館,這就是上海桂林公館所要傳遞給您的;蛟S,這只是一個開始,更多的故事是發生在你來到這兒以后……
上海海派茗士競風流
回眸百年上海,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萌生的“海派文化”無疑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一個重要標志,“海納百川,兼容并蓄”造就出了上海的都市民眾文化,更是讓各個領域的上海茶人形成了一種有別于傳統的風尚。他們一面延續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面接納著國外潮流的時尚,盡現出海派茶人的別樣特質。
【2017上海茶文化旅游節26日開幕】相關文章:
2016中國森林旅游節開幕09-30
義烏旅游節慶數量10-29
2017上海公積金計算07-30
維也納當地旅游節慶活動10-21
上海工資扣稅標準201711-13
2017上海迪士尼旅游攻略08-23
2017上海工資扣稅標準07-29
2017上海注冊公司流程10-22
上海創業扶持政策201708-26
上海注冊公司費用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