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域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路徑
多年來,旅游產業的開發一直聚焦在旅游產品上,旅游資源、旅游業態、旅游市場是研究的核心,很少有人關注旅游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這造成了多地旅游設施建設的缺失。而隨著旅游市場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尤其是全域旅游的發展,旅游服務要求旅游交通網、智慧旅游網、公共服務體系網三網合一,構建全域覆蓋、全面發展、具有目的地結構體系的全面性服務架構。這對旅游設施建設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開放、完善、便捷將成為今后提升的重點。
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將進一步推進旅游設施建設,從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與全國旅游工作會議,到《“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與《“十三五”全國旅游公共服務規劃》,以及各類專項規劃,旅游設施建設的指向性更加明確和可操作。筆者通過對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架構進行梳理,基于全域旅游發展的新需求,提出五個思維導向與五個提升路徑,并對PPP模式下的旅游設施建設提出建議。
一、全域旅游設施建設的思維導向
旅游基礎設施是指為旅游者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旅游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具有功能復合性、設施景觀化、服務多群體、承載彈性化的特征。
旅游公共服務是由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為滿足游客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明顯公共性、基礎性的旅游產品與服務的統稱,是提供社會性服務的設施。
旅游的本質是消費的搬運,而旅游消費業態的支撐需要大規模的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因此,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需要增加投入、深化結構,形成與商業服務的良性互動。筆者認為,可以圍繞“市場化思維、產品化思維、供給側改革思維、全域化思維、主客共享思維”五大思維導向,以及“交通設施建設從功能型向產品型延伸、旅游廁所建設、與新型業態相關的旅游設施建設、旅游信息化設施建設”四大熱點方向,建設提升旅游設施。
二、全域旅游設施建設的提升路徑
1.旅游交通體系——道路+節點構成收益結構
旅游交通體系有“大交通”與“小交通”之分。“大交通”指“鐵路旅游、公路旅游、水上旅游、低空飛行旅游、交通文化旅游”等旅游與交通的創新結合模式。而“小交通”不是交通的問題,是交通設施、交通方式,或稱為“行”和“游覽”之間的結合模式問題。它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低空飛行等高收益性交通形成的旅游觀光創新模式;二是騎馬等傳統生活中形成的交通方式與游憩方式相結合構建的創新型游樂模式;三是觀光小火車等時尚交通方式構建的具有游樂化特征的游憩交通方式。
在全域旅游時代,旅游交通網絡是空間整合非常重要的一環,全域旅游,關鍵在路,一條最美公路,可以形成全域升級。旅游道路包括風景道、自駕道、運動道、休閑道、文化道、賽道等,其核心結構為大尺度的景觀節點、服務節點、休閑度假點、軟性活動組織等四方面。從業態消費角度而言,旅游道路應在服務理念創新的前提下,遵循“道路是硬件,節點是重點”的原則,針對市場進行節點與服務模式的產品化設計,構成收益回報結構,最終構建旅游道路服務體系。
2.衛生設施體系——商業模式創新
充足供給、人性化供給、文明水準提升以及連鎖經營結構、生態化處理水平、科技結構的有效利用等是衛生設施非常重要的提升方向。旅游廁所由衛生服務、公共免費服務模式轉化為收益型、全國統一監控型、連鎖持續經營型的生態驛站、旅游驛站模式,在未來的5至10年一定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創新。
廁所革命解決的是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市場需求的滿足。廁所服務水準、服務能力的提升,高水準服務體系的形成,關鍵在其商業模式的創新。這需要有效借助國家支持資金,利用資本效益,導入體系化的連鎖架構。
3.信息化設施建設體系——物聯網支撐下的管理體系升級
以國家旅游局發布的《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為標志,旅游設施的信息化元素滲透開始加速。其中,打造旅游基礎數據平臺及大數據旅游體系,構建“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景區酒店數據”的一體化結構都將成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具體而言,旅游物聯網在未來會成為旅游資本市場的寵兒。以互聯網為支撐形成的基于物聯網的服務體系升級,基于物聯網的監控、安全以及管理都將受到資本青睞。實際上,旅游物聯網管理體系代表著今后旅游產業服務升級、管理升級和運營收益升級的一個方向。需要說明的是,智慧化管理不僅僅是硬件,最重要的是從智慧化辦公平臺到智慧化監控系統、智慧化流量監測、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化應用等方面的智慧化體系的形成。
4.夜間娛樂設施——燈光打造是關鍵
夜間旅游設施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區突破的重點。特別是城市旅游景區,通過夜間基礎設施提升,帶來大規模的游客停留,形成2至3天的旅游消費,形成強大的商業效應。
夜間服務屬公共產品,通過對其提升優化,能夠豐富旅游產品、延長游客駐留、擴大旅游消費、形成旅游品牌,形成夜間的商業化聚集。通過燈光打造形成夜觀光、夜景區、夜市、夜演藝等產品,構建光影世界,是夜間娛樂設施提升的關鍵。
5.旅游公共服務中心——使公共服務與商業化服務結合
從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到服務節點體系形成的旅游公共服務遠遠超出了門票和導游的概念。實際上旅游公共服務中心包括游客集散、導游導覽、自駕服務、自行車服務、跑步賽道服務、自主性探索旅游服務等六大超出常規的旅游景區服務功能。
基于休閑度假節點與旅游交通的結合,旅游公共服務中心的提升,應將旅游服務與旅游交通并融,構建旅游節點服務體系,導入優秀商業機構與模式,突出個性化特征,使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一體化,最終形成多樣化業態服務支撐。同時,用互聯網模式打造集散服務的平臺結構(線上線下一體化),最大化實現“旅游+服務”結構的價值。
另外,游客服務中心的選址不僅要考慮交通,還要考慮功能的完善和提升。
三、PPP模式下的旅游設施建設
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融資模式一般是政府投資,以特許經營的方式,形成三種情況:一是完全無收益的旅游公共產品,其所需要的費用由政府全額承擔,如旅游公共交通;二是有一定收益,但存在巨大資金缺口的公共產品,通過政府彌補缺口的方式,進行特許經營;三是完全能夠自主經營并實現回報的公共產品,通過特許經營,衍生出旅游產業鏈,從而實現盈利,形成可持續經營結構。由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主要為前兩種情況,存在“周期長、投入大、持續維護、回報收回難”等建設難點與瓶頸,PPP投融資模式將解決這一困局。
PPP模式下,政府下屬機構或公司、投資主體、金融機構或其他投資人通過組建SPV(特殊目的實體),投資相關項目,形成“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物業項目開發、特許經營服務、產業發展服務、其他綜合服務”的項目結構。以自行車道建設為例,投資者可以壟斷道路上所有的自行車出租點、服務點、餐飲點、休息點等公共服務點,即通過特許經營權壟斷商業開發權。在此前提下,設施維護資金可以通過經營資金補缺,形成可持續建設。因此,旅游設施建設中導入產業與服務是關鍵。
綜上所述,旅游發展要借力于政府支持下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要導入旅游商業化服務要素的創新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域旅游的全面發展,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突破發展。
【全域旅游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路徑】相關文章:
旅游地基礎設施10-13
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總結09-10
公共服務設施設備管理制度(精選5篇)05-10
全域旅游發展調研報告優秀10-18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總結09-27
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合同02-23
武平點線面打造全域旅游10-13
拼音教學有效性提升路徑論文04-13
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自查報告07-08
徽州區全域旅游形象主題口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