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國的個人故事
李保國主要從事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李保國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典型——邢臺縣前南峪村、全國科教興村先進典型——內丘縣崗底村和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等先進典型,打造了“漿水”牌板栗、“富崗”牌蘋果和“綠嶺”牌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產品,他所推行的“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被認定為國內首創。下面有YJBYS小編整理的李保國的個人故事,歡迎閱讀!
李保國的個人故事
30年,可以讓荒山變成良田;30年,可以讓貧窮變得富裕;30年,可以讓一個人變作一面旗幟。這是新聞媒體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同志最真實的評價。李保國,用他的30年,將這一一印證。成就了一段禿山披綠,荒崗生金的傳奇。
李保國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里與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
作為一位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生,有這樣的農大老師,是我們的驕傲。人生路上,我們需要這樣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們譜寫完美的人生篇章。對于剛剛工作的我們,他是我們在工作中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我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爭當工作中的優秀中共黨員。學習他技術扶貧,精準脫貧的務實作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系統的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不能像李保國教授用他的專業技能常年的扎根在第一線,但是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助力脫貧,出色的完成本職工作。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這是一個大寫的人。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就要做這樣大寫的人。
工作中需要這樣的人,我們也要做這樣的人――一名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工作的人。身為一名高速人,學習工作技能,掌握工作要領,用微笑傳遞大愛,為司乘提供更好的服務是我們宗旨。工作無小事,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更好的展現高速人的良好形象。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更好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服務大家,造福你我。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保國的個人故事
34年,他在專家和農民之間畫出了一個等號:每年“務農”深山200余天,把自己變成了農民;傾囊相授,手把手教,千萬農民在他的指導下變成了專家。
34年,他在自家收入和農民收入之間又畫出了一個不等號: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而他將農民的笑臉視作最大財富。
他叫李保國,燕趙楷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古語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在李保國身上,我看到了水一樣的品質。
像水一樣無私。水的第一個品性是無私付出而不求回報。他遍及天下,恩澤四方,滋養眾生,蹈火滅災。服務社會,而不求索取與回報;獻身人類而無怨無悔。李保國把科研成果寫在了太行山上,雖積勞成疾、多病纏身,卻毫無怨言。他不計個人得失,對群眾卻是有求必應,始終把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企業作為公益事業來做,被農民親切地稱為“科技財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是人世間最真、最善、最美的道德風尚和精神境界,也是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我們應像李保國那樣,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為人民、為社會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崇高目標與價值追求。
像水一樣執著。水,射而刃物,滴而石穿?v有千難萬險,終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勇往東流,不達目的不罷休。水滴石穿是他鍥而不舍、永不言敗得最好寫照。李保國的科研從來不是守在象牙塔內,而是扎根在太行的石頭山上。上班十多天,他響應學校號召扎進太行山,用十幾年的時間,讓年年種樹不見樹的前南峪變成“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幫扶崗底村,他白天走過一座座山,晚上挑燈整理數據,獨創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讓農民成為種植蘋果的專家……正是有了像愚公一樣追求,才讓荒山禿嶺披上了綠裝。我們應像李保國那樣,以愚公精神,保持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志,干在實處,久久為功,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
像水一樣推動。水,不僅自己日夜奔騰,擁有一種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而且推動其他物體一起運動,造福于四面八方。作為最先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李保國將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致富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讓許多地方的農民摘掉了窮帽。他用實際行動,回答了一個共產黨員是“先進一陣子還是先進一輩子”的問題。在脫貧攻堅進入大決戰的形勢下,我們應像李保國那樣,帶頭實施精準脫貧,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責任,帶領廣大群眾用自己的智慧頭腦和勤勞雙手改變貧困面貌,在精準脫貧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著名社會活動家、詩人、書法家趙樸初說:“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智慧,我們的力量是一滴水,只要我們肯把它放在人民利益的大海里的話,這一滴水是永遠不會干的。”就讓我們做一個像李保國那樣品質如水的人。
李保國的個人故事
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核桃產業創新技術聯盟理事長;全國勞模、河北省特等勞模,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十大農業技術推廣專家。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他曾榮獲"全國振華扶貧獎","全國科技興村先進個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區開發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還榮獲河北省"特等勞模",保定市"勞動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統紅旗手","保定市生產建設紅旗手",和"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李保國同志主要從事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先后培育了"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典型--邢臺縣前南峪村、全國科教興村先進典型--內丘縣崗底村和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等先進典型,打造了"漿水"牌板栗、"富崗"牌蘋果和"綠嶺"牌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產品,主持了"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太行山核桃優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技術開發"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9項,其中2014年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出版《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綠色優質薄皮核桃生產》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
李保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李保國深知,為人師者,"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學畢業20年后,為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堅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項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別獲得了國家、林業部、河北省的一系列獎項。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村工作超過200天。他帶領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邢臺縣槳水試區,他們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為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榮獲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生產出的優質蘋果被評為A級綠色食品,創出了國內著名的"富崗"蘋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大量的實踐,使學生看到了學農也會大有作為;在與基層群眾的接觸中,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可喜變化,鞏固了專業思想,堅定了"學農愛農"的決心和信心。
長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李保國最了解學科的前沿、農村的需要、果農的期盼。他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自己調整教學內容的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先后主講了《高級經濟林栽培專題》等9門課程,每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經濟林栽培學總論》等9部教材的編寫,在全國性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教學研究成果先后獲省級二等獎一項、校級一等獎二項。他的進取精神激勵著學生。他教的畢業班,25%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他帶的碩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的李家韓崗,曾是一片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1999年,村民高勝福為了響應縣里"四荒"治理開發的熱潮,與人合伙承包了這里的3500畝荒山。"當時滿腦子的熱情,卻沒想到會難到這種地步!"承包后準備大干一場的高勝福此時卻發了愁。李家韓崗又名狐子溝,一無土二無水,"別說種樹,種草都難。"
走投無路的高勝福幾經聯系,找到了當時正在太行山開荒的李保國。不久,李保國搬進了狐子溝,與村民們一道打響了開荒戰。此前,村民們在這里嘗試了運水、調土等多種辦法,但結果卻一次次令人失望。經過深入采樣、組織專家實測土壤截面,李保國提出了"挖溝修庫"的新辦法,并決定在這里種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
李保國帶領村民們挖好了種植溝,又在山溝取土修建了可容納20萬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庫,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個攔水大壩,用以截留雨水,為核桃樹的生長提供保障。
狐子溝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在李保國的指導之下,這里實現了1年栽樹、2年結果、5年豐產,盛果期的核桃畝產達到了230公斤以上,每畝效益超過8000元。如今,昔日的荒嶺成了"綠嶺","綠嶺"牌薄皮核桃遠近聞名。
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上班僅十幾天的他就響應學校號召扎進太行山,搞起山區開發研究,這一扎就是34年。期間,他在當地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動了全省板栗、蘋果、核桃產業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太行山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被村民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經過李保國的努力,邢臺市西部140萬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為此他榮獲了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稱號。但用李保國的話說,最高興的還是為太行山生態環境改善出了一份力。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經他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三四十個,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莊百余個
【李保國的個人故事】相關文章:
李彥宏的創業故事08-01
文科狀元李天宇的勵志故事10-29
李如成:雅戈爾的創業故事08-02
個人怎么參保03-10
李彥宏創業故事分享08-10
求職牛人李一舟的紀實故事12-10
北京首富李曉華的創業故事05-07
李想80后的成功創業故事10-03
億萬富翁李想的成功創業故事10-24
保研個人簡歷模板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