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外名人故事為題的讀后感想
今天,我讀了《中外名人故事》,里面一篇司馬光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司馬光是北宋時的宰相,歷史學家,名重一時?墒牵麉s從來不擺闊。他對兒子說:“小時候,大人給我一件裝飾有金銀的華麗的服裝,我就覺得害羞臉紅,不愿意穿。參加皇帝的瓊林宴,皇帝賜花,我不愿意戴。別人說皇命難違,才勉強戴一朵。平常,能吃飽穿暖就行,當然也不是故意穿得破舊來沽名釣譽的!彼稳首跁r,張之白任宰相,有人勸他說:“閣下收入不少,生活如此節約,外面人說你是‘公孫布被’呢!”司馬光回答:“我今天的收入,全家錦衣玉食,可以做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今天的收入,不可能永久保持,一旦收入不行,家人久過奢侈的生活,一下子改不過來,就可能出事。一直保持儉約的生活,豈不更好!”
司馬光說得對,我們應該保持儉約的生活,況且我國經濟并不富裕,許多人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存在許多浪費現象。在我們的學校中,有許多人并不節約。
在食堂里,炒菜的叔叔阿姨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中餐,有葷有素,還有湯,可許多人還整碗整碗地倒掉,每天的泔水桶里都裝得滿滿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多么浪費啊!看到如此情形,我想大聲喊:“我們學過的《鋤禾》,你們難道忘了嗎?這些都是農民們辛辛苦苦地種起來的,這樣浪費太不道德了!
下午放學,小賣部里擠滿了人,有的大包小包地買零食,有的天天買飲料,常常沒喝多少就又扔了。對他們來說大把大把花錢已是習以為常,我想,萬一有一天他們的家境變差了,他們該怎樣去適應貧困的生活,怎樣去改變命運。其實節儉不僅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更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面對校園的浪費現象,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暑假看到的電視節目《涪陵之行》,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每天只能吃白菜和蘿卜,一個月都吃不上一次肉,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有些人甚至因沒錢而輟學了,面對山里的孩子,你難道不臉紅嗎?
我希望大家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能想一想邊遠山區還有一群貧困少年,我們能否稍稍節儉一點,去幫幫他們,讓我們整個社會能共同進步,和諧發展。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笔堑,節約意識作為傳承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美德,應融入民族的血肉。相信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心手相牽,用節儉意識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一個人類與自然長久和諧的家園,離我們將不再遙遠。
【以中外名人故事為題的讀后感想】相關文章:
以大學的良心為題的名人故事12-11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熱門】02-17
【薦】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02-17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熱】02-17
勵志中外名人故事01-06
勵志中外名人故事01-17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12篇)10-18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12篇10-18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10篇)09-01
《中外名人故事》讀后感10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