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歷史名人故事
歷史名人故事1
眾多的讀者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無不覺得華佗死得冤枉。神醫華佗懸壺濟世,不甘心被曹操一人所役使,他以妻子有恙為借口,離開曹操,曹操頭疾難忍之下,欲招華佗而回,可是華佗卻不肯再返許昌,曹操一怒,將華佗捉回殺之。
可是歷史上的事實并非這回事,換句話來說,曹操和華佗這兩輛車碰到了一起,并非曹操全責,至少華佗也得負三分之一的責任。
根據《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中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游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因為才氣大的緣故,故此,沛國相陳珪舉薦他為孝廉(相當于舉人),而太尉黃婉也征召他做小官,都被華佗一一拒絕了。
華佗當時走得是以醫養學之路,那種芝麻綠豆似的小官,滿足不了華佗的胃口!度龂尽返淖髡哧悏墼凇斗郊紓鳌分,曾經這樣寫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要知道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漢代,醫生是賤業,華佗因為醫術高明,常被高官巨賈們召去治病,在謙卑的忍隱,萬分的謹慎中,華佗早已經厭煩了這種“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生活,在《后漢書·方術列傳》中,這樣寫華佗的性格:為人性惡,難得意。
可以想見,華佗并非是一位謙和的名醫,他的脾氣也很乖張,時常處在求官不得,可又不得不干醫生的矛盾之中。
曹操因造建始殿,揮劍砍礙事的一棵梨樹,在傳說中得罪了梨樹神,故此得了頭風病,曹操召華佗來許昌后,華佗一針便止住了他的頭痛,這讓曹操心中歡喜,便封了華佗一個“專視”的官,換句話來說,華佗就做了曹操的保健醫生。
曹操作為一個“霸道總裁”,他得到了——當時天下最好的名醫華佗,可是華佗作為醫界的“精英白領”,他并沒有得到他需要的官職、金錢、名譽和地位,甚至他還失去了一個當野醫的自由。
華佗在曹操身邊當了一陣保健醫生,他覺得不快樂,也沒法快樂(干不好,會被殺頭,而且曹操也沒太拿華佗當回事,不舍得向對敬重關羽一樣對待他)華佗就以收到家書,想回家住幾天為由,向曹操告假。
曹操準了華佗的假后,華佗以妻子有病為由,一直拖延時間不回許昌。
曹操曾經對手下這樣說華佗: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這句話的意思是,華佗能治好我的病,可是他不懷好意,故意拖延,目的是挾病自重。
(《三國演義》中,華佗有讓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開曹操的腦袋,取出曹操頭風的病根風涎一說,屬于小說家的言語,說法不太可信,故此在本文中,略去不提)。
頭風之疾,現代醫學稱之為慢性頭痛,或者叫偏頭痛,屬于疑難雜癥之一,很難治愈,治愈后也非常容易復發,華佗作為漢代中醫界的“精英白領”,我們應該相信他是當時唯一能治療此病的醫生,可是他以病相挾,卻沒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高官。
曹操作為魏國最高的“霸道總裁”,偏不想被華佗所要挾(關羽是誰,人家是可以幫自己打江山的武將,華佗是誰,野醫一名,曹操從心里就瞧不起自學成才的`華佗,給他個保健醫生的職位,曹操認為這都是最大的恩典了)。曹操認為,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沒有了華佗,自己的頭風病也一樣有醫生會替自己治愈,曹操不理荀彧替華佗求情,憑著心情,將囚于監獄的華佗,以欺騙罪和不從征召罪處死!
霸道總裁法則就是:我是螃蟹別惹我!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跟著感覺走的滋味確實很嗨皮(興奮),而霸道總裁法則就是這樣霸道,同時,這個法則也不按道理出牌。曹操認為自己的命令華佗必須遵守,否則他一定沒命。可是華佗(老子是技術尖子,自學成才怎么了,我不給你治病,曹操你老小子也活不幾天)也是一樣的執拗,他認為,曹操要對自己下手,就沒有人給他治療頭風,故此,他不敢殺自己。
針尖對麥芒。最后,華佗的醫術,沒有敵過曹操的屠刀,華佗死了,曹操在不久之后也病亡了……
在這場血腥的游戲中,法律只是幌子,真正的兇手是——霸道總裁法則:我是螃蟹別惹我!殺人的挺痛快,但曹操殺了華佗,也等于斷了自己的性命。
華佗脾氣挺大,但再大的脾氣也無法阻擋曹操這只螃蟹的兇猛,華佗慘亡于權力的螯鉗之下。
如果將其引申一下,在現代的商企中,一些認為企業離開自己一定玩不轉的白領精英們,如果想以管理和技術要挾那些霸道總裁,一定要仔細看清,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曹操型的總裁,你要記住,你的要挾在他這里是絕對行不通的!
這位霸道總裁,他往往會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威,“手起刀落”干掉這些膽敢要挾自己的白領,痛快和感覺最重要,至于企業亡不亡那就以后再說了。
而如果你是曹操型的總裁,也一定要轉變一下“霸道”觀念,這世界上真有不可替代的白領,千萬不要認為,去了穿紅的有掛綠的,干掉這些經!稗王曜印钡陌最I很容易,但沒有了他們,企業也會很快倒閉!
故此,現在職場上混“霸道”不重要,彼此了解,彼此理解,彼此珍惜才真的很重要。
歷史名人故事2
岳飛個人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表達對“岳家軍”的'由衷敬畏。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另輯有文集傳世。
岳飛生平事跡
少年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 曾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能左右開弓。不久周同病故,岳飛每逢初一、十五,都親到墳上祭奠。飛之后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武藝“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宋斤,開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于契丹,河北官員劉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為征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岳飛請命前去除害。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這年岳飛的父親岳和病故,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為了謀生,又到河東路平定軍(山西平定縣)投戎,被擢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滅遼之后,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于長子趙桓,即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宋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選擇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等三鎮與金。
1126年(靖康元年),欽宗反悔割地,兩路金軍于攻破太原后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欽宗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征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為岳飛后背刺上“盡忠報國(后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字為訓。岳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歷史名人故事3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锖庑r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匡衡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匡衡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锖庹襾硪话谚徸樱瑢Ρ诹芽p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于匡衡從小勤奮好學,后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家人對蘇秦也很冷淡,瞧不起蘇秦。這對蘇秦的刺激很大。所以,蘇秦下定決心,發奮讀書。蘇秦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蘇秦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牛角掛書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李密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李密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王羲之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王羲之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王羲之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王羲之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王羲之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王羲之吃,王羲之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王羲之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王羲之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王羲之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包青天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岳飛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岳飛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岳飛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岳飛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岳飛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岳飛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屈原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屈原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聞雞起舞
東晉時,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時代就胸懷為國立功的大志。
他有個好朋友劉琨,也是一位抱負不凡的人。他們兩個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時,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懷著光復河山的報國之志,兩個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論國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聽得雞啼。祖狄使用腳踢劉琨說: "你聽聽,這雞啼的聲音是多么激越昂揚,它是在叫人奮發圖強啊!"于是,倆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寶劍,在雞啼聲中舞起劍來。 "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
孟母擇鄰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遷居三次。
據說,孟母起初帶著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著玩。孟母見了,說: '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不合適!"很快把家搬到了一個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軻看見商人們自吹自夸地賣東西賺錢,覺得很有趣,便又學著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這里也不合適。"于是,她又尋找遷居的合適地方,很快將家搬到了靠近學堂的地方。在這里,孟軻不久就開始學習禮節,提出上學的請求了。孟母這才高興地說:"這里才是適宜我兒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這里住了下來。
后來,孟子果然未負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歷史名人故事4
姜太公釣魚經典故事
一、詞語出處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 “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鉤不掛魚餌垂釣,愿意上鉤的魚,就自己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
二、詞語釋義
呂尚隱居,垂釣于渭濱溪,周文王打獵時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即拜為師。后呂尚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釣、呂釣、渭釣、子牙垂鉤、溪釣、渭濱垂釣、釣周、釣渭、垂釣溪、大釣無鉤、直鉤釣國、溪直釣、溪未遇”等寫隱居、賢才待用,及賢能執政,大業盛隆;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直鉤魚”等表示心甘情愿。
三、主要內容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國名叫周的強國,周的祖先姓姬,歷史很悠久,據說他們的遠祖后稷在堯的時候擔任農師,以后世世代代承襲這個職務,管理農業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敗,農業衰弱,周的祖先就西遷到現在的甘肅東部和陜西西部一代,自己組成了部落。商朝后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擾,周族的首領古公儃父率領族人從岐山北邊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上居住,并且在那里建筑城郭宮室,開墾荒地,設置官吏。大概從那時起,周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儃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強大起來。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
季歷死后,她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為祖先做過農師,周文王也十分重視農業。他待人寬厚,對待老年人很尊敬,對待小孩很愛護,所以來百姓都很擁護他。周文王特別尊重有本領的人,請他們幫助他治理國家。許多有本領的'人紛紛來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擁有許多文臣武將。
殷紂王看到周勢力越來越強,十分害怕,就找個理由把周文王找來,囚禁在羗里(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北)。周文王的臣子為了搭救文王,搜羅了美女、好馬和珍寶獻給紂王,并買通商朝的大臣,請他在紂王的面前求情。紂王很貪財,又喜歡美女。他的了禮物,聽了大臣的話,把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獲得自由以后,決心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以便尋找機會,推翻商朝,報仇雪恥。他看到自己手下雖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將,可是還缺少一個文物全才能夠統籌全局的人,幫他籌劃滅商大計。因此,他經常留心尋訪這樣的大賢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須發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嘴里不斷地嘮叨:“快上鉤呀上鉤!愿意上鉤的快來上鉤!”再一看,老人釣魚的魚鉤離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
這老人姓姜名尚,有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湯陰縣)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他不會做買賣,虧了本,所以到渭水邊上來釣魚了其實是在等待賢明的君主來尋訪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談話中,發現姜尚是一個眼光遠大、學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于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他認為商朝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應當有賢明的領袖出來推翻它,建立一個新的朝廷,讓老百姓能過上舒服的日子。
姜尚的話句句都說到了文王的心里。他本來就是為了想要推翻商朝,到處去尋找大賢人,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尋訪的大賢人嗎?文王懇切的對姜尚說:“我們盼望您很久了,請您到我們那里去,幫助我們治理國家吧!”說完就叫手下人趕過車子來邀請姜尚和自己一同上車,回到都城里去。
姜尚到了文王那里,先被立為國師,也就是最大的武官:后來升為國相,總管全國政治和軍事。周文王的父親太公季歷在位的時候,就向望著姜尚這樣的大賢人了,所以人們尊稱姜尚為“太公望”。后來人們干脆把“太公望”的“望”省略掉,把姜尚叫做姜太公。
姜太公果然是棟梁之才,他做了周文王的國相,幫助周文王整頓政治和軍事,對內發展生產,是人民安居樂業;對外征服個部族,開拓疆土,削弱商朝的力量。周文王在姜尚的輔佐下,先后打敗了大戎、密須得部族,征服了嗜、閣等小國,并且吞并了從屬于商朝的崇國,在崇國的地盤上營建了一個豐城,把都城從岐山南邊的周原遷到了豐城。到周文王晚年的時候,周的疆土大大擴充,西邊收復了周祖的老家,現在陜西、甘肅一帶地方,東北進展到現在山西的黎城附近,東邊到達現在河南沁陽一帶,逼近了殷紂王的都城朝歌,南邊把勢力擴充到了長江、漢水、汝水流域。據說周文王已經控制了當時天下的三分之二,為滅商奠定了可靠了基礎。
歷史名人故事5
1605年,世界文壇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西班牙“超群的小說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上卷出版了。小說出版后風靡全歐,在不到三星期的時間,西班牙就出了三種盜印本。
1614年,作者聽說別人冒寫的《堂吉訶德》第二部已出版。作品歪曲原著的本意,丑化原著的主人公。塞萬提斯義憤填膺,他趕緊徹夜創作。第二部小說于1615年出版。作者在獻辭中開了一個有趣的玩笑:“……現在有個家伙冒充堂吉訶德第二,到處亂跑,惹人厭惡;因此四方各地都催著我把堂吉訶德送去,好抵消那家伙的影響。最急著等堂吉訶德去的是中國的大皇帝。他一月前派專人送來一封中文信,要求我——或者竟可說是懇求我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去,他要建立一所西班牙文學院,打算用堂吉訶德的故事做課本;還說要請我去做院長。我問那欽差,中國皇帝陛下有沒有托他送我路費。他說壓根兒沒想到這層。我說:‘那么,老哥,你還是照你奉使前來的行程,回你的中國去吧。我身體不好,沒有力氣走這么迢迢的`長路,況且我不但是病人,還是個窮人……我就這樣打發了他。……”
確實,1916年(明神宗萬歷四十年),中國皇帝曾托傳教士帶給西班牙國王一封信。為此,塞萬提斯在這里借題發揮,開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國際”玩笑。塞萬提斯出身于破落貴族的家庭,父親是個窮醫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塞萬提斯只上過中學。但他非常喜歡讀書,有時在街上見到爛字紙也要拾起來讀個明白。青年時期的塞萬提斯是個愛祖國、愛自由的熱血青年。1571年,土耳其艦隊入侵地中海地區,西班牙與威尼斯共和國組成聯合艦隊進行抵抗,塞萬提斯毅然參加在意大利的戰斗,并屢立戰功。
在歷史上有名的勒頒多海戰中,塞萬提斯帶兵上陣,身負重傷仍堅持戰斗。回國途中,他被土耳其海盜俘虜,過著非人的奴隸生活。他不甘心忍受奴役,先后三次組織難胞逃回祖國,但都不幸失敗。1580年,他被親友贖回祖國。在祖國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
1587年,塞萬提斯總算謀得一個征稅員的職位,但因他秉公辦事,強征教堂的麥子來抵償貧苦百姓應繳納的賦稅,被教會驅逐出境。隨后,官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投入獄中。嚴酷的現實和不幸的遭遇,使塞萬提斯看到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災難,他決心用他的筆來揭露西班牙社會的罪惡。在他創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訶德》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和歐洲最杰出的作品。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叫拉·曼卻,是一個鄉坤,原名阿倫索·吉哈達。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游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又物色了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后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把客店當作城堡,讓老板娘給他舉行授封儀式。一路上,他單槍匹馬地蠻干,結果身受重傷,被鄉親們抬回家來。
第二次,他說服鄰村一個名叫桑丘的農夫做他的侍從,一同去游俠,答應人家一旦勝利便可任命為總督。主仆兩個偷偷地上了路,堂吉訶德還是按他腦子里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群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皂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挨打受苦,直到人們把他裝進籠子送回家來,才結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俠。
一個月后,堂吉訶德與桑丘約好去薩拉戈薩參加比武,他們碰到了各種奇遇,曾被公爵夫婦請到城堡做客。堂吉訶德的鄰居參孫,為了騙他回家,假裝成“白月騎士”與他比武,堂吉訶德失敗,不得不聽從對方的發落而回家。他到家后即臥床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塞萬提斯說他創作《堂吉訶德》的目的是要消除騎士小說在社會上,在群眾之間的聲望和影響。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是西歐封建社會的一種產物。騎士的任務是“忠君、護教、行俠”,他們要求“文雅知禮”、不僅要忠實地為主人服務,還要效忠和保護女主人。為“心愛的貴婦人”去冒險和獲得成功,是騎士最大的幸福。
騎士文學即表現騎士“忠君護弱”的冒險生活,為博得貴婦人的厚愛所表現的忠貞和武俠精神。騎士主人公都是理想化的人,俠義而崇高。故事虛構、驚險離奇,充滿魔法,挑戰、創傷、以及荒誕不經的情節。騎士文學與時代精神相差太遠,在文壇和讀者中影響極壞。塞萬提斯為了打擊和諷刺騎士文學,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利用騎士小說的形式,借題發揮,成功地塑造出堂吉訶德的形象,把騎士制度、騎士精神、騎士道德漫畫化。
歷史名人故事6
1.黃帝占夢得名臣
漢魏時代的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黃帝軒轅曾做一夢,夢見“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又夢人執千鈞之弩驅羊萬群”。夢醒后,黃帝對自己的夢境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風為號令,執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夫鈞弩,異力者也;驅羊萬群,能牧民為善者也。天下豈有姓力名牧者哉?”依自己所解,皇帝便開始尋求夢中所述人才,最終得到風后、力牧兩位名臣。
2.鄭玄夢換心成大儒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縣(今高密市)人,漢代經學大師,是我國學術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年輕時曾任鄉嗇夫(鄉級小吏),一生好學,曾多處求學并各有所得,如他曾到太學學習《周易》、《公羊傳》,又從名儒張恭祖學習《尚書》、《周禮》、《左傳》,最后又師從馬融。
鄭玄,到馬融處三年,學業卻毫無進展。馬融見鄭玄學了三年還不開竅,于是就想打發他走。
鄭玄在回家途中因徒步而累,便在路邊的一棵樹下靠著樹睡著了。睡夢中,他夢見有一個老者用刀剖開他的心臟,并且對他說:“子可以學矣!毙押,夢中所見歷歷在目,左思右想,鄭玄便依夢中所言再次回到馬融處學習,終于成為大儒,為后人所敬仰。
3.曹操夢三馬共食一糟
曹操當丞相時,一日在睡夢中夢見“三馬共食一槽”。由于,當時朝中權重勢高的正是司馬家族,而“槽”與“曹”同音,于是曹操認為此夢預示著司馬氏將篡奪曹氏權柄。
自此夢之后,曹操便對司馬氏心存芥蒂,常常疑慮不已,擔憂司馬氏搶奪曹氏天下。于是,就對兒子曹丕說,司馬懿絕非甘為人下者,今日不除掉他,將來必受其害。
曹丕卻不以為然,然而司馬懿卻敏銳地感覺到曹操對他的猜忌,于是便裝出一副胸無大志、目光短淺、孜孜于瑣碎事務和眼前利益的樣子,從而逃過了曹操的迫害。
但是,曹死后不久,司馬懿便漸漸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他精心設計除去曹爽,從此大開殺戒,使司馬家牢牢掌握政權。司馬懿去世后,由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政。曹操“三馬共食一槽”的夢終于得到了印證。
4.蔣琬夢血淋牛頭
火燒赤壁之后,蔣琬以州書佐的身份隨劉備入蜀,初為廣都(縣)長,而常感不展其志。一日,他夢見門外有只鮮血淋淋的牛頭,驚醒之后心中十分惶恐。后來,他聽說趙直解夢之術高超便立刻將他接到家中,讓其為自己解夢。
趙直聽后看了看蔣琬,見其表情煩憂,隨即笑著說:“不必過慮,此為大喜之兆啊,你要當高官了,將至三公之位!”蔣琬疑惑,便問何以見得,趙直解釋說:“夫見血者,事之分明也。事之分明者,立可見也。牛頭鼻頭者,皆公字之象也。東家必當至公!笔Y琬聽后終得以心安。事后,蔣琬果真被任為什邡令,后又升為大司馬,位居三公之列。
5.夜如夢引救父路
《靈鬼志》記載:晉朝南郡的議曹掾姓歐,膝下有一子,名為夜如。一次,其父南郡椽受盡病痛折磨,眼看身體逐漸虛弱,只剩皮包骨頭,他們遍訪名醫,都無能為力。
一個夜晚,夜如在睡覺時夢見有許多和尚來看望他的父親,第二天醒后,便覺得夢有所指,于是便趕到廟里請教和尚。和尚便把佛教的簡單知識講給他聽,夜如誠心地將和尚們請回家中,為父親誦經消災。到了晚上,父親的病癥就有所減輕。次日,身心疲憊的夜如白天睡了一會兒,似乎在夢中看見門外有幾十個小孩,全都穿著五彩衣服,有的手中拿著幡,有的拿著杖,有的拿著刀,有的拿著矛,從大門走進來。其中有兩個小孩在最前面走著,當他們走到門簾前面時,忽然轉身又往回走,并對后面的一群小孩說:“里面住的都是些佛道和尚,以后不要再來了!睆拇酥,南郡椽的病情便漸漸好轉了。
6.苻融占夢破懸案
《晉書·苻融傳》記載:時任京兆尹司隸校衛的苻融,一日接到訴狀。情節是,被告者董豐,外出游學三年后返回了家中,可是當晚他的妻子就被害了,他妻子的哥哥便認為是董豐所為,于是便把董豐送交官府治罪。董豐含冤叫屈,堅稱妻子不是他害的。
苻融對此案做了仔細推敲,也覺得事有蹊蹺,于是便問董豐是否請人占卜過。果然,董豐說他在案發前曾做夢騎馬渡河,先是從北岸到南岸,又從南岸渡回北岸,最后再從北岸回到南岸。適時,馬停在水中,任憑自己怎樣鞭打它都不肯走。他低頭往下一看,有兩日在水中,馬左一日為白色,浸水而濕;馬右一日為黑色,顯得干燥。醒來后,他對夢中的情境記憶猶新,心中驚恐萬分,認為那肯定是不祥之兆,離奇的是,在回來那天晚上,他又重復做了同樣的夢。他找到了占夢者為他解夢,占筮者告訴他,近期他恐怕有獄訟之事,并且告誡他要“遠三枕,避三沐”。對于占筮者的話他牢記在心,在當夜他沒有接受妻子為他準備的沐具和枕頭,但第二天起來妻子卻被殺害了。
苻融聽了董豐所說的夢象后,自行進行了一番破譯,最后斷定殺董豐妻子的兇手是一個名叫馮昌的男子。他對于董豐的夢象是如此破譯的:苻融把董豐的夢象轉換成《周易》的卦象:水的符號為“坎”,馬的符號為“離”;既然馬在水中行走的路線是從北向南,又從南向北,其路線即成“之”字形;由此,董豐的夢象就可以轉換成“坎之離”!翱病敝螢槿,三爻同變后即成“離”之形三!半x”為兩個陽爻夾一個陰爻,為“中女”,“坎”為兩個陰爻夾一個陽爻,為“中男”。董豐看見水中有“兩日”,象征著與此案有關的兩個男子,一個為董半,另一個尚不清楚。“坎”又為執法之吏的象征,當在上。于是,坎上離下又組成了“既濟”卦。按照此卦的先例,“文王遇之,囚之湵里”。要是被告有理(“禮”通“理”),最后一定能夠囚中得生。再據夢中“馬左而濕”解字,應是左邊為水、右邊為馬,合起來即是“馮”字!皟扇铡毕嘀,又是“昌”字。所以,真正殺害董豐妻子的案犯應該是另一個男人“馮昌”了。雖然這個破譯的過程十分復雜,但是當官府據此逮捕馮昌后,馮昌果然招認了。據真兇表述,他原來要殺害的`對象只是董豐,預定以新枕頭為標志,卻不知當晚董豐并沒有使用新枕頭,結果就誤殺了他的妻子。
7.許超得夢封侯
北魏孝明帝時期,有一個名叫許超的人,一夜他夢見自己因為盜了一只羊而被捕入獄。夢醒后,許超不得其意,于是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也就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解夢大師楊元慎。楊元慎聽罷,便呵呵笑道,說:“此夢乃大吉之兆,不日之后,你將做城陽縣令!
許超不禁問道:“何以見得?”
楊元慎解釋道:“‘盜羊’與‘到陽’同音;而獄者,圍城之象也。所以說入獄,就是進城。此夢就是說你將到城陽去做官了!
果然,事后沒過多久,許超就被封為城陽侯。
8.元淵夢槐位三公
《酉陽雜俎》記載:北魏孝明帝時期,身為廣陽王的元淵,統領十萬兵力征討葛榮。一天夜里,他夢見自己穿著袞衣倚立在一棵槐樹旁邊。第二天醒來后,元淵對此夢大為不解,于是便前往解夢大師楊元稹處討教,請其為自己解夢。
楊元稹認真地聽完元淵講述,許久不做聲,沉吟良久后才對元淵說道:“公將位至三公!币馑季褪钦f元淵會晉升至三公,元淵甚是高興,滿心歡喜地離開了。元淵剛走,楊元稹又小聲對身邊人說:“死后得三公耳。”眾人不解,問其詳,揚元稹便解釋說:“袞衣為三公所穿,所以他會位至三公;但因其靠于槐樹旁,‘槐’字,‘木’旁‘鬼’,這不是明白無誤地在說他只能死后位至三公嗎!”后來,元淵生前果真與三公無緣,而是在死后才被追封為司徒,位屬三公。
9.元忠執火入墓耀門楣
北齊時期,有一個叫李元忠的人。當是他還是一介白衣,一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怪夢。夢見他執火炬進入了父親的墓穴。醒來之后,他感到不吉利,于是,就找到恩師,求他解夢。老師聞聽之后,言道:“此乃是大吉之兆,你執火炬進入你父親的墓穴,此景此情不正是說‘光照先人’嘛?”果然,事后李元忠在仕途之路上,平步青云,官運亨通。
10.唐太宗夢得薛仁貴
《薛仁貴征東》中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帝之后,做了一個不好的夢。在夢中有一個兇神惡煞的人手持大刀追趕他,要取他性命,就在性命攸關之時,忽然出現一位白袍小將,十分英勇,成功地打敗了追趕者,救了自己。為了答謝恩人,唐太宗上前詢問小將的姓名,小將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念出了四句詩:“家住逍遙一點紅,四下飄飄無蹤影。三歲孩童千金價,保主跨海去征東。”說完就跳入一個龍口,頓時不見了蹤影。
唐太宗在次日向大臣們提及此夢,以求解析,有大臣解釋說:夢中有兇惡之人追趕,想必是某地發生叛亂;關于小將的四句詩,第一句“家住逍遙一點紅”,是說其居所為山西;跳入龍口,應當是山西的龍門縣;后面的兩句則為其姓名,如“四下飄飄無蹤影”是下雪,雪音同“薛”,那名小將當是姓薛之人;“三歲孩童千金價”說的是“人貴”,所以其名應為“仁貴”,日后,果然從山西的龍門縣招舉了一個名為薛仁貴為征東主帥,平定高麗國蓋蘇文反唐。印證了唐太宗的夢。
11.安祿山問夢黃幡卓
安祿山手握朝廷的兵權,屢得戰功,深受唐玄宗的賞識。一天夜里,安祿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他看見衣袖長得一直拖到階下,這令他十分費解。聽聞軍中有一個名叫黃幡卓的人善于解夢,于是便召來為自己解析吉兇。黃幡卓聽了安祿山的夢境后為其解析為:“當垂衣而治!
又過了一天,安祿山再次找來黃幡卓為自己解夢,說自己夢見大殿窗框倒立。黃幡卓解譯為“革故從新”。
兩次解夢,黃幡卓的言外之意都是說“當另立天下”。于是,安祿山借機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安史之亂平定之后,唐玄宗要嚴懲黃幡卓,黃幡卓說道:“臣當時身不由己,出于無奈。不過臣心里十分明白,安祿山不會有好結果。臣把夢重新解析一下:衣袖至階者,出手不得也;窗框倒立者,糊不得也!c‘胡’音同,安祿山系胡人,暗示他不可能得到天下也!碧菩诼牶笥X得也十分合情合理,于是便赦免了他的死罪。
12.岳飛夢二狗爭言陷囹圄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陽(今屬河南)人。他出身佃農,自幼喜讀兵書,練就一身好武藝。北宋末年,北方的金國屢次南侵。岳飛以“敢戰士”應募入伍。其母姚氏為了鼓勵兒子英勇殺敵,報效國家,親手在他的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岳飛不辱母命,窮其一生的精力,報效祖國,捍衛疆土上。但是,事不隨人愿。正當岳飛和金兵打的不可開交時,突然接到了
返回京城受命的詔書。在北上的途中,岳飛做了一夢,夢中只見兩條狗爭相交談。于是,岳飛便請來占夢師圓夢。
占夢師聽后便說此夢乃兇兆,并說岳飛此行北去可能會有牢獄之災。岳飛問其原因,占夢師說:“二狗爭言,不正好應了‘獄’字的字形嗎?”
后來岳飛真的受到了牢獄之災,而且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殺害了,一代忠良含恨而終。。
13.顏畿托夢命還陽
《明史》記載,顏畿為了治病而服下了大量的藥物,最終導致其死亡。家人在為其迎喪之時,只見旒幡纏繞于樹上解不開,使得引喪者紛紛絆倒在地,隨即一度昏厥,短短片刻卻夢到顏畿托夢。顏畿在夢中說:“我的壽命并未盡,還尚未死去,只是服藥過多而傷了五臟耳。現在我已復活,無須再下葬了!
家人聞此夢言大驚,便將靈柩運回家中放置,當天夜晚,顏畿又托夢于妻子說:“我已經復活,可以立刻開棺!奔胰肆⒓撮_棺,經查,顏畿果然還尚有氣在,只是氣息甚微。請來醫者診治,再加上顏含等精心服侍,顏畿終于活了過來。
14.朱竹坨夢鴨把命喪
清人筆記小說《秋燈叢話》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朱竹坨是清初的大儒,平生最愛喜食鴨肉。有一次夜半睡眠中,他夢到了自己出游,行經郊外時,看到一個大水池,池中畜養了好幾千只鴨子,水池旁邊還有一個看守的小童子。這個小童予對朱竹坨說:“先生,這就是您一生的食料!敝熘褊缏劥,很是高興。但是,到了他81歲的那年,他又夢見自己回到了年輕時所夢到的那個大水池,走近了仔細一看,驚奇地發現水池里只剩下了兩只鴨子。
醒來之后,他覺得此夢不祥。于是,就立即告誡家人此后絕對不能再烹殺鴨子。然而,就在此時,已出嫁的女兒回來探親,知道父親喜歡吃鴨肉,就特地在家里宰殺了兩只帶來孝敬父親。朱竹坨看到女兒帶來的兩只煮熟的鴨子,不禁嘆道:“我的食祿就到這里結束了!”果不其然,當天晚上他就死去了。
15.井中植喪命微茫
趙直是出了名的占夢高人。一天,有一個姓何的男子向趙直講述了自己的夢,他說他夢見自己在井里種了一棵桑樹,并詢問趙直此夢為何意?
趙直聽了男子所言后,長嘆了一聲說道:“請問先生今年貴庚?”
姓何的男子回答說:“四十四歲啊。”
趙直遲疑了一會兒說:“先生,人生如夢,好吃好喝,再好生地享受四年吧!你的壽命只有四十八年!
姓何的男子不相信:“先生何以見得呢?”
趙直解釋說:“桑樹不是井內所種之物!!陌l音同‘喪’;而‘井’,四個‘十’也;‘十’字,兩筆畫也;四個‘十’合為八筆,這不是說你的壽數為四十八年嗎?”
何氏一聽拂袖而去。過了四年之后,那名何氏男子果然一命歸西了。
歷史名人故事7
故事是在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下面為大家帶來歷史名人孟子被稱為“亞圣”的故事,快來看看吧。
說起儒教,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孔孟之道”。似乎孔、孟兩家的思想代表儒學的全部。的確,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孔孟之道作為統治階級推崇的思想,一直在歷代社會生活和多種學術思想中占據統治地位。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教在中國占據統治地位達20xx余年。歷代許多學者一直這樣認為,漢武帝獨尊的“儒術”也就是孔孟之道。近年來,有些學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當時,孔孟尚未并尊。豈但孔孟沒有并尊,而且孔子也沒有被獨尊。公元前后劉歆為了幫助王莽做皇帝,說周公才是儒教的教主,孔子只是傳播周公所制定的禮樂制度的第一個傳教師。一直到唐初,周公仍然是“先圣”,孔子仍然屈居“先師”之位,在國立太學舉行祭祀先儒儀式時,座位排在周公側面,不能正面接受皇太子奉獻的“太牢”,至于孟軻,連站在周孔兩邊陪祭的資格都沒有,更談不上并尊了。
一直到唐代,唐太宗用殺兄逼父的手段登上皇帝寶座后,下令將周公廟從太學里遷出去,從此孔子才由“先師”升為“先圣”,唐太宗同時下令封孔子大弟子顏回為“先師”,讓他頂替孔子原先的位置!爸芸字馈保闪恕翱最佒馈。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詔孔子廟以顏回配稱“亞圣”。而孟軻,無論官私史籍,都還是將他看作戰國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尚沒有跨進孔廟的門檻。清朝著名的.考據家趙翼,作過一則考證,題為《尊孟子》,說是孟軻被尊于宋朝,“宋人之尊孔子,其端發于楊綰、韓愈,其說暢于(皮)日休也!睏罹U是唐代宗的禮部侍郎,在寶應二年(公元763年)即“安史之亂”結束的那一年,上疏要求皇帝批準《孟子》與《論語》、《孝經》同列一經作為科法考試的必讀教科書。這一建議,雖然未被采納,卻是孟軻被統治階級看作可與孔子并列的首次記錄。與楊綰同時代的趙匡,是經學更新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特別表彰孟軻。以后又過數十年,韓愈著《原道》,說是中國有一脈相承的“道統”,由堯舜開始,經過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周公,直到孔子傳給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他的本意是說唯有他韓愈才能上追孔孟,復興“道統”。但效果或許出乎他的預料,從此人們對《孟子》以更大注意了。以后又是數十年,皮日休在唐懿宗時曾向朝廷連上二本:《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請(孟子)為學科書》。他宣稱,如果《孟子》不列為教科書,則勢必“儒道不行”、“圣化無補”。晚唐以后,孟軻其人其書的地位,便在不斷上升,割據“天府之國”的后蜀君主孟昶,首先在其石刻儒學教科書中,列《孟子》于十一經之中。北宋統治者翻刻的儒家經典也將后蜀“石經”作標準版。南宋之后,尊孟之風步步升級。
孔子和孟軻都以嚴分夷夏著稱,但是所謂“夷狄”的少數民族統治者入主中原后,無不喜歡同他們拉關系,金朝不僅加封孟軻為邵國公,還將孟軻在孔廟中的地位,由后堂移至正殿,建塑像于孔子右側,與顏回相對侍坐。
“孟子的升格運動”在明清兩朝還在繼續,明世宗宰相張璁提出孟軻代替顏回成為“亞圣”的主張,理由是孟軻與孔子一樣,“少也賤”,而且自幼失父,有人說他是子思的弟子,其實他自己說那是“私淑”,沒有正式拜師。清朝統治者入關后,立足甫定,又大力表彰孔孟之道。乾隆九年,清朝皇帝又正式下令封孟軻為“亞圣”,但作為心理補償,又封顏回為“復圣”,曾參為“宗圣”,子思為“述圣”,自此,孔孟之道的名實統一,總算完成。
但是也有學者不同意上述看法,認為孟子被尊為“亞圣”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東漢學者趙岐在《孟子題辭》一文中,就稱孟子為“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只不過封建統治者還沒有公開承認罷了。據《元史》記載“至順元年,以漢儒董仲舒從祀!献樱u國亞圣公”。至今在鄒縣孟廟仍然存立著元文宗至順二年御制圣旨碑。碑上用蒙、漢兩種文字鐫刻:“皇元圣制,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孟子百世師也……可加封鄒國亞圣公。‘“這是皇帝首次尊孟軻為”亞圣“。《明史》也記載”嘉靖九年,大學士張璁言:“先師祀典,有當更亞者……’帝命禮部與翰林諸臣議……其四配稱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亞圣孟子!泵献又员蛔馂椤皝喪ァ保膊⒎鞘怯捎诤涂鬃右粯印吧俣v”,又無師徒名分拘束,不受父子關系的牽累。而是他繼承、堅持和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有殊功于圣門。元文宗的圣旨對為什么追封孟子為“亞圣”有段說法:“孟子百世之師也。方戰國之縱橫、異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觀夫七篇之書,倦倦乎致君澤民之心,凜凜乎撥本澄源之論。黜霸功而行王道,距坡行而放淫辭,可謂有功圣門……可加封為鄒國亞圣公!
以孟軻與也曾被歷代統治者尊崇為“亞圣”的顏回相比,他們雖同為儒教大師,但各有特點。顏回親承孔教,德才過人,倍受孔子贊賞,可惜壽命不長,僅留下了些與孔子的對話,后人對他的尊崇,其主要原因出自對孔子的贊揚。而孟軻后孔子百余年,正是儒家傳統衰微時期,正如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所說:“仲尼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蔽í毭献幽艹珜鍖W,宣揚周孔之道。韓愈說:“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孟子的七篇著述,早在漢代就由“子”書地位上升到“傳”,五代開始列為經書。宋、元、明、清各代都為科舉必考之書。《孟子》與《論語》并稱,儒家學說也被通稱為孔孟之道。
由此可見,孟子被稱為“亞圣”是后人對其評價不斷發展的結果。
歷史名人故事8
劉備占領了益州以后,東吳孫權派人向他討還荊州,劉備不同意。雙方為了荊州幾乎鬧翻。后來聽說曹操要進攻漢中,益州也受到威脅。
劉備和孫權雙方都感到曹操是他們強大的敵手,就講和了。把荊州分為兩部分,以湘水為界,湘水以西歸劉備,湘水以東歸東吳。
劉備安下了荊州那一頭,就專心對付曹操,請諸葛亮坐鎮成都,親自率領大軍向漢中進兵,叫法正當隨軍謀士。
曹操聽到劉備出兵,馬上組織兵力,和劉備對抗。曹操也親自到長安去指揮漢中戰事。雙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陽平關一次戰役中,蜀軍大勝,魏軍的主將夏侯淵被殺。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把魏軍撤退到長安。
這么一來,劉備在益州的地位更加鞏固了。公元219年,劉備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員擁戴下,自立為漢中王。
按照諸葛亮早已設計的戰略,是打算從兩路進攻曹操的。這一次西面的漢中打了勝仗,就得乘這個勢頭,再從東面的荊州直接攻打中原。
鎮守荊州的是大將關羽。
這一次,劉備命令關羽進攻,關羽派兩個部將留守江陵和公安。自己親自率領大軍進攻樊城。
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趕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龐德兩員大將率領七支人馬前去增援。曹仁讓他們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應,使關羽沒法攻城。
正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時候,樊城一帶下了一場大雨。漢水猛漲,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于禁的軍營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沖來,把七軍的軍營全淹沒了。于禁和他的將士不得不泅水找個高地避水。
關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營這個弱點。他趁著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領水軍向曹軍進攻。他們先把主將于禁圍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于禁被圍在一個漢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無路可退,就垂頭喪氣地投降了。
龐德帶了另一批兵士避水到一個河堤上。關羽的水軍向他們圍攻,船上的弓箭手一起向堤上射箭。
龐德手下有個部將害怕了,對龐德說:“我們還是投降了吧!”
龐德罵那部將沒志氣,拔劍把他砍死在堤上。兵士們看到龐德這樣堅決,也都跟著他抵抗。龐德不慌不忙拿起弓箭回射,他的箭法很好,蜀軍被射死不少。
雙方從早打到中午,從中午打到午后。龐德的箭使完了,就叫兵士們一起拔出短刀來搏斗。
他跟身邊的'將士說:“我聽說良將不會為了怕死而逃命,烈士不會為了活命而失節。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了!
,大水越漲越高,堤上露出的地面越來越小。關羽水軍的大船進攻更加猛烈,曹軍的兵士紛紛投降。
龐德趁著這亂哄哄的時候,帶了三個將士,從蜀軍兵士中搶了一只小船,想逃到樊城去。不料一個浪頭襲來,把小船掀翻了。龐德掉在水里,關羽水軍趕上去,把他活捉了。
將士們把龐德帶回關羽大營。關羽好言好語勸他投降。龐德罵著說:“魏王手里有人馬一百萬,威震天下;你們的主人劉備,不過是個庸碌的人,怎能和魏王相敵。我寧可做國家的鬼,也不愿做你們的將軍!”
關羽大怒,一揮手,命令武士把龐德殺了。
關羽消滅了于禁、龐德的七軍,乘勝進攻樊城。樊城里里外外都是水,城墻也被洪水沖壞了好幾處。曹仁手下的將士都害怕了。
有人對曹仁說:“現在這個局面,我們也沒法守了,趁現在關羽的水軍還沒合圍,趕快乘小船逃吧!”
曹仁也覺得守下去沒希望,就跟一起守城的滿寵商量。滿寵說:“山洪暴發,不會很久,過幾天水就會退下去。聽說關羽已經派人在另一條道上向北進攻。他自己沒有敢進兵,是因為怕咱們截他的后路。要是我們一逃,那么黃河以南,恐怕就不是我們的了。請將軍再堅持一下吧。”
曹仁覺得滿寵說得有理,就鼓勵將士堅守下去。這時候,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百姓孫狼發動起義,殺了縣里的官員,響應關羽。許都以南,其他響應的人也不少。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魏王曹操到了洛陽,得到各方面的警報,有點著慌。他跟百官商議,準備暫時放棄許都,避避關羽的勢頭。
謀士司馬懿說:“大王不必擔心。我看劉備和孫權兩家,表面很親熱,實際上互相猜忌得厲害。這次關羽得意了,孫權一定不樂意。我們何不派人去游說孫權,答應把江東封給他,約他夾攻關羽,這樣,樊城之圍自然會解除了!
曹操聽了司馬懿的意見,真的打發使者到孫權那里去。
大意失荊州
即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赤壁之戰后,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四川),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后,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相當于還了南郡)。
曹操 派使者到孫權那里后,勸說孫權乘現在荊州后防空虛,攻取被劉備奪去的荊州。這樣,當關羽聽說荊州被奪,定會撤軍回救,樊城之圍自然就會解除。
孫權采納了曹操的建議,派大將呂蒙攻取荊州。呂蒙從密探口中得知,沿江到處都是烽火臺,防備也不見有松懈的跡象。他和孫權商量,對外假稱生病回去休養了,以此來麻痹關羽。孫權另派年輕的陸遜接替呂蒙。
陸遜故意派人送信給關羽,對他水淹于禁七軍大大稱贊了一番,表達了自己對他的萬分仰慕之情。
關羽看信后,認為陸遜初出茅廬,比呂蒙好對付多了,就放松了警惕,陸續把防守荊州的人馬調撥到樊城。
孫權得知荊州防務空虛,便拜呂蒙為大都督起兵攻荊州。呂蒙將戰船偽裝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騙過烽火臺的守兵。當夜二更船內精兵殺上岸來,占了烽火臺,拿下了荊州。
公安守將傅士仁見荊州已失,又對失火之事對關羽懷恨在心,便到荊州投降了。孫權要他去南郡勸說糜芳,最后糜芳也投降了。
屯兵于陽陵坡的曹將徐晃得知東吳攻下了荊州,也出奇兵攻下了偃城、四冢。關平兵敗,逃回大寨告訴關羽,荊州已失,關羽卻不相信。
徐晃兵到關羽寨前,關羽箭傷未好,仍親自出陣與徐晃大戰八十余回合。曹仁也因曹操領兵前來相助,便殺出樊城,徐、曹兩下夾擊,關羽不敵敗走。 關羽引兵渡過襄江,探馬報說荊州失陷,又說公安、南郡守將投敵。關羽大怒。昏絕于地。
待關羽醒來,便依趙累之見,一面派人往成都求救,一面去奪回荊州,以為安身之地。
曹操見樊城已無危險,便不再追擊,反而觀看東吳與關羽交戰。此時,徐晃領兵來見,曹操因他殺得關羽棄寨而逃,親自出寨迎接,并封他為南平將軍,駐守襄陽。
關羽行至荊州,正在進退無路時,得知呂蒙用計來瓦解他的軍心,許多將士半路而逃。便憤恨地說∶“我生不能殺呂蒙,死了也要殺了他!”
關羽率軍繼續向荊州前進,一路與吳軍不斷戰斗。走到一個山谷,被吳軍四面包圍。關平見軍心已亂,勸關羽到麥城駐扎,讓廖化到上庸向劉封、孟達處求援。
劉封聽了廖化哭訴后,想前去解救關羽,但孟達卻盡說關羽的是非,使劉封一改初衷,不愿出兵援救。廖化見哭訴無用,便往成都去了。
關羽身臨絕境,東吳便差諸葛瑾前來勸降,但關羽卻不為所動,說∶“若城破,最多一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我身雖死,卻可名垂丹青。先生不必多說,我要與孫權決一死戰!”諸葛瑾再三勸誘,最后仍然無功而還。
諸葛瑾回報孫權,呂蒙說他已有計策擒拿關羽,便讓朱然埋伏在麥城以北,潘璋引兵埋伏在臨沮。又令將士三面攻打麥城,只空北門。
關羽不愿困死麥城,欲從小路突圍前往西川。王甫勸他走大路,關羽說就是有埋伏,他也不怕。王甫見他不聽,便與關羽哭別。
關羽率關平等二百余騎,從麥城北門沖出。走沒多遠,遇朱然伏兵四面殺來,關羽逃往臨沮。行到決石地方,潘璋引伏兵截路,將關羽等人用絆馬索絆倒,關羽被馬忠捉了。
孫權愛關羽才德,勸他投降,關羽兩眼圓睜,厲聲大罵。孫權考慮良久之后,才叫人將關羽父子推出斬首。
歷史名人故事9
歐陽修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大家族,但傳到歐陽修的祖父時家道已經衰落。歐陽修4歲時父親病故,生活無著,母親只好帶他到湖北投奔叔父。母親教子很嚴,叔父是個小官,家境也不富裕,甚至不能給歐陽修母子提供學習用的紙筆。母親就帶著歐陽修來到一條小河邊,就地取材,用荻草作筆,在松軟的沙地上完成歐陽修的啟蒙教育,一筆一畫寫出一個大寫的“人”字,“畫荻教子,荻草學書”從此傳為美談。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22歲的歐陽修跟隨岳父胥偃來到京師汴梁(今開封),連考四場,三場第一。他一出場就是一個“白鶴亮翅”,冠絕京華。但性格決定命運,他的仕途并不通達,為北宋政府“工作”40余年,幾度貶謫,卻絲毫沒有影響他成為一代宗師。
歐陽修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新五代史》《新唐書》等。他的《醉翁亭記》《秋聲賦》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他創立了應用文概念,開拓性構筑了應用文理論的大體框架,主張應用文以實用為主。
他的詩、詞、賦、散文都很美,被貶滁州后寫出了千古不朽的《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這些山在仕途上和人的心中是畫地為牢的屏障,在文學家眼里卻是突出“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的畫框。醉心秀美的山水和自己營造的悠然心境中,歐陽修樂而忘憂.他是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被召回京城后,利用自己的聲望舉薦獎掖大批文學新人,讓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人中有王安石、曾鞏、蘇軾父子。在舉薦蘇軾時有好心人說:“怕是十年之后世人只知道蘇軾,不知道先生了!睔W陽修淡然一笑,高貴灑脫、大家風范的胸襟氣度躍然紙上。千百年來,文人墨客不光知道蘇大學士,更敬重歐陽修。
但歐陽修的長相卻不像雕塑中塑造的那么完美。他還長了兩個外露的兔牙,又矮又瘦。一次,皇帝接見他,被皇后看到了,皇后皺起眉頭說沒見過這么丑的人。就連風流宰相晏殊見了他也說他的長相和其清新典雅的文字大相徑庭。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男才女貌,男人在才不在貌,多少美女慧眼識珠,為他的智慧與才華所傾倒。
歐陽修先后娶的三個老婆個個如花似玉,系出名門。歐陽修年輕時,不失為一風流才子。歐陽修過65歲生日時,當年的門生都已功成名就,文學上更是功名卓卓,超過老師。他們都趕過來祝老師生日快樂。一位美女“粉絲”一邊殷勤把盞一邊說:“先生‘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既然不關風月,那和什么有關呢?”歐陽修反問:“我笑起來的樣子很難看嗎?”“不難看,先生的魅力指數在座的都比不上。”智慧豁達無私善良的男人才是最可愛的人。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宋代的領軍人物,無論從政和著述都成績頗豐,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不僅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名聞遐爾。歐陽修享年66歲,死后,安葬在河南的新鄭。
歷史名人故事10
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他們倆曾經合伙做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只是他家里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絕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他倆還一起當過士卒,打起仗來,沖鋒時,管仲在后,鮑叔牙在前;敗退時,管仲在前,鮑叔牙在后。人們都譏笑管仲貪生怕死,但鮑叔牙還是替他辯護:“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養!”
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
后來,鮑叔牙 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為齊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成了階下囚。
齊桓公登位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不愿擔任相國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力勸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感悟】
知己從來難覓,故魯迅先生發出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慨嘆。相交易,相知難,今世若有相識相知,千萬要珍重厚愛!
歷史名人故事11
秦始皇的死如他的身世一樣引起了后人的爭議。史學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說死于疾病,一說死于非命。
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認為,關于秦始皇之死,《史記》記述很多,分別見于《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處,死因已明,無可置疑。發現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和出言“今年祖龍死”的“仙人”。秦始皇很迷信,這些現象使他感到恐懼不安。為了消災避難,尋找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聽從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議,準備第五次巡游。然而由于一路勞頓,秦始皇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信還未發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今河北邢臺市廣宗附近)。
有的學者認為,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體質較弱。他勤政,每日批閱文書一百二十斤,工作極度勞累;加以巡游中七月高溫,以上諸因素并發,促使他在途中病發身亡。至于他死于何病,有人認為他死于癲癇。癲癇發作一般分四個時期:起初頭暈、胃部不適,繼爾突然意識喪失,隔肌痙攣,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暫停,然后全身肌肉抽動、口吐白沫,最后數十分鐘才能清醒。郭沫若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為人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推測秦始皇幼時患有軟骨癥,時;贾夤苎,所以他長大后胸部和鷙鳥一樣,聲音似豺狼,后來由于政務繁重,引發腦膜炎和癲癇等病癥。后來秦始皇渡黃河,癲癇病發作,后腦殼撞在青銅冰鑒上,加重了腦膜炎的病情,人處于昏迷狀態;當車趕到沙丘后第二天,趙高、李斯發覺秦始皇已死去多時。
持第二種觀點的人從幾篇有關秦始皇死亡情況的史書推敲,發現了可疑之處。這次出游隨從人員主要有趙高、李斯、胡亥等人,上卿蒙毅也在隨行之列。蒙毅是蒙恬的親弟弟,扶蘇的親信,可是當秦始皇在途中病重時,蒙毅被遣返回邊關。從突然的人事變動來看,這似乎是趙高等人的計謀。因為蒙恬領兵30萬隨公子扶蘇駐防上郡,從秦始皇的身邊遣走蒙毅,也就是去掉了扶蘇的耳目;加之趙高曾被蒙毅治罪而判死刑,后因秦始皇赦免,趙高才恢復官爵,趙高從此對蒙毅恨之入骨,發誓要滅掉蒙氏一族。
歷史名人故事12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公元1451一1506年),是熱亞那人,他自幼喜歡讀書,更喜歡航海。
他相信地球是圓的,但是,他想象中的地球比實際的要小。他認為,從歐洲的大西洋沿岸航行一直向西,不久就能到達亞洲。后來,他的遠航計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資助。
公元1492年,按著他的航海計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啟程,橫渡茫茫無際的大西洋。哥倫布一行,在海上歷盡艱險,終干到達了古巴、海地。他以為自己到了印度,因此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哥倫布的船隊由三艘不大的航船組成,航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印度、中國等地。為此,他還隨身帶著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的信。其實,當時中國早已建立明朝了,這時西歐人還以為中國是元朝,君主是馬可·波羅所說的大汗。
哥倫布率船隊在海上航行了兩個多月后的一個晚上,他們在船上突然發現遠處有亮光在閃動。原來他們已到達了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嶼。島上人熱情而又奇怪地接待了他們。以后,哥倫布又三次航海,曾到過中飛南美洲一些沿海地帶。他的船隊沿地球轉了一圈又回到原出發地,他的成就轟動一時。不僅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圓的,而且還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事跡成為歷史上的壯舉,對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起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但是,在當時的上層社會,忌妒者大有人在。他們干方百計抹煞哥倫布的偉大創舉。
一次,在西斑牙的一個宴會上,一些達官貴人攻擊哥倫布。他們以挑釁的口氣說:“哥倫布先生,你航海發現新大陸,這沒什么了不起的,在我們看來,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任何一個人,繞著地球轉,都會發現這個事實的,即使是個呆子,也會看見這么一大塊土地的。”這個人說完,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隨著哄笑起來。
哥倫布從容地反問一句:“諸位都以為那是一件平常的事嗎?”
那些人厚著臉皮說:“不錯!是一件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說話時,哥倫布發現餐桌上的盤子里還有一只雞蛋,他靈機一動,接過話頭說:“那好吧。你們看,這里有只雞蛋,我們不妨做個試臉。先生們,你們當中誰能把這個雞蛋豎立起來?”
這些達官貴人先是一愣,接著,都搶先去試,但誰也沒能把雞蛋豎立起來,口里還叫嚷著:“這是不可能的事!”
哥倫布一聲不響,當即拿起雞蛋,輕輕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點雞蛋尖頭的外殼硬皮,雞蛋便牢牢地豎立在桌上了。他以一種藐視的口氣說:“諸位辦不到的事,我不是又辦到了嗎!”
這些愚腐的達官貴人哪肯服輸,大聲嚷道:“用你這種辦法都能把雞蛋豎立起來,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
哥倫布絲毫不示弱,他用力說道:“是的,這是最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剛才你們卻誰也沒想到。”他站起身,嚴肅地說:“即使是最簡單的事,也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證實。關鍵就在于創先!闭f完,憤憤離席而去。
歷史名人故事13
這是一個酷熱的日子。太陽照耀著法國奧弗蘇瓦茲附近的麥田,一群黑烏鴉忽上忽下地在空中游蕩,而向日葵則在夏日的高溫中盛開著。然而這生動的場景中卻在舉行一個葬禮。該教區的牧師沒有到場。前來哀悼者沒有幾個,其中僅有一位似乎真情地在為死者悲傷。西奧·凡高,死者的弟弟在送葬的路上哭個不停,因為他與行為怪異的、在自己的美術作品上只署名“文森特”的死者有著長期的、情結復雜的關系。他仰慕死者的作品,忍受死者生前的古怪情緒,曾經從經濟和生活上資助并照料死者。
就在幾天前,文森特·凡高離家走入了這片他曾多次以色彩濃重和隨意的手法幻景般地展現在畫布上的麥田,然后用一把向自己的胸膛射出一發子彈。他兩天后死在弟弟的懷抱之中,時年37歲。凡高生前一直在貧困、疾病、孤獨和不時發作的癲狂精神狀態中掙扎。但是他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他曾經出售過自己的一幅畫。
童年——文森特·凡高
文森特·凡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蘭靠近比利時的小鎮格魯特辛德爾特,他一頭紅發,臉上長滿雀斑,是家里6個孩子中的老大。
小時候,凡高是名有才華的但與眾不同的學生。11歲時,他被送進10英里外的一所寄宿學校,結果在那里深感孤獨。凡高在學校學習語言并開始練習素描,他的畫顯示出熟練的技巧,以至于多年后美術史家為它們的真偽而起了紛爭,一些人不相信這些畫會出自一個少年之手。不過凡高卻在1868年3月,他15歲生日到來之前離開了該校。凡高開始厭倦學校生活。他后來又把比他小4歲的西奧也帶離了學校。
謀生——文森特·凡高
幸好凡高的這個大家庭篤信家族的凝聚力,他的伯父森特,一位富有的美術品經銷商,幫助他在一家頗具聲譽的.、名叫古比爾的美術品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凡高開始為許多畫家銷售他們創作的各種版畫。
同時,凡高在愛情上遭受到首次令他心碎的挫折。他瘋狂地愛上了房東19歲的女兒伊格妮·羅伊爾并向她求婚。當她告訴凡高她已秘密與人訂婚時他卻更加熱烈地追求她。而羅伊爾的冷淡使凡高陷入了嚴重的沮喪之中,他甚至告訴西奧自己對作畫的熱愛都消失了。他有了新的迷戀——像父親一樣當一名牧師。
凡高在隨后的四年把時間都花費在了研究和宣講福音的教義上。由于未能進入極具聲望的阿姆斯特丹神學會,他轉而上了比利時的一所學校,但在3個月后又輟學了。此時的凡高成了一位非職業福音傳教士,他開始為一群貧困的礦工服務。他與工人們一起生活——在麥秸上睡覺,以土豆為食,穿破爛的衣服。許多人都視他為精神錯亂者。父親告訴他不要墜入狂熱的境地,弟弟也勸他學門手藝,而凡高卻以斷絕與家人的一切聯系達一年之久作為回應(雖然他仍接受弟弟通過父親悄悄匯給他的生活費用)。
歷史名人故事14
王昭君出塞
漢宣帝在位的時候,漢朝又強盛了一個時期。那時候,匈奴由于貴族爭奪權力,勢力越來越衰落,后來,匈奴發生分裂,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其中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了,死傷了不少人馬。呼韓邪和大臣商量結果,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帶著部下來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像招待貴賓一樣招待他,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后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后,他的兒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沒幾年,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打敗了郅支單于,把郅支單于殺了。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同漢朝和親。漢元帝同意了。
以前,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后宮去傳話:
誰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后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
有個宮女叫王嬙,也叫王昭君,長得十分美麗,又很有見識。為了自己的終身,她毅然報名,自愿到匈奴去和親。
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征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
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
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后,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愿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
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慣了,和匈奴人相處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歡她,尊敬她。
王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王昭君離開長安沒有多久,漢元帝死去,他的兒子劉驁即位,就是漢成帝。
帶著和平遠航
公元1413年的冬天,在古老而又神秘的東方,一支世所罕見的龐大船隊于晨霧尚未飄散之際,悄然起航。這支船隊擁有寶船四十余艘,官校,水手,醫士,工匠一應俱全,總人數達兩萬七千余人。船隊統領鄭和正當壯年,且已有3次遠航西洋的經驗。總之,這支船隊可以說是當時世上最龐大的海上力量,所過之處,無不俯首稱臣。但此時,鄭和卻獨立于船頭,遠望大海,眉頭緊縮。這讓船上的水手感到非常奇怪,以前鄭和大人每次出海都是雄心勃勃,志在必得,按理說這次出海任務也不困難,為何卻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連鄭和最親近的心腹也想不明白。
事實上,鄭和的腦子里所擔心的是明成祖朱棣下達給他的一個密詔。關于這個密詔的詳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
那時候,鄭和剛剛完成第三次遠航西洋,返回都城,向朱棣當面復命。在聊起海上奇遇的時候,鄭和談起了他所見到的一個堪比桃花源的小島。該島離中華大地并不遠,島上有大約一萬居民,令鄭和及其手下稱奇的是,居民中只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人,其他人都是金發碧眼,膚色也與常人不同。鄭和雖然比手下們見識更廣,但也從沒見過這么多白種夷人聚居在一起。當島上居民發現鄭和船隊后,立即展現了熱情好客的一面,而鄭和也是出于職業習慣,不僅欣然登島,還詳細記下了關于此島的資料。話說鄭和講到這里,發現朱棣臉色陰晴不定,心中惶惑,不知道該不該接著說。朱棣見鄭和停住了,揮一下袖子道:接著說,把你在島上的見聞全部告訴朕。鄭和領命,略感心驚地說道:臣登島后發現,兩族人民相處非常融洽,可以說是相互取長補短,我們的人教給他們紡織,生產瓷器,還種植了茶葉。而白種居民則教給我們的人建造一種完全不同的建筑。島上最令臣等驚訝的就是建筑了,感覺耳目一新,有一種我國建筑所并不具有的美感。這些建筑中最出彩的就是一個碩大的園林。園林里面有一個仙女般的雕像,腳踏波浪,手持白鴿,頭戴海馬鳳冠,島上居民稱之為和平艾琳娜,和平艾琳娜的前面是和平許愿池。據居民們說,和平艾琳娜與和平許愿池特別靈驗,正是她保護了他們有這一片美麗的生存之所夠了!朱棣突然喝道。鄭和抬起頭,這才發現朱棣已經滿臉怒色。朱棣道:鄭和,你難道忘了你的秘密任務嗎!還記得朱允炆嗎!鄭和這才恍然大悟朱棣暴怒的原因。
原來,這朱棣的皇帝位子不是繼承而來的,朱棣本是燕王,不服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當皇帝,起兵造反,苦苦打了很久的仗才坐上龍椅。話說這篡位的朱棣倒也是個不錯的皇帝,對百姓挺好,但對這舊敵是特別的狠毒。朱允炆手下的忠臣們大多都慘遭折磨而死,比如名滿天下的方孝孺甚至被誅十族,這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當上皇帝后,有個心病一直在折磨著朱棣,那就是被他篡位的朱允炆,在攻入京城的時候,不見了。對于如此仇恨敵人的朱棣來說,這還得了而且朱棣也怕朱允炆也像他一樣,又起兵篡他的位,于是派了很多人在全國范圍內秘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至于鄭和下西洋,也攜帶了尋找朱允炆蹤跡的任務。如今,鄭和告訴朱棣有這樣一個秘密小島,而且人口也不少,豈不正中了他的心病此刻,鄭和內心無比擔憂,看著陰沉著臉,走來走去的朱棣,不知道他會下什么命令。朱棣想了一會,又坐下來繼續詢問了一些島上情況后,奮筆寫了一個密詔交給鄭和。密詔的內容是一個很殘酷的陰謀。朱棣聽聞島上鐵器資源匱乏,農具不足,密令鄭和準備再次下西洋,以送給島民農具為由,暗地里將裝滿精良武器的箱子運到島上,而后攻其不備,將該島變成廢墟!
話說鄭和雖然和島民們交情不深,但他是一個有慈悲之心的人,哪里忍心親手做出這樣的慘劇。而皇命又不能不聽,否則不僅是他,手下們也會一起受到懲罰。因而鄭和此次出洋心事重重,內心極其矛盾,始終不知該如何抉擇。鄭和的憂慮無法阻擋船隊駛向小島,很快,鄭和又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地方。哎,走一步算一步吧,鄭和心想。于是在島上居民的'感激聲中,命令屬下們將裝滿農具的箱子抬上了岸。島民們充滿感恩之情,邀船隊上的士兵和水手下船在島上休息幾日,事情如預想的一樣順利,但這種順利是鄭和最不想看到的。
第一晚相安無事,島民們盡地主之誼,船隊上的人再次大開眼界,見識了很多不同文化的事物。第二個夜晚到來了,原計劃今夜子時行動,鄭和還沒有將密詔告訴屬下,而是命令他們看好箱子。隨后,他獨自外出,在島上四處散心,想努力逼自己做出一個選擇。很快,他又來到了美如仙女的和平艾琳娜的腳下。鄭和內心的掙扎因為美麗的園林而減輕了不少,他站在純凈的和平許愿池旁,雙目凝視和平艾琳娜的眼睛,內心喊道:美麗的和平艾琳娜啊,如果你真是他們的守護神,就把武器變成真的農具吧!我真的不想看到戰爭在這里發生!禱告一番后,夜已將近子時,鄭和只得返回營地;貭I之后,鄭和仍沒有做出抉擇,他來到箱子旁,決定打開箱子,讓屬下們自己選擇是否遵守密詔。萬萬沒想到,鄭和在開箱子的一霎那徹底傻眼了,刀槍真的全部變成了鋤犁!屬下們奇怪地看著鄭和,不知他為什么要打開看看。鄭和從震驚中反應過來,直接跑向和平許愿池!
當他氣喘吁吁地再次站在和平許愿池旁邊的時候,看到了微笑著的和平艾琳娜,腳踏波浪,優雅中不失威嚴地向他走來。動聽的聲音從艾琳娜的嘴里發出:鄭和,和平是所有人類的夢想,是我用海馬龍法杖將武器變成了農具,和平的種子已經在這片土地扎根,也在人們的心里扎根,感謝你沒有做出那個決定,和睦,包容,互愛的精神將繼續存在于這片天地。未來,也要靠你這樣的人傳播這種精神。鄭和聽后,雙目含淚道:不,美麗的和平艾琳娜,應該是我感謝你幫我下定了決心,使我避免成為一個發動戰爭的惡魔。如今我見識到了您的力量,讓我更加堅信和平才是最終的夢想,我會為了這個夢繼續走下去。艾琳娜笑道:鄭和,你的奇遇還將繼續,在你以后的航行中,我會暗中保護你一帆風順,助你完成你的使命。我想,這次你回去后,皇帝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我賜予你此物,可保你不會被責罰。說完,艾琳娜手中的和平鴿嘴里銜著一個木盒飛向鄭和,鄭和接下此盒,再次表示感謝。艾琳娜道:你們皇帝內心也是有和平向善之追求的,相信他見了此物,必然明白其中含義,去吧鄭和,繼續你的冒險之旅。話剛說完,和平艾琳娜又變成了那個圣潔美麗的雕像。鄭和沉浸在這魔幻般的奇跡中,看到手中確實拿著一個木盒,才明白一切都是真的。于是他捧著木盒,向雕像行禮之后,返回了營地。
大約兩年后,象征著大明鼎盛國力的鄭和船隊回到了祖國。船隊統領鄭和一下船就快馬加鞭去京城復命。不出鄭和所料,朱棣聽說密詔沒有執行之后立刻龍顏大怒。但鄭和并沒有特別慌張,他相信和平艾琳娜所說的話,將木盒呈給了朱棣。朱棣生氣而又好奇地打開了木盒,鄭和看不見木盒里的東西,觀察朱棣的臉色先是驚訝,而后被吸引,最后臉上的怒氣完全消失了,隱約有一絲哀傷。朱棣看了很久,又沉默了很久,對鄭和道:這次你做得對,密詔一事不再追究。朕錯了。鄭和驚訝地聽到皇帝居然向自己認錯,萬分欣喜那個小島上的居民可以繼續過上和平,美好的生活的同時,更加堅信和平艾琳娜神奇的力量。
神奇的和平艾琳娜所給的木盒中到底是什么朱棣一直沒有告訴別人,所以中國無人知曉。但在南洋流傳這這樣一個典故,一個魔盒拯救了一個美麗的島嶼。魔盒里是用魔法變換出的島嶼建筑景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正當你看得投入的時候,魔盒里升起狼煙,燃起戰火,一切美麗的事物崩塌為灰燼。無論是誰看了都會痛恨這場戰爭的發生。
和平是全體人類的夢想,和平艾琳娜讓和平的種子在人們心里發芽,喚起人們沉睡的夢。帶著和平遠航,是和平艾琳娜交給鄭和的任務,也是每個人的任務。和平艾琳娜所倡導的真善美的精神,將世代流傳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歷史名人故事15
關龍逢
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向夏桀進諫說:古代的君王,講究仁義,愛民節財,因此國家久安長治。如今國王您如此揮霍財物,殺人無度,您若不改變,上天會降下災禍,那時定會有不測的結果。他懇請國王改變這種情況。說畢,立于朝廷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關龍逢因忠諫被殺,在夏王朝內外引起很大不滿,很多人都不敢直言進諫,只想遠遠離去。
分明一派西湖景
明代,有一個窮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饑腸轆轆的他正想做飯,當他揭開米缸時,只有數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幾粒米放到瓦甌里煮。
當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甌粥想喝時,鼻子呼出的氣將瓦甌里漂浮著的幾粒米粥吹得上下翻騰,此時,秀才詩性大發,便順口吟了兩句:
數粒熬成粥一甌,鼻風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來吟去,怎么也接不下去了。正當他捧著那甌粥在破屋里踱來踱去想下句的時候,在他家已潛伏多時的小偷實在忍不住,于是脫口而出,給秀才續上了后兩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漁翁一釣鉤。
秀才一聽連說:“好句,好句!
后稷
其母姜原,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足跡,踏之,踐之而動如孕。生一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從他旁邊過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童時,好種樹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農,相地之宜,善種谷物稼穡,民皆效法。堯聽說,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谷!狈鈼売谯,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是個大農業家。
泰伯
相傳,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來,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后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況且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后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他們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的念頭,泰伯、仲雍便出逃至遠荒之裔的東吳荊蠻地區,斷發紋身,遵行當地落后民族的`習慣。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荊蠻后,荊蠻人為他把家業傳給幼弟的義舉而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跟隨。在他和仲雍的帶動下,由開始的一千多家,逐漸發展壯大,進而建立了吳國,建都于吳(今江蘇蘇州)。
曾國藩遭小偷奚落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人物之一的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卻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少年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重復朗讀多遍,還沒有背下來。他只好一直誦讀此文。
這時候,家里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后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么書?”那小偷將那文章很流暢地背誦了一遍,然后輕蔑地看了曾國藩一眼,揚長而去。
【歷史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名人故事05-10
歷史名人故事精選10-12
歷史名人故事12-10
中國的歷史名人故事05-13
歷史名人故事【優秀】05-28
歷史名人劉邦的故事07-22
[熱]歷史名人故事07-20
歷史名人的勵志故事05-18
歷史名人韓信的故事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