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據我了解的事實卻是:光棍節的現狀與它始作俑者創建初衷明顯大相徑庭,或者簡直就是風馬牛不相及!
“雙十一”如今確實已經是“掛羊頭賣狗肉”了,大家已經不在意“慶祝單身或慶祝脫離單身”的飽滿內容,只在意用單一的購物形式來填滿自己的物欲之壑了。
經濟大潮沖擊下的社會,你還能守住什么;即便守住了,你還怎么能保持它不變味兒?照這樣狂歡下去,也許到最后,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成為一無所有的光棍。那時,我們是慶祝呢,還是沉默呢?
“雙十一”一詞成型之時,鄙人已不再煢煢獨立孑然一身。雖錯過一次次的盛大歡慶,但我并不曾遺憾自己沒有過過一次像樣的屬于自己的“一個人”的節日;或許是我在形只影單的光棍期只沉湎于埋頭找路而沒能仰視光棍的深層含義,從而錯過了對“郁郁寡歡”的沉淀發酵,浪費了人生中那段“猖狂自在”的寶貴時光,因此此時此刻我對“雙十一”的火爆難以理解,對“光棍節”的狂歡隔膜甚深。
咱們還是從萌生光棍節念頭的那幾個年輕人說起吧。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臥談”,一段時間臥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臥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數字1象征“單身”)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并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絡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并由光棍節發展出了“脫光節”(若你只是慶祝單身生活是謂光棍節,若你為脫離光棍一人狀態而參加交友活動是謂脫光節)。
一群孤單寂寞的大男孩由于忍受不了長夜的漫漫,忍受不了漫漫長夜里的紙上談兵,決心從臥談的床上爬起來干點實事兒,大事兒(人生方面的,與政治,經濟,軍事無關),努力將橫臥的“一”豎立起來,并且四個人一起立起來,爭取立成一種象征,立成一種文化,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功澤千秋的偉業。按理說,那幾個默默無聞的創業者也算是事業有成——你瞧,光棍節打開了擴大內需的窗口,中國經濟著實又騰飛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真是可喜可賀呀!可那幾個已至而立之年的文化象征者們呢,大概已經被遺忘在阿里巴巴的芝麻門外,整天計較著光棍脫光后的生活成本吧。
但是,讓他們受不了的是后來者們竟然無視開拓者的權威,反復增擴光棍節的內涵和外延,譬如,由1延伸,把1月1日稱為“小光棍節”,1月11日和11月1日稱為“中光棍節”,而11月11日由于有4個1,所以被稱為大光棍節,甚至將XX11年的11月11日稱為“世紀光棍節”(如2011年11月11日)。站在發展觀的立場上來看,這本也無可厚非,因為光棍節的孕育和流行,一方面表達單身人群希望單身生活得到適當尊重的呼聲,一方面表達單身人群希望早日找到自己的愛情歸宿的心聲。而讓人惦記起你的次數越多,就越能讓大家注意到你,你的這些不好意思開口的隱性需求就有得到解決的可能。如果說,這樣無限制的開發光棍節的含義只是為了光棍們著想的話,倒也符合創辦者的宗旨,貼近民意。但當你突然發現一個十多歲的弟弟或妹妹或者一個四五十歲的叔叔或阿姨也擠在“雙十一”那天大張旗鼓的在網上購物狂歡時,你想到的絕不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光棍或者一個老成持重的光棍吧。據此來看,光棍節已經不再是一個節日,而是一個借口。
就這樣,原汁原味的光棍節隨著網絡的普及,隨著網絡購物的盛行,徹底蛻變為一種商業操盤手段。當那幾個搞網絡銷售的人開始打光棍節的主意的時候,光棍節注定命運多舛。當然,那幾個人不是為了某種象征,更不是為了文化,僅僅為了經濟利益。自從淘寶網在2009年11月11日開始打折促銷,其他購物網站也跟風促銷,連快遞業也跟著爆倉。于是,光棍節變臉成功,成為名副其實的購物節,剁手節。僅在2013年,雙十一銷售額狂收500億。馬云漫射金光的雙眼早已看出商機,2014年10月30日,阿里發出通告函,稱阿里集團已經取得了“雙十一”注冊商標,經阿里巴巴集團授權,天貓就“雙十一”商標享有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其他任何人的使用行為都是商標侵權行為。你瞧,為了利益百分百暴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