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
1、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是認識的唯一目的。我們現在所學的書本知識還只是“認識”,而認識的最終目的是要回到實踐中去,是要用知識去造福于人類。如果缺乏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即使能把一本書倒背如流,也僅僅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用價值”。“能”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分”和“能”也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知亦并非有能,但無知肯定無能。人們常說:高樓萬丈平地起。要想對人類有所貢獻,只有在累積了大量的寶貴知識后,才可能出現質的飛躍,完成盡職社會的重任。
2、分數只是考試那120分鐘時你發揮出的能力,而高分低能只是反映了書本上的知識的掌握,生活源于實踐,所以能力高低不僅是分數,還有實踐能力,你說的高分低能代表某區域的制度存在有巨大漏洞。取得“高分”的“能力”和實際上的創新能力并不完全重合,取得高分的能力是應試能力,應試能力不等于實際本領。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窮經搞應試的人,肯定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接觸實際,難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即使他們很聰明,也往往只能顧一頭。
3、高分高能會吃香,高分低能也會吃香,低分高能早被社會淘汰了。而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當分數能獲得更多的正面肯定的時候,一個人會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分數上,而能力高低就顯得不重要了。同時保持高分又要保持高能實在很困難。所以高分低能成了很普遍的現象。
4、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理論起決定作用,這是毫無疑義的。但也不能因此而輕視理論,導致唯實踐主義,實踐與理論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親自去實踐,才能獲得真正閃光的理論。
5、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春節與圣誕:
1、春節和圣誕節作為中西方文化兩個具代表性節日,都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有差異,差異之一是西方人在過圣誕節時更加注重對神的敬奉,而中國的春節更注重對祖先的尊奉。這種差異的形成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在網絡發達、信息便捷的“地球村”時代,圣誕節和春節越來越成為世界性節日,中國人過圣誕節、外國人過春節已成為一種中西文化交流的社會現象,對此不必過度擔心或自滿。人類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由多元文化組成的社會,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可以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
2、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一種文化的生日,這種文化的傳承,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過程中,我們所有人在享受著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與希望的同時,請不要忘記我們心靈的節日,以及春節的真正意義。
3、節日承載的是文化,傳遞的是感情。節日絕對是一種文化現象,它全方位的表現出孕育這一節日的名族的歷史文化意識。但是同樣作為重要的節日,它們又具有極為類似的社會功能。這兩種節日在對外交流和傳播過程中的被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對于像圣誕節這樣的外來節日,我們不能排斥,而對于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保護,而且應該在合理改造的基礎上加以排斥。而對于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保護,而且應該在合理改造的基礎上加以繼承。
4、圣誕節等西方節日越來越火,而我們的中國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節等,它們的味道卻一年比一年平淡。傳統節日目前處境尷尬,而洋節卻備受推崇,每逢洋節,那種喧囂讓人瞠目結舌。而每逢端午、重陽、中秋,卻相當冷清,讓人痛心疾首。 兩種節日也是兩種文化的挑戰,城市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西方節日好象略占上風。我們恐懼的不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每一個文化的進步都是建立在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基礎之上,怕的是人們屏棄傳統文化,思想完全被外來文化占據。
5、當全球化的浪潮呼嘯而來時,文化之間的交流在所難免。但圣誕節受歡迎的程度超過了春節,這就是一個怪現象了,究其根源是文化本身的特點:西方文化形式多樣較為神秘,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正規傳統不如西方文化形式活潑,而現在的青少年思想開發,喜歡自由的表現自我,自然會出現對西方文化過度青睞,這可能就產生了文化上所謂的“崇洋媚外”出現該現象。
談誘惑:
1、誘惑是存于世上的一種奇怪的東西,你會為之瘋狂而不能自已,而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的一生不斷地被欲念刺激,所以為誘惑折磨一生。 人存于世上,首要面對的是物質上的誘惑,然后才是精神上的誘惑。精神誘惑,指追求浮名、執著于表現突現自我、或是指對知識領域過度探求。權勢、地位、名利、金錢,這些都是誘惑。抵擋誘惑,這樣才能更好。
2、快樂其實很簡單,要有目標有追求;保持一顆純真的心;發自內心的微笑;學會善待自己;懂得寬容他人;看淡物質誘惑;樂于幫助他人。無論生命中遭遇有多少的困苦、艱難和波折,我們都要保持淡然的心態,去看去想象生活中積極美好的一面,讓煩惱隨風而去。
3、別以為有了信仰,靈魂就有了包裝,如果天空不屬于你,何必要天使的翅膀,腳下堅實的土地,一樣可以栽培希望,地獄里也有喜樂,天堂上也有憂傷。
人生旅程滿是迷惘,多少人丟了最初的善良,遠處霓虹再美,不過是黑夜浮華的假象,你聽驛路的駝鈴叮叮當當,是否已明白。誘惑,不是來自熟悉的家園,就是來自陌生的遠方。
4、誘惑并不是在文化生活中接觸的唯一類型,也不是影響我們觀念和行為的唯一來源拒絕誘惑最可行的辦法不是呼吁把所有誘惑都洗成“白蓮花”,而是讓我們接觸不同的鮮花和種類,并且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區分花朵以及花瓣濺上的泥點。
5、“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李白就是一例。因為在詩歌上的造詣,他已頗有名氣。但他仍不滿足,他經不住豪華富貴的誘惑,高喊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進入了朝廷,靠近了誘惑。終因他的放浪不羈慘遭放還,只能游走世間,終日與詩酒為伴。
誘惑是一杯醇香的美酒,人喝下去,容易醉入夢鄉,失去奮進的力量。
誘惑是嬌艷美麗的罌粟花,雖招人喜歡,卻會帶給人長久的痛苦,甚至讓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誘惑是旋律優美的靡靡之音,讓人失去信念,讓人頹廢,讓人墮落。
人生時時都面臨著許許多多的誘惑,位高權重是誘惑,高薪的職業是誘惑,光環般的榮譽是誘惑,甚至可口的飯菜、香甜的飲料也都是誘惑。我們沒必要和誘惑較勁,應自覺地遠離誘惑的懸崖,相信我們收獲的不只是一份安全感,還會是一顆健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