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面是一些關于孝道的名言:
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母愛最高尚。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河里孩子岸上娘。
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勸報親恩篇》。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何鑄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敬父母經?梢源孀罡哔F的感情。——孟軻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明)《增廣賢文》。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清)《增廣賢文》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清)李毓秀《弟子規》。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請)李毓秀《弟子規》。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關于孝道的名言》相關文章:
1.關于孝道的名言
3.孝有關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