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還原商學院的本來面目
對話原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趙純均商學院教育亟待改革
記者: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輿論的矛頭也指向商學院,"金融危機始于商學院"的說法不絕于耳,您怎么看?
趙純均:歷史上每一次經濟衰退,西方的輿論都要歸罪于商學院。但我們知道經濟衰退是社會政治經濟綜合結果的體現,不能簡單認為商學院制造了經濟危機。
但是商學院確實在培養人才上要進行反思。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從2002年以來,很多的雜志、管理學界,都在討論商學院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簡單的說,它的問題就是脫離了商業實際。
我記得有一篇文章就很尖銳:《商學院為何不姓商》。事實上,商學院的院長也認識到了問題。在國際上,管理教育改革的動向確實很強。改革力度最大的是耶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商學院。改革方向有兩點:第一,讓管理教育更加貼近企業實際;第二,加強課程之間的整合。也就是說,MBA課程以前是按學科導向來劃分的,比如:戰略、會計、人力資源,而現在更傾向于以問題導向來劃分,比如圍繞"國際化需求",應該開設哪些課程?這兩個方向都是為了更貼近商業的實際、學生的需求。
記者:中國的商學院也在改革嗎?貼近商業實際與否,是否將成為檢驗商學院質量的標準?
趙純均:中國的商學院也有改革的趨勢,但步伐和力度都有待進一步加大。商學院教育質量的判斷標準,要看它是否有一套培養MBA的正確思想方法;學生是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否承擔了商學院的社會責任,同時將社會責任、商業倫理作為一種真正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商學院教育質量的最終裁判是企業。
說到商業價值觀,它不應該僅僅是一兩門課程,它應該是融合在商學院的每一個教學過程中,成為學生真正接受的價值觀,將社會責任、環保意識、商業倫理融入到他的商業信仰里。
但我們看到,尤其是近些年,一些國內的學院加強了對老師發表論文的要求,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把論文發表數量作為考核的惟一標準,則會引導教師片面追求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這就很容易造成教師忽視企業的實際情況。而以上我們所說到的經濟趨勢、社會責任等方面,如果不接觸社會、不接觸企業,教師都無法切身體會,更不要說灌輸給學生了。
記者:說到價值觀,在金融危機之后,對短期利益的追逐的價值觀備受批評,更認為這正是商學院制造出來的。是這樣的嗎?
趙純均: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確實曾經是商學院教育中的價值觀,現在,商學院也在反思這個問題。耶魯大學商學院院長就對此提出強烈的批判。
但對短期利益的追逐是商學院教出來的嗎?我看更是整個社會風氣導致的。
同時,商學院本身管理就存在追求短期行為的現象,比如對教師的考核:一年之內,要到某個級別的刊物上,發表多少學術文章。這種過細的、量化的考核體制,本身就是短期行為的體制。用記工分的方法來管知識分子是不合適的。一個片面追求發文章的教師,怎么有時間深入到企業中去考察--我們管理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
還原真實的商學院
記者:從中國出現現代商學院教育以來,對MBA畢業生的質疑就一直存在,這是個老問題,卻似乎從來沒有得到解決。
趙純均:如果我們剛才說的"脫離實際"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那么這種現象就會一直存在。但企業期望與MBA實際作用的懸殊差距,也是由于社會對MBA教育的誤解造成的。
我們看到,在1990年代后半期,媒體對MBA教育的追捧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培養企業家、致富的金鑰匙等等,其實嚴重脫離了MBA教育的實質。
【還原商學院的本來面目】相關文章:
如何讓面試者露出本來面目11-21
李嘉誠答長江商學院學員問02-21
李嘉誠長江商學院演講實錄(1)02-21
李嘉誠長江商學院演講實錄(2)02-21
瑪氏商學院電話面試日期延長11-20
著名商學院畢業生收入情況03-01
李嘉誠長江商學院演講實錄(1)_綜合指導03-03
哈弗商學院畢業生求職信11-21
斯坦福商學院特色 畢業生100%創業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