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熱衷”加班
北大社會調查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職場人平衡指數調研報告》顯示,國內職場人日均工作8.66個小時,其中三成職員超過11小時。
聯合國經合組織去年發布的報告稱,中國人日工作8.4小時,高出數十個國家平均值20分鐘,而今中國人日工作時間更上升到8.66小時,數據變化,雖不能就此簡單說明中國人上班“超時”越來越嚴重,但中國人上班時間普遍高于全球水平,卻是不爭的事實。
難怪有網民感嘆,中國人普遍過勞,工作強度堪稱世界第一。
法定8小時工作制變8.4小時甚至8.66小時,顯見加班已成各行業常態,各方報道也表明,加班還是“自愿”的。都說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且現代中國人確實以加倍的勤勞支撐了中國經濟連年高增長,但問題是,中國人真是對加班情有獨鐘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有研究表明,中國人之所以熱衷加班,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安全感、是為了升職掙錢。也就是說,人們是為了工作和收入不得不加班。加班,折射的正是收入不高、就業困難、保障缺乏的社會現實。
而在這一社會現實下,不僅工作受困于“錢”,工作的背面休閑也在“為五斗米折腰”。
比如,《2010-2011年中國休閑綠皮書》顯示,八成以上受訪者稱愿為賺錢而自動放棄休假,很多人則為了保住飯碗放棄休假。
又比如,北大那份報告顯示,職場人休閑娛樂的時間少,在家休閑娛樂時間周均8小時、外出休閑娛樂周均2.4小時,職場人的休閑以“宅”為主;央視3月份發布的《2011~2012經濟生活大調查》也顯示,中國人休閑活動多為上網和看電視。
對于中國人多“宅”在家中上網、看電視等,學界多有批評之聲,認為中國人不會休閑、休閑普遍處于低品質水準。畢竟,看電視和上網這類活動屬被動型休閑,不利于提高勞動者效率、激發創新思維,故而被稱為“休閑病”。
但批評者可能忽略了上網、看電視這些低品質消閑恰恰是低投入或免費的在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過2萬多元的語境下,哪會犧牲收入去換取高品質休閑?與其說是中國人偏愛上網、看電視,不如說是無奈的選擇。
時間要有金錢支撐才成其為閑暇,誰又能在難以為繼的生活中享受閑趣?而閑暇要有金錢支撐才成其為休閑,否則只能算是休息。休閑,需要用收入來購買,在收入水平沒有越過“休閑門檻”(根據閑暇經濟學,年入10萬元才是收入上的“休閑門檻”)之前,在社保水平沒有達到“休閑安全線”之前,人們無法實現“有閑有錢”的和諧狀態。
“超時”上班與無法休閑并存的矛盾,可能導致全社會過勞現象嚴重,威脅個人身體健康,影響生命生活質量;無法發揮休閑“休養生息”的作用,威脅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昨日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有媒體提出,“勞動讓生活更美好”。如果加班繼續成常態、休閑繼續打折扣,要實現“勞動讓生活更美好”,注定很難。如何采取切實措施迅速提升勞動者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已尤為迫切。
【中國人為何“熱衷”加班】相關文章:
深度分析熱門專業為何就業尷尬03-28
高鐵為何不賣方便面06-29
為何要擬定創業的計劃書10-27
求職故事:我為何沒有選五百強03-28
高學歷為何成了求職累贅的職場故事07-24
莫放任加班文化將員工身體掏空03-20
關于中國人在美國就業情況分析信息11-27
這幾位求職大學生為何又被“淘汰”03-17
大學生的就業故事:大學生為何青睞民營企業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