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防范招聘陷阱
招聘陷阱花樣百出,稍有不慎,便掉進了不法分子的招聘陷阱。務工人員在找工作過程中需要警惕哪些陷阱?面對五花八門的招工信息,應該如何識穿騙局?防范招聘陷阱要“三多”——多警惕、多理性、多心眼。
多點理性謹防“假信息”
陷阱特點:其一,利用各種報刊、互聯網、自制小廣告等形式發布虛假高薪招聘廣告吸引求職者,故意在用工合同中設置陷阱;其二,謊稱搞大工程、大項目,承諾高息返利、分紅,斂財后卷款而逃;其三,以業務培訓為名,對應聘者進行洗腦式授課,很多務工人員深陷傳銷泥潭,不但自己上當受騙,還往往連累親朋好友。
案例:去年3月,張女士第一次外出務工,想找個文員工作。因年齡偏大,遲遲未能找到理想的職位。某天在路邊電線桿上看到一則招聘文員的啟事,——“只要你坐在電腦桌前,喝著濃香的咖啡,手握鼠標輕輕點擊,你將會輕松賺大錢!”招聘廣告極具誘惑力,張女士當時就動了心,隨即撥通了電話。
找工作應樹立合同意識,用工時應與用工方簽訂書面合同,將雙方權利義務予以明確,特別是要寫明工資數額、計酬方式、福利待遇、保險交納、事故賠償等條款,并將用工方的各種口頭承諾一并寫進合同,避免日后討要工資、依法維權時缺少憑據。
招聘啟事上的電話。面試諸事一切順利,而當正式上班后,情況陡變,張女士沒能坐上電腦桌,更沒能喝上咖啡,時刻被主管領導灌輸發財致富經,稀里糊涂地將所有積蓄投入了子虛烏有的發財項目。張女士突然意識到自己身陷傳銷窩點,幾經斗智斗勇,取得警方的援助,方才擺脫困境。
務工者不要輕信致富信息,也不要抱有輕松致富的“速成”心理,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多些理性,提高警惕,應到人才市場選擇有工商營業執照的正規勞務單位求職,謹慎對待路邊張貼的招工小廣告和網上招聘。
多個心眼謹防“虛合同”
陷阱特點:很多務工人員往往不注重跟用工方簽訂書面合同,特別是同鄉,一般僅和工頭達成口頭協議。一旦發生糾紛,用工方不認可口頭約定,農民工難以拿出有效證據維權。
案例:2011年3月,鄂籍務工人員陳某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當時飯店老板跟她口頭談好的工資是一個月2000元。見陳某急于掙錢付房租,老板十分“婉轉地告訴她,按照飯店規定,每月工資實際只發1500元,剩下的500元年底時一次性發放,如果表現好,還可加薪。陳某當即答應了。結果當年10月,陳某工作期間不慎受傷,傷殘至九級,老板突然宣布辭退陳某。陳某討要醫藥費及以前被扣除的錢,老板則對之前口頭合同不予認可,認為飯店沒有義務支付一切款項。陳某只得將飯店告上法院。雖然最終在法院的調解下,飯店支付了醫藥費并補發了被扣除的工資,但陳某卻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找工作應樹立合同意識,用工時應與用工方簽訂書面合同,將雙方權利義務予以明確,特別是要寫明工資數額、計酬方式、福利待遇、保險交納、事故賠償等條款,并將用工方的各種口頭承諾一并寫進合同,避免日后討要工資、依法維權時缺少憑據。
大學生求職招聘陷阱
陷阱一:儲備人員
不少應聘者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看到一條非常滿意的招聘信息,精心準備后趕往面試現場;結果,招聘方隨意詢問幾句,填張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從此就杳無音信了。其實,這類型的企業,多數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們只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廣收信息,積累所謂的“人力資源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陷阱二:騙取錢財
利用招聘斂財可以說是老伎倆了。直截了當地收費早就被廣大求職者所識破,所以現在的斂財手段就更加隱晦了。比如應聘者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輕松通過面試后,公司要求在上班當天交納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費用及各類工本費、押金等)。如若員工離職,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負責回收,理所當然的,那些所謂的押金和工本費用也就回不來了。
陷阱三:高薪引誘
在鋪天蓋地的招聘廣告中,高薪的職位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除去高層次的技術類、管理類崗位,那些崗位要求低、薪資待遇優的工作,不可否認地對應聘者充滿了無限的誘惑力。但當應聘者真正上崗時,卻發現實際的工資要比招聘廣告上的“縮水”很多。公司會解釋說:這是崗位的基本工資,其余部分都是業績提成。
陷阱四:逃避破產
如果說有家公司連員工工資也付不起,被起訴后敗訴了,但還在進行招聘,你能相信么?這可不是笑話!這些企業一般拖欠每個員工2~3個月的工資,在試用期內又辭退這些員工。往往他們都承認賒欠工資,并且保證一旦其正常運轉,立刻償還所欠薪資。但實際上僅僅是為了分散企業的內部矛盾,使企業暫時逃避破產的危機。
陷阱五:廣告宣傳
由于網絡的傳播面廣、傳播速度迅速,不少企業開始利用網絡招聘,來為企業進行另一中形式的廣告宣傳。通過長期發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業的“見光率”;另一方面利用可觀的招聘數量,制造一種公司發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實,這都是企業假借招聘之便,進行的一些廣告炒作。
陷阱六:試用陷阱
“試用期三個月,試用月薪2200元,轉正后月薪3000元,另加各類津貼!边@樣的薪資待遇可以吸引不少迫切求職的人們。于是,好容易通過面試的應聘者們,勤勤懇懇地賣力工作,希望早點熬過三個月的試用期。結果往往是三個月一到,公司隨便編個理由,就把他們打發回家了。其實,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試用期的用工成本低廉的優勢,鉆了試用期解除勞動關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當作試用來處理,出最少的錢,用最好的人。
陷阱七:變相施壓
我們會發現,一些勞動強度大、薪資較低的企業,經常會大批量地進行招聘。而且面試總是安排在上班時間,地點多為工廠或食堂。他們的目的顯而易見:用大規模招聘向在職員工施壓——不要以為這里的待遇不好,想進來工作的人多的是!
陷阱八:真假培訓
有些單位會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訓后上崗”,其實,這些信息中以“培訓為主、上崗為輔”的情況居多。不少企業確實在培訓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員,但更多的是培訓結束就沒了下文。他們正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培訓優惠政策,從政府補貼中獲取利益。他們不僅僅浪費了求職人員的時間和精力,更損害了國家的財產和利益。
【如何防范招聘陷阱】相關文章:
在招聘旺季如何避免招聘陷阱02-20
如何防范網絡求職陷阱?03-29
如何巧避招聘陷阱02-19
招聘旺季 如何識破求職陷阱11-15
招聘“陷阱”我們該怎么識別和防范呢?11-07
招聘陷阱(10):試用陷阱02-19
短信招聘陷阱02-21
防范求職“陷阱”小貼士11-10
招聘陷阱多多:招聘騙術總結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