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司馬光砸缸故事圖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
兒童故事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ぐⅣ攬D《宋史》
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講給家人聽。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有關司馬光介紹: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剝胡桃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他拿了一只青胡桃,請他姐姐幫忙剝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沒有剝下皮,就生氣地走開了。
一會兒后,家里的女傭過來,知道司馬光想吃胡桃,就舀來一碗開水,把青胡桃放進水里。胡桃經開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剝下來了。司馬光的姐姐從里屋出來,看見他在吃胡桃,就問胡桃皮是誰剝的。司馬光說:“當然是我剝的,我想了個辦法,用開水一泡,這皮就剝下來了!
正在這時,司馬光的父親走進屋來,狠狠地訓斥說:“你這孩子,怎么能說謊話!”原來,女傭替司馬光剝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親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馬光知道自己錯了,馬上低下了頭。從此,他牢記父親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再也不撒謊了。
這為他以后成為國家的重臣奠定了基礎。
恭敬兄長
司馬光的哥哥司馬旦八十歲左右時,司馬光也年事不小了,但照料兄長從不委由仆人代勞,都親自操持。侍奉兄長就如同侍奉父親一樣地盡心盡力。尤其老人家體質羸弱,消化不良,需要少吃多餐。所以每當吃完飯不久,司馬光總會親切地問候哥哥:“您餓了嗎?要不要再吃點啥?”幾乎是時時刻刻地關注,就如同照顧嬰兒般地無微不至。
天氣稍稍轉涼,司馬光就常常輕撫著兄長的背,并關切地問道:“衣服嫌薄嗎?會不會冷?”日日與兄長相伴噓寒問暖,這是何等的溫馨感人!
諺語說:“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司馬光將兄弟間真摯的友愛做到了極致,傳為古今的美談。
透過司馬光的四則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窺知到他的品德、學識、涵養的無懈可擊,緣自他的孝順、友愛、忠誠,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司馬光從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形成了“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本性。
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也繼承父親之志,自幼勤奮好學,不僅學識淵博,通曉經史,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史學功底,參與了父親《資治通鑒》的編纂工作。侍奉父母也極其孝順,在母親去世之時,悲痛至極,三天三夜滴水不進,其孝至誠可知。司馬光人倫的表率,后人宗仰的豐碑。
【司馬光砸缸故事圖片】相關文章:
司馬光砸缸故事繪本11-29
盤古開天地故事圖片11-29
商海創業 讓財富“砸”了頭11-11
“蘋果”何時砸到央企頭上?02-20
提高職業質量 跳槽莫要砸“個人品牌”11-11
介紹名人求職故事_求職故事11-30
求職故事:空姐面試吹蠟燭的故事02-21
求職故事:看到了什么?_求職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