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讀書心得匯編15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讀書心得1
寒假的時候,在家讀了《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本書以前已經讀過了,而如今又重讀一遍。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感受。
這本書是由無數的小故事所構成,故事的篇幅也不大。但是,故事雖短,但其所折射的、所反映的道理卻令人深思。我們通過這本所舉例出的各種例子,學到了一種態度,一種心態,學到了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事方面的態度,懂得如何淡定從容的去接待事情和人,使自己在未來的生活里過得更加從容、更加舒心。
有人曾經說過:真正的寂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空虛,一種令你發狂的空虛。縱然在歡呼聲中,你也會感到內心的空虛、惆悵和沮喪。曾經有一段時間,手機只是當做鐘表來用,走在大街上,會感覺過往的車輛人群都那么的讓人煩躁,食堂的嘈雜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音樂在耳邊也顯得分外刺耳,不想與任何人聯系,常常會在噩夢中驚醒,動不了,黎明過后才慢慢睡去。這就是人們感受到的寂寞的表現。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如果在工作學習中不得志,不要悲觀迷惘,靜下心來好好審視和反思自己,積極樂觀面對挑戰;如果被愛情拋棄,不要悲傷更不要怨恨,守住一顆淡定而寧靜的心,重新面對生活,珍惜身邊的人,你會覺得生活還是那樣美好。
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要錯過群星了,人生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在體會過失去的痛苦以后才知道珍惜,但以前的永不再來,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堅守自己心中的本真,不去過多的考量別人的錯誤,不要在祈求他人對自己的理解中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從被動的適應他人中解脫出來,否則你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最后被傷害的或者是失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一根手指指向別人的同時,會有三根手指指向自己的,這就提醒我們:要平靜下來,多反省自己,關照內心,寧靜以致遠。
在對待事物和人的時候,不要事事都斤斤計較,也不要對待每個人都苛刻,要以寬容的心態去對待。如果因為一件小事而將你與朋友及家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僵裂,那么就得不償失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有如海洋般寬廣的胸懷,要把容他人的不足,有時要做到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的難處,給別人一點時間,也相當于給自己一點時間,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而對他人的能力予以全盤否定,多給他人一些鼓勵,多給自己一些空間。
幸福沒有一種特定的模式,只能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對于大眾而言,絕不會有事先安排的結局,也不會有生來就有被上天賜予的幸福。所有幸福的產生,皆源于人們的不懈追求的價值的不斷實現。其實對我們大眾而言,幸福很簡單,每天早起是能伸個懶腰,刷牙時看到潔白的牙齒,上班的路上能及時趕上公交能夠和自己最愛的人呆在一起,能和家人一起吃飯,睡覺時有暖和的被子。
人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寂寞、悲傷、憤怒、失望、抑郁、痛苦等等心態時常出現,我們可以嘗試著慢慢的去接受他們。這些情感也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悲觀時候的狀態平靜淡然的去分析、去反思。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人生》讀書心得2
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洗滌,光陰賦予我們經驗,讀書給予我們知識,書籍就像是造就靈魂的工具。偶爾靜下心來看看書吧,會腹有詩書氣自華!好書之道,如米如粥,如同天下精品美食,只有細細品味,才可理解,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也就是這書,這神奇而蘊含知識的書,開拓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史,與書進行一場深刻的交流吧,讓智慧融入思想,讓書香飄進人生。
書,讓我穿越到魯濱孫的荒島,在面臨沒有住所、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他不怕困難、勇敢無畏,帶來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快樂景象,即便遇到野人,也機智堅強,遇到叛亂更是鎮定冷靜,最后回到了自己所熱愛的祖國。他那聰明能干、不怕困難、勇敢無畏、有頑強斗爭尋求生存的可貴精神讓我敬佩。書,把我帶到了馬克吐溫筆下的那個頑皮孩子——湯姆的小鎮,我跟隨他冒險,他天真浪漫、心地善良,試膽量、當海盜、闖鬼屋、在魔克托爾山洞冒險卻迷了路,這一切的事情都講述了湯姆的天真活潑、樂觀信心、向往自由、有正義感······
書,是希望的曙光;是青春的朝陽,它不僅使我學到立身處世的方法,讓我的心靈成長,還讓我學到寫作方法,積累知識,它就是我的“舞臺”,就是我的積累知識的“殿堂!睂τ谖叶:書是一種需求,是一種品位,是一種追求。在書中所耗費的時光并不是虛度,它能使你領悟事理,思考人生,讓你的一生充滿樂趣,也能更清晰的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
《人生》讀書心得3
讀書是一件賞心悅目、怡情養性的樂事。德國哲學家尼采就曾把讀書形象地譽為“散步在別人的知識與靈魂中”。因此,當今的青少年中學生中有許多喜歡讀書,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應該大力倡導的。但為什么有的讀書受益匪淺,可有的人讀了不少書,到頭來卻長進不大或一無所獲呢?細細想來,我們會發現,后一類人步入了讀書的誤區。讀書需靜下心來、穩住、耐心,切勿急躁。同時讀書前一定要有目標,還要擬定合理的計劃,以便讀中有的放矢,有序可進。筆者認為,眼下讀書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有計劃,有系統;有鉆勁,勿急躁。讀書不是為了增添談資,不是裝潢門面,而是為了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真才實學。因此,讀書不能追蹤流行。如:有些青少年中學生跟著書店廣告走,看著刊物介紹讀,流行什么,讀什么。這是沒有個性和主見的。應根據自己的特點,結合自己的身份和生活成長情況,有計劃、有系統地讀。這樣,會獲得扎實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識。讀書要有鉆勁,切勿急躁,要有華羅更先生所說的那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
2.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讀書可以是一種消遣,是一種休閑,但更是武裝自己的頭腦。羅曼羅蘭說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币馑季褪钦f讀通俗淺層次的休閑書如同在鑿一口沒水的淺井,永遠喝不到甘甜的清泉。因此,我們要把精力和時間花在讀高質量、高檔次的書籍上,從而汲取其精華。
3.讀實質,讀底蘊。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是為了用,讀書有一定的功利性。讀書要注意書的整體脈絡,內在底蘊和精神實質。不能只獲得一些零碎知識,而要獲得書的精髓,從而陶冶性情,培養氣質。
現在,人們生活富裕了,家庭經濟寬松了,學生的零花錢多了,很多青少年中學生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再者,老師又專門給安排的有讀報時間,于是學生也就越發地愛起讀書了。尤其是購名著,讀名著的現象掀起來了,這是很讓人欣賞的。多讀些名著,這對人生是極有益處的。因為名著是經過歷史長河淘洗過而巍然獨存的生活經典,是時間和空間篩選的結果,是文化的精華,真理的載體。它里面有真貨,中學生可千萬別錯過,否則,將成為一生的遺憾。
如果我們能慢慢地啃名著,神定氣穩地反復咀嚼,你就會驚奇地發現,文字同樣是有聲音的,有色彩的,有味道的,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白紙黑字”的背后蘊藏著一個極為豐富的世界。所以,閱讀好書,閱讀名著,不僅馬上可以享用,而且一輩子受用。
4.養成隨讀隨記的習慣。古人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逼渲小笆值健本褪侵笇懽x書筆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日子一長,對讀過的書便印象淡漠,甚至像沒讀過一樣;或是雖有點印象,但只剩東鱗西片、只言片語,派不上用場,倍感“書到用時方恨少”,如此,有人便感慨,“讀書沒有用處!逼鋵崳@正是因為我們把書讀完了便丟開,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緣故。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啊!因此,同學們讀書要養成隨讀隨記得好習慣。
總之,中學生要熱衷于讀書,要讀好書。除了讀一些同齡人的習作,還要盡可能讀一些藝術上遠遠高出自己的經典之作和一些有著豐富底蘊的名著刊物。因為,只有讀那些高質量,高水平的精品,讀傳世之作,才能走向理性,走向成熟。要多讀書,讀好書,要耐心地讀。讀多了,讀久了,便會不知不覺地進入到王國維所描述的讀書治學的三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生》讀書心得4
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高中畢業回到村里后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期望的職業,可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干起了賣蒸饃,出山勞動,挑糞的工作。但當叔叔高玉智轉業回到家鄉當了縣勞動局局長時,加林的機會又來了,副局長為討好他,為他安排到縣委做通訊干事,使他重新回到了城市?墒菦]過多久,加林經過關系得到城內工作這件事最終被人告發了,他再次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這段大起大落的人生。
在這中間還穿插了兩段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的主要矛盾。正當加林第一次回到農村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可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活力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讓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而隨著加林重新回到城市,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黃亞萍提出帶他去更大的城市(南京)發展時,加林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在經過反復研究后,他無情的拋棄了巧珍,最終無奈的巧珍下嫁后川馬店村一隊的生產隊長馬拴,可心里依然記掛著加林?僧敿恿衷俅位氐睫r村亞萍還是和他分手了。
看完這本小說給我的初步感想就是: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每一個選擇都至關重要,都會影響一生。主人公高加林經過反復折騰最終還是回到了農村這塊土地重新開始自我的人生。如果當初他選擇了巧珍而非亞萍,那么亞萍就不會和克南分手,也就不會有之后克南母親舉報加林走后門,說不定加林就不用回到農村繼續在縣委工作;但他如果選擇了亞萍而非巧珍那他就可能去更大的城市一展自我的才華,這正體現了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這真是個兩難的抉擇,這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教書時講的課文《未選擇的路》。也正如作家柳青說的: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僅有幾步,異常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
回過頭來細細的品味這本小說的最終一章——第二十三章,路遙先生用并非結局做為副標題。這章主要講了高加林從縣委回到農村路上回憶起和巧珍以前在農村的點點滴滴后悔不已,和遇到老光棍德順老漢,德順開解加林,他的所有的夢想和抱負如同過眼云煙難以挽留了。難以承受的是這份打擊更難以應對的是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褪去了驕傲,認清了現實,理解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后懊悔的撲倒在了地上。我認為路遙先生用并非結局告訴我們加林的人生路遠非這本小說里寫的已經到了盡頭,他的人生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還有更豐富的經歷在等著他,也告訴加林和廣大讀者只要生命沒走到盡頭就永遠在不斷的探尋人生這個主題,何況他還年輕,德順老漢70了還在摸索,這大概就是路遙先生在探索人生路中的真實寫照吧。用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告訴人們他還在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洶涌而來的種種沖擊中,農村知識青年該如何作出選擇。
我覺得路遙先生經過小說《人生》在探尋人生的同時也啟發讀者去反思自我的人生,哪些地方做好了,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將來的人生路該如何做出選擇,何去何從?給自我一個重新認識自我和定位自我人生的機會,當代很多名人都說《人生》讓他們重新認識了自我。賈樟柯曾說30年閱讀史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路遙的《人生》,《人生》讓他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他的人生。
馬云曾說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他高考失利時是《人生》改變了他,讓他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他此刻還在踩三輪車呢。馬云的話我深有感想,當初我中考沒考好,父親讓我去讀個技校做維修工,但我堅持將來要讀大學所以必須念高中然后參加高考。雖然當時我并沒看過《人生》這本小說,但此刻想來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年輕人怎樣能輕易的放棄自我呢!雖然此刻的工作也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只要不放棄信念我們總有機會終究會取得成功的。
那么你是不是也該好好思考一下自我的人生呢?
《人生》讀書心得5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瘪R寨一中實施感恩教育已經僅十三個年頭,學校從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材。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實現感恩教育的規范化與效能提升”,發言稱不上,我只是想談談自己對感恩教育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理解。
申校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目前學校在感恩活動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理念引領,二是缺乏活動創新。理念層面學校通過鄒越老師的團隊等對師生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和學習,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領作用。我想重點談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校感恩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馬寨一中的感恩教育在各個方面已經做得相當成功,我想能不能在學校做好感恩教育的同時帶動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例如:哪些家庭的感恩教育做的相當好的,可以請這些家長和孩子一起向全校師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還可以改編成劇本、小品演出,制成感恩小視頻、電影、電視等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自身不足。激勵學生不斷反思現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學生在這種不斷的“獲得”、“反思”、“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二、呼吁感恩教育“鏈條化”。
感恩教育各校都在做,各個階段都在做,有的做得扎實有效,有的只不過是在課堂或者小范圍內做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夠系統的感恩教育活動,這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現如今我們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小時候學知識,大學生活學禮儀。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樹立一種感恩情懷。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常識,感恩教育不僅僅是所有學校的事,更是一個民族乃至世界的大事。所以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幼兒、小學就得常抓不懈,并且還要將感恩教育活動作為鏈條式的教育模式推廣到每一所學校,讓感恩教育在學校與學校之間起到無縫對接。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齊美爾在《忠誠與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獨特之處,不在于回報而在與意識到無法回報。”,既然恩情無法回報,就應當以施恩的形式將恩情傳遞給其他的人,形成一個“感恩之鏈”。有了這個“感恩之鏈”,我們的社會將成為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圓圈,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人生》讀書心得6
古龍曾經說過:真正的寂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空虛,一種令你發狂的空虛?v然在歡呼聲中,你也會感到內心的空虛、惆悵和沮喪。曾經有一段時間,手機只是當做鐘表來用,走在大街上,會感覺過往的車輛人群都那么的讓人煩躁,食堂的嘈雜更是難以忍受,音樂在耳邊也顯得刺耳,不想與任何人聯系,常常會在噩夢中驚醒,動不了,黎明過后才慢慢睡去。這就是我感受到的寂寞。原來大可不必這樣,如果在工作學習中不得志,不要悲觀迷惘,靜下心來好好審視和反思自己,積極樂觀面對挑戰;如果被愛情拋棄,不用悲傷更不要怨恨,守住一顆淡定而寧靜的心,重新面對生活,珍惜身邊的人,你會覺得生活依然還是那樣美好。
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要錯過群星了,人生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只有在體會過失去的痛苦以后才知道珍惜,但以前的永不再來,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堅守自己心中的本真,不去過多地考量別人的錯誤,不要在乞求他人對自己的理解中消耗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從被動地適應他人中解脫出來,否則你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最后被傷害的或者失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一根手指指向別人的同時,會有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這就提醒我們:要平靜下來,多反省自己,觀照內心,寧靜以致遠。
人的心理是非常復雜的,寂寞、悲傷、憤怒、失望、抑郁、痛苦等等心態時常會出現,我們可以嘗試著慢慢地去接受它們,這些情感也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悲觀時候的狀態,平靜淡然的去分析去反思。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外云卷云疏。
《人生》讀書心得7
閱讀的生活與人生,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不閱讀的生活與人生,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我一直堅信,閱讀不僅僅是一種行為,還是一種人生方式。
閱讀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認同。閱讀與不閱讀,區別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這中間是一道屏障、一道鴻溝,兩邊是完全不一樣的氣象。一面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一面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
一種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著就必須閱讀。人并不只是一個酒囊飯袋——肉體的滋長、強壯與滿足,只需五谷與酒肉,但五谷與酒肉所飼養的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這種可以行走、可以叫囂、可以斗毆與行兇的軀體,即使勉強算作人,也只是原初意義上的人。關于人的意義,早已不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便是:兩腿直立行走的動物,F代,人的定義應該是:一種追求精神并從精神上獲得愉悅的動物——世界上唯一的那種動物,叫人。這種動物是需要修煉的,而修煉的重要方式——或者說是重要渠道,便是對圖書的閱讀。
另一種人認為——其實,他們并沒有所謂的“認為”,他們不閱讀,甚至并不是因為他們對閱讀持有否定的態度,他們不閱讀,只是因為他們渾渾噩噩,連天下有無閱讀這一行為都未放在心上思索。即使書籍堆成山聳立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們是什么?它們與我們的人生與生活有何關系?吸引這些人的只是物質與金錢,再有便是各種各樣的娛樂,比如麻將,比如卡拉OK。至于那些明明知道閱讀的意義卻又禁不住被此類享樂誘惑而不去親近圖書的人,則更是可憐。因為這是一種主動放棄的墮落,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明知故犯的犯罪。
古人對讀書很在意,盡管讀書人在社會上位置不高,但讀書與讀書人是兩回事。看不起讀書人,但卻看得起讀書。于是留下了許多發憤讀書的故事。如“螢入疏囊”,如“雪映窗紗”,如“鑿壁偷光”,還有“頭懸梁,錐刺骨”之類,等等。但是古人對讀書的益處,認識似乎并不很深刻。在某些高雅之士那里,也有“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的認識,但在一般人眼里,讀書的目的也就只剩下一個功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因此,過去一般讀書人,總不在一個較高的境界。雖也孜孜不倦,但讀來讀去,還是脫不去俗氣。很少有閱讀的快意,更少有抵達人生審美境界的陶醉。他們沒有看見一個精神的殿堂,沒有看出那書原是一級一級的臺階,讀書則是拾級而上,往那上方的殿堂里去的。
讀書人與不讀書人就是不一樣,這從氣質上便可看出。讀書人的氣質是讀書人的氣質,這氣質是由連綿不斷的閱讀潛移默化養成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創造了他們這些毛坯而言,是毫無魅力的,甚至可以說很不完美的。然而,讀書生涯居然使他們由內到外獲得了新生。依然還是從前的身材與面孔,卻有了一種比身材、面孔貴重得多的叫“氣質”的東西。我認識的一些先生,當他們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敘事或論理,當他們站在講臺上不卑不亢不驕不躁地講述他們的發現,當他們在餐桌上很隨意地詼諧了一下,你就會覺得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使你對眼前的這些形象過目不忘,永記心中。有時我會想:如果這些先生不是讀書人又將如何?我且不說他們的內心因精神缺失會陷入平庸與俗氣,就說其表,大概也是很難讓人恭維的。此時,我就會驚嘆讀書的后天大力,它居然能將一個外表平平甚至偏下的人變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覺得他們的奕奕神采,好不讓人仰慕。此時,你就會真正領略“書卷氣”的迷人之處。
閱讀,是一種具有美感的人生方式。
《人生》讀書心得8
這幾天在家里讀了先生的《人生》,里面豐富多彩的人物描述和故事情節使我回味無窮。
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有著很多重要的岔路口。一開始高加林在學校做教師,由于高明樓給他兒子走后門,所以三星才把高加林換了下來,高加林的人生在那一刻也走到了最低點,然而他并沒有頹廢巧珍的出現是他重新振作了起來,幸運女神再次傾向了他。之后在馬占奎的幫忙下加林到了縣里去工作。在工作過程中他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此同時他也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選擇:巧珍?亞萍?在地位的誘惑下加林違背了他的良心而選擇了黃亞萍,這次錯誤的選擇不僅僅使他沒能最終和黃亞萍在一齊并且還使他被停職重新回到了農村。
高加林的這一些事說明了一個問題: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機會,而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他沒有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同樣充滿著許許多多的選擇,同樣關系著我們的命運。小到考試中的一道選擇題,身邊朋友的選擇;大到自我工作的選擇,人生目標的選擇,我們都必須要慎重的走出每一步。
也許你會問我們為什么必須要做出這么多選擇。那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成長,身邊的的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身邊交流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就必須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本事,而選擇就是我們提高明辨是非本事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們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自我也在選擇中得到鍛煉,在做出正確選擇的時候吸取成功的經驗;在做出錯誤的選擇的時候吸取失敗的教訓;僅有經過不斷的自主選擇我們的選擇本事才會不斷的提高,我們的人生才會跟家的豐富多彩。既然人生選擇這么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方法學會如何進行正確的選擇。首先我們應當在選擇之前認清自我的真實需要,選擇自我最適合,最喜歡的一條道路;然后我們應當根據選項查閱相關資料,全面的的了解這些選項的具體情景;最終如果我們一次選擇失敗了也不要放棄,因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選擇,我們要從中吸取失敗的教訓,以便下次的選擇更加完美。
人生的選擇就是這樣模模糊糊,讓人看不透以至于有些擔心和后怕?墒侨松蛻斒沁@樣貌的,我們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斷的鍛煉自我,這樣我們的人生將會變得更加完美。
《人生》讀書心得9
讀《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本書真的很好,感悟許多,這本書充滿了飄渺的味道,提倡使用沖和,平淡的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特背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
保持一顆冷靜的心。人不是圣人,有七情六欲,怎么能控制得好?思維意識的升華增強你平衡的能力;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的,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升華的意識會告訴你如何以無限的激情去追求人生,實現自我
也許更多的生活經驗比平心靜氣強,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缺乏這份淡定會被更多麻煩困擾,甚至斗爭,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任何故事都會有著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度是否就不會那么在意,面對生活里來去的人和事,這可能是我們最需要的淡定。雖說淡定不會快樂和幸福?
轟轟烈烈的愛情是很美好的,但它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苦,面對感情的欺騙、背叛、拋棄和各種各樣的悲傷,很多人都試過那種痛苦的感覺,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么在意呢?
除了愛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生活不只是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美好的東西很多,盡管它們的背后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走過了嘗到了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并不寂寞,滿足于心,停止那無邊的欲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人生》讀書心得10
忙里偷閑,細細品讀了《慢生活》這本書,對書中的觀點深以為然!
是啊,如今的世界是忙亂的、競爭的、也是無序的!翱臁币呀洺蔀榱撕芏嗳说纳畛B。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睎|晉陶淵明在一千多年前用詩詞表達了自己向往田園生活的心情。而在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東籬南山之樂,已成為傳說中難以企及的奢侈。連“睡覺睡到自然醒”都成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于是,越來越多的過勞死令人觸目,越來越多的**現象更令人驚心!
觸目與驚心、哀嘆與痛惋之余,我們不得不思考,是什么,把這些奮斗者,這些精英們送上了絕路?
在讀過《慢生活》之后,我才驀然醒覺,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殺了他們!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急于成功而疲于奔命,仿佛是奔跑在轉輪里的小白鼠,急三火四地往前沖,累得精疲力竭,卻不明白只不過是在原地踏步。等高負荷、高強度讓身體再難以支撐,等明白自己付出與所得根本不成正比,等發現自己的勞作與收獲竟然事倍功半時,往往已透支了健康,身體之廈千瘡百孔,而那預期中的成功卻仿佛海市蜃樓般,變得更加虛無飄渺了,于是又摧折了信心,精神之堤更是轟然坍塌!于是悲劇就無可避免地產生了!
這是怎樣的錐心之痛啊!更在提醒我們--陳舊的觀念必須更新了!
《慢生活》如一股清泉,通過閱讀那優美動人的文字,感受作者為我們構架的那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使生活在快節奏中、處于精神高壓下的我們,開始被動地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開始尋求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運動、慢讀書、慢休閑、慢音樂、慢社交、慢情愛--這全新的理念提醒我們,在緊湊、高效、高質量的工作之余,抽出20分鐘到半小時來,放慢腳步,在健康跑中親近自然,在和諧氛圍人親近家人,讓沿途風景滌去心中的憂煩,在親情愛情中中體味生活的真髓,會讓身心在和諧的節拍中得到放松,輕松地再啟航時,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高!
朋友們,感覺慢生活吧!像《慢生活》所說的那樣,在生活上把心態放平和,慢而不怠,急而不躁,讓工作中要有條不紊,讓生活有張有弛!既要在快樂輕松中享受工作的快樂,在工作中品味生活的真諦!生活需要從容,需要夢,而感受慢生活就是這樣的一種從容、做夢的形式,當你一任自己深陷在這份從容與夢想里時,時空顛覆,忘卻營營,日常的繁忙和瑣碎都已摒棄在外了。
從容淡定,快意人生,相信我們的世界從此與眾不同!
《人生》讀書心得11
關于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說:十五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我連而立之年還未經歷,又何談不惑(自我封閉一下)。
一向讀季羨林的《談人生》,季羨林談自我對生命意義、做人處事、名譽、朋友、壓力、困難、感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種境遇的看法,那么我的一生怎樣樣完成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我的愛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價值
路遙的《人生》則經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我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于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欲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一樣境遇下經過行為表達自我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應當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活力、勤奮、才華、夢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欲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并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于追求、熱愛生命、忠于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托。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里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一樣也使他們構成了不一樣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于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于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么,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里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對的是脆弱自我,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擇也就很多。在應對成績,成功時要堅持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我,真實的自我。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我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僅有在積累后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秀的通訊干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我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活力,要吃苦耐勞,要敢于折騰,敢于寂寞。
《人生》讀書心得12
看《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書感覺真的很不錯,感悟很多 感觸也深,全書充滿了空靈的味道,主張用沖和、平淡的內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特別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保持一顆淡定的心。人非圣賢,更有七情六欲,怎能把持的如此之好呢?思想覺悟的升華提升你的拿捏能力,點到即止,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升華的覺悟會告訴你該如何難得糊涂的去無限激情追逐人生,實現自我
或許人生再多的歷練都不如一顆淡定的心來的強,我們的生活里正因為缺少了這份淡定才會多了很多的煩惱 甚至于糾結在心無法自拔,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 任何故事都會有著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度是否就不會那么在意,面對生活里來去的人和事,我們最最缺少的或許就是它 淡定,誰說平淡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呢?
轟轟烈烈的愛很美,可是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面對感情里的`欺瞞、背叛、拋棄和各種的心酸,真的太傷人,很多人都嘗試過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好受嗎?不好受,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么在意呢?我們的生活里除了愛情其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人生不是只為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人而存在,美好的東西很多,盡管它們的背后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走過了 嘗到了 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并不寂寞,滿足于心,停止那無邊的欲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人生》讀書心得13
書中《讓書籍里的人生開出花來》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袁世界總是說:“將士報國非惟疆場,教師育人不獨課堂!笔前,很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在努力提升自身業務素養、站穩三尺講臺的同時,時刻關注周圍學生的內心成長并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讓書籍里的人生開出花來
《讓書籍里的人生開出花來》這一故事的主人公——袁世界,為了為鄉村的孩子在前進路上亮起一盞明燈,鼓勵他們用知識改變人生,30多年來陸續購買教育教學書籍四千多冊,自辦睢寧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益書屋——源遠書屋。為方便照顧書屋和孩子們,他依然辭去教導主任的職務,在離家較近的中學當普通老師。為了豐盈孩子的閱讀人生,他舍棄自己的休息時間,變著方法吸引學生到書屋來閱讀,30年如一日。
二、陪伴是最好的愛
徐翠梅老師11年如一日地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用自己的真心付出陪伴,換來了一批批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邱燕老師身患重病,依然在堅守課堂之余忍受著非人的疼痛給離異家庭學生補課,通過與她聊天、定期進行家訪、把她接回家中共度中秋等活動,幫助孩子一改從前的叛逆、冷漠的個性,變得懂事、開朗了。
在書中這樣的人物還很多,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所在的班級中雖然沒有留守兒童,但是不乏單親家庭孩子,更多的是外來務工子女。他們或三班制或跑長途運輸,疲于生計的同時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問題。即使是在身邊的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問題,缺少對孩子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關心,導致很多孩子在行為上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偏差。這大概就是書中徐老師所說的新想象——精神留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需要我們向書中的老師一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斷探索的。
《人生》讀書心得14
好久沒有讀什么文學類的著作了,這兩天意興突發地讀起了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今天剛剛讀完《人生》,不禁滿懷傷感,或許是為高加林的悲劇而心痛吧,或許是為劉巧珍的愚愛而感動吧,也或許是為那個時代的不幸而惋惜吧
唉,作為同是農村出身的我,在追逐自己夢想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懂得節制自己?否則會成為高加林第二,甚至更慘吧。《人生》的確是個悲劇,明明彼此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美好的愛情終究都幻化成泡影。時代的不幸在愛情的道路上讓彼此相愛的人都錯了位。難道世界上十有八九的愛情真的是在你尋找愛的時候遇到并不是你最愛的人,因為你最愛的人在尋找愛的時候又遇見了別人。緣分讓有情人終成眷屬,也讓有情人痛不如生。黃亞萍或許還是嫁給了張克南,劉巧珍終究是嫁給了馬栓,而高加林自恃是高中生在城里兜了一大圈還是一個人回到了雙水村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還丟了自己不應該丟的東西
一個小小的農村故事卻包含著如此豐富而發人深省的思想;蛟S真的是時代的不幸吧,它把很多美好的東西都扼殺在傳統的搖籃里。人生真的是變幻莫測啊,他可以給你想要的一切,也可以毀滅這一切。我想不論我們身處在什么位置,我們是不是應該時常反省反省,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我們有沒有得到自己本不應該得到的東西巧珍無疑是最值得我們同情也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作為一個沒什么文化的農村姑娘,她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封建傳統作斗爭,為了自己心愛的人他甘愿奉獻出自己的一切。是的,巧珍是個美麗,大方,智慧而勇敢的女子,為了能讓自己所愛的人過得比自己幸福,她寧愿把自己最愛的人讓給別的女人,甚至在自己嫁給別的男人之后他還惦記著自己最愛的人,作為一個沒什么文化的農村姑娘能有如此博大而真誠的心胸不是很罕見嗎?她用一個農村姑娘對愛情的執著讓我們明白,愛情是不能有什么奢望的,更是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的,一旦錯過就真的不再了,后悔與遺憾是不會挽回一切的,該珍惜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的人,遲早會在愛情的道路上摔倒,而且會摔得很重很重
我也不敢妄加定論高加林是不是個喪失良知而不值得同情人物,但是敢肯定的是高加林的確不打折扣的是個悲劇人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而去追求本不應該屬于他自己的東西,過分膨脹的欲望讓他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或許只有經過百轉千回體會與刻骨銘心的教訓,相愛的人才會真正的明白誰是最愛我的人,誰又是我最愛的人。
在對的時間遇到自己心愛的人,固然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唯美的愛情是少之又少的,這樣的羅曼蒂克或許是我們少男少女心中最美的夢吧。而在對的時間遇到不是我最愛的人但是最愛我的人也是很幸福,很現實的。而我們為什么又要苦苦追尋太多太多所謂的幸福呢?或許當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得到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時候,我們還會為自己找到了最完美的愛情而欣慰嗎?當我們總是抱怨自己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的時候,我們又有沒有去想過在錯誤的時候遇見錯誤的人又是一種什么感受?
《人生》讓我懂得一個人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有什么而不應該有什么,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我們才不會在失去的時候而倍加惋惜,痛不如生。特別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懂得如何去節制欲望,抵御誘惑,用一個平常的心去生活,照樣活出生活的精彩與快樂!
《人生》讀書心得15
安意如的這本《人生若只如初見》,書名巧妙的借鑒了納蘭的詞,向我們展示了書里封建社會里風流倜儻的詩書公子,位低靈不低的俏麗佳人,禮制觀念下才子佳人的凄婉愛情。雖然生于俗世,卻不受俗世的壓迫,也正因為如此才譜寫出一段段的千古佳話。
人們常說,只有理解了詩句,才能讀詩,背詩,懂詩。而安意如的做法讓人稱奇,她把每一首詩寫成一個故事納入文件,沒有氣勢恢宏、驚動天地的手筆,但也是深入人心。例如,元好問的《雁丘詞》,他聽了老人與獵人講的故事,有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疑問,在把兩只生死相依的大雁埋下之后。元好問稱之為雁丘處,還揮筆寫下《雁丘詞》,”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燕丘處!皝砑o念這對大雁偉大的愛情。
安意如的文字美,幾乎人人都在強調。幾乎每一篇,你都可以找到幾個精辟、華美的句子“原來,需等到風住塵香花已盡,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風清月朗,花好月圓。無論你在哪里,待走完滄桑人世,我們終會相聚。浮花浪蕊的人生,哪那么容易就斷了呢?”。所謂的清詞麗句,也就是這個樣子吧。也正是一本這樣的書,寫盡了情事,也只是透過這面風月寶鑒去觀望世事。最終它超然地與情無關。就像我們與一個人相遇初見,也曾眉山目水相映,以為能夠相隨千里,卻最終錯手而過,慢慢地,慢慢地,不記得。
寫到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安意如真的是用詩句來讀人,那一字一句,都在抒發自己苦悶的心情。安意如在書中寫到”東漢的杳渺水煙里又看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隱約的身影。“一段凄婉的愛情帶來了兩首傳誦今世的《釵頭鳳》。
人生若只如初見,仿佛,這樣重要?墒,此一生,與誰初見又有什么關系呢,生是虛妄,跋涉無人之境,你看這些輪回了千年的花種,至今還在無我無他地盛開。與其每天過的渾渾噩噩,倒不如用心去感受詩歌、詩人、詩魂,但愿能保留我們當初的那份美好。
【《人生》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人生》讀書心得04-27
人生的讀書心得12-28
人生讀書心得12-31
《人生》讀書心得11-05
《人生》讀書心得12-28
人生的讀書心得12-28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12-30
《人生的智慧》讀書心得12-31
《人生》學生讀書心得12-29
路遙的人生讀書心得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