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寫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具有獨特的自我功能,它促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怎樣寫自我評價才合理、得體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通用1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
一、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它的到來使我國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知識經濟是主要依靠知識創新和知識廣泛傳播發展的,以智力資源來創造財富的經濟。創新是它的靈魂,而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無論是經濟競爭還是科技競爭,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大量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是時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個國家富強及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來源于教育,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搖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發展個性特長的需要。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記憶力好、善于考試和只會模仿的學生,不能培養出富有創造性和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因此應把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特長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去考慮,把協調發展上升為一種現代教育觀念。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變革,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系統工程,須要在人成長的各個階段始終貫徹素質教育,著眼于培養創新素質。
二、大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障礙因素
1.側重于知識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
高校目前的教學內容仍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仍以課堂講授為主。這種教學,學生學得較被動,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師的思路狹窄,創造性不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造成學生思維滯塞,缺乏質疑的品質,不會變通。而且,現在高校評價學生的標準主要是學業成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片面追求成績,忽視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養,造成動手能力不強、實踐活動能力薄弱的后果。
2.專業課設置過細,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校專業的設置,對培養高等專業性人才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專業的束縛與學生的壓力依然存在。
專業范圍狹窄,專業的束縛對學生的創新也會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雖然近幾年許多高校增加了選修課和輔修課,但由于專業課任務繁重,大學生還是在本專業的狹窄范圍內活動,忽視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以及相鄰學科的學習,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影響了創新能力的培養。
3.重視認知發展,忽視情感教育
大學教育普遍重視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方面起了較大作用,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培養,忽視了最豐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將教育過程變成了枯燥的發展智力過程,這種過程對培養創新人才極為不利。
4.心理失衡,阻礙了成才
創新人才應該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決心,勇于前進,并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激勵的人。但某些學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學校而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學習上缺乏動力,沒有明確目標,專業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識差,缺乏創造精神,這是成才的絆腳石。
三、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思路和途徑
1.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學校方面應該有目的地利用校園文化傳播方式,營造一種平等、民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要充分利用電影、電視、廣播電臺、多媒體、圖書館、板報、墻報等信息渠道擴大學生視野,引發學生求知欲望;邀請專業戰線上卓有成就的人才,與同學們見面談心,做學術報告,鞏固專業思想,吸取經驗,培養成才意識;校領導、教師和管理人員要關心愛護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傳統保守意識,克服心理壓抑感和自卑感,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不斷提高認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開放觀念,懂得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能力。
2.改善教育環境,營造民主氣氛
創造人格的形成與創造思維的形成,有賴于長期綜合性的陶冶與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諧、安全的精神環境,是創新素質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與氣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圍當中,才會有人格的自由與舒展,才會有思維的活躍與激蕩,進而才有創新潛能的迸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民主的精神氛圍不僅是創新教育的背景條件,而且本身就是最有利的創新教育。要從以下三方面著力營造民主氣氛。
(1)管理體制的民主。大學生既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對象,又是學校的主人。因此應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事務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加有關學生管理決策的討論決定,這樣既可以增長學生的才干,又能充分發揚民主,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成效。學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方面既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需要,又要迎合學生的多樣化職業興趣,這樣就要求學校多多聽取社會各界人士以及教師、學生的反饋意見,以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增強管理效能。
(2)師生關系的民主。師生關系是教育實施的基礎,是教育環境的集中反映。傳統的操縱—依附式的師生關系讓位于民主、平等,朋友式的關系是創新教育的迫切需要。為此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教育者改變居高臨下的習慣姿態,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協調完成教學任務。二是要實現角色變換,教師由教育的操縱者、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主體轉變為自主學習的主人。三是放棄嚴格控制,讓學生舒展天性,生動活潑地成長發展。
(3)思想學問的民主。要讓教學的過程成為培育科學精神和創新品質的過程。一是要淡化書本權威和教師權威,鼓勵自由思考、自主發現,著力培養學生質疑提問的習慣;二是要摒棄強制性的統一思維、統一語言、統一行動,鼓勵個性和獨特,寬容探索中產生的錯誤和荒誕,培養標新立異,敢為人先的勇氣。
3.改革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高等教育中,以傳統的分科為中心,實行分科教學,學生所學的只是確定的、系統化的甚至是陳舊過時的知識。實際教學中,教師的主動性與學生的主體性位置沒擺正,教師注重講解,學生被動地學習,其積極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學中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實行統一的大綱、統一的教材、統一的考試,在這種統一的規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個性、缺乏創見。因此要進行變革。
(1)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教師解惑為輔。學生自主性學習即通過教師指導來實現,教師由講轉向導,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具體可采用以下步驟:
、賹W生在教學前進行自主性預習,自己質疑,自己提出問題;對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留待課堂上請老師解疑;
、诮處煾鶕䦟W生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化教學;
、蹖W生學會自我表現評價和自我控制。
(2)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大學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通過引導、點撥的方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創新能力。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創造教育的實施者。在課程結構的構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化,如增大選修課程比例、濃縮專業課程、開設人文綜合課程、實施文理學科相互滲透、加強實踐課程教學等。這樣可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4.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處于社會急劇變遷的環境之中,社會環境的擠壓日益凸顯。如生活節奏快、競爭加強、貧富懸殊等造成的人際關系障礙,以及情感調適不良、就業壓力大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導致許多大學生心理失調,影響自身潛力的發揮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因此,把系統的心理教育貫穿與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加強良好的心理素質培養,促進心理健康,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1)建設一支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養,并設立“心理咨詢室”,隨時幫助學生解答心理疑難問題,為他們提出正確的調節方法,使其擺脫心理壓力從而以全新的面貌健康地面對生活、學習。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重拾自信心,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克服心理障礙。
(2)對學生實施挫折教育,F在的許多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差,依賴性強,情感脆弱,稍遇挫折和困難就悲觀失望,甚至發生過激行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抗挫折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生活磨煉的結果,是教育和訓練的結果。“應知天地寬,何處無風云?應知山水遠,到處有不平。”應該讓學生認識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隨時有遭受挫折的可能,因此要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5.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
社會實踐活動一般是在一個比較開放環境下,面對不斷變換的對象進行的。教師的指導作用也相對弱化,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活動的主體。在這種情形下,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對現實的感覺和認識的深度、廣度都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下所能比擬的。他們身上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和潛能會得到發揮,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得以加強,因而容易產生創造性火花,表現出創造舉動。
6.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第二課堂活動是對第一課堂活動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學術沙龍、大學生科技報告會、出版大學生論文集,組織學術、藝術、實踐、體育等各類社團活動,舉辦“挑戰杯”等各類競賽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跬跤辛假M鮮蕓。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2
傳統的高中數學作業,以教材為中心,以高考為參照,由教師按習題的難度組織起來布置給學生,組成一個基礎型、提高型、競賽型的訓練鏈,通過機械重復來加強記憶、鞏固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這種作業與片面追求升學率或應試教育相適應,它有許多弊端。如今我國開展創造性教育,教育要步入創造型教育階段。用調整作業結構來改革傳統作業的弊端是數學學科教學中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方式。
一、高中數學作業新模式
筆者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較典型和生動的高中數學作業新模式。
(1)自選作業。教師按教學單元提供大量的數學鞏固性作業,教師只提一個每天完成作業的最低量的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改善了作業效果,學生享受到了做作業的主人的快樂。
(2)分層矯正作業。教師在一個教學單元結束時進行“形成性測驗”,根據測驗結果將學生分成“合格”和“需努力”兩個層次。教師提供矯正作業,要求“需努力”的學生獨立完成后交給“合格”的學生批改講評。矯正作業的分層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自編“測驗”作業。章節結束時教師指導學生自編學習測驗,把自編測驗當作作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章節知識內容的整理,逐步在題型與內容上建立聯系?煞止ず献骶幹,也可個體獨立編制完成。每次編題后要求學生提交章節知識內容整理、測驗卷和考查的知識點等成果。教師取樣講評,學生互評、互測。發揮了以往考試評價未曾發揮的交流作用;學生在編題過程中學會了知識的歸類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擬了知識的運用過程;編題后的自測,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競爭意識,愉悅身心;學生通過擔當評價者的角色,參與了對作業設計和完成結果的評價,提高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4)研究性作業。研究性作業是對傳統作業的結構性調整,針對傳統作業的弊端:“問題的提出是課本和教師;數據的提供是課本和教師;解答的外開放性;作業形式單一;作業不鼓勵合作;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對作業的評價是被動評價!倍O計的作業模式。我們借鑒英特爾未來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研究課題,學生帶著問題,邊學習,邊研究,提高了數學學習的層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交流、共享,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念,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也得到了培養。
二、高中數學作業結構
高中數學作業結構中應包含鞏固性作業和研究性作業。鞏固性作業主要是落實單元教學的知識目標,鞏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演繹、歸納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公理化與結構思想、函數思想及轉化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研究性作業是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搜集信息、處理數據、制作圖表、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學會把實際問題歸結為數學模型,然后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探索、猜測、判斷、論證、運算、檢驗,使問題得以解決。學會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和交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識。
三、高中數學作業的設計原則
學生作業的目的在于鞏固和消化所學的知識,并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發展能力。正確組織好學生作業,對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的能力和習慣,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業的設計。
(1)作業的目的性。即作業要體現高中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教學單元目標、課堂教學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練習能進一步鞏固知識,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簡單而言,就是作業練習什么,教師心中要有數。對學習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師設計作業應側重放在把握重點,突破難點上。對學生易接受,知識連貫性強的內容,宜設計有關開發智力,提高思維力的作業。這樣既能保證讓學生能依時完成作業,也能讓他們在體會成功喜悅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智力。
(2)作業的針對性。即作業能體現教學內容的層次,適合思維能力層次不同的學生。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師要精選設計作業題。設計的作業不符合學生實際能力和需要,或太難,或太深,學生不會做,無結果,他們的興趣和情緒就受到影響。困難性作業應是學生在熟練掌握“雙基”的前提下力能勝任的,且要考慮多數同學的適應性。
(3)作業的差異性。班級授課制下,由于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會造成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則可縮這種差距。當然,它需要貫穿于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作業設計也不例外。可據學生水平把學生分開兩組或三組,分類布置作業。也可在布置作業同時,布置適量選做題。按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顯然行之有效,但須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學標準的誤區。
(4)作業的重現性。有代表性、典型性、關鍵性的作業不要認為學生做過就過關,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現性作業,才能保證學生獲得牢固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現并不等同于機械的重復,要注意作業數量適當,難易適度,讓學生能完成。
(5)作業的開放性。作業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讓學生有自我發揮的余地。可根據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和能力,結合教材適當設計一些探索性作業,引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尋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業。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3
21世紀的人才,應是復合型、創新型的人才。而要成為這樣的人才,就需要具備各方面的能力,F在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仍然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也就是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自主學習。要使學生自主學習、創新,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去閱讀。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提高其他能力的基礎。
有人說,讀書何難?一課書一會兒就讀完了。其實不然,讀書包括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引文、書下注釋、思考題、習題和大事年表等。本文僅就如何教會學生讀目錄、課文、地圖三個問題,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如何讀目錄
學生讀書一般不太注意看目錄,而目錄是一本歷史教科書的骨架、脈絡、總綱,它體現了各種社會形態的遞進和更替,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表明了每種社會形態的不同發展階段,客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體現了歷史發展的趨向和過程。因此,教師要首先指導學生閱讀目錄。
教師在開學初的導言課中,向學生全面介紹新課內容的安排時,就可以先指導學生讀一下目錄。如果是初一的學生可以告訴他們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從原始社會開始,經過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前期,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進行期中、期末復習的時候,也可以輔導學生在具體復習每章、每節各方面內容前,再瀏覽一下目錄,這樣會有助于學生掌握總的線索。通過讀目錄,也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如何讀課文
第一,要按照知識的框架結構去讀。
歷史課文中的每一章之間、一章中的每一節、一節中的每個子目、一個子目中的每個內容、一個內容中的每個問題、每個問題中的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有聯系。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大方面入手,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最后再將著重點放在掌握知識點上。
通過讀書,要求學生分析、歸納課文內容,概括為要點,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通過讀書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分清主次、抓住要點。合上書本后,知識點歷歷在目,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無所適從。
第二,粗、細、精讀結合,反復閱讀,深入理解教材。
在讀的過程中,課文中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要細讀、精讀,要逐字、逐句、逐段,反復閱讀。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會在自學、總結、歸納、提煉結論的過程中更好地體現。要求學生掌握每個知識點,突出重點;對生僻的字、詞、人名、地名或書名等要準確識記、不寫錯別字;對一些過渡性內容、課文補充的小字內容要求學生粗讀。
第三,帶著問題去讀。
教師在講解之前,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朗讀或閱讀,引起學生注意,啟迪學生思考。
第四,邊讀書邊思考。
學生讀書時要進行思考。讀書是手段,讀出問題、歸納出知識點、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才是目的。
第五,對于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活動所涉及的知識常常分散在若干章節,讀書時除按教材順序復習外,還要從個案或其他角度進行整理歸納。
三、如何讀地圖
歷史事實總是發生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之下的。歷史地圖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確切的地域空間圖像,表現了文字難以表達的效果。所以,地圖與課文配合,相輔相成,也有助于學生文科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教會學生識讀地圖,到圖中去找尋歷史知識,借助地圖掌握歷史知識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讀地圖呢?
第一,要史圖結合,F在的教材配有大量的歷史地圖,學習時要充分利用地圖。史圖結合,使學生既掌握了時間概念、歷史史實,也具有了空間概念。
第二,讀圖時要注意古今地名的對照和今天所屬地區。
歷史上的地名跟現在的地名往往不同,且所屬地區也未必是同名同區,所以,讀歷史地圖時要注意這些變化。要將要求掌握的且不容易記的地名“今天化”。
第三,讀圖時注意地圖中的隱性知識。
第四,讀圖要細,不僅要讀圖中所示內容,而且要讀圖旁文字說明,示意符號等。
第五,引導學生由“面”到“點”地讀圖。歷史地圖,范圍有大有小,大到世界版圖,小到某一地方圖。學生讀圖時,要主次分明,把有用的東西從圖中讀出來。
第六,把地圖讀“活”。在讀圖時如果把某些地圖加以分析比較,將有助于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在學習中指導學生把史書與地圖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形成空間概念,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通過指導學生讀引言、材料引文、書下注釋、大事年表、思考題、習題等,也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的讀書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讓學生具有初步的自學能力,才談得上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4
教材一經審定,它就是固定的。但是,針對不同地方的學生這本教材又未必一定適用,但依據現有教材使用的規定,又不得不用。怎么辦呢?教材是固定的,人是靈活的。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痹谡n改教學目標規定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可以根據學校、學生實際,靈活多樣的用活教材,在規定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創新。
一、運用多種條件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需要有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一份強烈的責任、一個獵奇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創新的動力源泉。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方法和途徑是多方面的:
1、建立一種新型民主的師生關系和營造一個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自然、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中,才能自由玩耍、學習,才能產生一種心理安全感,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示。這樣的'課堂才有生命的激情和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能力才可能施展出來。
2、積極創設一個問題情境。一堂課通過教師的精心設問,引導學生質疑、思辨,讓學生不斷的去發現與探索,在發現與探索中自然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只要他們想干了,他們就知道想方設法去完成,從而激活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智商培養與情商培養相結合。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愛國主義教育,以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使命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創新成為學生自學的需要。
二、激活教材,賦予教學內容新的生命和活力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得給學生一個創新型的知識結構。結合學科特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準確把握教材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向內挖潛、向外發散,將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知識和信息加以綜合,廣泛吸收引進與現代生活、生產、科技等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使傳統的教學內容呈現新的活力。如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有關知識,向學生介紹一些環境污染、能源枯竭等方面的問題,引導利用所學知識去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三、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質疑能力
懷疑是思維的起點,也是創新的起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習慣由教師來提問、教師帶著學生一同來解答。其實,教師不僅只要幫助學生解答,更要引導學生生疑、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能力。
1、引導學生主動提問。
學生產生問題的途徑很多,如通過討論、觀察、猜測,新舊知識的聯系對比、知識的運用等產生疑問。教師就要善于利用各種途徑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指導學生學會把握思考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會問、善問、能問。
2、培養學生善于設計問題。問題在不于多,在于精、巧、當,教師要善于用充滿新奇性和矛盾性的問題,挑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活思維,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堅持練習,學生不僅會在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體會到探究的快樂,而且強化了自己設計的問題意識。
3、創設一個“生惑”的情境。教師要精心為學生營造一個敢問、善問的寬松氛圍,對學生的各種提問,給予及時、恰當的鼓勵。
4、給學生留出提問的空間。就是在教師設置問題時,也要給學生留有余地,要留出一些內容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才能讓他們去解決自己產生的問題。
四、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新課程設置的課程都是一些很基礎的知識,基礎更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發現。探索是創新之本。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現存知識,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去發問,同時也要在引導過程中注意引發學生的多種思維,做到動手與動腦的有機結合。其次,要大膽改革教材的一些實例,結合生活、學習實際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例子,努力增加探索、創造性成分。積極創造條件,對教材中的部分事例進行擴展和深化,這樣學生不僅能從這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學到新知識,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大膽創新的膽略,這種膽略來自教師無意識的大膽改革創新中。再次,充分利用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五、運用多種訓練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能力來源于創新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方法,形成于學科知識結構的建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展示知識隱含的思維方法因素,舉行一些專門的思維方法訓練等方法,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課本知識中所包含的類比推理、歸納、演繹等基本的邏輯思維方法。
聯想與想象、直覺與靈感是重要的創新思維方法,許多重要的成果都來自于動腦與靈感,想象力與靈感對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注重采用多種方式,增加學生的表象儲備,給學生想象提供豐富生動的素材,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甚至幻想,讓學生敢想、敢做,敢于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索不拘常規的方法,如在學習某一內容時,在得出結論前,可讓學生依據自己學過的知識對欲學習的內容進行猜測、聯想和求證,獨立地去探索結論。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講究思維的發散性與聚合性的相互結合。在教學中要時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的思考問題,多給學生討論的機會,如在習題練習中可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求異,敢于對那些早成定論的問題從其他角度和側面去重新審視。
六、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中可以利用電腦和其他各種現代化媒體輔助教、演示或虛擬一些現實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給創新教育帶來無限的生機和潛力。
七、及時評價,在肯定中讓創新更上一層樓
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靠對他們學習探索過程的準確評價,在中肯的評價中,學生會增強信心,激發創新熱情。所以,教師要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評價標準,多鼓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得到成功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會得到不斷提高。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5
【摘要】
數學教育通過信息技術工具,數學推理和有效提問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我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收獲。
【關鍵詞】
數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數學課程;數學實踐活動課程此文系2016年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立項課題(B/2016/13/079)、(B/2016/13/060)、2016年宿遷社科課題(SK/2016/09/72)、2016年宿遷社科課題(SK/2016/09/69)、2016年宿遷教育規劃課題(2015GH197)、江蘇“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高職構建“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行動研究、2014年江蘇高校哲學與社會科學資助課題(2014SJB333)的階段性成果;并受到江蘇省“333”工程基金資助。
我們根據教學實際逐漸加強信息技術與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借助新手段,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思考中活動。
一、將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對象來學習研究創新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新需要借鑒與學習,因而獲取資源特別重要,當今的互聯網信息時代,掌握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就顯得重要,這是任何工作所必需的信息載體。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在計算上,提倡用科學型計算器。在指數運算、對數運算、三角運算、排列組合數計算、方差與標準差運算等教學中,教會學生使用計算器求值。以新的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計算方式,使學生從繁雜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在圖形圖像、數據處理、線性規劃求解等問題上,充分發揮Excel、幾何畫板等計算機軟件功能,配合使用電子白板、實物展臺等現代化設備,化難為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數學建模能力。在學習媒介上,積極開發、建設、使用微課、網絡課程等資源,把課堂延伸到45分鐘以外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網絡學習空間。
二、在數學推理中培養創新能力
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形成數學智慧,并非單純地通過接受數學事實來實現,它更多地需要通過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對數學活動經驗的條理化以及對數學知識的自我組織等活動來實現知識、技能、經驗、思想、素養、智慧的數學素質教育目標。推理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其一,它應貫穿于整個數學課程的各個學習內容,其二,它應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各種活動過程,其三,它應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的環節。在“猜想—證明”的問題探索過程中,學生能親身經歷用合情推理發現結論、用演繹推理證明結論的完整推理過程,在過程中感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這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極為有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后,就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后,那里是一片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個人鉆研和借鑒學習,學生就會模仿,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形成良性循環后,創新思維就會水到渠成了。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歸納概括得到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貫穿數學教育的始終。從基礎、核心、方法三個方面指明了創新意識的要素。這為我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出了幾個基本的切入點和路徑,使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在了比較實在的載體上,即圍繞這三個要素,教師應緊緊抓住“數學問題”“學會思考”“猜想、驗證”這幾個點,做足教學中的“文章”,創新意識培養的目標就有可能得到落實。教師要善于對素材進行分類加工,引導學生多經歷這樣的活動。
三、通過有效提問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促進職業素養升級
把數學概念的生成過程問題化,用不斷追問啟發學生思維,教師順著學生的思維發問,學生跟著教師思考。教學難度降低不代表沒有思維,不難不意味著不要講解。數學課程的意義就體現在教師在講授中帶著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在思維訓練中獲得體驗。教改的宗旨是讓職業教育的數學課程發揮培養職業人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的作用,讓職業學校的數學課堂更具有生命活力,職業學校的學生喜歡數學。通過提問能促使學生順著教師的思路進一步深入發展,從而提高自身素質,從根本上升級自己的職業素養。有效提高的標準是考查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獲得多少有效信息。教師精心設計好的問題鏈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的“腳手架”。上課時或提前抄寫在黑板上,布置學生看書提前預習。教師要保證有充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閱讀、思考,教師在此期間要巡視指導,了解學情,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加強個別輔導;注重圈劃批注與質疑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運用其聰明才智,主動閱讀、主動求解。教師必須發揮好先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從知識發展和能力進步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素養提升和心理健康發展的要求進行問題的優化組合,讓學生學得快樂,用得方便,體驗得高效。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6
。壅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新時期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瘜W實驗以其生動的內容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坳P鍵詞]化學實驗;創新;高中化學
引言:
1.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新時期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創造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之一,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需要從小培養,在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學校教育尤其要突出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通過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突破原有事實框架而獲得的解決問題的一種全新的方式或產生對社會和個人極有價值的產品的智力活動。作為一名教師,在思想上要對創新有清醒的認識,創新雖然重要,但并不神秘;它是人腦的功能,人人都有,只是高低程度各不同。
2.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鄙潦,創造即起;生命不止,創造不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職責,我們要培養學生對科學自然觀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對科學方法的創新精神。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正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及其變化規律提供事實依據,同時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的內容和豐富的內涵,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下面筆者談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做好課本實驗,喚起創新意識
。保菔緦嶒灒⒅靥骄啃
高一階段是學生化學素養的形成階段,通過實驗來探究物質的性質是重要的學習手段和方法之一。課本中有許多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多注重其對課本知識的驗證功能,忽略其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功能。有的教師由于怕麻煩,索性不做演示實驗或改為在黑板上“畫實驗”、在題海中“驗證實驗”,這些做法嚴重違背了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不僅不利于知識的傳授,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狀態,很容易發現活動本身含有的新穎性、獨特性,這就是創新意識的“火花”,只要我們發現和激活這一“火花”,學生就會有更濃厚的興趣去探究。在觀察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牛頓觀察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觀察體積大小懸殊的石頭同時落地發現了重力加速度。觀察是獲取知識同時也是探索未知的第一步。如果說科學家的觀察越精細,其創造機會越大的話,那么學生觀察越仔細,感觸、聯想、想象越多,則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越有利。在教學中,只有注重對學生觀察意識的培養,才能真正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觀察Na2CO3與HCl反應的實驗時,一般學生只注意到有氣泡放出且速度不同,而認真觀察的學生還會發現滴加的順序不同,現象不同。
。玻纸M實驗,注重開放性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笔帜X并用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好形式,而其中的動手操作更是檢驗課本所學知識并使之完美和創新的最佳活動,這完全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發展和創新”的認知規律。中學化學課本中有一些學生分組實驗,這些實驗不僅是課本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到了高二,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化學知識,這時候我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一些分組實驗。在這些內容的教學中,筆者事先制訂了周密的觀察計劃,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做到有的放矢、有條不紊。鑒于化學學科的特殊性,筆者一直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不一定要求得到和課本一樣的結論。也許學生的結果并不盡如人意,但是不盲從課本,不單純驗證,尊重實驗事實并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才是學生實驗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強化和優化的關鍵。但在做學生分組實驗時,大多數教師總是對學生不放心,怕學生不會做,怕做錯出事故,怕浪費藥品等,采取了“先細講,后示范,再仿做”的方法,這種做法嚴重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對此,筆者認為,在引導學生認真預習實驗原理方法后,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完成實驗。對學生的突發奇想,教師應給予贊賞和表揚,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因為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二、提出開放性問題,激活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要求學生有創造性思維。開放性問題并不要求一定要有正確的答案,也許問題本身并沒有正確的答案,也許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重要的是,開放性問題的探索過程充滿了挑戰,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這個過程本身比結果更有價值。例如,在講金屬鎂的性質時,筆者首先演示了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學生看到鎂帶劇烈燃燒并發出耀眼的白光,感到新奇而興奮。此時,筆者趁機提出“怎樣才能將燃燒的鎂帶火焰熄滅”的問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會不約而同地說“用CO2氣體滅火”。此時筆者讓一位學生上講臺來進行演示:將燃燒的鎂帶伸入裝滿CO2的集氣瓶中,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經過仔細觀察燃燒后集氣瓶中的物質的顏色和狀態,最后得出了“不能用CO2來熄滅鎂帶火焰”的正確結論。這樣不僅教會學生通過動手實驗掌握鎂與CO2反應的性質,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認識和掌握事物普遍規律的同時還應注意其特殊性”,從而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三、走出課堂,拓寬創新渠道,提高創新能力
3.1目前中學化學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是“照方抓藥”式的實驗,這些實驗雖然能提高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和熟練操作的程度,但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懂得因材施教,我們今天的教師更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到了高三,學生基本上已經學完了所有高中化學知識,完全有能力進行社會實踐。對此,筆者的做法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更多地去關注社會,學以致用,通過在社會中的錘煉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得到升華。例如,生活中廢鋁制品是很常見的,筆者讓學生將其收集起來并設計實驗制取硫酸鋁。學生自己收集廢棄的食品包裝、易拉罐等,并通過查閱資料,確定了實驗方案,然后確定實驗條件,安裝實驗儀器,最終完成了這一實驗,并完成了詳細的實驗報告。
3.2且不說結果如何,單是這一探索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而且拓寬了學生的創新渠道。又如,筆者讓學生閱讀關于加碘食鹽的有關材料,要求學生利用試紙和自家廚房的現成物品來檢驗家中食鹽是否是加碘鹽,并把設計的檢驗方法和結果展示給大家看。這一實驗過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加碘鹽的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情趣。平時與我們生活比較貼近的實驗還有很多,如可讓學生自行設計完成“胃舒平”的成分化驗,模擬檢測司機是否酒后開車等。這些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實驗,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又能通過操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
3.3為了進一步拓寬實驗創新渠道,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向更高層次發展,筆者還嘗試把研究性學習引入化學課堂,讓學生利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解決研究性學習中的相關問題。例如,結合國家“在太湖流域水質達標排放”和“限制使用含磷洗衣粉”的有關通知精神,筆者為學生選擇了“太湖流域水質污染狀況調查”的研究性課題,讓學生查找有關水質檢測的知識,并動員學生利用休息日到不同的鄉鎮提取水樣,設計檢測方案步驟,選擇實驗儀器藥品,然后進行檢測,最后寫出檢測報告,并與本地環保部門聯系,交流檢測結果,并提出改善水質污染的對策。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始終熱情高漲,積極投入到研究性課題的研究活動中。
3.4這些包含化學實驗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雖然不是課本上要求的,高考也不會考,但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創造性思維始于問題,基于實踐。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學要求既要傳授化學知識的技能,又要訓練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而實驗教學正是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任務是艱巨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抓住創新與實踐這一切入點,適時進行滲透,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蹍⒖嘉墨I]
。郏保菔罊啵咧谢瘜W創新實驗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4(88).
。郏玻輻铈茫咧谢瘜W創新實驗教學[J].教育科學,2015(10).
。郏常菪祆o.高中化學創新實驗教學之我見[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9).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7
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筆者深深體會到:小學美術教學在培養兒童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創新教育必須從小學抓起。筆者在美術教學實踐中,一直比較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遵循“激趣———開發———創新”的認知規律,做到知、行統一,使學生從愛畫畫到會畫畫,活躍他們的創新思維并使他們取得某種創新的成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段學生對美術課普遍有興趣。但是,這種興趣是表面的、不能持久的,如不注意引導,往往容易轉移。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使他們得到藝術的陶冶,并使一部分學生從愛好到專長直至成為“小畫家”?筆者以為,關鍵是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要他學”為“他要學”,由沖動到欲望到追求,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求知興趣持久,并轉化為執著追求知識的動力。
基于這一認識,筆者在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把“激趣”放在首要位置,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而設計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激趣方法和手段,如講故事、背詩詞、做游戲、放音樂、播錄像、打幻燈、展實物、示范畫等等,使學生一進課堂就進入興奮狀態,產生強烈的學習情緒和欲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注意保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當堂訓練,直至基本掌握,并在課后作業中繼續繪畫或制作,得到學習的滿足和成功。
在小學各科教學中,美術教育是最容易使學生獲得成功感的教育,美術教師應該很好地把握這種成功,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主動的追求。例如,在《傘》一課中,筆者就展示了四五把形狀、大小、色彩各異的傘,并通過走動、轉動等動作,使學生對傘產生興趣。在學生們對傘有濃厚興趣的情況下,筆者及時導入如何畫傘、傘的基本構圖、傘的色彩和花紋等教學內容,并讓學生當堂畫出自己最喜愛的小花傘,每個學生都畫得很好。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開發學生的審美想象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是全部知識進步的源泉!敝R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想象可以感知已有的,也可以探知未有的、有待創造的。美術就是最具想象力的藝術,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或者創新思維尤其顯得重要。
那么如何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呢?筆者的體會是要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努力做到對學生“動情”、讓學生“動心”,師生一起“動手”,一起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藝術天地里自由地翱翔,從而在“互動”中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
對學生“動情”,就是要滿腔熱情、充滿愛心,以真誠的言談舉止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同時注重運用多種手段,創設直觀情景,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
讓學生“動心”,就是要使學生不斷增強“創造成功”的信心和勇氣,即使失敗也不氣餒,而是繼續去爭取成功。 師生一起“動手”,包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一起共同參與。每一堂課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畫、學生看”,而是互講、互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例如教低年級美術課時,筆者經常從做游戲開始,讓學生粘貼不同顏色的蝴蝶;用不同形狀的紙塊拼接人臉或小動物;用相互戴帽子的形式來展示各人制作的帽子;用學生講坐車故事的形式來表述汽車的形式、顏色、構成等等,這樣在游戲中激發興趣,進而展開想象,然后完成一幅畫或一件小制作,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
兒童畫創作是展示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美術教育形式,而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必須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筆者認為,開放的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軟環境簡單地講是指圖書、畫冊、模型、實物、影視、聲像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手段。硬環境,主要指社會和自然界。要把學生帶到開放的教學環境中去,讓他們感知、理悟、升華。想象力就會迸發出來,如洪水決口、直泄而下。
比如,小學生在兒童畫中往往出現機器人、太空人、三頭六臂的人,究其原因都是從“卡通片”中看來,由模仿而制作。所以,讓學生多讀、多看、多游、多玩,既活躍了學生的身心,也豐富了學生知識,更增長了學生的能力。由于筆者在兒童畫教學和輔導中比較注意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近兩年來我校先后有5名學生在省、市兒童畫創作比賽中獲獎。目前,我校的兒童畫已成為校園、班級環境布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以上所述,是筆者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一點膚淺認識和做法,這方面需要探索和實踐的還有很多。相信只要教師堅持創新教育的方向,遵循教育規律,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就一定能很好地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8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的分析
1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淡薄
我國的現階段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創新培養還遠遠不夠。中國父母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少關注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中學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和老師都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即使是在高校教育中,教師也因為教育體制的限制,并沒有切實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這就直接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因此,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意識還比較淡漠,很難實現創新能力的培樣。
2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生缺少創新實踐訓練的問題就一直存在,從而導致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許多阻礙。一旦遇到實際的問題,學生就嚴重缺少實際分析分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在,我國正在倡導建設創新型國家,全國各大高校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等活動。然而,這些活動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管理和評價機制,導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并不樂觀。因此,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機會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的問題也很嚴重。
二、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
1、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目前,我國高校應該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要求,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建立多樣化教育模式和評價機制,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大學生既可以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應有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當然,這也是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大學生還應該學習人文知識的,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增強自身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團隊精神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通過課堂教育就能夠實現的,一定要大學生通過課外的自主學習來進一步完成和提高。因此,實施創新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措施。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環境
大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高校不僅僅需要只在課堂上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也需要在校園生活中的高水平學術活動的進行中進行,盡量打造適合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才能不斷增長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能力,進而更好地培養創新精神。高校還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創新活動,從而通過創新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高校還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這樣的大學才能培育出敢于創新的人才,F在,很多高校都已經開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以此鼓勵大學生創建自主團隊,并盡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創新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創新素質,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是現階段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總結
總而言之,由于創新型人才是一個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關鍵。然而,高校大學生是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對象,當然,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還是應該以獲取知識為基礎,從而不斷的發展高效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現代的大學生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因此,現階段研究校園文化建設視閾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9
一、注重初中物理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
1.教師可合理融合物理學史
對物理學歷史的理解,能夠激發學生走進物理世界的興趣,對學生學習物理和培養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融合物理學史時,教師應遵循淺顯易懂的道理,向學生展現出一種可以想象的情境,帶領學生了解物理理論知識的產生、形成以及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物理學歷史的發展有明確的認識。在講解物理學歷史關鍵性突破和重大貢獻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查詢相關資料和進行網絡上搜索,讓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再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解,加深學生對物理學領域發展歷程的印象。
2.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類比法、對比法以及歸納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學中概念名稱在一定程度上較為類似,教師應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促進學生對比記憶。歸納法在物理概念教學中較為常見,學生可歸納相關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合理設置問題,加強理論知識的應用,引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奠定基礎。
二、重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
1.增強學生動手實驗力度
物理學中相關概念與定律的發現與實驗有著必然聯系,因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側重實驗的作用。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主要以演示實驗為主,教師只在講臺或者多媒體設備上進行演示教學,這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著阻礙作用。物理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結合現有教學器材,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自主發現物理現象與規律,加深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
2.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課前準備簡單而有趣的小實驗,并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升課堂效率,實現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
3.重視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在物理實驗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相關的討論,對每個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予以合理的肯定,促進學生提升實驗的正確率,同時樹立起物理學習的信心,提起學習物理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學習興趣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動力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自身年齡和心理特點,適當滿足學生的要求,側重物理游戲和物理錄像等教學內容,保障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思維能力。
2.發散性思維能開拓學生的視野
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考,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勇于聯系和積極思考,教師對于學生提出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意見應采取客觀態度,正確的予以肯定,錯誤的應及時糾正,鼓勵學生采用正確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拓展學生有關物理學科的視野。
3.創新型實驗有利于思維結構的構建
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型實驗,以科學的實驗態度構建利于創新意識的思維結構。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而,良好的思維結構能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4.課外活動有益培養創新意識
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物理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生活的載體。教師可在保障學生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積極展開課外活動,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小發明、小創造以及小制作,促使學生在實際操作實驗中體悟更深的物理學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0
論文摘要:傳統的創新教育是從創新心理的角度對人進行訓練和激發,缺乏創新技法的教育。TRIZ理論又稱為發明問題解決理論,是利用矛盾原理解決發明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踐中融入TRIZ理論,并提出“思維訓練,系統學習,實踐應用”的多層次培養模式。
論文關鍵詞:TRIZ發明原理;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保障上力求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但總體狀況還是不能盡如人意,畢業生的創新能力與用人單位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主要存在兩點不足:
一是創新意識差。高職學生習慣于在教師指導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缺少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過程,創新欲望和創新勇氣都很缺乏。
二是創新能力弱。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關鍵有三點:
(1)教學模式落后。傳統的教學過程只注重知識傳授,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訓練遠遠不夠。目前,我院倡導的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主的項目化教學法,既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水平,又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能力。但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
。2)創新型教學隊伍不成熟。教師大部分是從學科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經驗不足。盡管一些碩士、博士具備創新實踐的經驗,但將創新實踐內化為教學實踐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企業工程背景的教師實踐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卻不足。
(3)對創新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院系各級領導及教師對創新教育還僅停留在理念的理解上,還沒有真正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中。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可以從許多途徑開展工作。而且,課堂教學創新永遠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啟迪學生,引導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創新意識。但是,這種層面上的教育過程,并不能讓學生深層次理解創新的技法及創新的規律。TRIZ理論在科技界盛行,為創新教育領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系統的方法。
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創立了“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論。此理論是從250萬份專利中仔細研究、尋找規律、總結分析而得出。許多技術問題可以利用其他領域或相似問題的原理和方法得到解決,也就是發明創造是有規律可尋和有法可依的。
TRIZ的經典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有8個技術系統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39個通用工程參數與矛盾矩陣、40個發明原理、物理矛盾與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76個標準解、ARIZ創新問題解決算法、科學與技術效應庫等等。其中,8大技術系統進化法則揭示了一項技術或某一產品如何遵循規律在歷史中發展和演變的,為技術創新指明了努力方向。最終理想解則通過拋棄客觀條件,以理想化定義問題的最終理想解,保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偏離目標。最終理想解應該是有用功能最大化,有害功能最小化,而不是用傳統的折中法去解決問題。40個發明原理則是阿奇舒勒總結專利的精華部分,也是TRIZ理論應用最普遍的部分。發明創造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解決矛盾的過程。物理矛盾是指系統中某一參數既要求向正方向運動,又要向反方向發展。如飛機的體積既要大,保證容納旅客數增加;同時飛機的體積又不希望大,會有成本問題和動力問題等。這就是很簡單的物理矛盾。物理矛盾的解決通常采用四大分離原理,即空間分離、時間分離、條件分離、整體與部分分離。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一般是物理、幾何和技術性能的參數。技術矛盾就是由系統中兩個因素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阿奇舒勒將工程參數作了橫向—縱向排列,橫向表示惡化參數,縱向表示改善參數,縱橫交錯的方格表示建議使用發明原理的序號。其他的理論,不再作逐一分析和解釋。理論體系之間密切聯系,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細致的理論體系,并成為技術人員解決創新問題的重要方法論。
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無論是一個簡單的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客觀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
第二,各種技術難題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
第三,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最少的資源實現最大效益的功能。這樣的思想指導了許多發明創造的誕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
TRIZ理論與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實踐
筆者認為,TRIZ理論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結合點主要在“教”和“學”兩個方面。
“教”具有雙層含義,既是指“教師”,又是指“教學過程”。教師作為施教者,需要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深入學習理解TRIZ理論,掌握創新技法;教學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第一陣地,直接決定了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實踐的程度。TRIZ理論在高職院校中怎樣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目前,一般以專業課滲透TRIZ理念,選修課和社團課系統學習TRIZ方法論。
“學”同樣也有兩個意思,既指“學生”又指“學習過程”。學生作為受教者,接受各項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需要發散思維,甚至需要“異想天開”。同時,系統學習TRIZ理論時,更應耐心品味,尋找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學習過程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中,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自主實踐”。唯有如此,學生才能既在創新思維上得到訓練,又在創新方法上得到提高。
下面以我院的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為例,談談具體的實踐經驗。
作為一個全新的TRIZ理論體系,教師大都還不是很熟悉。于是,我們著重做了如下工作:
(1)營造學習氛圍。通過請省內科技創新專家以及校內專家教授做講座,全員普及TRIZ概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培訓骨干教師。暑假安排各專業的骨干教師參加“TRIZ理論培訓班”和“創新方法培訓班”。最近,又請美國IEG集團的創新顧問對我院TRIZ團隊的所有教師集中培訓。高密度的培訓,使我院的TRIZ授課隊伍的水平和能力有了較大的進步和提高。
。3)組織課堂教學。2009年9月,首先在幾個專業試點開設了選修課的小班教學。2010年3月,選修范圍進一步擴大。
。4)指導學生實踐。個別教師已經開始用TRIZ理論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TRIZ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只有不斷實踐,才能實現理論的真正價值。
通過初步實踐,我院總結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維訓練,系統學習,實踐應用”多層次培養模式。
。1)思維訓練階段。在全院范圍開設關于TRIZ的選修課(初級班),讓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盡早形成創新的概念,初步了解TRIZ基本知識,重在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系統學習階段。主要針對兩種情況:一是選擇初級班中對TRIZ感興趣的學生,組織其參與中級班的學習,系統學習TRIZ理論體系;二是讓骨干教師在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核心課的講授中與TRIZ原理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思維,掌握創新技法。
。3)實踐應用階段。鼓勵優秀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TRIZ創新原理進行畢業設計或各級競賽活動。當然,這樣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夠成熟但只要我們努力實踐,必然會發現方案中的不足,并不斷修正,最終趨于完善而合理。
TRIZ理論在高職院校應用實踐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TRIZ理論的教學一定要因材施教,重點選擇TRIZ理論中40個發明原理、物理矛盾與分離原理等相對簡單容易理解的部分。
(2)對于不同的專業領域,TRIZ的應用重點應有所區別。
。3)在TRIZ理論應用實踐中,教師和學生應注意不同學科的交融。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1
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材的改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顯得重要。
一、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三、教師是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監護人”
。ㄒ唬┓智鍖W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
。ǘ┒嘟o學生一些鼓勵,一些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
(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2
傳統的中學美術教育模式已延續了多年的歷史,這種以經驗為基礎、以知識和技能傳授為根本的教育模式已不適應新的教育課程改革,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技術時代,教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和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這種“應試教育”的影響因其學科教學模式本身的缺點,其負面作用也日漸突出,尤其是在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教育等方面。因此在中學階段,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應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創新素質,已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任。美術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最具優勢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學生創造力的提高首先應重視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處于最佳發展階段,因此在初中階段應有意識地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造。在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中,大多數美術教師只注重學生基本繪畫技能,而對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則很少受到重視。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正常思維的發展,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在藝術上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素質。
一、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引導自主學習
自主意識是發展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教師要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主性、探索性、挑戰性,培養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知難而進、銳意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賴思想,養成喜愛鉆研,不滿足于已有知識及解答的心理素質以及思考問題時力求深入、全面、縝密的習慣能力。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向老師挑戰,敢于標新立異,逾超常規,敢于言他人所未言,做他人所未做的事。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當今教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目前初中生的美術自主學習能力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一些老師單純注重技法的教學,忽視學生主體意識和情感,不曾給學生空間和時間開展自主學習,壓抑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致使他們缺乏上進的動力和學習的積極性,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學習。針對這種現實,亟需教師豐富教學觀念,拓展教學方式方法,高揚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內在動力。在眾多的教學方式方法中,自主學習方式就是就是其中之一,將之運用于初中美術教學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美術教學的現狀,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益。
二、為學生創建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學生學習知識必要條件。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意愿、需要和價值觀,形成關系融洽、情感自然的學習情景。最重要的是,課堂上應充分發揚民主,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氛圍中大膽探索,敢于突破,提高能力。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能支持學生標新立異、偏離常規的思維,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才能自由自在地、輕松愉快地自學探究、自主創造。
三、教師應把以往的教學“灌輸”轉變為“交流”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書非!罢J真”,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干、開發智力,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陳規,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失去興趣,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方法必須改革,即變“灌輸”為“交流”,讓學生去交流、去探求、去發現。所謂交流,意味著交流雙方彼此敞開心扉,相互接納,學生可以與心靈交流,可以與作品交流,可以與他人交流。當學生有學習需要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達到學習的目的,教師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也不是知識的占有者,學生不必等著教師的傳授、灌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
四、掌握美術基礎知識,練好基本技能
只有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后,才能為學生美術的創新能力提供寬闊的思路。因此,美術教學要系統地循序漸進地使學生掌握繪畫、工藝和美術欣賞的基礎知識。教師要注意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才有利于學生今后知識的擴展;炯寄馨ㄖ橇寄芎筒僮骷寄。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想象、思維、著色等的基本方法和步驟,繪畫造型、布局及簡單的工藝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前提下,教師要組織學生多練腦和練筆,如經常根據一幅作品讓學生思考構思、布局、設色等,經常畫一些簡單的物體,這些物體或重在立意,或重在構思,或重在設色,或重在布局等。以強化和提高熟練程度,為創新作好鋪墊。
現代教育給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并善于向學生學習,學生身上潛藏著巨大的創造力,破除惟我獨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日積月累地進行創新教育,一定會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選擇,張揚學生的個性,熱愛和關注學生,注意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
總之,培養富有創造力的學生,就必須有創造型的教師。教師應做到“創造性施教”,學生嘗試創造性學習,從而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美術教師應在美術課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教育功能,使每節美術課都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3
摘 要:小學作業設計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密切相關,所以優化小學作業設計意義深遠。本文從作業設計與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入手,探討了我國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就語文科目提出了優化小學作業設計的建議,希望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業設計 創新能力
按照多元智能理論,作業的目的是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契機,有效的作業設計有助于擴大學生學習的內容領域,發展他們的智力潛能。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與特定活動相關聯的,對小學生而言,作業是與創新能力相關的重要活動。因此,本文認為,優化小學作業設計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我們需要對小學作業設計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人成長,更關系到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地位的確立和穩固。
那么如何優化小學作業設計呢?這便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當前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前小學作業設計中存在以下問題:作業設計成品化,作業練習一刀切,作業練習以應試為導向。
1.作業設計成品化。市場上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練習冊、習題集等成了老師們直接現成的選擇,老師們傾向于不加思考地將這些資料作為作業,少有老師結合自己的體會、貼近學生生活地去設計和布置作業,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對作業感到乏味甚至“毫無知覺”,使他們難以產生聯想、難以積極思考,當然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了。
2.作業練習一刀切。每個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愛好等方面是呈現出差異性的,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問題對不同學生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可能學習優秀的會認為很簡單而草草了事,成績欠佳的則會認為太難了,自己不會做而產生恐懼、抵制等情緒。所以,對所有的同學搞“一刀切”,不因人而異地設計作業,是難以讓不同的學生都產生興趣的,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創新的原動力。
3作業以應試為導向。期中考試考什么?期末考什么?畢業會考考什么?當這些成為老師們所唯一關注的話題的時候,一切都會圍著考試轉圈了,在作業設計上就表現為:布置大量的習題,強調重點知識點,強調標準的解題步驟和標準的答案。
那么,鼓勵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以及結合生活解題這些呼吁也就被撇在一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就在日復一日的習題中逐漸枯萎了。
二、優化作業設計以培養創新能力
以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的,為了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本文認為有不同的作業設計模式可以借鑒。老師可以有比例地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樂趣、豐富知識、增強運用和創新能力。
1.操作型作業。操作型作業是指以動手制作為主要內容、以增強動手能力為目的的作業類型。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地方可以運用此類作業。例如,講授到《巨人的花園》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嘗試將文字所描述的畫面繪畫出來,或者讓學生自由形象巨人的花園是什么樣子的,并讓學生們相互合作,分成小組,最后將他們的繪畫貼出來,以起到自我評價的作用。這樣的作業,顯然可以增強學生大膽想象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而這些能力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基礎性作用。
2.觀察性作業。這類作業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他們自由描述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想法,并組織討論,讓學生們在討論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比如,學完《神奇的張家界》后,有條件的可以帶領學生到張家界(或者學校附近的山地景觀)實地觀察,讓他們觀察、感受并思考這些景觀神奇在什么地方,并可以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神奇的景色。這樣,他們學到的就不僅僅是“文字景色”了,而是親身觀察到的,并加入了思考和探索,也就是說他們學到了新的東西或者在嘗試接觸新的東西,而這不就是創新么?
3.調查型作業。調查是增加學生直接經驗的重要途徑,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們到鄉村,讓他們看哪些植物是知道名字的、哪些是沒有見過的、這樣,他們的思維就活躍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無形之中創新的素質也就積累起來,持之以恒,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就不再是空談。
優化小學作業設計關系到教學效果,關系到學生的成長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真心希望老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們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尤其是作業設計上的優化,逐步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此,我們要滿懷信心積極行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顧少志在作業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J],2009,5(2):686-687。
[2]唐瑞軍小學作業設計與練習的時效性研究.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南京,2006:3-5。
[3]束素芳充分發揮作業設計的導向作用.江蘇教育報[N],2011,11,18(003)。
[4]高爽談小學科學教學錯誤資源的開發和合理利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J],2010,10(2):676。
[5]熊祎有效作業設計的探索與思考.江蘇教育報[N],2011,9,22,(005)。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4
美術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影響人的思想、感情、意志、興趣、愛好,乃至影響人的整個精神世界,從各方面陶冶人的性情,培養人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素養,在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新型復合人才為目的的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術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體性發展,主體性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創新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將美術課程的性質定位為“人文性質”,“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貫穿整個課程標準之中。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痹诰唧w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自由、靈活、開放,選擇學生身邊的、最熟悉、最喜愛的題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學生經驗,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這樣的教學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地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欲望,使學生內在的發展要求和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這種靈活、開放、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零距離接觸的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就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就是真正面向全體,面向每一位學生。這種充滿興趣與激情的積極的學習狀態,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生發提供了更大限度的可能。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創新的源泉
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應該變以書為本的強迫、灌輸式教學方式,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啟發、引導式教學方式,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活動是一種雙向的“知識對流”,強調師生互動,教學相長!肮噍敗笔降慕虒W方式漠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情趣需要,老師為教書而教書,不僅不能形成“知識對流”,而且還會引起學生反感,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確立啟發、誘導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學會關注、鼓勵和欣賞每一位學生,真誠地作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老師的欣賞、鼓勵和幫助,給學生以“我能行”的信心,從而點燃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奮發進取的精神和旺盛的表現力、創造力。
老師欣賞或肯定學生作品的某些方面,學生就會對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大的動力,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美術課感興趣,才能吸收美術知識和培養美術技能,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學生如果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便會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強迫變為自覺,心情也就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學生,思想活躍,信心十足,表現出強烈的創造欲望和熱情。
三、學生的想象是創新的羽翼
想象是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經過聯想、創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美術活動是借助形象思維的,而形象思維是最容易激發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開啟學生的創造靈感,只能從學生內心的形象思維入手,激發豐富的想象。
美術課之所以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因為美術活動是一種腦、手、眼等多種器官并用的活動,在訓練感覺想象等方面都是十分有益的,并能促使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而這種綜合思維能力是創造能力的內核。
創新是最富于激情的活動。在情感的驅動下,審美想象力就會得到自由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調動學生情感的投入,鼓勵學生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舉一反三,真正進入自由聯想的空間。學生一旦進入了自由聯想的空間,就能創造出無數富有情趣而又奇妙的畫面。在這種充滿激情的學習、制作、創造中,教學過程自然會呈現生動、活潑、自由、激情、詩意與美的氣氛與意境,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在上陶藝制作課時,我先讓學生們欣賞一些傳統、現代各種不同風格、個性鮮明的彩陶制品;欣賞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根據作業要求,他們異想天開,大膽實踐,創作出了千姿百態的陶藝作品。當讓學生評價自己的作品時,他們爭先恐后、津津有味地講述自己的獨特創意以及制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四、開放的教學環境是創新的土壤
美術教育的目的和活動就是通過激發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體的人格,以積極的態度去參與自身的發展過程,促進創造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必須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去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營造適合培養創造能力的良好氛圍,并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進行創造性的教學。
在教學環節上應有意識地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在美術課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作品的內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學生的參與、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放、自由、民主的教學環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面向所有學生,發掘潛能,去發展每一個體的創造性。重視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獨立性與個性化,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運用新舊知識解決問題,提出與他人不同的理解或有所創新。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創造個性的培養,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在教學中不搞“標準答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教材為本。從而,把學生培養成主動、自主、創造性地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社會主體。
創新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鼓勵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學生作為享受教育的主體,具有內在生成的自發力,是有知覺、感覺、沖動、精力、意志力的個人;藝術教育不是教“藝術”,也不是進行“教育”,而是激發主體“人”與環境相互關系的自覺,產生主動學習的精神,促使創新能力的自發形成。
美術新課程改革實驗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美術教學中重要任務,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 篇15
摘 要:初中學生對實驗有著天然的興趣。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們的許多物理知識是通過實驗,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因此物理實驗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創新 素質
俗話說得好:“文要念,數要算,理化定要做實驗!蔽锢硎且婚T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這門學科對實驗要比其他自然學科更具依賴性,所以我們應該把物理實驗看作是物理教學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搞好實驗教學呢?由于學生對物理實驗大多存在為難情緒,所以我認為學生要做好物理實驗,必須了解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物理實驗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中,實驗現象往往是形成興趣的思維基礎,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持久穩定的學習興趣,是學好物理的重要環節。下面以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的《序言——科學之旅》為例,談談我的做法與看法。因為物理是初中學生的一門新課,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用一系列的實驗吸引學生。如:冷水能讓燒瓶中停止沸騰的水重新沸騰;會跳舞的小人;硬紙板能托著裝滿杯的水;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乒乓球不會下落……使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大自然的物理現象是生動的、有趣的,要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得認真地學好物理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此教師應抓住時機結合教材上的物理知識循序漸進地為學生一個一個地解開奧妙。如果讓學生一開始就接觸一些較難理解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單位、計算,就會使學生產生的好奇心在難學乏味中消失。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今國際上的物理教學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加強實驗是國際物理教學領域中改革的共同趨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落實科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步驟
1.實實在在抓好學生實驗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凡是涉及到實驗操作技能的內容,一定要舍得花時間在課堂上逐項對學生進行訓練,按照“講清原理、示范操作、學生練習、鞏固提高”的四步曲訓練操作程序,培養學生的實驗習慣與能力。具體做法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實驗編組,二到三人一組,強弱搭配,優化組合,教師跟班輔導,然后嚴格考核學生實驗。
2.利用興趣正確引導,提高實驗效果
當孩子們看到別人做成了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也都有試一試的沖動,這就是興趣。
所以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實驗興趣,在這基礎上,鼓勵他們嚴格按照實驗步驟大膽動手。同時應該提醒學生在做實驗時需要注意的某些細節,使學生逐步養成精益求精的實驗精神,提高實驗效果。
3.重視課本中的小實驗和習題中的實驗題
初中物理教材中共有小實驗三十個,大致可分為四類:
A.自制測量儀器;
B.應用要領測定物理量;
C.研究性的小實驗;
D.制作性的小實驗。對這四類小實驗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創造,使其變為能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比如:
。1)將研究性的小實驗改為演示實驗。如“真空不能傳聲”、“紙鍋燒水”、“分子力”等研究性實驗就可改為演示實驗。
(2)有些研究性小實驗可以改為科技活動實驗。如“用自制滑動變阻器控制小燈泡的亮度”“兩只燈泡串并聯的轉換”、“自制指南針”等。
。3)對于制作性小實驗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制作完成。如“制作針孔照相機”等。學生制作后全班進行評比,評選出制作小能手和優秀作品并進行獎勵。
(4)把習題中的實驗題歸納入實驗習題課。如“測凸透鏡的焦距”、“用已知電阻值的電阻R及電表連接成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等,都可以讓學生按實驗習題課的要求完成。
小實驗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智的舞臺,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領域,使他們體會到了物理的研究方法,養成了觀察和實驗的習慣,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智能,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注重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設計,充滿人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到科研項目,小到一道習題,真是無處不在。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物理實驗中訓練出來的設計能力,不僅能解決物理問題,還能遷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終身受益,可以舉愛迪生、伽利略的事例來證明。
其次,在實驗中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訓練。在完成設計性實驗后,要及時拿出針對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設計。如“用電度表測量用電器的功率”、“用彈簧秤測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等就是很好的設計性較強的習題。
總而言之,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多數的物理現象都是通過實驗才能解釋,所以我們在物理教學中千萬不能忽視實驗教學。只要我們認真堅持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正確執行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搞好物理實驗教學。
【學生創新能力自我評價(通用15篇)】相關文章:
簡歷中的工作能力自我評價03-10
中學生簡歷自我評價04-03
大學生簡歷自我評價模板02-23
最新大學生自我評價精選03-01
最新大學生簡歷自我評價02-27
大學生畢業簡歷自我評價03-31
大學生求職簡歷自我評價201803-19
大學生自我評價的簡歷精選03-02
最新大學生自我評價的簡歷03-02
2018大學生自我評價技巧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