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精選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寫日志吧,這也意味著,又要開始寫日志了。日志寫什么內容才新穎、豐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歷史研修日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
回顧這些天來的研修學習的情況,可謂繁忙,每星期,我們除了學校的正常工作之外,還要觀看將近幾個小時的視頻研修,之后還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作業,觀看別人的作業,寫出觀看后的體會和評價。通過研修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不僅發現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學習到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下面簡單加以總結。
通過參加遠程研修,使我對教育事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體育教學的魅力,也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使我更加熱愛這份職業。研修平臺上的各種專題學習使我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自身發展提高都有了進一步的思考。每天工作生活的同時,看視頻、資料,寫評論、作業,網上研修忙。專家給的文檔及視頻資料、學員們的精彩作業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我不忍錯過,不能細看的就下載保存,留待以后細細品讀。
通過此次研修讓我能重新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對自己以前的教學有了一次徹底的反思。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化學教改觀的認識,加深了對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敖虒W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痹谛抡n標的指導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的宗旨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在教學中創設生動的知識情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智力、情感意志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提高學習效能。評價是為了促進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要基于學生發展,有利于學生發展。教師通過堅持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
通過本次研修,從教師的課例及專家的分析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學到了很多具體教學內容中如何滲透觀念教學、科學素養教育的經驗與方法。以后會在注重知識能力目標的同時,關注知識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研修培訓給了我化學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素養的整體梳理與提升,同時領略了同行教師的教學觀點,做到了反思自己教學中的有關問題。精彩的教學設計讓我在教案設計中得到了點撥,做到了有的放矢。研修培訓更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
研修培訓為我們每位教師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引導我們在新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不斷發現,不斷思考。讓我們乘著研修培訓的東風,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闊步前行。
最后我想說一些個人的建議,在新課改的今天,對我們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們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所以我希望遠程研修平臺一直開放,讓我們隨時都能和專家進行交流和學習,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以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2
一、研修目標:
1、通過集體培訓、個人研修,使自己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崗敬業,鑄就良好的師德師風。
2、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掌握現代教育思想,提升實施新課程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歷層次,進一步優化知識和能力結構;進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論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
二、研修內容:
。ㄒ唬┲饕獌热荩
1、進一步研讀《歷史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三維目標,更要掌握6大學習板塊、44個學習主題的具體內容標準。還要明晰實施建議的具體要求。
2、學習新教材,走進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點。更要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和具體內容。同時也要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外延、拓展和深究。
3、結合學情,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途徑,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方法和能力。改變“為教而教,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嘗試“先學后教”的教學實踐。
4、探索適合學生運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愿學、樂學、活學、善學和會學。
5、更好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ǘ┚唧w內容
1、參加校本培訓,提升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為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思考,只有成為一名“學習型”的教師才能適應發展。
①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并能不斷反思總結,致力于自身的業務水平發展和教育理論水平的提高。
、诜e極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骨干教師請教,聆聽專家的專題講座,也要利用好自己參加的初中教師專業適崗培訓平臺,在網上與眾多教師交流、研討。這樣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經驗和方法,并能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發展提供“養料”。另外對區域教研活動也要積極參與,以便促進自己的學習與進步。
2、立足課堂教學,形成個人特色。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教育教學工作實施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因此作為教師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偃粘=虒W中要備好每節課,進行深入的課堂教學研究。積極參與教研組和校內外的教研活動,虛心學習,博采眾長,并能在教學工作中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
、谥鲃拥剡M行研討課教學,研修期間開設一、二節校級以上的公開展示課,并能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學反思與總結。通過教學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組員們共同研討的過程中反思、感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勰艹浞掷檬澜绱髮W城、堂堂網的網絡資源平臺,在網絡平臺上發表自己的學習成果,及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
3、注重教育科研,促進專業發展。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但是進行教學實踐,還要能參與教學研究。
、僭谘凶x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和日常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反思、比照、歸納,將自己的教學感悟上升到理論的層面,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并能通過網上交流的方式與大家互相學習進步。
、诜e極參與教研組和學校的課題研究,在教學與實踐中總結反思,在反思與完善中提高進步。
三、研修具體措施:
。ㄒ唬﹨⒓咏萄、學習與交流活動。
1、積極主動地開展示范或研究教學,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兩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獲,每學期都能寫一篇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及時反思、主動改進、積極完善,使之能夠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
2、不但要學習拓展外延自己的歷史專業知識,更要廣泛閱讀與歷史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這樣不但可以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能夠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整合。這樣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一專多能”的更高要求。同時,注意多鉆研、勤思考,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在總結和反思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近期內,我計劃精讀一些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計劃欣賞一些歷史書籍,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
3、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的教研活動和教師集體的學習交流活動。虛心向他人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進行教學研討和提升。要主動向業務領導、教研員、導師以及骨干教師虛心請教,要積極與同學科、同組教師學習交流。更要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教研活動,平時就當天發生的教學突發事件,教學感悟反思,學生的思想問題及解決方法等與同組教師交流學習。我也會一如既往地主動積極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能力。
。ǘ┻M行自主研究
1在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配合《歷史課程標準解讀》、相關雜志及網上的文章,學習新教材,通過與舊教材比較,把握新教材的編排體系、知識結構。
2要掌握每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知識的生長點,達到掌握傳授知識的深淺程度。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歷史人文素養的培養,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學習的意識的養成。
4認真總結課改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形成書面材料,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ㄈ┻M行剖析
1、堅持每學期高質量地完成一節公開課。
2、每節課后認真完成反思。
3、積極與組內老師交流。
總之,要時刻把工作與反思相結合,在反思中工作,在工作中反思,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向未來的路不是回家的路;過去為你贏得成功的方程式將為你的明天帶來失敗。我相信,自己有能力經受住“極限”的考驗,在超越的同時,逐步實現人生的價值。面對自己今后的工作,我充滿了信心,也有許多美好的設想。我將帶著自己的激情和規劃堅守這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這次的教師研修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促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走進學生心靈,創造多彩人生,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3
這不僅是一次教育新理念學習的豐富大餐,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教學經驗交流自助餐。幾天的學習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遠程研修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培訓,對于歷史新課程有了深入的認識,胸中總涌動著一股澎湃的課改激情。
一、怎樣讓我們的歷史教學進行得更好。
這是歷史學科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初中新課程實驗于2001年啟動,新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10年了,在這10年中歷史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教材編寫、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
1、初中歷史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對話教學、情境教學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活動。
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并組織學生研究性地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愿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鼓勵研究性學習,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2、初中歷史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內涵是學會閱讀,學會與教材文本對話。教師的責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會學生自己去學教材,鼓勵學生自己與教材對話,然后針對學生自學教材中發現與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高明不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師生的互動平臺,捕捉契機,傳授方法,啟迪智慧,引導價值。這一切都必須源于教材;都必須立足于個性化地解讀教材,不僅要讀懂而且要讀通教材。
二、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我們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領導每次來聽課都說我們穿新鞋走老路”,這話確實不假。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老師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因此,當務之急是加深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三、增強了克服新課改面臨的困難的信心
回首幾天來的對課改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我對歷史新課程改革從茫然不知所措到實踐中努力感受迎接新課程再到今天初步領悟發展新課程。盡管新課程新課改面臨困難多多,如:內容多、難度大,課時顯得緊張;教師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薄弱,部分學生跟不上新課程;新課程實施后,課程資源(圖書資料、設備、網絡資源)顯得非常貧乏;學校依然遵循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對新教改的教學管理針對性不夠;教師、學生很難“動”起來,等等。但通過學習培訓增強了我克服困難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注重集體備課,加強教學研究;注重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知識儲備,借他山之石來推進課改工作。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4
我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每一堂歷史課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有感悟、體驗,在形成其自己知識體系、學法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其自己的道德認知體系。學生的公民意識是通過一堂堂具體的課形成的,學科教學只是學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初中階段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其首要任務都應是人格教育,每一門學科教學都不能孤立的進行,需要全部學科教師的共同配合。學校教育只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還必須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即學校教師肩負的不應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還應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視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課堂上教師作為主導的同時,也在與學生的共同學習中,適時的,適地的實現著學習主導與學習主體身份的轉化。即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應是以主導為基礎的發展變化性角色,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自身的修養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學會”向“會學”轉變:課堂教學不再是讓學生學會什么,而是讓學生在個體能力的基礎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能自己解決的,不應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如何“會學”上。智學博士的“教師專業成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歷程,審視中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之路到底在何方?是否做到了“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理想,用智慧開啟家長的希望”;劉鳳華老師的“家庭教育”,告訴我教師的另一種責任——家庭教育我還沒做到。等等、等等,每一堂課都讓我在反思中成熟,從困惑中尋找到光明。在以后的教師職業生涯中,成長中的我還要繼續以理論反思行動,以結果反思行動,以行動反思理論,最終實現自我的教育思想體系和行動體系。
10天的學習,10天的反思,10天的總結。聽過每一堂講課,收獲每一點啟迪,心中的竊喜就越來越多,渴望越來越大,胃口隨之膨脹。我不再簡單追求上課的技巧,因為我知道教無定法,無招勝有招,劍已在我心中,那就是中學歷史教學的“史魂”!我不再刻意分析各家之言的差異,尋求所謂的真諦,因為我知道,不同的大家之言,其實就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個性,我的追求已確定,那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我不再在各類眼花繚亂的教法中迷茫,不再感覺在各家思想中的徘徊,也不會再無選擇的累加,因為學習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在專家的思想里構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所以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必須時刻注意把每一點所感所想,及時的做一總結,讓總結促進我反思,讓總結促進我一步步成長。
總之,經過10天的系統研修學習,我思想有了新的進步,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從而指導我對課改有了新的認識,對教法有了新的理解,對未來有了更新的展望。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5
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不斷提高教育理論和學術水平,增強知識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從各方面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特制定個人研修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提升師德修養
認真學習優秀教師愛崗敬業的先進事跡,比照自身不足之處,多反思,多思考,多實踐,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業務精湛、家長信任、學生愛戴的優秀教師。并勇于探索,為人師表,嚴于律己,積極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教學科研任務,以著名特級教師為榜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為了名出色的骨干教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平時多讀一些有關自己學科的最新前沿資料,注意收集,注意積累,積極申請課題,早日成為一名貫徹新課改精神的排頭兵。
二、教育教學
不斷提高自己的組織工作能力,起好帶頭作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加強和結對教師的交流與切磋,上好示范課,積極地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為農安縣巴吉壘中學高中歷史老師的進步與成長盡一份力量。
今年研修的.預目標及現狀:
1、經過數年一線工作的打磨與不斷探究,本人已經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與經驗,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充電。自擔任教研主任之后,本人先后多次組織學校歷史教師的競賽課活動,說課活動,在這期間,我深深感覺到自身能力及學識上的欠缺,雖然能夠一邊工作,一邊堅持學習,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時代在飛速的發展,在這兩年來,我基本上在安于現狀,沒有參加別的培訓和學習,這樣勢必會使自己逐步被時代所淘汰。因此,非常有必要認真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懷著與時俱進的思想不斷研修。
2、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對世界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還是不夠敏銳。我有被區里立項的課題,也有被送到參加市里選拔的課題,但是這些課題都有著比較共同的缺陷,就是觀念還不夠新穎,還有就是實際操練的不夠,這和自己平時閱讀教育雜志,專業理論不多是有關系的。
3、作為一名被縣總工會表彰的教育創新能手,其本身應該具備的骨干輻射能力還不強。因此,還必須有計劃地讓自己真正成為有創新能力的骨干教師。
近期應該完成研修計劃的具體措施如下:
1、一學年讀和教育有關的書籍不少于兩本,并且寫好讀后感。
2、積極參加區里面的各種公開示范方面的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自的教學水平。
3、和組內的教師結成對子,認真聽好課,互相取長補短。
三、形成獨特教法,形成經驗文章方面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嘗試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爭取每學期都能有1至2篇質量較高的反思和教學設計。同時,還要堅持每天都有點滴收獲,每年都能寫出1至2篇有較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并一如既往地準時參加校內外教科研培訓活動,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積極參與學校的課題研究,爭取能獨立開展課題研究。
四、提升科研水平
總之,本人將力爭在此次在師資培養方面做最大努力,珍惜并利用這次機遇,奮發努力,在教育教學這片熱土上,播撒自己的智慧與汗水,通過網絡載體,充分利用好師訓平臺,積極參與教學交流,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在各級層面盡力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為創建徐匯教育品牌盡心盡力。
并非每個教師都擁有這樣好的培訓機會,既然成為五班群體中的一員,我一定會抓住這次骨干教師培訓的契機,在導師的指導下,班內老師們的幫助下,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充分發揮骨干教師作用,走一條教師成長、成功、成才之路。努力使自己成長為擁用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真正名副其實的名師。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6
黃家驊老師在課堂上發出了疑問“幸福的教育在哪里?”個人認為,幸福的教育應該是雙方的:教師教的幸福,學生學得幸福。當然目前的實際情況還是教師教的不幸福,學生也學得不幸福占多數。這與我們傳統的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相關。所以教師必須盡快的轉變教學觀念:“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除了轉變教學觀念外,還應讓自己的內心保留一份凈土,關愛、公正、民主、自尊,我相信,當孩子們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上的課,你們一定都是幸福的。
很喜歡翁乾明老師的課“簡約化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試想一下,當一名教師將一節課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用最簡潔的方式,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讓學生用最少的時間就能掌握,那是一種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當然,要達到這一切,教師必須做好準備。教師首先要備好課,才能在此基礎上去除多余的環節,去除表面的熱鬧,才能剪枝去蔓,其次,教師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想學,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預設,完成重難點的突破,把最關鍵的部分展示給學生。
喜歡一句話“大道至簡”。
程靈老師的“教師的心態調適”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靶膽B決定狀態”、“要處理好事情,先管理好心情”。不禁反問自己,對一些工作、任務,到底抱著什么樣的心態,好像更多的是抵觸。而事情總是要做的,抵觸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更加難受,不煩換個角度、換位思考一下,把事情往好處想,這只是人生中的一段必經經歷,將給我們帶來許多的風景。
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前不久對遼寧省內168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所進行的檢測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竟高達50%!”
我是乎也是其中一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內,由于工作壓力大,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高,好像身心俱疲,什么事也不想做,也做不好,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出門后明明已經鎖了門,但下了5樓又重新沖了上來看看到底鎖了沒有。
后來,開始慢慢的嘗試轉變,每天告訴自己“一切都好”,QQ上的留言也改成了“微笑著面對生活”,當然離不開老婆的支持“知足者常樂”,這種心理暗示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適當的改進方法,合理的宣泄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興時唱唱歌,不高興時也去唱唱歌,心境自然會平靜許多。消極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活得更痛苦,既然工作總是要做的`,還不如換個心態,積極的心態能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工作也會更順心。
林藩老師上了一堂精彩的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強調從教學環境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有效性,這對我們平時的上課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針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林藩老師強調要教方法、教思維、教實踐、教經驗、教道理、教思想,一言道出了真諦。即教師教授學生的不應僅僅是單純的知識,而是學生思維的方法,最終達到學生可自我學習的狀態,就算沒有教師,但只要掌握了思維的方法,學生同樣可以取得進步。反之過去的教學,教師往往沉溺于對知識的灌輸,學生只是單純的記憶,而該理解的卻沒有理解,一個為什么就可以倒一大片,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思維的扼殺,更不用說培養終身發展的人才了。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7
20xx年初冬,我有幸參加了肇慶市歷史學科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來到了湖南這個在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地方。這次學習主要是針對新課標的學習,湖南畢竟是全國高考強省,在傳統課和新課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歷史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施已有好年多的時間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相信“課改”這一名詞在我們的腦海里以不再陌生,他悄悄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走進千萬師生的真實生活。為完成這一光輝而艱巨的任務,不讓自己被歷史潮流淘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舊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陳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做個新老師,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這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要更新我們的傳統觀念,更多的了解新的史學動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研修班是和湖南師大合作,這次學習請來了很多專家,有學識深厚的知名教授,也有力圖創新的一線知名教師,每天都可以接受不同風格的思想洗禮。在這次學習期間總共聽了12場專題講座,2節教學實例,兩次考察地方課程資源,課程雖緊湊,但學習內容豐富,總的來說這次學習給了我很多想法和感觸。
我在學習中深刻的體會到了新理念和舊觀點的對撞沖擊。余柏青老師的《歷史知識的傳播與培訓》,瞿建湘老師的《廣東〈新課標高考歷史考試說明〉解讀》,胡續伯老師的講座都是從理論上說明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中國的教育現狀出發,讓我們了解課改的必要性,為結合教學實際,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美國的教學模式。對于理論學習來說,我更希望是一線教師來給我們講授教學經驗,因為如何把理論結合進實踐,還是真正上課的.人最有說服力。新舊的對撞在于,在一線教師的課堂中,有老師指出了新課改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其實我個人更喜歡一線教師的講課或者去學校里聽課,這樣才符合真正的教學學習。韓湘萍老師講座,雷建軍老師的《努力實現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王強山老師的《史家四長與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等等一線名家教師的講座真正的切入到了教學實踐中,指出了教學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教了我們具體的解決方法。幾個一線教師對于以時間衡量學生為主題的形式提出了質疑,這也是我們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很大的問題。我很贊同這些老師的看法,我們山區教育,以歷史學習而言,除非所有的學生都有深厚的歷史知識為功底,不然盲目的以學生討論為主,學生沒有觀點的討論,一節課下來精彩紛呈,熱鬧非凡,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很差,很多同學都沒有學到具體的知識,當然,該放手的也要放手,適當的讓學生討論,既開闊思維也提高興趣,問題的深淺,討論的時間控制,關鍵在于針對學生整體水平的度的把握。培訓還給我們安排了湖南師大的教授來講課,鄒水杰教授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莫志斌教授的《新史觀、新動態、新評價》,劉大明教授的《世界歷史》等等,豐富了我們的史學知識,讓我了解了更多的史學新動態,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庫也是老師必須要做的。
這次學習真的學到了很多,回學校之后一定要重在落實,把學到的東西放到課堂上,做到學到做到。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8
《歷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出現的一門嶄新的綜合文科課程。本課程的開設,目的在于把全體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本課程不僅引導學生綜合地、整體地認識社會,逐步形成真實而全面的社會生活觀念,還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奠定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新課程、新內容、新理念和新要求,這對教師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新的挑戰。本文立足于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新要求,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問題的探討以及一些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學反思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歷史與社會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較重要。“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我在設計《生活在社區里》課堂教學時,首先自問:如何引出“社區”的話題呢?于是設計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區”的話題。又問:在學習“社區”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識和觀念呢?又設計了對“多種多樣社區”的介紹,其中包含的知識、技能和觀念,如學會閱讀和繪制平面圖、初步了解社區類型的形成和發展、關注身邊小區的建設等。再問:怎樣使學生的視野由自己熟悉的家庭導向身邊的現實社會,啟發學生關注自己及他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環境呢?在此過程中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設計了要求學生“畫一幅你家所在社區的平面草圖”,并“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區的環境和生活”,讓學生在沒有學習如何制圖的情況下,每人畫一張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圖,并在課上進行展示,由同學進行評價和討論。在討論誰的地圖看得明白、誰的看不明白的過程中,發現了地圖應必備的三要素。這時,我再系統地對地圖的繪制和閱讀技能進行講解和指導。
經過分析,我得出如下結論:在講授地理事物時,其一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其二,應將地理圖表轉換包括圖文的轉換、圖表的轉換、分布圖的轉換設計等,以適當進行引伸拓展,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繪圖技能和應變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別是一些中學優秀歷史與社會教師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案例是教學理論,教學實踐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課程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很重要。那如何開展歷史與社會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致地探討。我在教學過程中試著將研究性學習帶進課堂中,反思探究。《氣象萬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開課,我在試講這一節時,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雖然教材中幫助學生理解的示意圖很多,但學生掌握此類知識有一定困難。初一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是有限的,這是學習地理知識的一大障礙。在課堂中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呢?如何啟迪學生主動和創造地活動,激發學習興趣,鍛煉發散性思維?如何使課文中示意圖表意更加形象生動呢?如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輕松地理解不同地區的各自氣候的特點?我在老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教學過程中這些問題的反思、研究,對自己的教學作如下設計:我先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地進行講解,然后給學生分小組,各組學生分別作為生活在不同氣候區域的人們,分工收集資料,描繪當地的特點,并派代表發言。每個小組在發言前或講述后,都會有意識地提出一個問題,一組扮演的是來自熱帶沙漠中的人,他們在介紹完自己生活區域的氣候特點后,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用頭巾裹頭,穿淺色的大衣服嗎?” 這樣一個問題引起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各組紛紛討論,氣氛活躍。結果這堂課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傊M行教學反思是提高歷史與社會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也是歷史與社會教師成長為研究型、復合型教師的有效途徑。
(二)、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1.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大膽處理好教材。
按照新課程理念,課程內容是為課程標準服務的,也就是說,只要符合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的要求,教師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自主地整合教學內容,甚至可以放棄教材提供的教學內容而自編教材!澳M旅行”是《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華各族人民的家園》后的一堂綜合探究課。本單元主要介紹了我國自然環境的總體特點,區域間的差異和原因。由于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僅靠幾堂課的教學要讓學生了解祖國全貌非常困難,安排綜合探究課,給學生一個“模擬旅行” 的機會,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了解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本課的教學要求是讓學生能根據相關資料了解本地的自然、人文環境及理解我國區域間的差異,以及人地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我在講這一課的時候,選擇了讓學生從家鄉出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選旅游考察地,自己當游客,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創設合理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探究。
皮亞杰認為,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要激發學生的探究動力,培養其好奇心、求知欲,就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去。為此,我在“模擬旅行”這堂課中設置了這樣四大情境:“導游”→“旅行”→“找差異” →“小游戲”。這些情境既同“模擬旅行”這一探究課題緊密聯系,又貼近學生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并且能順利地實現課程目標。
3.精導妙引,處理好師生關系。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特別是綜合探究課更需要教師做好師生“學習共同體” 中學生探究的引導者,并且教師的引導應貫徹課堂的始終,做到精導妙引,否則學生的探究活動會顯得漫無目的,最終使課程目標難于實現。為此,我在設計“模擬旅行” 的課堂教學過程時,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貫徹始終。如在“旅游”這一情境中,教師扮演新疆游客來諸暨旅行,引導學生做導游,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能使教師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最終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例如,在“導游”情境中,學生扮演導游帶老師(新疆游客)體驗江南農村生活時,根據學生的導游解說,設計以下問題情境:我們新疆人住的是平頂屋,你們這里的房子的屋頂怎么是尖的?肚子餓了,中午吃什么?……這樣在教師(新疆游客)的生活化語言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并在探究活動中培養能力,獲取知識。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樣他們才會更好地適應今后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
這是我在幾個月新課程教學中的一寫感悟和體會?傊,新課程的實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教師來說,的確是一場挑戰,但同時也為教師提高能力,提升境界搭建了新的平臺。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9
20xx年初中歷史遠程教育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通過收看視頻,聆聽專家們的講解,以及和有經驗的教師們的交流,使我感觸頗多;仡欉@段學習的日子,倍感喜悅和欣慰,也引導著自己不斷思考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下面,簡單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轉變教學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學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交往的過程。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都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把自己變為一個教學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過課堂教學,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自身發展。
對于學生而言,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征的新型學習方法逐漸進入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屏幕顯示)是福煦車廂,這節火車雖然不在了,但非常著名,它曾經是一戰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正式投降的地方,
回顧一戰的歷史思考:
如此大的戰爭給世界帶來了什么?它的性質、結果如何?戰爭結束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否也隨之煙消云散了呢?(戰后由于德奧成為戰敗國,英法雖然實力削弱但仍是歐洲強國,美日經濟實力得到增強,它們企圖依據變化的各國實力來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們的.矛盾斗爭又從戰場上轉移到會議桌上),為了結束廝殺,共謀對策,一場會議上、談判桌前的唇槍舌戰開幕了。
2、簡介會議的基本情況。出示巴黎和會三巨頭圖片
講述蘇維埃俄國被剝奪了參加和會的權利,德國及其盟國則成為受審者等候發落。
組織討論,探究:“參加和會的27個國家是否有平等的權利?”認識:帝國主義召開巴黎和會的目的是掠奪戰敗國和弱小國家、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會議由少數幾個帝國主義大國所操縱。
3、展示圖片:《凡爾賽和約》。指出《凡爾賽和約》是巴黎和會簽署的最重要的條約,有關內容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個條約不論哪方面對德國進行了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德國的實力進行了保留,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牽制法國,保持歐洲大陸的均勢)4、中國山東問題:①回顧山東問題的由來。②視頻播放:《五四運動》。③聯系史實,設問總結:巴黎和會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規定對中國歷史有何重要影響?④分析和約對中國主權的踐踏,增強情感體驗,激發民族情感。
5、(出示地圖)總結一下“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哪些地區統治的新秩序?怎樣看待凡爾賽體系?
6、組織學生討論
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
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關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討論提示因為依靠《凡爾賽和約》所建立的一戰后帝國主義的世界和平秩序是極不穩固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妥協分贓的產物,它不僅沒有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而且還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
7、為維護這一體系,根據《凡爾賽和約》還建立了什么樣的國際組織?(被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世界上第一個政治性的國際組織,1946年宣告結束。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0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當前高中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進程。我深刻認識到,對于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而現實中,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式仍很普遍,許多教師還是習慣于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進課堂,對于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不能熟練運用,甚至干脆不用。所以,今年我省組織全體教師進行高中技術能力研修是非常及時和有必要的。對我來說,這既是一次提升自己技術與能力的`機遇,也是一次挑戰。
歷史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歷史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與技能、歷史思維方法,獲得廣泛的歷史活動經驗。
而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具有信息呈現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饋多樣化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融為一體,有利于改變傳統的“粉筆十黑板十一張嘴”的單一的信息呈現和流通形式。在歷史教學中廣泛使用信息技術(視頻、音頻、flash動畫等)創設教學情境,設計教學片斷,這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又能實現因材施教、小組合作等方式教學,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改革。
現代教育已經是多學科融合的教育,歷史學科也不僅局限于單一的歷史問題,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許多政治、哲學、地理、文學、藝術問題與歷史是密不可分的,而各學科的老師又是不可能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的,這就需要歷史教師利用先進的網絡及各種教育新技術,整合教育資源,搞好現代技術條件下的教學工作。
我深刻的認識到,對于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在此次高中技術能力研修活動中,我要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提升自己應用現代教學設備的技術和能力,借助平臺,把自己的所見、所思、所悟表達出來,與指導老師及各位同仁進行充分的交流、切磋,互相幫助,以便實現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的目的。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1
教學設計是為了支持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規劃與組織,是對學生學習業績的解決方案或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的藝術,也可稱為“教學策劃”。本文談點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體會。本人認為教學設計大體可分為四個過程:備課—授課—提問—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備課
1、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標,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整合與處理,主語也應以學生為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采用“體會、體驗、認同、感悟、感受”等心態詞匯。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始終貫穿目標,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應包含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等方面。
3、教學開始時首先展示單元或本課總體結構。
4、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層次性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第二點任務——講授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可行性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步驟,而科學的教學設計則應以學生為中心,強調選擇適合學習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和媒體,因此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教學設計的第三點任務——提問
“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為學生主動參和的、交互的、和諧的、高效的、完整的學習過程,“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問題是聯系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因為許多教師僅僅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而隨意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索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在提問的科學性、啟發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失誤。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差異和教師教學的個人素質,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教師亟待對課堂提問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教學設計的最后一個任務——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導日后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為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因為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后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為、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2
通過歷史培訓學習活動,使我收獲不小,這次培訓為打造一名優秀歷史老師設置了學習的平臺,讓我從中了解到平時歷史教學存在的不足,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多渠道多領域的傳授歷史知識了解歷史信息。
在這一段時間內,我聽了歷史專家的講課,看了他們的案例,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初中歷史教學應注意的問題,怎樣提升教學水平,對我影響很大。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就如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因此,實際工作中,我要想做個稱職的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工作,首先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護、尊重學生。因此,在課間、課后我都注意做到鼓勵學生為主,并用善意的微笑去面對每一位學生,批評學生注意自己的措辭,做到既嚴肅又活潑。這樣,學生感受到了你的真誠,自然就喜歡與你一起共同交流學習。上課期間,要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傾聽他們的意見與呼聲、給予他們適度的寬容與諒解、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不說任何傷害他們自尊的.話語等等。
總之,這次的學習我收獲很大。做老師不僅要專業知識扎實,還要關心愛護學生。上課前做足功夫,把課上得更生動些,讓老師和學生有著朋友般的關系。就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歷史課生動起來,提高課堂質量,更好的提高歷史教學成績。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3
《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初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币虼,歷史教育的目標、內涵和本色,就是在通過對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歷史發展的基礎脈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基本史實呈現的基礎上,充分地闡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于能夠打開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了解和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尤其是掌握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即能夠全面地、辯證地、客觀地、歷史地、發展地認識社會事物,他人和自我!焙喍灾,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發展能力,更要學會關心社會、他人和自己的內心,學會理解社會、他人,從而能夠正確地看待、處理自身的、身邊的、社會上的事和物。
初中歷史新課標是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依據,它與原來的初中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課標規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以新課標為靈魂而編寫的初中歷史新教材是歷史教學的主要素材。
新課程下,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同時,合適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也應是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重要轉變之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充分增強歷史的直觀性、有助于學生感性的認識歷史。如:在講授新中國初期的外交這一內容時,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感性地認識新中國初期外交的概況。然而,對于一些抽象的歷史概念的講解,仍可采用傳統的歷史講授法,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時,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這一內容,如果缺乏教師深入淺出地的講解,會大大增加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實踐證明,實施新課程,不應該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徹底否定,而應是一種發展和超越。畢竟,再高明的現代教育技術,也只是歷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再新穎的教學方式,都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歷史新課程下,教師既要用好啟發式、討論式的學方法。
新課程倡導教師使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同時,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些新型的學習方式的核心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新課程也提倡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稍不甚就容易異化成“以學生為中心”,整節課都是圍繞學生展開,接二連三的提問,紛繁復雜的活動……這些很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的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這也背離了新課程的初衷。因而,在中學歷史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學”歷史的主體地位的確定,應該是以教師“教”歷史的主導地位為前提的。
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努力適應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摸索,在教學中改革,不斷創新,要求學生轉變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4
任教十余年,這次歷史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在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學習,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進行總結:
一、擴展自己的舒展空間,突破自己。
此次培訓中我發現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陷,專業技術知識不足,上哪個年級看哪個年級的教材,現學現賣,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要充實。
歷史課堂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中學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是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獲。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刻的感受到來自歷史教師身上的壓力。每一位歷史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很精彩,讓自己的每節課都亮起來。然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衡量教學的標準——學生的成績。你的課是亮了,而你學生的成績卻暗了,你作為歷史教師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會不理解,為什么你的課亮了,而學生的成績會暗呢?這兩個不應該成正比嗎?非也!因為我們要向學校、要向家長、要向學生有個交代,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就變得說者無味,聽者無趣,考前狂背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可悲,更是教師的可憐。我們到底應怎么做?
就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講來源,講用處,學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同時教學過程中做到三個"延伸"。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延伸"。
我們有責任找到一種方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并以一種積極的方式生活。讓他們有所期盼、有所憧憬。用心關愛每一位學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博覽群書,不斷進取,善于總結反思。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踏踏實實、一絲不茍,精心準備好每一堂課,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 篇15
這次的遠程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獲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獲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后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程研修也給我很大啟發,以后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并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于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杰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為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后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①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啟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②努力創設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制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③尊重每一位學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于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為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于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至于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①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②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③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為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發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中學歷史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語文研修日志12-22
美術研修日志05-21
遠程研修日志05-24
培訓研修日志05-28
校本研修日志03-19
數學研修日志06-24
英語研修日志06-30
數學研修日志02-04
教育研修日志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