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慰問困難戶
摘要:貧困是物質生活困難和生產手段匱乏的整體性狀況,一般由生活水平來衡量。當某個人、家庭乃至群體的生活水平比所在地區的平均生活水平低時,即為處于貧困狀態。
小事連民心
群眾利益無小事,通過在姚山村的走訪,我越發感覺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訪途中,我發現在姚山村陳圩組龍王街路南一棵樹上,掛著四塊電表,位置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個安全隱患。據村干部和群眾反映,由于群眾房屋拆遷,原先掛在墻上的一些電表無處可掛,只好掛在樹上,雖多次與供電部門聯系,但都沒有結果。對此,村干部和附近群眾十分擔心,遇到陰雨天,就更為擔憂。聽后,我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給縣供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打了電話,要求他們派人到現場察看,迅速進行整改?h鄉供電部門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并著手施工。在姚山小學校園內,有一個50米長、20米寬、2米深的水塘,塘內有不少水,雖然周圍用尼龍網圍著,但對學生來說,還是個安全隱患。學校教師和群眾反映,曾經有名小學生掉進水塘,由于施救及時,沒有發生嚴重后果,但水塘未平,始終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心病。填平這個水塘需要一萬多元,村及學校經費很緊張,沒有多余經費用在填平水塘上。聽后,我安排身旁的鎮黨委書記,要求鎮政府出資填平水塘,鎮黨委書記當即表態三天內完成任務。
這兩件事,對于有些干部和部門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決的卻是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涉及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對“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會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只要我們各級干部始終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切實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干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就會積小勝為大勝,不斷匯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強大力量。
群眾心里有桿秤
按照走訪計劃,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著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00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后,我拉著老人的手,問還有什么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松。離別時,跛著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并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群眾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群眾理解。然而通過與群眾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愿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里裝著群眾,群眾心里也會裝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群眾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群眾的期盼就是干部的職責
當前,群眾盼什么?希望黨委政府做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我深入走訪了姚山村部分群眾,并與他們進行了座談交流。
村民陳其坤是一位種植食用菌戶,談起種植食用菌,他說得頭頭是道:“種植食用菌對俺村來說,原料較為充足,但目前沒有形成規模,銷售渠道較窄,整體效益不夠好。一是機械化程度不高,仍以手工為主;二是農戶缺資金、缺技術;三是農村信息來源不夠,希望政府能夠在信息、資金、銷售門路等方面提供幫助,技術上給予指導。”
更多相關文章:
3.民情日記格式
8.走訪群眾民情日記
10.社區民情日記范文
村民陳學勤是一位老支書,很有思想、很有頭腦。老陳認為,當前農村一家一戶一小塊田地,已不適應大型機械耕作,由于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種地的都是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做到科學種植管理,致使糧食產量不高。希望黨委、政府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快推進土地流轉,讓愿意土地流轉的進行流轉,讓愿意連片耕種的進行統一耕種。他的這種想法和村兩委的做法不謀而合。今年年初,姚山村已經流轉了1400畝土地,主要用于良種培育,涉及80戶村民。我對他們這種做法很支持,鼓勵他們下一步要大膽探索,進一步擴大流轉面積,實行優良品種連片種植或進行規模養殖,進一步提高土地效益。
村民任西鋒是一個打工返鄉青年,他反映當前農村一年一季麥、一季豆(玉米)的傳統種植模式不夠好,產業單一,農民收入提高空間較小。希望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專家定期或不定期來村指導,教他們改種其它作物,提高種地效益。同時,希望鎮村兩級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引導農戶抓好規模養殖。村民任西祥、陳學勤也有這種想法,他們盼望有關部門能在村里選個點,建糧食加工企業或養殖廠,抓典型示范,帶動群眾致富,提高農民收入。
通過與部分農民的座談交流,我深深地感受到基層群眾對解決困難、提供服務和增加收入的強烈期盼。作為黨員干部,我們必須把人民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作為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牢固樹立服務宗旨,切實履行職責,把工作崗位直接下移到村組農戶,當好政策的宣傳員、農民致富的服務員、科技推廣的輔導員和經濟發展的引導者,圍繞農民需求提供各類有效服務,從而讓農民更快富裕起來。
民生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
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辦好實事,讓農民群眾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是我此次走訪的一個重點。
為了更好地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我在姚山村和濱河社區,分別召開了村(社區)干部和村民(居民)座談會,針對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就業就醫、養老保障、農民增收等方面,大家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針對這些意見和建議,我逐一進行了答復,對6件群眾比較關注、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進行現場查看,分別給靈璧縣政府和供電、民政、教育、衛生、農機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通了電話,并就有關具體事宜作了詳細安排,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關于農村安全用電問題,建議供電部門盡快提供整修方案,增大電容,抓緊施工。二是關于村衛生室條件差問題,建議由衛生部門協調解決,幫助姚山村建一所標準的衛生室,解決農民群眾看病難問題。三是關于建立完小問題,建議教育部門盡快研究規劃,爭取幫助姚山村建一所完全小學,解決孩子們上學難問題;四是關于五保戶集中供養問題,建議民政部門納入工作計劃,幫助姚山村建一所敬老院,解決全村21個五保戶集中養老問題。五是關于建立農機服務場地問題,建議農機部門牽頭指導,協調解決。六是關于失地農民生計保障問題,建議縣鎮兩級政府盡快制定規劃,積極推進濱河社區農貿市場建設,分派攤位給失地農民,擴大他們收入來源。六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實事的現場答復和解決,使鎮村(社區)干部精神受到振奮,廣大群眾較為滿意。
近年來,雖然全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發展水平相對滯后,民生普惠程度還很不夠,群眾呼聲依然很高。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只有解決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才能抓住做好群眾工作的主要矛盾。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像落實經濟指標一樣落實民生指標,切實把改善民生工作具體化、責任化、制度化,下大力氣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廣大群眾的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文化生活更加充實,不斷增強社會和諧度、公眾滿意度和百姓幸福感,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年年都有新變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更多日記欣賞:
1.民情日記格式
5.社區民情日記范文
10.黨的群眾路線民情日記匯編
【民情日記:慰問困難戶】相關文章:
慰問困難戶民情日記07-05
關于慰問困難戶的民情日記06-23
慰問困難戶民情日記范文06-21
慰問困難戶民情日記3則06-14
走訪慰問困難戶民情日記06-19
困難戶的民情日記07-02
困難戶民情日記06-23
幫扶民情困難戶日記06-23
走訪困難戶民情日記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