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
社區走訪民情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接下來要給大家提供的是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希望你認真看完,會對你有幫助的!
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篇一
今天,陽光晴好。按照鎮黨委統一安排,全鎮干部下村入戶訪民情。
在中央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南平結合開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動,進一步建立深化“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要求干部蹲點駐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線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這也是新形勢下,建立和促進黨群干群關系融洽的一項有效舉措。
鎮里立足實際,將每周二定為“下基層日”。為深化落實,不紙上談兵,今天,鎮里統一派車,將十九名駐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聯系的村中,這也是區委召開“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動員推進大會以來,我鎮首次大規模、強力度的深入推進開展這項工作。
根據分工,我這次安排蹲點的村不是我所掛點的,而是因為某些客觀不可抗的原因,人員調整后的另外一個村-坋垱村,由于這個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個副鎮長掛點聯系,而我剛來王臺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掛點的際州村,全鎮十九個村還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對要蹲點的這個村村況,還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過文字了解了這個村的大概情況后,我決定趁著今天下村的機會,能夠深入了解一些實際并且真實的情況。
匆忙帶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個筆記本、一支筆和一些文件材料,便開始出發。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鎮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長盧愛珍,作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聯系坋垱的她,顯示第一次帶我去是很必要的,因為她對這個村的情況非常熟悉。
我們到了村后,下車的地方便是這個村的本自然村-坋垱自然村,本來提前和村支書鄒來仁約定好先去村部看看,聽組委說這個村是區里的黨建示范村,出身組工干部,又做過黨務工作的我還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維慣式,所以計劃先去村部了解下。盧站長陪我去村部要經過村民的家門口,這時候剛好遇到要出門的原來的村老支部書記,因為上次團委工作調研,我到這個老村主干家喝茶過,雖然只有一面之緣,卻還沒待我主動問候,老支書看到我們便熱情地邀請來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應,老支書主動拿了兩把凳子,我們便在他家門口閑聊起來。
先和老支書聊了聊村里的情況和他以前做村支書的一些感受想法,后來問起他離任后的生活狀況,得知他除了家里的農業,偶爾還在南平搞搞投資做一些投資的小副業,感覺很欽佩,便玩笑地請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經驗。他看我隨身還帶著杯子,一直問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說,這不是下來不能給村民增加負擔嗎?水當然也要自己帶了,書記和盧站長都笑了,“水我們還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時,鄒書記騎著摩托車來了,便先帶我們去村部轉轉。到了村部,發現一樓很多人,走近才發現,很多人在掛吊瓶,我才知道,原來坋垱村的村醫在村部一樓,聽說這個村醫的醫術還不錯,我在村支書的陪同下進去看了下這個村醫診所,常規藥品還是挺多的,雖然條件有限,但是看起來還是比較干凈,村醫和我親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樓,聽說我要來蹲點駐村,鄒書記專門給我安排了房間,我去的時候村里的通訊員正在打掃衛生,看他們這么熱情,我說不用客氣,按照區里的要求,我們要住在村民家,這樣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給村里增加麻煩。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墻的一些黨建制度等后,鄒書記說上次區委組織部領導來檢查,對黨建工作還不是很滿意,他也有一定的壓力。我說,沒事,作為區里黨建的.示范村,該做的還是要好好做,但是黨建也是一種長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難短期實現,以后認真按照要求,會得到肯定的。
離開村部后,因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來這個村蹲點,村情必須首先了解,所以,我讓村里的支部書記首先帶我把三個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垱自然村正遇到農村電網改造,看到很多農戶在工人的帶領下按裝電表,一個村民知道我是鎮里的領導,便問我能不能把電表轉在他自家的門口,這樣方便他查詢,我笑了,說,這電網改造裝電表都是統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統一管理,也比較好看,如果都裝在自家門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在村民后門繞看的時候,看到一個幾乎近80歲的老奶奶,戴著眼鏡在讀圣經,嘴里還在哼著頗有味道的調,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發現她旁邊的凳子上放了兩本圣經的書籍,便問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鏡,也許是因為發現我比較感興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熱情招呼我坐還拉著我的手要給我講,我笑了笑,說等我這次把村轉完再專門來聽你講解,旁邊的人都笑了。
最后到了這個村最美的自然村,蓮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為這個自然村共有51戶,全部是比較典型的別墅,規格非常整齊,后來到書記和村支委家坐了下,了解到這個自然村的實際情況,反映了一些村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發展的構想,比如,周邊的美化工程、娛樂廣場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時候,鄒書記給我講了今年村里新申報的一個項目,一個護坡工程已經初步審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這個工程的土方來填補新村周邊的低洼地,然后搞一片綠色生態觀光區,我感覺這個想法很好,同時也得知村里想建一個蓄水池,因為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夠趁機反映下這個問題。作為分管水利的,事關村民飲水安全的問題不可忽視,近來一直在忙鎮區水庫工程和水廠水飲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來坋垱村民也存在這個問題,鄒書記說這個村的水源由于毗鄰兩個村,經常會發生爭奪的狀況,偶爾就會發生一些糾紛。要能建一個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這個需要項目,村財比較薄弱,無法實現,所以只能希望上級給予支持。我把這事記在心里,這也是初次來村蹲點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辦法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我同時在想,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干部,真切希望來日和這個村盡快一起成長,期待和它一起共同進步……
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篇二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在全區開展“三千干部進村(社區)入戶大走訪”活動,我辦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新湘街道新華社區開展大走訪活動。新湘街道新華社區共有班子成員4人,社區面積2.4平方公里,轄15個居民小組,2200戶,黨員38人,享受低保待遇224戶,殘疾人21個,軍烈家屬26人,居民主要收入來源以在附近工廠上班和外出務工為主。我辦工作隊入駐后,廣泛宣講惠民政策,認真開展調查研究,走訪慰問干部群眾,服務民生興辦實事,得到了駐地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F將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一、迅速組織落實
1、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響應區委“三千干部進村(社區)入戶大走訪”活動的號召,辦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鄒淑均為組長,副主任許亞生、副主任湯友生為副組長的辦領導小組辦公室,劉蘭英同志任辦公室主任,負責活動日常協調工作和向區委報送信息動態。同時,為確保大走訪活動穩步推進,取得實效,特制訂了實施方案,安排了專項經費,確保大走訪活動順利開展。
2、精心組織實施。3月15日,全辦召開動員大會,鄒主任就我辦活動的開展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對工作組隊員部署具體的任務,宣布了工作隊員學習、生活、工作制度,并把此次活動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每批工作隊各評選一名優秀隊員,給予適當獎勵。全辦工作人員分二批次下社區走訪,分別由兩個副主任帶隊, 動員會后辦班子成員到駐點地新湘街道新華社區了解基本情況。
二、工作開展情況
1、積極開展大走訪。辦主任帶領2個工作隊11名隊員,自帶鋪蓋、經費、資料和工具,深入新湘街道新華社區察民情、解難題,積極向基層宣講黨的政策,聽取群眾意見,解決群眾困難,傳遞黨和政府的關懷。工作隊共走訪老黨員、老干部、困難戶等1200戶,為新華社區文兵、廖義英、熊美林、曹玉珍、鄧冬梅、李國平、楊先政、朱淑珊、劉玲、陽桂蓮等10位困難戶共送去慰問金2000元,為新華社區解決工作經費1萬元。工作隊認真收集群眾意見,召開社區黨員代表、居民小組組長座談會1次,做到了有會議記錄、有群眾簽字,有社區認可,發放調查問卷130余份,收集各類建議35余條。工作隊員嚴格要求自己,自帶伙食費,不給駐點社區增加負擔,切實做到了“三不準”,受到了駐點社區干部群眾的好評。
2、細致了解了民情。我們在深入走駐點村65%的訪群眾,做到“三必訪”的'同時,駐點干部工作隊虛心聽取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對民情民意進行了細致了解,按要求記好民情日記,建立了民情臺帳,駐點干部在平時注意認真地聆聽社區群眾反映的問題、政策范圍內能夠解決的及時請示領導,想方設法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基層提供更多更實在的幫助,通過跟群眾交心換心,做群眾的知心人,為居民解決了一些苦難和困惑,有效地疏導了民意,將意見、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我們深入進行調研,分兩路對新華社區西山、臨招房、鐵路南居民重點走訪,摸清他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和意見,撰寫調研報告1篇。
3、實干幫助基層發展。通過走訪,我們切實感受到基層渴望得到迅速發展的迫切心情,本著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我們切實為駐點社區解決了反映強烈、解決急需解決的具體問題如:希望政府多關心殘疾人的生活,解決危房、廉租房問題,父母希望自己不在世了,他們子女今后的生活保障等。我們還在駐點社區舉辦了一期政策宣講培訓班,社區黨員干部及群眾參加了此次培訓,主要宣講了“中央一號文件”、區委、區政府經濟工作會議和人大政協“兩會”精神,黨和國家惠民政策等,辦班子成員與群眾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融洽黨群干群的關系,并現場答疑解難。
三、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們付出了人力、物力、財力,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決了基層一些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有些政策、職權和能力范圍內一時難以解決或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將盡能力與有關單位協商解決,并反映如下:
1、惠民政策的宣傳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少數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對政策的了解還不夠,影響政策更好的落實。
2、居民住房設施較差,半邊戶人口居多,很多人都沒有工作,還有一群因沒有解決好退休工資上訪的隊伍,一些殘疾人以后的生活保障問題。
3、鐵路南段道路沒有硬化,車輛行使、居民出行十分不便,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希望政府能解決該道路硬化問題。
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篇三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樸艷平,幫助社區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后,在她的“民情日記”里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樸艷平又按照日記里的安排來到社區,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樸艷平的“民情日記”本,記者驚訝地發現,里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區里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區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民情日記”里。“民情日記”已成為房山社區工作者聯系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民情日記”本,房山區的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余本“民情日記”。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區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里,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并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不為百姓干實事,還真沒的記。” 永安西里的社區干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區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后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串門”時,發現老人家里十分凌亂,沒有“家”的樣子。了解到老人需求后,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區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區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區工作中實行了“民情日記”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區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區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民情日記”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并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流水賬”。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里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里。
社區工作者表示,“民情日記”既不是工作日志式的“流水賬“,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記”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干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區大走訪民情日記】相關文章:
2022社區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精選7篇)09-27
社區民情日記02-06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多篇03-09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通用22篇)04-22
走訪老黨員民情日記(精選5篇)09-15
單位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精選8篇)09-25
社區民情日記(精選10篇)02-10
社區民情日記(精選11篇)02-26
民情走訪記錄臺帳03-21
社區大走訪活動總結(精選10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