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社會保險(SocialInsurance)是指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篇1
養老地產是一種新興的地產業態,是老年服務業和老年房地產業有機結合在一起用以養老的地產。養老地產能夠有效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社會活動需求,并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基礎設施保障和服務保障,其主要存在的形式有老年住宅、老年公寓、養老院、托老所、老年社區等。
1、發展養老地產的必要性分析社會老齡化背景
根據聯合國教科組織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則認定該國家或地區進入了社會老齡化階段。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達1.78億,占總人口的13.3%,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3個百分點。65歲以上人口接近1.2億,占總人口的8.9%,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個百分點。按照此標準,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的階段。預計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又將達到新的高點,估計將達到4億,約占總人口的26.53%。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且增長速度快,這已是毋庸置疑的現實。面對老齡化問題,我們又該如何安置龐大數目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經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事情了。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的養老院及托孤所等養老機構大多年久失修、周邊配套設施落后、缺乏專業化服務、生活環境較差,根本不能為老年人提供溫馨的養老住宅和高端專業的養老服務,這就為我們PJ}待開發養老地產提供了直接的動力。
2、國內外養老地產的發展現狀
2.1國內養老地產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進入養老地產領域.國內超過20%的知名開發商都在著手研究并實施養老地產項目。萬科的養老項目基本形成產品化綠城集團旗下的'代表性養老地產項目綠城藍庭,也已經向市場推出了頤養公寓。與此同時,國內多家壽險公司也紛紛投資養老地產市場,開始對養老地產市場的投資和運營。雖然我國在社會老齡化的背景下PJ}待發展養老地產,但仍處于養老地產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企業在參與養老地產領域時,面對的發展現況也是非常棘手和普遍的,比如國內有關政策的限制以及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去引導、土地成本高、回收周期長、開發模式以及運營模式都未成熟、缺乏養老服務和金融保險等各項成熟的軟件配套措施。
1)我國缺乏專門對養老地產項目審批的相關政策法律依據,往往以對待普通房地產項目的標準去審批養老地產項目,這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并且加重了開發商的開發成本。
2)我國養老地產缺乏良好的金融體系支撐。我國目前養老地產市場融資渠道雖然較多,但路徑依然狹窄,養老地產項目開發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目前國內的保險資金比較受養老地產歡迎,但是在項目運行中,投資商和開發商的角色定位不準確,不能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影響了養老地產項目的健康發展。
3)我國養老地產缺乏有效的運營模式。我國目前養老地產項目后期運營主要靠開發商自主經營,項目回收周期長,資金回籠比較困難,對于視資金鏈為生命線的開發商來講,會影響其生存和發展。
4)我國養老地產缺乏健全的養老服務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的內容比較單一,缺乏醫療服務、家庭護理、機構護理及康復訓練等設施設備以及統一的服務標準,并且嚴重缺乏養老服務專業化人員,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人才教育培養機制和完整的人力資源體系。
2.2國外養老地產的發展狀況
我國養老地產剛剛萌芽,但國際上很多發達國家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比如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探索,現在已有著豐富、成熟的養老地產開發模式、經營模式及完整的社會金融、養老服務等配套體系。美國作為養老地產發展的前鋒,在發展過程中總結了大量經驗,有著成熟的理念和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這里以美國為例,分析其養老地產發展的成熟經驗.并結合我國養老地產的發展現狀,為我國養老地產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1)在美國,養老地產不是一類房屋,面是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系統,由開發商、投資商、運營商共同構建。美國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運營模式,主要有三種:委托經營模式、出租模式、租賃和經營混合模式。每個模式有著自身的優點,可以讓養老地產在運營過程當中有著很好的選擇,模式越多就越容易適應市場。我國養老地產只有一種運營模式,即開發商主體單獨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市場風險太大,對于我國發展養老地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2)在美國養老地產融資模式中,以市場融資為主投資商,主要有三種類型:REITs、私募基金和非營利性組織。在養老地產運作過程當中,三種融資模式角色分類到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房地產開發商沒有資金風險,項目容易管理。
3)美國養老地產有著健全的法律法規的支撐,在土地供給、價格、稅收等方面為私人投資提供優惠;養老保險業、養老服務業以及各種醫療、護理、康復配套設施建設等在美國尤為發達,可以根據老年人不同的養老需求,為其提供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3、促進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對策建議
我國養老地產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在社會老齡化的背景下,發展養老地產迫在眉睫。我國養老地應根據自身的特性以及現階段發展現狀,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國情和養老觀念,借鑒和學習國外養老地產的發展經驗,完善我國養老地產的政策法規、融資方式和運營模式。
3.1強化政府職能,健全法律法規
為了鼓勵和引導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進入養老地產領域,政府部門必須強化其職能,健全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備的政策法律體系是市場經濟能夠健康發展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養老地產雖有政策性的目標文件,但仍需一些實質性的政策支撐,比如在土地供給、規劃設計、融資、稅收優惠、金融服務、養老服務體系、人力資源體系及醫療、康復、護理方面,政府也需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規范。
3.2創新融資方式,拓展融資渠道
養老地產的產業鏈長,整合的資源多,對資金的依賴性大,傳統的依靠銀行借款方式不能滿足其對資金的需求,還可能積累風險,增加風險隱患,所以發展養老地產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當前我國養老地產必須拓寬單一的融資渠道.打開社會資本的市場,吸收基金、信托和投行等金融機構進入養老地產行業,為養老地產對資金的需要提供保障。
3.3積極探索多元化運營模式
積極探索一條有效的運營模式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運營模式直接關系到開發商的資金鏈。傳統的住宅運營模式比較單一,即依靠開發商主體自行銷售和出租,這種模式資金回籠快,周轉速度快,可以保證開發商資金流的暢通。面養老地產的利潤重心不在前期銷售,在于后期物業的長期運營,周轉周期變長,如果還是按照住宅運營模式,養老地產在開發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資金流斷裂的風險。國內開發企業可以學習外國先進的運營經驗,推動公司內部在養老地產運營、服務等方面逐漸走向成熟,同時積極引入成熟的養老理念、運營體系,積極探索和打造多元化運營模式。
4、結語
這里從社會老齡化背景中出發.分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必要性,詳細闡述了我國養老地產的發展現狀,并對國外發達國家的養老地產現狀加以分析和對比,進一步提出了促進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對策建議。
淺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篇2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開始改革,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覆蓋城鄉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截至目前,我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運行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戰,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阻力也將越來越大,改革之路將越來越艱辛。其中,影響養老保障制度持續穩健運營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效率問題,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收益率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差距較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2014)。為此必須轉變社會保障基金,尤其是養老保險基金原有運營模式,積極拓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最大限度地實現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使其規模逐漸增加,為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
1養老保險基金原有投資渠道及投資效果
1.1養老保險金現狀
1.1.1養老保險金構成
根據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我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即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籌養老金即指用人單位從統籌基金中為退休者支付的養老保險金,俗稱單位給職工交的養老錢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從職工個人以其工薪的一定比例向自己儲蓄積累賬戶交納的待退休后領取的資金。可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即300%封頂、60%托底。這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實現制度之間的銜接。這是養老保障籌資機制的重大變革,從較為單一的由財政供款為主的渠道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征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1.1.2養老保險金的計發
按國家目前規定,個人基本養老金的計發方法分別由基礎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和過渡性養老保險金三部分計算。
(1)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3)根據《決定》,這次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是指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是目前數量最大的群體。這個群體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月標準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準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決定》執行。
1.2中國養老保險金的運營狀況
1.2.1養老保險金的運營規則
養老保險金是個人向國家提交的養老保障積累,同時還包括國家給予貼補的養老保障照顧。但在個人繳納到退休支取的間隔期內,養老保險金不是靜態的真空存放,因為通貨膨脹干擾會造成貨幣貶值,而且間隔期限越久,通貨膨脹影響越大,即使按照儲蓄定律也難以抗衡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損失。
所以,將養老金在一定期限內資本化,成為國際國內社會普遍采取的通行做法。但由于養老金屬于政府托管制度,受托管理的社保機構并無資金所有權,這樣在對待其投資問題上就需要格外關注風險問題。低風險和收益穩健,應是中國養老保險金投資應恪守的基本規則。
1.2.2養老保險金投資渠道
為維護當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持續穩健運行,養老保險基金傳統的投資渠道主要是以購買國家財政發行的高利率債券和存入銀行實現保值增值。實踐中,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機構一般都選擇把錢存入銀行,但隨著銀行利率的下調和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投資回報率大幅度下降,拉大了與工資增長率的差距,基金的保值增值已相當困難。一些地方甚至將基金違規存入地方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雖然能夠取得高于平均收益的額外所得,但也面臨著相應的風險,這些機構有些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從而造成基金的大量損失。
(1)銀行儲存
養老保險金存入國家銀行,是風險低到近乎為零的簡單做法,因此也是各國政府最善用的養老保險金保值增值的投資渠道。同時,好處還在于通過銀行辦理存取結算極為方便。但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步入新常態的最大實際而言,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雖略高于通貨膨脹率,但國家為提振經濟信心、拉動經濟增長依然在降低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必將造成養老金保值增值的困擾難以解決。因此,這種最安全的投資渠道仍比較適合短期內即存即發的周轉性養老金存儲。
(2)股票基金
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是適應于任何領域的普遍真理。炒股投資是公認的高風險投資,但同時也能帶來高收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是專業從事全國社;鹜顿Y股市運營管理的組織,負責將社保資金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中,確保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很多地方政府將城鎮基本養老保障基金都委托給該組織運營,如2011年廣東省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委托給該組織運營,其增值效果相當顯著。但若采用此種投資渠道,進而建立增值基金滾存的投資管理辦法,需要注意的是防范遭遇個人侵吞、出借等不法行為發生。
(3)養老基金入市
引入長期資金入市,一方面可以穩定市場,另一方面倡導價值投資理念。根據股市價格波動性較大投資風險較高的特征,應精心選擇那些運營效果突出、發展潛力較大且前景廣闊、生命力旺盛公司的長線股票,入市額最高可達養老基金總額的30%。按照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計算,最多約有5800億元資金可入市。但要求有長期的、穩定的運行周期和適應市場周期波動的正回報。
(4)購買政府債券
這是養老金保值的基本形式之一。一定程度上講,購買政府公債是養老金運營風險最低甚至是無風險擔憂的,因為政府債券被譽為金邊債券,是以國家信譽為擔;蛘哂脟邑敭a為物質擔保的。而且,政府公債利息率通常高于同期銀行儲蓄利率,所以保值效果更加突出,且假設物價穩定的條件下,還能產生一定的養老金增值效果。與此同時,國家為鼓勵機構和個人進行國債投資,對于國債投資產生的收益免征所得稅。但事實上,市場物價始終處于波動上升狀態,所以其增值往往是負值。因此,同樣難于產生運營增值的經濟效果。
2養老保險基金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統賬結合運營制度障礙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
一般說,世界上養老金收付方式有現收現付制和基金積累制兩種。前者是用現有在職員工薪酬提取統籌金,支付給退休一代人員的養老金;后者是在職員工從上班領薪當月即繳付養老儲備基金,待其退休后從自己儲備基金中領取養老金。而我國則別出心裁地將二者結合,從1993年開始就對城鎮企業職工的一部分養老資金實行現收現付(即社會統籌)、一部分養老資金實行基金積累(即個人賬戶)的混合型基本養老金制度,名曰統賬結合制度。迄今為止,仍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養老保險制度。
該制度的問題在于個人跨統籌地區流動時,只能轉走個人賬戶積累資金,但不能帶走原工作單位的繳費積累,造成跨區流動人員養老無保障之憂。雖然國家曾發布國發辦[2009]66號規定,對跨區流動就業職工個人賬戶儲存額以1998年元旦為界點,此前的'按個人繳費累計本息計算轉移(單位繳費不轉),此后的按計入個人賬戶的全部儲存額計算轉移;統籌基金(單位繳費)則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2015年發布的《決定》明確,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顯然,《決定》延續了2009年的政策,并沒有就此做出改變。由于各地社保局執行情況不一,加之工資水平和繳費標準的地區差異很大,跨區工作者養老金仍難以保障。特別是流動性較強的農民工,養老保險關系的轉移、接續,幾乎是我國養老保險運營管理的荒漠。以流動性最強且占勞動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工為例,如果其返鄉務農,則其在城鎮投保的基金積累也就打了水漂,所有資金都將付之東流。
2.2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投資收益率偏低
在缺乏適應性論證的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下,個人賬戶資金始終成為政府社保機構的糊涂賬,管理十分混亂。勞動者個人不清楚工資中被扣進個人賬戶多少錢,更無法弄清各年運營收益率有多高,甚至到退休時都搞不明白基金積累額有多少。國家在1998年發布財社字[1998]6號就明確規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需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專項管理,?顚S;2000年之后政策雖有放寬,但也僅限于留足2個月的支付保障以外,應全部用于購買國債、銀行儲蓄、企業債券、投資基金,且需要鄭重說明的是嚴禁將養老資金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領域。說明個人賬戶資金將長期放置于財政專戶內儲存等待孽生一年期居民銀行存款利率的可憐計息,根本不存在增值運營問題。眾所周知,個人賬戶基金的收益率還要與同期通貨膨脹率一決雌雄,或者在基金的風險漩渦中期待陰云籠罩的股市漲潮。2001年到2013年,扣除通脹后的年均投資收益率僅為3.7%。
2.3養老金給付公式設計得過于復雜
多年來,業務部門不精通業務,遇到業務困難請專家設計程序公式現象司空見慣。歷次養老金制度改革都是在專家們的精心設計下完成的,以至于養老金給付公式設計改革不斷地隨著專家智慧進步而日益復雜。比如現行退休人員支付基本養老保險金規定公式為:
基本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保險金+個人賬戶養老保險金+過渡性養老保險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繳費年限1.2%
這樣復雜的計算公式,暫且不論對于養老金持高度關注態勢的現行退休人員來說,還是對于正在繳納養老保險金的在職工作人員而言,即便是對于專門從事此項業務的社保單位財會專業人員來講,也很難厘清各種數據與指標之間的對應關系和內在邏輯。即便他們借助現代計算工具、采用先進軟件技術計算出相應結果,通常也會出現計算機數據與會計賬面數據不符的現象發生,進而造成個人賬戶賬目不清,不能真實反映參保人員的繳費和余額等情況的事實。對于各行各業各個不同階層的在職工作人員,尤其是對于受教育年限較低的勞動者而言,想要通過制度規定公式測定個人賬戶資金和應領取金額猶如登蜀道,上青天,想自行計算出精確的數額并與社保機構進行賬面核對,更好比天方夜譚。這里且不說國家每改一次計算辦法都要廢棄一次計算機數據運算程序和重新開發計算軟件而增加養老保險金管理成本,單就越改越復雜的計算辦法給退休職工計算退休金制造無限麻煩導致個人無法弄清個人養老金積累來說,參保者將至死都不能也無法與社保機構對賬,這就任由社保機構支配社;,無論政府如何改革管控制度,社;饋y象都必然是一個永遠無法解套的死局。
3提高養老保險基金運營效率的創新思路
3.1拓寬基金來源渠道,緩解收支矛盾
(1)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在做好社會保障資金預算和決算的基礎上,各級財政必須進一步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將養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專項管理、?顚S。與此同時,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力度,例如可以通過壓縮和完善經濟建設支出的比例和結構、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降低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比例,實現將隱性債務充分化解,進而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的最終目標。
(2)發行社會保障彩票
我國當下發行的彩票有體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兩種,分別用于發展體育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效果相當明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展體育、福利事業資金來源不足的問題。發展社會保障事業也應該汲取這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借鑒發行彩票的形式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從而迅速籌集資金,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發行社會保障彩票符合全社會參與社會保障的原則。同時,采用發行社會保障彩票的方式來拓寬養老保險基金來源渠道的好處還在于彩票本身的屬性與國債有著根本的區別。本質上來講,彩票不同于國債,國債到期需要對債券持有人(機構投資者或自然人)還本付息,而彩票則恰恰相反,只需要對概率較低的中獎者支付與其投注金額和倍數相對應的獎金即可。因此發行社會保障彩票,對于財政而言沒有任何風險,操作上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3)提高養老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
實行國有資產變現,發行社保長期債券,允許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等措施,把社;鹱龃蟆榱颂钛a養老金缺口、緩解財政補貼壓力,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已成為理論界的普遍共識,而且相關制度也正在積極研究制定當中,即將進入實施階段。目前這一工作正由財政部牽頭,成立了部際工作小組,國資委、人社部、社保基金理事會、證監會等部門共同推進參加。劃歸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的具體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國企應直接劃轉股權給社;穑股绫;鸪蔀閲蠊蓶|;另一種則是把國有股權以變現的方式劃轉社;。而在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便是山東省。山東省于今年3月份將30%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劃轉到省社;鹄硎聲⒂媱澰2016年前將總共471家國有企業30%的國有資本陸續劃轉以充實省社會保障基金?梢约橙∩綎|省的經驗,借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開來,有效拓寬養老基金來源渠道,緩解收支矛盾。
3.2積極發展企業年金計劃,降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發展企業年金計劃的基本流程,即補充統籌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強化個人自保的意識,加強企業和個人對養老保險的責任與義務。使得養老保險的各個支柱都得以發展和完善,為建立多層次的保障體系打好堅實的基礎,為降低基本養老金的替代率,促進個人賬戶實賬運行創造足夠大的活動空間。
國際社會保障協會(ISSA)在最低社會保障標準的國際公約中指出,一個人繳費30年,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應相當于繳費工資的40%。目前,發達國家養老金平均只有40%~50%的替代率,國際上通行的標準為60%~70%,我國應逐步將退休金替代率下降到60%以下,使基本養老保險立足于基本養老保障。降低養老金替代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養老金的動態平衡,為補充養老保險留出發展空間。
3.3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體系
實行收支兩條線,保證專款專用,建立省級或省級以上的管理系統,做到統一管理。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同時堅決不得用于平衡財政預算。對于基本養老保險的監管,應由政府成立專門的獨立機構來進行監管。對于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其他養老保險的監管,也應該由政府直屬機構進行監管,實行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
3.4拓展基金投資渠道,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其一,可以通過行政手段讓養老金優先進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既能保障養老金本金的安全,又可以使養老基金獲取收益。其次,應放松對養老金投資于股票的管制,增加投資的比例。在保障養老基金安全性的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收益,要在經過嚴密的精算之后將資金投資于風險相對比較大的投資工具,比如股票指數期貨、零息抵押擔保債券、住房抵押支持的債券等,以期獲得更高的基金投資收益。同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選擇經驗豐富的投資管理人專門運營,鼓勵將一部分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資本活躍程度較高的海外市場。
3.5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也是降低老年撫養比例、減輕養老金發放沉重壓力的一個有效措施。與此同時,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還可以在減少退休人口的同時相應地增加在職人口的數量,從而可以降低贍養比率。根據2014年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研究推算,我國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可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隨著約4000萬養老金繳納新軍的加入,這筆金額會有所增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養老金缺口給養老保險制度穩健運行帶來的壓力。此外,還要嚴格控制不符合條件的提前退休,不僅能為政府壓力分流,而且可以減輕養老基金的支出壓力。
4結論
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加快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但無論是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還是從人口老齡化程度或者人民群眾對社會養老保障的需求來看,無疑任重而道遠!而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便是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確實存在相當大的缺口,而缺口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短期內,我國養老金收支壓力主要來源于轉軌成本;而在中長期內,人口老齡化將逐漸成為導致養老金收支缺口的更為主要的因素。因此,應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效率,制度外解決方式可以采取增加財政補貼、國有股劃轉等舉措,開源節流措施可以采用包括延長退休年限、延長繳費年限、擴大覆蓋面、增加基金收益率等措施。只有建立一種有助于推動養老保障制度長期改革、發展與完善的機制,才能維護好社會穩定,進而保證社會經濟的持續有效發展。
【淺析我國養老地產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相關文章:
對我國玩具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12-08
我國網絡營銷的現狀及發展對策03-29
我國西部MBA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03-01
淺析我國鐵路物流發展形勢及對策論文11-25
我國茶葉網絡營銷現狀及發展對策03-21
淺析關于CPU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11-17
我國建筑經濟發展與對策研究12-10
研究影響我國執業藥師發展的因素與對策03-19
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對策研究03-07
淺析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發展的難點與對策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