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國有經濟占比過高
通過了解,沉重的養老金負擔、國有經濟占比過高成為橫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的兩座大山,下面是關于這方面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 國有經濟占比過高
沉重的養老金負擔、國有經濟占比過高已成為橫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面前的“兩座大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8日主持召開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會議。會議審議通過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推動出臺深化東北國企改革方案,支持央企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發展民營經濟。
10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 [保存到相冊]
東北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國企改革的歷史包袱重,確實存在客觀困難,轉型過程中還會有人員安置的問題。另一方面,沉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均低于17.7個月的全國平均水平。
一位接近高層的智庫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企改革中的人員安置問題成為后顧之憂,只有完善社保機制,做好民生兜底,改革才能砥礪前行。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減少或延緩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無形的制度性建設,以解決養老金、就業等民生問題。還可以考慮處置一批國有資產來補充社保基金,增加兜底能力。
國企改革步履艱難
不少專家認為,東北經濟問題的根源是國有經濟占比過高,本質上是體制問題,而體制的癥結是國企問題。因此尤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一項報告稱,東北深陷“單一經濟結構困局”是導致其應對國內外沖擊的抵抗力極弱、經濟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
這份報告建議,深化結構調整,破除路徑依賴;明確政府責任關系,加速國企改革;加強區域政策協調,擴大市場空間;采取激勵性舉措,引導勞動要素流動,并做好社會托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東北國企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三個“合力”:一是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之間沒有形成合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舉步維艱;二是東北的國企和國企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單打獨斗,還沒有出現重組整合的案例;三是政策文件沒有形成合力,關于東北振興和國企改革的文件已經很多,但缺乏系統性,甚至不少文件之間互相沖突、互相消耗。
另一個掣肘國企改革的難點便是職工安置問題。以黑龍江龍煤集團為例,在“十三五”期間,有5萬人需要被分流安置。目前龍煤集團已將第一批分流人員安置在農墾、森工、林業和城市公益等新崗位報到,初步安排的是2.25萬人。具體的分派是:農墾4000人、森工2500人、林業6500人、城市公益崗位9500人。
新一輪東北振興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李錦表示,這是平衡穩增長與保民生的重要措施,對東北國企改革有推動作用。
今年8月底,遼寧向省內外戰略投資者出售首批9戶省屬國有企業的股權,率先吹響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號角。此舉也是為了利用國有資本來充實社;,彌補遼寧社保基金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場危機倒逼的改革,通過產權層面的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改變地方國企一股獨大的局面,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來轉變國有企業的運營機制。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尚未有公開信息顯示有社會資本愿意接盤。李錦表示,即便現在有了意向投資人,拿到了一部分股權資金,也是杯水車薪;旌纤兄频年P鍵,不僅在于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更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真正盤活國企資產,改造舊動能。
李克強也在上述振興東北會議上強調,必須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真正激發社會潛能,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
養老金支出壓力大
沉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而它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對于轉型期的東北而言,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能否有力解決要比我國其他區域更加迫切。
根據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5年,東北地區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為1.55(1.55個社保繳費者撫養一名退休者,下同),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88。其中遼寧省為1.79,吉林省為1.53,黑龍江省為全國最低,僅為1.33,分別比上一年下降0.16、0.66、0.08。
另外,企業養老保險可支付月數也較低。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三省均低于去我國平均水平17.7個月。
為彌補養老金缺口,東北三省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繳費比例曾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2016年,全國養老保險費率普降后,東北三省的繳費率為20%,仍比19%的全國平均水平略高,深圳、浙江僅為14%。
劉克崮曾擔任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遼寧省副省長。作為東北振興研究的專家,他表示,養老保險繳費率高、養老保險負擔重,嚴重影響了東北地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成為外地投資熱情不夠、本地企業不愿意擴大投資、經濟缺乏后勁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三項,產業結構較‘重’,城市化、工業化非協調性突進”,其次是國有企業集中,困難企業多,最后是社保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國企職工養老金歷史欠賬多!眲⒖酸恼J為,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出路在于加快東北地區經濟的結構性改革。
我國養老保險社會保障體系實行“部分積累制”,采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分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個部分。這種制度方式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造成社會保障基金需求和籌集之間可能會出現缺口。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表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離退休人員多,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金開支逐年增加,養老基金統籌等壓力較大。
劉克崮表示,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老齡化程度不同,地區間企業養老金差距較大,而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難以實現地區間養老金的互濟作用,這成為東北地區養老金缺口無法解決的重要原因。
尋找突破口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國企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出臺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支持部分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選擇一批收益可預期的優質項目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增強東北經濟活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更大程度地放寬市場準入,使國有企業為民營資本進入讓出一定的空間;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支持民企參與到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企、民企攜手并進。
在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看來,東北可以在去產能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具體來說,就是國家提出某個行業去產能總量指標,按現有產能分配到各省,獎勵措施與實際減去的產能掛鉤,同時允許配額交易。這樣,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把自己的配額賣給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不減或少減,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則可以多減,同時得到配額交易的補償。
“這種做法有三個好處,有利于完成去產能的總量目標,其次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最后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能獲得更多的補償,提高去產能積極性!眲⑹厘\表示。
由于東北經濟目前遭遇的困境較為復雜,專家們不僅提出了產業機構和國企體制等問題,也在尋找相應的突破口。其中,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對口成為一項重要的建議。
劉世錦表示,可學習蘇州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設工業園區的案例,采取東北與發達地區城市之間合作的措施,實行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政策,以支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與當地國企優化組合,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
對于東北地區的`養老金困局,劉克崮提出了多項建議,如降低企業繳費率、擴大參保面,以及“推進職工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等。
劉克崮同時建議,不妨劃撥部分國企紅利,多方式解決國企職工養老金的歷史欠賬問題。比如,建立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增值經辦機構,管理由企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累計結余構成的社會養老公積金,采用招標等方式時常會運營,定向發行養老金國債,由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機構購買等。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表示,政府應該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促進市場在要素轉移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重視社會政策的“托底”作用,做好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培訓等。
無錢養老!無人養老!
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困難群體斷繳人數較多,東北三省養老金缺口巨大,企業養老負擔沉重。
一見君粗略計算一下,東北土地面積占全國的15.8%,人口占全國的9.2%,但東北目前的養老問題在全國是最嚴重的。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最近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去年廣東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7258億元,占全國總結余的19.6%。
累計結余超千億的地區還有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四川、上海、山西、安徽。這9個地區共計2.61萬億元,占全部累計結余的70.6%。
不過,有些省份的養老金結余已經出現了巨大的“黑洞”。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至7個,分別為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
以上7個省市中,黑龍江和遼寧收不抵支分別排在全國第一、第二名,黑龍江結余為-320億、遼寧為-254億、吉林稍微好點,為-52億,共計626億。
除了無錢養老,東三省更嚴重的問題是撫養比已經降到全國最低水平。
比如,黑龍江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僅1.30:1,遼寧為1.79:1,吉林為1.53:1,嚴重低于全國平均2.80:1的水平。
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指的是,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通俗講就是多少個工作人員養一個老人。
目前,中國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最高的是廣東省,為9.25:1,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這個比例大約是2:1。
通過對比,一見君發現一個嚴峻的現實,東三省的養老保險撫養比比日本還嚴峻,如果長此以外,東北的老人可能會老無所依。
遠水解不了近渴
就在人社部上述報告發布后,國務院18日就公布了《方案》,這對東北好像是個好消息。
最直接的講,東北的國有企業比重高,以前因此備受詬病,但這個政策一出臺,東北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從國有企業身上“薅羊毛”了。
按照《方案》,企業國有股權的10%需要劃轉到社;饡醒肫髽I劃轉的由社;饡薪樱胤絿髣澽D的由地方國有獨資公司承接。
不過,遺憾的是,劃轉的不是現金,而是股權,社;饡蛘叩胤酵顿Y公司可以經營這部分股權,獲得收益后就可以補充企業養老保險。
在東北,如果不出意外,這部分資金應該會交給各省的國有投資公司,投資公司通過經營獲得盈利,就可以填補養老保險“黑洞”了。
不過,一見君認為,這個方案對于東北來說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首先,這個方案今年底才開始試點,東北具體什么時間開始還是個未知數。
其次,為了消化養老金缺口,東北這些年早就開始對企業“薅羊毛”了,比如,黑龍江目前養老金企業繳費率為22%,高于全國水平。
據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降成本”東北調研組去年做出的《東北三省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與負擔調研報告》顯示,東北地區社會保險比例一直偏高。
比如,遼寧企業承擔的“五險一金”占職工工資的45%左右,黑龍江、吉林在40%左右。
最重要的是,企業繳納社保的基數是上年社會平均工資,而東北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高于企業實際職工工資。
綜上,為了填補養老金“黑洞”,東北早就“涸澤而漁”了。外界分析,這是“投資不過山海關”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國有企業給社;疠斞藢θ珖渌∈锌赡苁莻好消息,但對東北不一定是。
全國人民給東北養老
養老金“黑洞”這么大,經濟增長又陷入困境,企業也被“薅羊毛”好多年,最后發現,東北的養老問題越來越嚴峻。
怎么辦?只能靠國家了!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要通過轉移支付和中央調劑基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補助和調劑。
其實,東北早已經開始享受轉移支付了。
黑龍江2016年接受了中央政府2775億人民幣的轉移支付,排在全國第四位。接受中央轉移支付最多的省份前三位是四川、河南和湖南。
通過數據對比發現一個問題,按照2016年底的人口數量,四川省8262萬人,河南省1.0788億人,湖南省6822萬人,而黑龍江僅僅只有3799.2萬人。
不要說人口超過4500萬的江西省獲得的轉移支付不如黑龍江多,連常住人口高達7027萬人安徽省,獲得的轉移支付都不如黑龍江多。
另外,我們再看全國獲得轉移支付金額最多的十個省,黑龍江人均金額僅僅低于特殊情況的新疆,高居第二位。
黑龍江省政府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148.4億元,公共預算支出完成4228億元,赤字3000多億。
這4228多億花哪了呢?大項中教育支出558.9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完成799.9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成732.4億元,醫療衛生支出完成280.6億元。
粗略一算,社保+醫保支出成為黑龍江省政府支出的最大部分,合計超過了1000億,占到了全省支出的差不多四分之一。
假設黑龍江完全不繳納國稅,沒有中央的轉移支付的話,黑龍江省50%的收入要付給社保和醫保。
可想而知,國家轉移支付給黑龍江的錢,有一大部分用于解決養老問題了。
數據統計,黑龍江3800萬人口里面有457萬企業退休人員,如果算上政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這個數字不低于500萬人。
黑龍江是這樣,吉林和遼寧也好不到哪去,2016年遼寧公共預算收入2199.3億,支出4582.4億,吉林公共預算收入1263.8億,支出3586.1億。
簡單計算一下,全國人民每年要負擔東北的公共預算是7786億元,落到每個人頭上是600元,客觀上說,大家都在為東北養老。
給養老金“黑洞”找個理由
東北的賬是怎么欠上的?是什么原因讓曾經的領跑者變成了現在的拖后腿的了?
一見君大概總結了一下,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東北的城市化率一直比較高,對于當地領導來說,這是政績,但對養老來說就是負擔。
2013年,遼寧省城鎮化率達到66.45%,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全國排名第五,黑龍江和吉林城鎮化率分別為57.4%和54.2%,居全國第11位和13位。
城市化率高意味著享受城鎮社會保險的人多,在東北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這些人不創造價值,但要享受比非城鎮居民更高的社保待遇。
其次,人口危機出現,人才流失嚴重。
除了經濟結構體制機制外,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放緩和人才流失嚴重也是東北地區經濟疲軟的一個重要原因。
俗話說:“得人才者得天下”,從人口經濟學來看,一個地區的人口流失與經濟下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還會相互作用,造成惡性循環。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老年人口占比為14.9%,而遼寧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則高達18.5%。
此外,東北三省共流出人口400萬人,除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其中,黑龍江和吉林都是人口凈流出省份。
年輕人都出去了,老年人口占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再加上這些在外省工作的東北人社保都是交到當地的,東北的養老問題就更加嚴峻了。
再次,東北的歷史遺留問題太嚴重,現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以前,我國企業職工實行的是企業養老制度,個人不繳費,退休后由企業發放職工退休金。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由企業和職工共同繳費,同時明確“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
所以,視同繳費年限的養老金由改革后的制度承擔,實際上是來自下一代人的繳費,東北國有企業多,于是造成的需要填充的“黑洞”也就大。
【東北養老金捉襟見肘國有經濟占比過高】相關文章:
捉襟見肘的故事12-14
經典成語故事:捉襟見肘10-31
東北養老金并軌要平衡好各方利益10-12
捉襟見肘歷史成語故事11-02
養老金高費率 五險占工資總額近4成10-20
我國國有經濟調整的目標與內容10-24
我國國有經濟合理布局的原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