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
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的了解對于實習起著重要的意義大家清楚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篇: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
(一)野外實習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學是一門與自然和社會密切想關的科學,資源專業所涉及到的內容也有很多是以地理學為基礎的,所以,不論是地理專業還是資源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進行一定的實地考察與研究。從學科的角度,要求學生能將學到的理論和知識應用于實踐,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掌握區域考察與研究的技能和技巧。因此,野外實習是地理專業教學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野外實習,可以加深對地理學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培養地理學的空間觀點和綜合分析能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野外考察是獲取科學研究資料的重要途徑
所謂科學研究,簡言之就是有目的的探究,通常是以用發現的事實修正現有結論為目的而進行的大量調查和實驗。因此,收集和占有資料、特別是第一手科學資料的`豐富程度,直接關系到研究者學術水平的提高,只有資料豐富才能提高科學的生產能力。地理資料包括的方面很多,除了文字資料外,地圖、航空照片、衛星照片(tm磁帶)、幻燈片、錄像磁帶等也是地理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搜集資料有很多方面,諸如教師講課、學術報告、專題講座、文獻閱讀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要收集室內文字圖件資料,博覽群書,選讀文獻,尤其是外國文獻原著,經常做筆記、卡片,充分利用前人的勞動成果,作為我們從事研究的基礎,又要有拓寬和縱深,學會從實踐中獲得資料的基本技能。因此,堅持做科學的野外考察去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三)野外實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教育環節之一
大自然是地理學廣闊而富有生機的實驗室,是內容最為生動最為豐富的教育環節之一。野外實習是學生接觸大自然和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機會,面對大自然和社會的諸多地學和現實問題,將促使大家去思考和探索。地理學野外實習,或是烈日炎炎下的沙漠戈壁,或是森林蔽日的深山峽谷,或是寒風凜冽的高山冰川,在這種嚴酷環境下要測量準確的地理數據,取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往往需要經歷艱苦的勞動,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還是綜合素能的提高,均會起到非凡的作用。
總之,野外實習是地理工作者的基本功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技能,為以后獨立工作奠定基礎。參加實習的教師和同學必須認真對待,高度重視。
第二篇: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
20XX年6月11日—6月22日,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自然地理學實習。分別在桂林市區及其周邊區域的十四個地點進行。
本次實習是一次自然地理認識性實習,是在完成了《自然地理學》和《普通地質學》課程的學習后進行的。旨在通過本次實習各個抽象知識的訓練,使我們鞏固掌握課堂的理論知識,同時豐富了我們的`學習生活。認識內地質作用和外地質所形成的各種地貌;了解部分植被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剖面分層和劃分標志;掌握各種地質構造的觀察描述等基本工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
第三篇: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與地貌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長途野外實習則是在短途野外實習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對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并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本次野外實習要求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目的:
1. 繼續學會利用地形圖進行野外定點;學會野外讀地質圖、地形圖;進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羅盤測量方位、產狀、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點的技能。
2. 學會掌握野外地質和地貌剖面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方法;能夠識別基本的巖石類型,對地層進行分層劃代;觀測褶皺、斷層等基本地質構造,并學會進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計工作;能識別基本的地貌類型,并根據地形圖和野外測量對地貌體進行定量量計。在此過程中應將野外實習內容和課堂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達到加深和鞏固的目的,又達到延伸和擴大的效果。
3. 在野外觀測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地層層序、接觸關系、構造特征等分析區域地質演化歷史;根據地貌形態、沉積物特征、侵蝕與切割的關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歷史。
4. 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據野外觀測資料和收集的前人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養嚴謹認真的科學研究精神。
附:地質學基礎實習報告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通過觀察辨別出巖石的種類 結構 礦物組成 顏色 以及特性 2、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 3、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三、實習地點:
1、土木工程學院樓(室內)
2、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室外)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
四、實習活動: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高于莊組地層,其主要巖石為頁巖和白云巖,還認識了瘤狀結構、巖層產狀、錳方硼石礦等。 瘤狀構造瘤狀構造 巖層中出現如瘤的團塊,以半球形,糖餅狀形態的透鏡狀巖石為主,其物質成分與上下巖層略有區分。以含瀝青質,泥質白云巖為主。由于沉積時水動力及靜壓力等因素改變而成,在高于莊組中,上部出現較多。
高于莊組地層:高于莊組原稱“高于莊灰巖”,屬中元古代長城系頂部,分布于中國冀北一帶,最初命名地點在天津薊縣高于莊,故名。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為灰色、黑色白云巖,含燧石團塊或條帶,底部燧石條帶尤多,且呈網狀。本組特點:下部含疊層石豐富,中部普遍含錳較高,上部含各種形狀的結核,頂部多含鈣質和瀝青質。厚405—1963米。重要的疊層石分子有:錐疊層石及微古生物霧迷山粗面球形藻。在冀北一帶,下部常夾有含錳頁巖(菱錳礦)。
傾斜頁巖,走向東西,傾向南,傾角50°,組成部分主要為多頁巖、白云巖。頁巖是由黏土經脫水固結而形成,大部分有明顯的薄層理,能沿層理分成薄片,這種特征也稱頁理,風化后多成碎片狀或泥土狀。根據混入物的成分或巖石的 顏色可分為:鈣質頁巖、鐵質頁巖、硅質頁巖、黑色頁巖及碳質頁巖。錳方硼石礦 錳方硼石是一種很少見的無水氯硼酸鹽礦物。形態一般為不規則粒狀, 集合體呈變鮞狀、變豆狀, 光澤為油脂 - 玻璃光澤; 無解理、裂紋發育;貝殼狀 - 不平坦狀斷口; 白色或灰白色, 硬度 7。
薊縣錳方硼石礦床的形成具有二元結構: 即下部是火山巖 ( 大紅峪組鉀質粗面巖) , 上部為含硼的蒸發巖。由于大紅峪組海底火山活動頻繁, 延續時間長, 致使熔巖分布廣泛, 并以含硼為特征,火山活動后的汽水溶液中硼的富集, 導致海水中含有大量硼物質,為硼礦床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來源。
對高于莊組的劃分從下而上分為官地亞組、桑樹庵亞組。桑樹庵亞組為含錳方硼石亞組。主要巖性為含錳白云質粉砂巖和厚層灰白色、淡紅色微粒含灰白云巖, 中上部為厚層至塊層狀微粒含灰白云巖, 略含錳, 風化面呈白色或褐色, 斷口呈貝殼狀, 層理平直, 層面上有波痕, 常成陡崖。下部為主要含砂層含錳白 云質粉砂巖和砂質白云巖, 多風化為黑褐色, 易受剝離成薄片, 俗稱“含錳頁巖”。高于莊組之官地亞組, 即錳硼礦層之下疊層石發育, 形態常為錐狀或柱狀。兩個亞組之間是整合過渡關系。
塊莖狀高于莊層疊石:疊層石是前寒武紀未變質的碳酸鹽沉積中最常見的一種“準化石”,是原核生物所建造的有機沉積結構。由于藍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所引起的周期性礦物沉淀、沉積物的捕獲和膠結作用,從而形成了疊層狀的生物沉積構造。因縱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錐形疊層狀。由塊莖體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柱體形態主要受基本層形態的控制,同時受環境影響。根據柱體自上而下直徑的變化,柱體形態可以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由塊莖狀或少數粗短的次圓柱體組成,柱體間通常為碎屑白云巖所充填;緦訉悠骄彽酵蛊疠^高的穹形,帶狀,地質年齡約為15億年。
藻席或藻屑 在碳酸鹽巖地層中常見到能反映有機生物的的藻架結構或藻席結構。它們通常由亮、暗紋層交疊布置而成,如果早期(準同生)被硅化,有時還可以保存藻絲體化石。通常形成紋層狀碳酸鹽巖,有時則形成典型疊層石,在形成過程中若藻架結構的沉積物若遭沖刷二再次沉積則會形成藻屑構造。此處遺跡尤為重要,因為世界上的其他的中上元古界地貌中,沒有發現含有藻席和藻屑構造的遺跡。
大紅峪組和高于莊組分界 此兩組地層在此處屬于平行不整合的接觸關系高于莊組底部為一層石英狀砂巖,層面有波痕,砂巖之下為大紅峪組,含錐層燧石白云巖,其錐頂處切,表示受到了侵蝕的作用,代表了一次沉積間斷,地質年齡約為16億年。
大紅峪組 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
巖漿巖噴出時,壓力降低,氣體揮發析出,聚集成氣泡開向表面浮動,同時又隨巖漿浮動。當巖漿凝固時,氣泡的孔壁固化,內部的氣體或散失或凝為液體大部分流失,只保留空洞,即為氣孔構造。若這些氣孔被后期礦物所充填,即為杏仁構造。根據氣孔構造和杏仁構造可以判斷和恢復當時巖漿的流動。
火山角礫巖:火山爆發時,隨著深部巖漿的噴出,由于通道附近圍巖的加入,加上噴發強度及諸多因素,可形成火山熔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凝灰巖等。大紅峪組的.火上角礫巖十分發育,分布廣泛,角礪成分由白云巖、玄武巖、碎石等組成。角礪大者稱為角礪集塊巖。
斷層: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斷層幾乎在地殼上處處都有,特別是在山脈強烈變形的巖石中。此處兩層堅硬的石英砂巖沿著溝被錯開,它位于斷層面上盤。斷層會出現很多危害,斷層快速活動形成地震。地震災害主要表現為地表破裂、崩塌、滑坡、砂土液化等。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最典型的斷層緩慢活動(斷層蠕滑)的例子是美國西部的圣安德烈斯斷層。而在我國,斷層緩慢活動造成地表變形現象中最常見的為地裂縫。雖然地裂縫的成因復雜,但其與構造的相關性不可忽視。
之后我們來到了大紅峪組與團山子組的分界處。此兩個地層單元界線為整合過渡關系,以大紅峪組底部厚度較大的石英巖為界線,其下為團山子組頂部夾薄層砂巖的含粉砂白云巖。團山子組系高振西等原稱的“串嶺溝頁巖”上部的碳酸鹽巖系。1957年地質部221隊在河北省龐家堡鐵礦區命名為“龐家堡灰巖”。 1960年河北省地質局區域地質測量大隊在薊縣團山子村一帶的相當層位也見到相似的碳酸鹽巖地層,遂建議改稱為團山子組,1964年被《薊縣震旦系現場學術討論會》接受,沿用至今。
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 波痕是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 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泥裂 當未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時,會受到暴曬而干涸,并發生收縮和裂開,這時所形成的裂縫成為泥裂。泥裂的裂片多為多角形,裂縫上寬下窄、大致與層面垂直,其中常充填有上覆沉積物的成分,泥裂多見于湖或海洋的濱岸地帶或者河漫灘沉積環境中。
最后是格魯納疊層石。格魯納疊層石為一種柱狀疊層石,其柱體部分多由硅泥質組成,常彼此間密集共生,柱體橫斷面為次圓形到橢圓形;緦映时《骄彽鸟沸,向上有不同程度的突起變化,地質年齡約為16.8億年。
國家地質公園的野外實習就到此結束,來到石碑處我們合影留念。吃過午飯,我們向著另一個目的地---府君山公園出發。
來到府君山公園,看到由地層運動形成的山峰我們感嘆不已,在攀爬的過程中,飛來峰帶給我們的震撼最大。府君山組屬于早寒武世地層。巖性穩定,見于中國冀北及冀西北尚義---平泉深斷裂以南的山區。主要為厚至巨厚層豹。底部普遍有砂礫巖或角礫層巖,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組之上,一般厚數十米。我們看到了逆掩斷層形成的景象。斷層面平緩彎曲。上部霧迷山組燧石條帶狀白云崗(12億年)逆掩于府君山組角礫狀巖(5.6億年)之上。斷層是巖層或巖體中的一個或一組破裂面,沿破裂面兩側的巖層或巖體發生有顯著的位移。斷層的位移量有小有大,小者僅幾厘米,大者可達數公里乃至數十公里。斷層是巖塊間的一種不連續面,巖塊在平行于不連續面的方向上發生相對位移。 我們還看到了巖石兩億年的跨越,井兒峪組疊層狀泥晶灰巖(8億年)與府君山組角礫狀灰巖(5.6億年)之間,有一套紫紅色黃白色相間含礫砂頁巖,它是古風化殼面上的沉積物,中間缺失2.4億年的地層。 最后我們看到了飛來峰地貌。在逆掩斷層或輾掩構造中,常見老巖層覆蓋在新巖層上,這樣的老巖層稱推覆體。當推覆體遭受強烈剝蝕,周圍地區露出原來的新巖層,而殘留一部分老巖層,孤零零地蓋在新巖層上,叫飛來峰。
到此為止,我們結束了一天的野外實習任務。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地質學的含義。短短的一天,讓我對野外地質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對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個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響了我的學習觀念,將實踐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將對我今后的學習習慣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我又將那一天的經歷回憶了一遍,并總結出有意義的結論,讓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歷練中,這次實習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地質學基礎實習目的】相關文章:
地質學實習目的意義06-30
地質學實習心得03-29
地質學實習報告06-10
地質學實習總結04-12
地質學實習報告07-01
實習目的06-11
實習的目的06-12
關于地質學實習心得03-29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03-15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