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同學們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活動,這給了大家一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機會。以下是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一
我國國家性質(國體)在階級即政治上的表現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一、農村自治發展歷程
我國從1980年村民委員會產生到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式行前的萌芽時期。人民公社解體后,農村自發選舉產生了村民委員會,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提高了地方的穩定和諧性和經濟的繁榮發展。1982年憲法確定了村民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我國從此走上了一條家庭承包制基礎上組織農民、管理農村的新道路。1988年到1998年村民委員會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發展,從思想上認識分歧較多到逐步統一,從示范探到基本普及,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明珠監督”為主要內容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呈現了自治形式多樣化,效果顯著。1998年后,村民委員會從基本普及到全面展開,從推進“四個民主”到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制度體系初步確立。促進了民主政治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四項制度之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促進了農村的大發展,發繁榮。
二、農村自治實施中的問題
我省村民自治制度的實施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對促進我省農村經濟發展,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權力以及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推進村民自治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歷程,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還必須清醒的看到我省當地的國情性質,必須認真研究解決,加強調查發現問題。
三、農業發展的落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是農民發展的立身之本?僧斀裎掖宕蠖鄶的昵嗳送獬鰟展,只有少部分老人在家耕耘。農業上出現了嚴重的“民工荒、勞工荒、農民荒”等問題。年輕人成了鄉村稀罕物,極少年輕人呆在家鄉,大多數外出務工。“三農”問題突出尖銳、日益嚴重。田野中橙黃稻草遍地,土地荒漠化嚴重,無人耕種,自然破壞無不可及,山上幾乎看不到樹,只有茅草或光禿禿的一片一片。貪污腐敗嚴重,官員實名無才干,百姓們也被上了幾次當無心出力,個個自保,圖平安富裕,沒了前十年那種熱情與團結,感受不到了家鄉的溫馨。但外表上,人往外流在給經濟上的增長與發展效益帶了不少的同時卻也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務農勞力缺乏及相應的一系列問題也連續反出。再加上我國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有限,農業人口多與城市化發展之間的問題等等。所以我們這首先要摸清問題,要有正確的指導方針,就樣就能很好的引領農村社會的發展。好多學者認為,將農業人口快速的轉變為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進程,就可以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并實現全民族的小康生活,其理論依據是,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成功經驗。我認為這是片面和不符合實際的經驗主義,與我國的現實情況不符,照搬西方的發展模式,一定不會成功。
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時期到現在,總的來說,工業產品稀缺,社會需求大,生產能力小,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隨著工業技術的成熟,生產力的提高,工業從業人員在相對減少,多余的人員轉入第三產業,所以西方國家得以順利的工業化城市化。當今的中國已不在是以往的西方發展的時期,工業產品產能過剩,社會需求漸緩,工業生產力隨著生產技術的革命,已不在是依靠人力來滿足對生產的需要,而是通過技術的革新,來擴大生產,所以工業對人力的需求已沒有大的空間,不要全部指望增加工業,發展第三產業,來增加從業人員,來進行城市化道路。各個行業的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的時期是相對固定的,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出問題。
西方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是以全球為市場的,工業產品面向全球,工業人口相對需求大,城市化道路是以農業人口變為工業人口為主要特征。當今社會以發生本質的變化:(一)、發達國家的工業已經在萎縮,美國汽車工業就是一個例子;(二)、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發展工業,我國工業的發展空間在壓縮;(三)、人口總量還在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數量,這就為,需求低工資的大量使用產業工人的工業生產提供了保證。(四)、工業人口的需求與人口總量增加的相對關系相比較,工業人口的需求相對在不斷減小;(五)、全球工業的發展趨于平緩,就當前來說已沒有新的工業增長點;(六)、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的趨勢強烈;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人口又在不斷的涌向城市,工業又沒有足夠的崗位,中國就業問題嚴峻、產業工人工資低(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加工資,設定最低工資標準,可實際上工資還是相對的低。)就是最好的例證。所有這些因素,都在預示中國的發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一定要本著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我國的發展道路,不能單純依靠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發展道路。我國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應當大力發揮人口多的優勢,發展精細農業、差異農業、精耕細作,大力深度開發農業產業,及相關產業,以增加農業從業人口為目標,以改善全民族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制定國家發展戰略。
四、農業的發展方向
人類的農業生產現已經歷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正在經歷的機械化生產的石油農業。在不遠的未來將出現一種新的農業生產模式,暫且稱之為:系統化集約化專業化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循環是農業生產的特點。自然循環再生產,是指生物有機體通過同它所處的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交換、轉化,而不斷生長、繁殖的過程。在能量守恒、物質守恒的原則下,不論是植物,還是生物其殘體和排泄物也必定要回到土壤中,成為再一次植物的養料來源,如此循環不已。自然循環再生產是自然界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農業就是人類利用自然循環再生產所從事的勞動。農業生產是在人的意的再生產規模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人類對自然再生產過程的干預能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之間相互處進,農業生產技術是在社會、經濟、科技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的由低水平向較高水平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從微不足道,發展到今天,已經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時期,由于社會、科技、經濟各個方面的原因,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干預,可以說是還在允許范圍之內。當農業進入現在機械化生產的石油農業時期,人力、畜力變成機械動力,農家肥變成化肥,在科技的作用下,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人類對自然的干預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當貪婪的人類無節制的向自然索取的時候,自然界的恢復能力,遠遠沒有人類的索取的能力大,這時自然界的平衡遭到破壞,土地的再生產能力在不斷的榨取下,亦然發出警告,土地貧瘠、沙化、板結、有機質持續減少,土質惡化,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的原因不是機械化的應用,也不是化肥、農藥的應用,更不是科技發展而帶來的,這些因素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正真的原因,而是沒有按照農業的根本規律來發展農業,使得農業生產的產業鏈條斷裂,農業的產業結構紊亂不合理,農業不能按照循環的客觀規律發展。所以我們應當先搞清楚農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其規律來發展農村的現代的農業。
五、農村教育的衰弱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而現在我家鄉村里的教育改革更是一團糟糕,從思想上人們一概不知,行動上你看我我看你,沒一個帶頭做好榜樣的。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雖然義務教育由原來的鄉里建設的行政村小學,實施了義務教育改革,小學上學免費,減輕了農村上學難的貧困問題。但現在我們這的農村基本上每一個小孩在家,大多數多被爸媽帶走出外,有的孩子就跑到經濟、教育好點的地方去上學了。所以基本上只剩幾個小孩在農村上學,這樣導致有的小學校園已經荒廢,人去樓空,被調用來養豬、雞等。這樣如此一來,我國國家對鄉村小學教育的教學、住宿等基礎設施和教職工等經費將面臨著巨大的損失,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將受到影響,無效果。所以,我希望國家能進一步統籌城鄉義務教育,進一步的完善縣城、大中小城市的基礎教育學校規模,平等地對待義務教育。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校舍的前瞻性,摸清情況,提早應對,暫緩建設新的村小學,加大中小學的生活住宿補助等。
六、建議:
不管怎樣,我覺得當地政府在拿出有限資金籌辦農村建設時,要想辦法滿足農村人民的需求。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加大農村教育的重視和適當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后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完善農村措施及發展力度。讓孩子們上學有好的教育,村民有穩定的工作。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二
近年來,我鎮新勝村作為市級新農村示范點,農村經濟在日光溫室產業的推動下,基本實現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制約全鎮經濟發展的瓶頸以及影響農村穩定和持續繁榮的因素依然很多,新農村建設還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亟待解決,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
新勝村地處古浪縣城北部36公里,土門鎮區西北部2公里處,全村現有15個村民小組,814戶,3744人,勞動力1492人,耕地面積9096畝,其中水澆地6700畝,旱地2396畝,屬典型的川區井河混灌區。XX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比XX年增加1000元。XX年完成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XX年被列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二、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
(一)產業開發勢頭良好,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充分發揮本地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交通運輸便利等條件,結合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把發展日光溫室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有效途徑,廣泛發動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累計建成日光溫室520幢,全村60%以上的農戶都有了日光溫室。日光溫室產業給全村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XX年,全村僅日光溫室蔬菜銷售收入就達到300多萬元,人均增收800多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1.6%。同時,大力發展陸地蔬菜、玉米制種、啤酒大麥、優質小麥,地膜覆蓋率34%,各類蔬菜782畝,優勢作物種植面積達8500多畝,占播種面積的93.4%。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公益事業發展迅速。近三年來,新勝村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改造中低產田8200畝,襯砌渠道45.4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54座,埋設低壓管道11公里,配套維修機井10眼,改造田間機耕道路16公里,埋設自來水入戶管道14.8公里,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新建磚木結構村級活動場所275平方米;建成中國移動村村通示范工程,電話入戶率達到9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90%以上;新建新勝完全小學教室9間204.75平方米,硬化校園2500平方米,新建衛生保健所3間60平方米,配備醫療設備;建成擁有8組書架、3000冊圖書、40平方米的農家書屋,全面落實農村“兩免一補”、“糧食直補”、五保戶供養、農村居民低保、特困戶救助等各項惠農政策,農村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三)村莊改造穩步推進,村容村貌明顯改觀。鄉村道路硬化和小康住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完成了4.6公里的鄉村道路硬化,將全村規劃為朱莊片(胡上、胡下、朱莊、李莊、李家臺)、溝南片(溝南、溝北、巷道、暖泉)、程西灘片(建東、建西、西灣、程西灘)、朱西灘片(朱西灘、寧東、農科)四個集中居住區,鼓勵有條件的住戶結合舊房改造遷入新區,并逐步改造原住宅區,進行以“改院、改水、改廚、改廁”和“凈化、美化、綠化”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工程建設,指導和幫助80戶房屋自建新建農戶完成住宅設施配套,集中規劃新建小康住宅20幢,200戶的改水改廁工程全部開工建設。設立黨員村容村貌整治崗,通過檢查整治和引導,群眾逐漸有了自覺維護和改善村容村貌的良好習慣。組織群眾整修鄉村道路11公里,義務植樹4萬多株,維修渠道12公里。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試點活動,組織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動用農用車清理村組“三堆”,填埋“四坑”,清除殘墻破壁230米,柴草亂放,農家肥亂堆,垃圾亂倒的現象基本消失,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和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四)扎實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根據群眾生產生活實際需要,鎮、村兩級積極與市縣勞動、農牧、文化、就業等單位聯系協調,以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和勞務技能為主,組織相關培訓和講座36場次,截至目前,完成農民技術培訓1600多人次,勞務技能培訓300人次,全村勞動力科技培訓率和勞務輸轉技能培訓率達到85%以上,戶均掌握1—2門農業生產技術,勞務輸轉人員掌握1—2門就業技能,涌現出了眾多農業科技方面的“土專家”、“田秀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三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絕大部分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農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這些成就的取得,是黨領導廣大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實踐和改革探索的結果。短短三十年走過的`歷程讓中國感到振奮,讓世界感到震驚。但是,我們應當看到,隨著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在不斷擴大,相比較而言,雖然農民手中有了余糧,有了可支配的零花錢,可廣大農民在整個社會生活中仍然處于弱勢,他們在知識構成、經濟地位、社會關系、尋找就業機會、子女接受教育、醫療保健、市場競爭等方面仍然處于弱勢。長期以來,他們的狀況得不到明顯的改善,挫傷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整個中國社會的穩定,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如何幫助農村弱勢群體擺脫困境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為增強學生黨員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研究能力,學校開展了“六看六想六教育”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針對自己本身的特點,我利于業余實踐對農村弱勢群體進行了一番調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農村弱勢群體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這一群體的狀況如何,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狀況如何。如果我們縱向比,確實感到農村的變化可喜,過去的農民完全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終日勞作,卻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而現在的農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而且還有不少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大多數農民仍然僅僅是解決了溫飽問題,生存的保障十分脆弱,發展的希望非常渺茫,大部分農民在社會活動中無優勢可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部分農民一直在溫飽線上徘徊。中國農村的改革是成功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農民能夠吃飽穿暖了,這是黨的政策在農村的成功?晌覀儜數睫r戶去看看,農民在最低的生活保障解決之后,卻一直很難再向前發展一步,土地利用到了極限,無論再勤勞,有限的土地不可能產生再高的效益來,特別是一些偏遠山區的農民,在風調雨順的年境,解決溫飽稍有節余,到了災害年境,基本生存問題又擺在了面前。農民面對有限的土地,除精耕細作,科學種田之外,想不出別的出路來,農忙時忙一陣子,農閑時坐在南墻根太陽底下曬暖,“夜里想的千條計,白天還是眼巴巴地看著兩畝土地”,想不出什么絕招來。農民面對看似無風險的莊稼活,看不到發展的希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順其自然,在溫飽線上徘徊。
2、天災人禍使一些農民生存問題受到危脅。在溫飽問題剛剛解決之后,農民應對其他風險的能力還很低,特別是在面對天災、疾病時,總是顯得孤立無助,山東濟南市一山區鄉某村,有一家因孩子患白血病而將所有積蓄4萬元花完,另借親友2多萬元,病還沒有治好,在付不起醫療費的情況下,無奈從大醫院將孩子拉回家中等待“奇跡出現”。這個家庭,本來剛剛解決溫飽,可因疾病使這個家庭一下子又回到了貧困線以下,若依靠自身力量重新富裕真起來,恐怕十年內沒有可能。另外一些農民,因殘致貧、因傷致貧,或因養殖業經營不善致貧,在這些天災人禍面前,一些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弱,常常是手足無措,破罐破摔,給農村穩定帶來潛在的隱患。
3、知識構成偏低,無致富門路而致貧。不少農村一個共同的問題是農民的知識構成偏低。多年以來,一些農民總認為“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重復著古老的耕作方式,特別是邊遠山區,仍沿用著老祖先的“刀耕火種”耕作方式,對一些新知識,新的技術,因文化水平低,難以接受。即使有些農民有一點文化知識,也試圖應用新技術,可由于需要投資,且有風險,而不敢去實踐,其結果是越貧越膽小,越膽小越貧,形成了惡性循環。
4、觀念落后,思想保守,小農意識很濃,影響致富。農民很容易滿足,越是落后地區,農民的滿足感越強,只要有飯吃,有衣穿,有些零花錢,和以前相比就十分滿足了。一個人只要感到滿足了,就沒有什么進取心了。我走訪了不少貧困地區的農民,家中人氣很旺,田園氣息很濃,可進到屋里,家徒四壁,除幾把小凳子和吃飯的方桌子之外其他沒有什么東西了。但這些農戶顯得十分滿足,他們圍著小桌子一家人招呼呼地喝著糊涂飯,或者與親朋好友弄兩杯劣質酒對飲一番,顯得十分愜意。如果與其談到今后有什么打算問題,他們會提出一大堆困難,面對困難,有些是無力克服的困難,有些是可能克服的困難,可是無論大小困難,都不愿去克服,目前有吃有喝就行了,況且往前跨一步是要擔風險的。
5、惰性思想嚴重,失去發展機會。我走訪的不少農村,無論是城市近郊或是偏遠農村,一到農閑季節,大家都聚在一起閑聊,或喝酒,或打牌,其樂融融。而農閑時節,好多事情需要做,比如,房前屋后,可以將荒地開墾一下種些菜,解決一年的吃菜問題,可是,眼看地荒著,而不愿動手。有一次,我到一農民朋友家吃飯,正值夏天,青菜很多,然而飯桌上只有幾根咸菜和稀飯配饃。我吃了他家這頓飯之后,心里很不是味,我想如果這戶人家稍勤快一點,屋周圍荒地里灑些菜籽,一年就有吃不完的菜。幾天之后,我帶著菠菜籽、香菜籽、小油菜籽等好幾種菜籽,親自幫他家開荒種菜,幾個月后,再去他家時,看著滿院綠色,主人很不好意思地說,幾十年了,為什么不知道種點菜呢?
由于惰性思想嚴重,導致了家庭狀況不能有大的改觀,即使有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也總是持觀望態度,不愿去帶頭往前跑,再加上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不少人有畏難情緒,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還是感到躺到南墻根曬太陽好。
二、如何幫助農村弱勢群體走出困境
農村問題是我們國家整體發展需要解決的大問題,而農村弱勢群體,更需要我們去拉他一把,使他們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給他們提供一個起跑線,讓他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共同去為農村發展做貢獻。我通過對不少農村情況的考察,認為幫助農村弱勢群體走出困境,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幫助其理清思路,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自強,自立是關鍵。在廣大農村,我們根據抽樣調查,感到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一些因病等致貧的農戶,精神一個子垮了下來,面對巨額外債,依靠幾畝莊稼,一輩子也還不清,也就是俗話說的“躺倒一身泥,起來泥一身”,前途沒有什么希望,再折騰也沒什么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還不如“躺著”舒服,徹底失去了進取思想。鑒于此,鄉村干部要不失進機地給予關懷,幫助其理清思路,找出從新站起來的切入點,幫助其制定近期遠期的發展計劃,使這些弱勢群體看到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信心,才有盼頭,才能夠堅強地站起來,這是內因,這是弱勢群體走出困境的關鍵。
2、給其必要的扶持,使其能夠站立起來。一些弱勢群體,在遭受打擊之后,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無法站起來的,我們在幫其理清思路的同時,還要給予必要的扶持,比如資金扶持等,應當把一些特困戶登記造冊,時刻關注他們的情況,并幫助其聯系小額貸款,幫助其尋找項目,幫助其培訓技術,使他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使他們敢于面對現實,使他們感受到希望就在腳下。這樣以來,在鄉村的幫助下,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否則純粹的思想引導是不行的,要雙管齊下,要給其提供一個站起來的支點。
3、政策幫扶和農村互助相結合,引導弱勢群體走出困境。對一些貧困鄉村來講,財力有限,對農村弱勢群體的幫助往往是杯水車薪,難以從根本上奏效。面對這種局面,需要走政策幫扶的路子,并且將政策幫扶與村民互助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擺脫困境。所謂政策幫扶,要根據特困戶的情況給予政策傾斜,比如資金支持和就業幫助等,為他們提供盡快站起來的機會。所謂農村互助,就是動員廣大村民伸出援助之手,給特困戶的盡可能的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無償的,也可以是有償的,目的是幫助特困戶度過難關。
綜上所述,農村弱勢群體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群體,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姊妹,他們目前的狀況是由于社會分工和歷史原因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他們替我們承擔了痛苦,所以,關心他們,就等于關心我們自己,農村是整個社會群體的母體,農村弱勢群體是母體的一部分,我們要采取一切措施去幫助他們,使他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這樣,我們社會才會穩定,經濟建設才有后勁,社會各項事業才會健康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才能夠實現。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2-15
大學生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2-14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15篇10-11
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精選5篇)12-26
到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2篇03-10
寒假大學生農村支教社會實踐報告06-14
大學生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6篇12-14
大學生寒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6篇)12-14
寒假超市社會實踐報告范文_社會實踐報告08-17
寒假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范文01-30